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教化論文

道德教化論文

發布時間: 2023-10-09 01:26:33

Ⅰ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5篇

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道德的議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1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范的總和。我說;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2

道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提升了國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個人的素養,道德賦予了社會正能量。知識應是利用於生活中的一種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內容。道德是知識的母親,道德哺育著知識。

失去了道德知識就像沒了娘的孩子。我們都知道有雄厚知識的人才會有機會進入到復旦大學。但復旦的學生做出的行為不等同於他的高等知識。某同學和另一同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同學是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往另一同學喝的飲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葯,不知情的那位同學喝下有毒的飲料,最後搶救無效而導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學是否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感,他是否想過他的行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投毒的那位同學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擁有高等的知識,而沒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樣污染了社會風氣。他雖然擁有高等的知識,但他這樣的人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有一個流浪漢,他一個人流浪30多年。在這30多年裡,他幫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撿到貴重的東西,會有及時的還給失主,他幫助過殘疾的人走上夢想道路。這個流浪漢從小就沒有受到過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雖然他沒有高等知識,但他身上似乎散發著一種神聖的`光芒。我覺得這個流浪漢更勝過前者那樣沒有驅殼的人。道德先於知識。

擁有高等知識而沒有心存道德的人,他們的腦袋,思想,身體都是一種腐爛的形態,他們這些人擁有最高等的知識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們心存道德,這些高等的知識就會有意於社會,就不會再睡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沒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沒有資格去受教育。把道德當成知識的母親,知識才會變成有意義的知識。道德更重要於知識。道德哺育著知識。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3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為我們每一個人共享,我們同樣也在共享著一個時代。可是,卻有許多人把共享演變成了占為己有,把原本屬於我們每個人的資源自私地成了他一個人的,難道我們的人性、道德就是如此嗎?這樣真的好嗎?

我曾經看到不止一輛單車被人們把二維碼劃掉,自己騎著一輛不是自己卻像自己的單車那樣逍遙自在、大搖大擺,似乎這么做是理所應當、聰明的做法,說不定這時這個人還在背後嘲笑那些騎好單車依然歸位,那些老實的人呢。如果每個人都像這樣自私自利地佔為己有,那怎麼還稱得上是「共享單車」,共享這個時代呢?也許這種不良的現象也在一點一滴形成或改變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觀,到那時,這真的對我們時代的發展有利嗎?最後最大的贏家真的是那些把共享的資源占為己有的人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還有的人藉著正義、道德的幌子,指責、抨擊那些把資源占為己有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伸張正義、正義凜然的人物,自己卻依然在背後做著那樣的事,好像這件事不為人知,沒有人會知道一樣。其實,只要你做了,總會有一雙眼睛盯著你,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樣的人可以說比單純想把單車占為己有的人還要惡劣,把自己不道德的一面偽裝起來,背後卻做著破壞道德的事。這樣的人把道德變成了表演,我們民眾就成了他的觀眾,好像這里就是他表演伸張正義的舞台。如果我們的時代變成了那樣,那麼最沒有道德的人成為最有道德的人,那這個時代也將演變成最沒有道德的人表演的時代。

如果說哪一天,真正有人把傳遞道德、正義這件偉大的任務、使命做到問心無愧,那我也將發自內心地給這樣的人點贊,為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人而光榮、驕傲。

花,靜靜地綻放,不為喝彩,只為這個世界曾經來過;水,潺潺地流淌,不為稱羨,只為心中執著、干凈的信念;路,默默地延伸,不為坎坷,只為遠方心中美麗的風景。每樣事物都有它的價值、使命,人也是如此,做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而不是為了某個不單純的目的。願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人性的人。

「共享」並不是占為己有,它理應被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所共享。這樣,我們的時代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真、善、美的花朵一定會在這個時代永駐。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4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道德或者不道德的事情發生。接下來請聽我細細道來。

道德的事情雖說較少,但我還是要說一個讓我一開始氣惱,最後敬佩的一幕。

在我上學前上公交車時,很多人都往公交車上推,恨不得讓自己上到公交車上。

當我上到公交車後,我找到了一個座位坐了下去。這時,一位滿頭白發的駝背老人上了車,還有一位穿著時尚的衣服、化著妝容的小姐也上來了。老人們對公交車里的人們用央求的語氣說:「誰能給我讓個座位呀?」人們都不理睬這個老人家。我的心有點難受,正在想要不要讓座給這個老人家。

待我還沒想完,這時,老人家對那個小姐姐說:「姑娘,看你長得這么好看,人的心靈也很美吧!能否給我讓個座位?」小姐姐回答道:「老人家!現在是什麼時代?還講心靈美?開玩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給我錢。」「小姑娘你怎麼這樣子呢?」老人家氣惱地說。這個時候,一個小學生站了起來對老人家說:「老人家過來我這里坐吧!我到站了。」說完,他就扶著那個老人來到他的座位上。我的心裡如刀絞一般痛苦,我恨自己沒有讓座給老人,氣惱那個小姐姐沒有給老人讓座。一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卻讓座給了老人,讓我敬佩不已。

道德不一定是要做一件大事情,而是在學校里撿起小紙屑,不隨便亂扔垃圾。下雨了,同學沒有帶傘,你可以和他共用一把傘。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安靜地說話。看到盲人扶他過馬路。

其實有許許多多微小的事情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的品質,人人都說道德很難做。而在2008年四川地震了,許多人都獻出了愛心。有的人捐自己的零花錢,捐自己的書,自己的玩具……這些都是小事,但也能體現出我們的道德品質。

如果個個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世界將會更加美麗。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5

何謂善?何謂惡?為了生存,杜鵑鳥將其他鳥蛋推出巢外,是惡?為了莊稼,人們常用大量農葯殺死害蟲,是善?我們無法用絕對的對錯去評價大自然中的種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殘酷法則。在這現實的法則中,是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的。生存是第一任務。只有生存有了保障,才能講究道德。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曾寫道:「我們都是社會這個時鍾里的齒輪。」我們靠一些齒輪帶動著,又帶動著另一些齒輪。每個人都不能脫離其中,獨自轉動,更不能隨心所欲,脫離軌道。我們身在其中,便要遵守它的運行規律。而齒輪上會有怎樣的花紋,大可以由自己隨心雕琢。

這規律有兩條。一條看得見,名叫法律。另一條看不見,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認為,心中的道德律可以喚起敬畏和贊嘆。《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道德律與法律在這里盤旋交織,織成一張巨大的人性之網。網住了受害者,終得惡報;網住了復仇者,陷入無盡的仇恨。偵探選擇向警方隱瞞真相,只是遵循了心中的道德律。他認為,這只是受害人自己結的惡果。這樣的選擇,能被稱作惡嗎?

誠如馬克·吐溫所說:「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如同外國語,如同虔誠撲克和癱瘓——沒有人生來就擁有道德。」在從小的教育觀念里,好與壞的界限早就在各自的心中劃開。不讓自己多一個齒,不讓自己少一個齒,依靠著心中的模板。人類之所以自稱為大自然的精靈,正是由於這環環相扣的道德律,讓我們學會仁、義、禮、智、信,讓社會這座大機器穩妥地運行。這是人類的大智慧,這種智慧讓我們能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對事物的評價總需要一分為二。要全面地看待問題,才是正確的方式。正如曹操一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喜是惡,憑君定奪。

遵守心中的道德律,便是無愧於社會,無愧於自己;遵守心中的道德律,才能做好一顆齒輪,不被社會淘汰。在這架生命的列車上,道德律應是運行法則,遵守它,才能平穩前進。

標簽: 議論文 道德

Ⅱ 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思想道德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篇一

《談加強高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社會發展,經濟騰飛,公民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如部分人群心理變得扭曲,導致校園各種暴力頻發。筆者在本文中就加強高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展開論述,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 高中英語 寫作障礙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8-023-01

筆者很疑惑:我們的校園還是凈土嗎?回顧幾年來的工作經歷,筆者認為暴力頻發的隱患內外兼有,所以筆者就加強高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談一點自己膚淺的看法。

情況調查――現階段高中學校學生的思想狀況。

筆者曾對某校學生做過一個調查,本文就以此調查為藍本。

在校學生二千四百多人,主要來自城區和農村,經調查:城區學生約佔78.5%、農村學生約佔21.5%。留守學生(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約佔28.9%,住宿學生約佔5.4%,在外租房(家長陪讀)學生約佔68.6%。為了能順利開展教育工作,筆者多次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多次召開班主任、任課老師座談會,內容主要是“學生思想教育狀況”,會上老師們踴躍發言,談話內容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獨生子女較多,以“自我為中心”現象較嚴重,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2. 對人和事的識別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差,易受他人影響;

3. 高中課務多,學習壓力大,厭學情緒普遍;

4. 家長外出務工多,直接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和關愛不夠;

5. 由於父母溺愛,對一些不良習慣,不以為然;

6. 集體榮譽感不強等等。

雖然是一所學校的調查結果,但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這樣現象的存在值得深思。

結果分析――對造成學生不健康思想狀況的分析。

一、社會因素

首先,讓學生在多種聲音中判定是非,接受主旋律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嚴峻的挑戰;其次,就業方式多樣化導致品學兼優的學生不一定找到合適工作,而表現一般的學生,憑家長社會關系而占據好的崗位,這個結局顯然對高中階段的學生教育不利;再次,利益關系引發追求方向的差異,更加強調自身利益,淡化社會責任;最後,分配方式多樣化拉大了貧富差距,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不一定是誠實勞動致富的人,這也嚴重沖擊了學生的理想信念。

所以,以上諸多因素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修養、學識、人品、閱歷對子女的思想、習慣產生巨大影響。曾看到一家長在辦公室當著孩子的面公然對老師說:“我家小孩即使將來走上犯罪道路我也不怪他。”試問有這樣無知的家長,孩子還能教育好嗎?

三、個體因素

學生個體傾向於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內在因素;而將失敗歸咎於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做人習慣不一,這就造成不同年齡、知識結構層次、思想行為習慣的學生共同存在。城區學生家境較好,但家長缺乏教育的經驗;農村學生、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因父母無暇顧及,使得一些孩子養成了對自己前途漠不關心、厭學、自私等現象,給學校思想教育工作正常開展帶來壓力。

通過這次學生思想狀況的調查,我第一次真正地理解了“學校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句話的內涵。

解決方法――建立高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

一度被我們認為知是非、懂感情、明事理的高中生反而更需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價值取向的糾正。現在的高中生普遍都是感情脆弱、性情偏激,經不起外部的誘惑。高中學校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

1. 堅持平易近人・互動平等的教育理念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共同思考和交流的過程。要達到這種交流,老師要做好一個參謀者、詢問者和傾聽者,用一種和諧的姿態和學生平等對話。在交流過程中,還要尊重和吸收學生思想的合理成分,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2. 固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

思想教育要從心理的淺層面入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要轉變他們的思想意識,也應該跟隨他們的思想軌跡。在教育手段上,可寓教育於活動進行滲透教育,從不知不覺中逐漸深入到解決思想層面的問題,親情教育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3. 做好學科滲透・堅守思想教育主陣地

為了突出重點,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內容,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可以發揮主陣地作用,形成系統性的教學思路。同時,通過舉行“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和英語節”等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參予的學生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施展才華,教育學生摒棄庸俗的陋習、養成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志趣。

4. 尋求家校聯合・推陳出新教育新模式

要在思想教育上取得突破,就必須有創新精神,尋求新的教育模式,而家校聯合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定期讓學校與家庭聯動,共同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真正體現“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繫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5. 摒棄陳詞濫調・用愛心呼喚道德良知

對思想行為障礙學生進行教育時,應該以“愛”為主題貫穿始終。學校應加強教師“關愛每個學生”的教育,還要提高教師愛生意識,同時要在學生、班級之間開展以“愛”為主題的教育,只有學生感受到生活在愛的空間里,各種良好的思想也才能形成。

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它能否發揮應有的功能,需要剛性的機制去約束。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老師自身形象的示範、導向作用,言傳身教並重,以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來感召學生,既做到外塑師表,內鑄師魂,精煉師能,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要有效的地貫徹教育策略還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只有我們共同關注,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思想適應時代變化,才能解決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層出不窮問題。

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篇二

《淺談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中學階段思想政治的教育,因為中學時期是培養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黃金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實行的好壞,也決定了未來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高低。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清楚了這一點,才能讓中學生更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做人。

關鍵詞:思想政治;中學生;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蒙海華,女,出生年月:1974年6月,貫籍:河北省灤平縣,學歷:本科,工作單位:河北省灤平縣二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7--01

一、當代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由於國內外形勢在不斷地發展,所以中學生所成長的社會環境和他們本身的身心發展特點都有了很大變化。自從我國加入了WTO,我國與世界各國間的交流更為廣泛密切,在學習和借鑒了國外先進的科技以及特有的文化的同時,來自西方的影視、書刊、游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也隨之大量的進入我國,宣揚著資本主義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使得我國中學生過於“西化”。另外,社會上有很多道德喪失的人士,在無時無刻的宣揚著黃賭毒、腐敗、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動等社會丑惡現象。這些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形成。除此之外,在當下的信息技術時代,開放的互聯網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不健康的內容。這些不良的思想觀念以網路作為載體進行傳播,由於網路的虛擬性,所以對這一狀況很難控制。這種不良思想對正處於成長階段的中學生影響極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也存在著很大的挑戰。在復雜的環境和當前的新形勢面前,我們必須要去努力的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隨時出現的情況,大力探索新的解決方法,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年輕一代健康茁壯成長。

二.當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陳舊

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致使他們思維敏捷,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對於事物的好壞善惡的標准可能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需要老師給予引導。而如今的政治教師,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觀念陳舊,沒有與時俱進,還存在著很多錯誤的成才觀、價值觀,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作為寫照來教育學生和用學習成績和衡量學生的現象還較為普遍,使思想政治課面目可憎。還有一些學校從心底就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呈現出一種懶散的狀態,敷衍了事,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僅僅留於形式,照本宣科。這是阻礙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方法簡單化

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太過簡單化,教育方法單一,沒有一套操作性較強的適應年齡變化和學生層次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全方位的評價學生成才體系。教師試圖只靠一本書、一支筆、一口氣來將教材中的知識,強灌給學生。中學生思想的多元化加上獨生子女的特殊經歷,使他們的內心世界較而言年齡更為復雜,從而使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項目的效力減弱。教師一味地進行說教,使學生感到枯燥而又乏味,提不起興趣,進而產生了厭學的心理。我們的學生並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味封閉式的強灌知識是完全不能引起學生共鳴的。

(三)日常行為不規范

雖然教師在課上總是苦口婆心的教育學生,可在課下往往面對學生的種種問題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例如,近些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生,網上流傳著各種群毆事件的視頻,而且大都是女生,這必須引起學校以及教師的重視,我認為這都是由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所導致的。日常行為沒有狠抓實抓,導致學生見到師長不打招呼,沒有基本的禮貌、社會上的“行話”、俗語脫口而出,臟話連篇、染發、奇裝異服者更是不在少數。以至於引起社會人員的批評跟指責。青少年思想教育問題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加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傳統的舊觀念

青少年的思想特點及對祖國和對未來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對這一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事關青少年發展成敗得失,事關中華民族興衰榮辱的大計。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實施。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舊觀念,清楚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今社會下的作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素質,解當下的時事新聞,尋找跟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用新鮮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並且,對學生一視同仁,看到成績之外每個學生道德上的閃光點,將學生從“優”“差”生中“拯救”出來。

(二)讓課堂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對於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過去的那樣一種照本宣科的說教。主要注重要學生接受,因此學生在上課時不是以一種主動的身份以一種被動的方式來接受的話,不利於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課堂討論就不失於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途徑。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開展討論,比一味灌輸的效果好得多。此外,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對於提高教學質量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直觀的圖片,或生動的錄相教材,以達到板書所不能達到的良好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著力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老師既要講授正確的思想觀點,又要著力於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並鼓勵學生對重大的理論問題、現實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有研究興趣,使學生由過去的“要我學”轉向“我要學”。

(三)注重開辟“第二課堂”

現在的學生注重獨立、個性、自尊和自信,渴望得到關注以及尊重,但是他們往往選擇了錯誤的表現方式,例如通過奇裝異服、打架、斗毆等方式讓別人對自己產生畏懼。而這種現象僅僅通過課上的說教是不能解決的,只有把課上的理論和課下實踐相結合,才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並且投入到道德實踐當中。所以,首先,教師要嚴格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遇到沒有禮貌、臟話連篇的“問題”學生就要及時的批評,讓他知道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另外,教師要認真積極的組織中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真正的個人價值,培養起學生的是非觀念。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並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到什麼樣的行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總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在當前新形勢下對青少年思想教育問題進行調查與思考有著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強烈責任和使命感,無私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甘當綠葉,以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校園氛圍,打造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王殿卿、黃秀清:《尋求學校德育新定位》,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胡培培、楊紹安:《淺談我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面臨的問題》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第02期

Ⅲ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教師職業道德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篇一

《淺析教師職業道德培養》

【摘要】文章闡述了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幾點建議:師范院校傳授師德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集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培訓要結合多種活動進行道德培養。除了道德教育,還應與其他的教育相結合。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培養;重要性

近年來,當新聞報紙上屢屢出現教師體罰學生,對學生進行人身攻擊或者羞辱學生,導致學生身心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的這些令人發指的事件時,都會讓人覺得心痛。心痛的背後我們不禁會想,教師的職業道德都到哪去了?從古到今幾千年的教師榮譽、人們對教師的尊重和期望就要在這些道德失范的行為中消失了么?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禮記》中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即教師不單單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是道德的傳遞者。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那麼面臨現代社會價值觀模糊的現狀,教師就無法保持清醒的頭腦,用自己的職業道德來抵制物慾橫流的社會現象,無法用自己的道德行為來為祖國的下一代起到示範的作用。

一、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指的是根據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道德要求所開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與道德內化活動,通過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個人的努力,使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將外在的職業道德規范內化為教師個人的道德品質並付諸行動的活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教育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

教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如果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不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就無法引領學生,也無法成為一名師德高尚、學識淵博、能力全面的教師。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價值觀多元化,我們的人民教師更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做到以“育人”為職業理念。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分數,而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漠不關心,不願意花精力來了解學生。只有動真情,做真事,具有真知灼見才能從正面影響學生,讓學生樹立積極的思想意識。

2、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教師實現自身價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教師在社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使得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成為兼具高尚的品德、高智商和高能力的完美人格。這種崇高的人格形象通過傳承和發揚形成了當代教師群體的人格力量,在影響學生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價值,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典範。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生群體因為思想單純,對社會沒有過多的接觸和了解,所以當面對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時很難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如果教師不掌握最新的信息,不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就不會了解學生的思想,很難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而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一旦形成很難糾正,教育就失去了時效性。因此在職業道德領域,教師應該形成與現代社會和教育發展相適應的道德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必須接受和實施新的社會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這樣才能為廣大的學生所認可,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念和立場的新一代人才。

二、教師職業道德培養令人堪憂的現狀

1、在職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不受重視

很多學校只進行職前培訓,隨後的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很少能跟上。地方教育部門或繼續教育院校也很少組織這方面的培訓,對教師的培訓僅限於教學法研究,學科課程和教材教法的研究,偶爾安排一些心理學講座等等,並不能達到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要求。很多教師本身也不重視對自己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認為分數才是硬道理,忽視了在學生德育上的影響。

2、教師培訓沒有形成有效模式

目前任教的教師並非都出自師范院校,沒有學習過相關課程,而師范院校關於職業道德的課程不是必修課。所以現在在職教師的職業道德就容易受到質疑,也對培訓有了迫切的需要。有的已經開設的課程只停留在講授的層面,並沒有在實踐中運用,導致工作以後道德的缺失和教師失范現象逐漸暴露出來。

三、職業道德培養的幾點建議

既然職業道德培養對於學生、教師和學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就必須加強教師的師德培養。

1、師范院校傳授師德知識要與實踐相結合

學校在對教師進行道德培養的過程中應注意,不僅要開設相關課程,更要讓教師把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教書育人的過程之中。依靠實際鍛煉,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教授新的教育方法方式,做到與時俱進,用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教育工作。

2、集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職業道德培養不僅局限在學校組織的課堂上,單純讓教師被動完成,教師也要主動地完善自我,嚴格地進行自我教育。這也是教師這個特殊職業特點對教師的要求。在自我教育中,教師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的效果也是集體教育無法達到的。通過自教互教提高水平。

3、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

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有著嚴格的要求,學校在對教師進行管理的同時也要具體化、人性化和特色化。學校要經常檢查、監督教師的道德行為,使工作落到實處。但也要注意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要愛護、關心教師,不能破壞教師的自尊心,這樣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把各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促進教育又快又好地發展。

4、培訓要結合多種活動進行

除了開展培訓班等理論灌輸形式的培養外,還應該組織一些生動形象的活動,比如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開展研討會,進行訪問學習或者開展競賽和檢查評比等活動。這些直觀和有特色的活動更易於讓教師接受,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

5、道德培養除了道德教育,還應與其他的教育相結合

教師職業道德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師的業務上,還體現在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方面。師德教育貫穿於其他教育之中。在提高教師師德素質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也促進了整體職業道德的提高。各方面不斷促進和提高的過程才能使我們的教師們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四、結語

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是新一代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有力保障,是新知識新文化的開創者,是社會不良現象的抵制者。

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達到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和高期望,新一代的教師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師德修養,教育部門和院校就應該重視師德的培養。也正因為那些優秀的道德傳遞著,人們才會把教師職業贊為“太陽底下最高尚的職業”。這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呼喚教育部門為師德建設創造更多機會和更完善的體系。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教師職業道德編寫組,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篇二

《如何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

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道德素養在教育事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加強對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的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事業才能不斷發展,才能保證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029-02

當今社會的轉型及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日益多元,教師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日益增強,都要求以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支撐,都在呼喚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那麼如何培養教師職業道德呢?簡單總結如下七點。

一、加強政治學習,堅定正確方向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一條明確規定,教師必須依法執教。教師要認真學習法規和文件,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理論和規范要求,充分認識加強師德建設對於加快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現實意義。通過加強政治學習,可以堅定職業道德的正確方向,可以深刻認識“立業德為首,執教品為先”的原則,可以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不正之風,可以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使自己的職業道德境界不斷得到升華。

二、加強科學理論學習,按教育規律辦事

要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教師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學習。教育的內容很豐富,教育的任務很復雜,教師只有通過學習、掌握、運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承擔起教育賦予的重任。所以,教師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按教育規律辦事,正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年齡特徵、個別差異,自覺地不斷加深對教育原則和規律的認識,科學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手段和方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堅持終身學習,適應社會變革

當今時代是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如果不及時更新一個人的知識貯存,如果一個人仍用昨天的知識來教育今天的學生去從事明天的工作,這樣的人就難以在教師崗位上勝任工作。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一桶水。”面對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加速老化,教師必須要堅持終身學習,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社會和時代,不斷通過教育創新來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及時“充電”,全面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教師的素質,實現教師個人的持續發展,適應新時期社會對培養全發展人才的要求。

四、強化自己的身份意識

教師所從事的職業崇高而艱巨。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應該重視、強化自己的教師身份意識。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當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時,與其職責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在某種意上是代表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強調教師身份意識,實際上就是強調教師對國家、對社會的職業承諾。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教學承諾就是教師把教學看做是其終身工作的理念,一種終身以教師為榮的堅持感。所以,作為教師要時時牢記自己的身份,這是樹立理想和信念,嚴於律已,持之以恆地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基礎和前提。

五、不斷自我激勵和反思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因此,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一名教師,應該非常關注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利益,關注人類命運,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責任感,在育人思想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每個教師都有責任反思自己:為了讓學生熱愛學習和學會生存,為了讓學生健康地成長,我都做了什麼,我應該做些什麼,我做得怎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極為重要。實踐證明,自我激勵和反思能使教師從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切實感受到教育的美麗與詩意,深刻體驗教育的快樂與幸福,同時也體會到自己人生價值與意義的實現。

六、建立教師職業道德保障體系

一個時期以來,教育隊伍中的一部分人職業道德水平下滑,如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工作得過且過,對學生缺乏愛心,對學困生漠不關心和歧視厭棄,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師生關系緊張……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和影響,除了這部分人放鬆對自身修養的要求之外,也與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缺乏有力保障支持體系有一定的關系。對教師職業行為的激勵和約束,教育系統內部原來沿襲多年的人事、分配、評價、獎懲等制度可能顯得落後或滯後了。為此,有必要重視教師職業道德保障體系的建設。建章立制,是建立教師職業道德保障體系的應有之意。因為良好師德的養成離不開嚴明的規章制度作為有力的支持。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既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師認識,又要從制度上加以約束和保證。我們不僅應當大力營造以遵守師德為榮、以尊師重教為榮的輿論氛圍。更要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健全適應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人事、考核、分配、獎懲等制度,真正形成對教師職業道德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建章立制,形成有利於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的各項激勵、約束機制,把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甘願奉獻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用嚴明的規章制度來約束教師,以有力度的獎懲來激勵教師,強化教師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導向,將師德考核的結果作為教師職務評聘、培養培訓、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將師德考核作為一種管理手段來有效促進良好師德的形成。

總之,我們堅信,通過建立教師職業道德考評監督機制並長期有效地實施,通過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一定能得到有力的制度、機制的保障和支持。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加強一定能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一定能在教育園地綻放出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Ⅳ 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

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大學生有關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論文篇一

《對大學生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

摘 要: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近些年社會上的一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也危害到大學校園,大學生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不斷出現一些新問題,所以,要對大學生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使大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的公民,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推動力量。

關鍵詞:誠實守信;公民道德;誠信缺失

公民道德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公民的道德水準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教育建設實施綱要》,涵蓋了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內容。而要想公民道德建設能取得成效,重點就是要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因為在二十個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提出了要"明禮誠信",而在職業道德規范中,再一次明確強調要做到"誠實守信"。

大學生是公民中知識層次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的一個道德建設的重要群體,是未來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如果具備誠信意識、誠信品質、誠信行為,就會有利於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道德建設,自覺增強道德修養,是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錘煉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而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修養,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才能真正肩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的體現,是一個單位寶貴的無形資產,是社會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也是一個國家良好國際形象的反映。但從近些年社會中屢屢發生的道德失范現象來看,誠信卻成為了稀缺資源,而這種誠信缺失、喪失道德底線的現象也侵蝕到了大學校園。

一、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

從總體上來看,目前大學生誠信現狀主流是好的,大學數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的過程中恪守誠實守信,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也確實存在著誠信缺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個人前途和發展、也損害了學校的形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這些誠信缺失問題的出現,既有個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外因的影響。所以對大學生進行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這不僅關繫到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繫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目前,大學校園中誠信缺失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平時學習中,作業抄襲情況嚴重。按照學校要求和教學安排,每門學科都會留作業,但即使老師要求作業手寫,還是會出現嚴重的抄襲現象。有些同學的作業完全是從網上抄襲下來的,一個班會出現很多份內容相同的作業;還有一些同學的作業是抄襲其他同學的;更有甚者,是一些同學直接把其他同學的作業拿去復印,然後把名字改一下就交給老師。

2、在考試過程中,作弊手段多樣。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老師就會強調考試作弊的嚴重後果,但考試時,仍會有同學企圖用作弊手段來通過考試或者是拿到高分。有的同學把作弊的小條粘在飲料瓶上、試卷上、課桌上,有的是抄襲其他同學,還有的同學拿手機等電子設備作弊。雖然學校對作弊行為的處理一直都很嚴厲,但仍有部分同學存在僥幸心理。

3、以弄虛作假的方式騙取助學貸款或助學金。為了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學貸款政策,。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有一些專門針對貧困生的經濟補助。但在很多大學中,實際拿到助學貸款和貧困生補助的,並不是真正家庭困難的同學,而是有些人通過做假的方式偽造一些證明,來騙取助學貸款和貧困生補助。然後拿到錢之後開始揮霍浪費,攀比消費。而真正家庭困難的同學,卻得不到應有的幫助。有的家庭困難的同學拿到助學貸款後,卻不按時還貸,這既損害個人信用,也會給學校帶來不利影響。

4、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中,造假行為屢禁不止。論文抄襲、花錢找寫手代寫、不實際動手做實驗而是拼湊實驗數據等等。

5、在求職過程中,簡歷造假現象屢屢出現。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在招聘條件里寫著學生幹部優先,有工作經驗的優先,這就導致很多不是學生幹部的同學為了能有一個面試機會而在簡歷上造假,一個班可能會出現好幾個班長、學委,一些工作簡歷也是弄虛作假。

二、改善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措施

以上我們所列舉的這些違背誠實守信原則的道德失范問題的治理,關鍵還是在教育。古人雲:"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只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境界,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道德失范現象的發生。

大學生作為綜合素質、學歷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理應成為進行誠實守信教育的重點人群,所以高校要把首先誠信教育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

第一,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同學了解近年來受到廣泛歡迎的道德講堂、道德模範評選。關注道德模範的事跡,並向他們學習。組織各種誠信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在考試前要求同學積極在考試誠信承諾書上簽字,既能使大家了解誠信的重要性,也能使同學進一步清楚違約失信的嚴重後果。探索更多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誠信教育形式,比如充分發揮校園內的板報的作用,還可以利用qq群組、手機簡訊、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平台,宣傳誠信教育,進一步增強誠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大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感受到不講誠信的危害性和誠實守信的必要性。

第二、加強對教師的誠信管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理應成為學生為人處事的典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要想學生都能做到誠實守信,首先要求教師自身要做到誠信的表率,要以身作則。教師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教學活動中,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而在涉及到學生利益的評獎、評優等活動中,更要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這樣才能真正讓人信服。以自身的誠信行為,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第三、建立對不講誠信行為的懲戒機制,加大對不遵守誠實守信者的懲罰力度。對不講誠信學生的懲戒,除了依靠道德教化和輿論譴責外,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對其加以嚴懲。學校在規章制度上要明確規定對不遵守誠實守信學生的懲罰辦法,在平時的宣傳工作中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規定,並且要嚴格執行,讓他們切實了解不遵守誠信將會付出的高昂代價。這樣才能使大家避惡向善,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因不誠實守信而觸犯法律的學生,也絕不姑息,依法嚴肅查處,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不遵守誠實守信學生的嚴懲,也會對其他同學起到震懾作用。

三、結語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誠信缺失不僅會對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生活、未來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要加大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奠定大學生立足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成為合格的大學生,也才能承擔起大學生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而大學生的誠信品質、誠信行為,也必然會帶動整個社會公民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畢文雅.從大學生誠信缺失透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東方企業文化・文化教育產業, 2012, (10).

[2]李超群.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及其對策[J].新西部,2012,(20).

[3]王葆華.對提高當代大學生誠信能力的思考和建議[J].文學教育,2012,(5).

[4]吳雷鳴.淺析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J].管理教育,2008,(6).

作者簡介:陳冬穎(1981.9-),女,吉林人,長春大學旅遊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Ⅳ 淺談社會道德論文

社會道德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淺談社會道德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社會道德論文篇一

《淺談現代社會道德問題反思》

摘要:現代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不斷拷問著社會道德,本文就孔孟荀的人性觀以及義利觀進行討論,以此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孔孟荀的人性觀是有差異的,但他們都認為人性具有可塑性,這也是他們在義利觀上主張“重義輕利”的基礎和前提;孔孟荀的義利觀則讓我們看到,義利思想的普遍意義在於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義利問題的重要性就在於它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所以我們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並通過道德約束使人性得到健康發展。

關鍵詞:孔孟荀;人性觀;義利觀

現代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不斷拷問著社會道德,例如好心人攙扶跌倒的老人,而老人卻反過來誣陷好心人以此來訛詐醫葯費等等,此類報導的屢屢出現不禁引起大家的關注,有人就大呼社會道德因此類問題的出現而退了三十年,社會道德已滑坡嚴重到無法想像的地步等等,那麼,現在社會到底是怎麼了?是因為人變壞了還是因為人太貪財了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一問題不僅涉及道德,同時也涉及人性觀以及義利觀問題,本文就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觀以及義利觀進行討論,以此來找到問題的答案。

“中國性論有一特點,即以善惡論性;關於性的主要爭點,是性善或性惡的問題。”①追述到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對於人性善惡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人性善惡的討論與他們的義利觀緊密聯系。孔子對於人性善惡並未有明確定義,孔子論“性”兼及“習”:“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程樹德在《論語集解》中將這句話解釋為:“人性情本相近,因為習染不同,便相距懸遠。”②廣義而言,習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指習行,即個人的知行活動;二是指習俗,即廣義上的社會環境。孔子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相近的,由於後天環境和習行的不同而導致人格的差異。對於人天生本性的善惡孔子並未明確說明,但人性的善惡的表現是會受到“習”的影響的,孔子承認人性具有可塑性,並且人性的可塑性在人的品德形成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需要明確並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以此來正確引導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孔子按義利范疇把人分為君子和小人兩類,君子深曉於義,故以義為行為標准,小人專注於利,故以利為追求目標,孔子在這里強調人們應該成為“君子”而非“小人”,這就為人們樹立了正確的義利觀導向,指出將義視為行為的根本准則,“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論語・憲問》)在強調先義後利的同時,孔子也指出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但如果因求利而有悖於“義”,在他看來是不足取的,對此他態度很明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面》)通過正當的途徑和手段得到的富貴,符合仁義的要求,內心坦然,得之無愧,而利用不正當的途徑和手段得到的富貴,違背仁義的要求,內心愧疚,要堅決加以拒絕。

孔子的“性相近”在孟子那裡被引申為“性本善”。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孟子認為善是人的本性,但並不是說每個人天生就是道德完善的人,而是指每個人生下來就具有向善的資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孟子的“四心”為人的完美德行提供了可能,這種可能同時構成了人格完善的內在根據,所以孟子的“性善”在指出人具有向善的本能的同時,也承認了人性的可塑性,所以在義利觀上孟子強調人們要重義輕利。“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孟子提出人和禽獸的差異很少,而這很少的差異就體現在“仁義”上,人的自然屬性是動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是超越動物本性的,而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精神文化里的“仁義”,在這里取義和取利,已經不僅僅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而是人與動物的分野,所以在孟子這里,重義輕利的選擇不僅僅是人的行為准則規范,更是人的道德主體意識的體現。對於孟子來說人生來就具有“四心”,但因為種種原因,從現實狀況來看人的道德意識往往會落空,人會選擇拋棄仁義而選擇利益,“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騰文公下》)“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孟子・盡心上》)孟子生活的時代較之於孔子時代更為復雜,社會矛盾也更加尖銳,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更加不講道義,在楊朱的“為我”觀念盛行之時,孟子提出人不能只顧個人私利而拋開義,人應該重視義而不是被利益所驅使。

荀子著重發揮了孔子的“習相遠”持“性惡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荀子指出,若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慾望,就定會出現爭搶掠奪,定會和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合流,而最終趨向於暴亂,所以要有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人們才會從推辭謙讓出發,遵守禮法,而最終趨向於安定太平。荀子的人性論是從人的生理感官上來講的,是一種自然人性論,但這只不過是荀子對人的自然本能的描述,至於人所區別於動物的本質,人之為人所應具有的特性,荀子的回答與孟子有著相似之處:“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化牡而無男女之別。故人邀莫不有辨。”(《荀子・非相》)荀子在這里區分人的自然之性與道德之性,他認為人的本然狀態包含著向惡的趨向,但認為通過“化性起偽”可以使人的成為符合社會規范的存在,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是善的禮樂教化,荀子強調用後天的禮義,包括法律規范等的引導和約束來改變人的本性之惡,從而使人走向道德上的圓滿,這里也同樣體現了人性的可塑造性。荀子指出人對“利”的慾望是人不可避免的本性,但在義與利的選擇上人是有選擇的,“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荀子・大略》)因此利慾必須有所節制即“以義制利”(《荀子・正論》),荀子強調“義”的重要性,認為處理義利關系的立足點是“義”而不是“利”。

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荀子對於人性觀是有差異的,但他們都認為人性具有可塑性,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實現道德的完善,這也是他們在義利觀上主張“重義輕利”的基礎和前提;而孔子、孟子、荀子的義利觀則讓我們看到,義利思想的普遍意義在於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肯定人的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而義利問題的重要性就在於它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對中華文明的演進與繁榮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正像人的本質規定和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一樣,人的現實性也是多種多樣的。”③面對現代社會出現的種種道德問題,的確需要社會進行反思並積極尋找解決措施,但我們不能因為出現問題就對社會道德失去信心,我們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並通過道德約束使人性得到健康發展。(作者單位: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2]程樹德.論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註解:

①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250.

② 程樹德.論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3:181.

③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42卷,17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淺談社會道德論文

Ⅵ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論文1500字

教師職業道德,就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遵守教師這種職業的原則、職業標准,規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學言行。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教師的職業道德15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的職業道德論文1500字篇一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摘要:本文從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出發,明確了教師職業道規范內容,從五個方面闡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和途徑。

關鍵詞:師德修養;為人師表; 愛崗敬業 ;熱愛學生;終身學習

培養有創新能力,能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新時期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勝任教育發展的要求,必須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教師職業比 其它 職業有更強示範性,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比其它職業更廣泛、更深遠。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是:(1)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志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2)熱愛學生,無私傳授知識,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分厚薄,關心學生思想進步,教書育人,盡職盡責;(3)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學而不厭,努力進取,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識;(4)教師之間團結互助,共同提高,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教師的職業道德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能否為黨和國家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新人,關鍵在於教師。

二、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求

(一)完善師德修養

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規律.具有教育和教學的各種能力,而且應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師不僅是社會 文化 價值與道德准則的傳遞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這些價值和准則的人。“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愛博大無私。深沉久遠,是一種崇高的情感。“經師易做,人師難當”。教師要學會完善師德修養。教師要了解、理解學生,尊重、信任學生,以高尚的教育倫理、寬闊的胸懷、多才多藝的謀略、熱情深厚的品質塑造學生的人格,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既要以崇高的師德理想作為自身修養的目標,又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更要有切實可行的具體要求,從現實實踐的具體問題人手,只有刻苦磨練、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才能取得成效,達到師德修養的目的。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之所以有崇高的贊譽,在於有“為人師表”的思想境界。而“為人師表”最直接地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外在文明的 言行舉止 是教師師表風范的基本要求。

1遵紀守法。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為遵紀守法的人。首先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做一個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其次要遵守學校的 規章制度 ,做一個遵守紀律的好老師。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嚴守紀律的好學生。

2語言文明。語言是教師勞動的重要手段。科學知識的傳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總是離不開語言,教師應善於用語言開啟學生求知的心扉。必須做到語言的純潔性、語言的准確性、語言的激勵性。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語言中去。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達到激勵教育的目的。語言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儀表大方。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是其內在素質的反映和個人修養的標志,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它包括衣著朴實整潔、舉止穩重端莊、態度和藹可親、風度從容典雅、教態高雅灑脫等。只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就能為人師表。

(三)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體現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崇高精神。它是一種表率.是一種深入到心靈的影響和感染,也是一種讓學生能親身體驗到的無言的感受。應提倡“捧著一顆心,不帶半根草”的奉獻精神.激勵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作為教師自己的道德品質來看.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情感。即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書育人這項職業,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二,態度。即尊重自己的職業選擇,尊重職業的規范和要求.重視職業的社會意義的實現。第三,行為。即按照職業規范和要求行事,恪盡職守,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完成或實現工作任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愛崗敬業的道德境界――樂教勤業。

(四)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由於學生來自各種各樣的家庭,他們的社會關系,家庭條件,生活習慣,個人 愛好 都不一樣。就性格而言,有的剛毅,有的軟弱,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內向,有的直爽。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教師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作為教師無論對能說會道的,還是沉默寡言的.無論對天資聰明的還是腦子反應遲鈍的都應該給予愛。有些教師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對學生態度生硬,簡單粗暴,以致採用各種形式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種 方法 極易造成傷害學生自尊心和上進心的後果,使後進生更落後,更無動於衷,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當然,以愛護學生為名,放棄對學生的批評管教,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也是不對的。教師對學生應該嚴中有愛,嚴中有情,在此基礎上應做到嚴之有理.嚴之有方。一要嚴得合理。對學生的要求和標准必須是科學的,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又要切合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講道理。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差錯要說服,不要壓服,要以親近信任的態度,滿腔熱情,諄諄教誨,娓娓規勸,啟迪學生的智慧,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戶。嚴之有方就是要塑造學生的美好靈魂,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教師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交往和生活經歷、先天素質、生活習慣、個人愛好和生理心理特點,然後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從中找出最合適於他們各種特點的教育方法。總之,教師熱愛學生是職業道德高尚的表現,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五)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如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知識更新也非常迅速,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接受新思想,獲得新知識,才能將最新、最准確的信息傳授給學生。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教師教育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學科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是否扎實深厚。專業越扎實,教學就越能高屋建瓴、揮灑自如,對學生的身教示範作用就越明顯。有的教師技能源於教材、高出教材,不照搬參考書,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有的教師課堂教學能舉一反三、左右逢源,課堂語言妙語連珠、幽默風趣:有的教師批改作業一語中的、切中肯綮,這無疑都會對學生形成極強的吸引力,形成一種自然的身教示範作用。相反,專業知識淺薄、教學技能貧乏的教師,則往往會被學生看不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身教作用就盪然無存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學無止境應該是教師堅持的思想准則。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基礎教育、創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論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總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支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優化師生關系,確立全面發展的育人觀點,探索實踐創新的 教學方法 ,建立教書育人的職業功能,具有特別重要意義。今天,國家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就落在了教育者身上,我們一定要不辜負人民的希望,搞好教師隊伍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師的職業道德論文1500字篇二
《淺談“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辨析》

摘要:“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之間,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包含著眾多的區別。“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需要獲得更多教師的重視,並正視“教師職業道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本文主要從中國社會中“道德”的內涵及其作用,“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對“教師道德”與

中國素有“尊師重道”之說,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一直被人們視為是知識的傳遞者,在社會大眾的眼中,是一個高起點、高素養和高境界的職業。這種現象為教師這個職業增添了更多的光環,同時也為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要求。教師必須要注重對自身個人素質和修養的提升,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各界和學生對“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本篇 文章 主要對“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進行辨析,希望能夠正確理解“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

1中國社會中“道德”的內涵及其作用

若想深入研究“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首先要清晰中國社會中“道德”的內涵及其作用。

1.1中國社會中“道德”的內涵

中國社會中的“道德”,指的是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以及傳統思想等,對人的行為進行評價,“道德”是衡量人行為價值的標准,對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在中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約束力[1]。

1.2“道德”的作用

“道德”在中國的影響力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韓愈《原道》中有曰:“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道德是人們十分看重的內容。但是當前中國社會中,普遍存在兩個方向,其一為注重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注重社會中的“三綱五常”。其二為注重通過道德,來提升自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2]。道德對於社會和個人均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點,與西方社會中,道德對個人品質的要求是不同的。西方社會注重通過道德,規范和約束個人的行為,從而使人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從而逐漸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

2“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達

當前人們對於“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呈現出兩個方面的理解,一則為以“教師道德”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對象,使教師能夠成為道德的楷模。其二為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主要研究內容和對象,完善和創新教師職業服務工作,以下為對這兩個方面的具體論述。

2.1以“教師道德”為主要研究的內容和對象

以“教師道德”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對象,使教師能夠成為道德的楷模。這一種觀點是將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在教育生活中混淆的重要表現。教師道德”並不等同於“教師職業道德”,“教師道德”包含著“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對於這一個行業的尊重和努力,是對職業負責、對個人負責和對學生負責的重要表現。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兩者之間雖然相同,卻不能混為一談[3]。“教師道德”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環境保障,但是“教師職業道德”又為教師的教學活動表明的鮮明的職業特點和道德約束力量。對於當前社會對於“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識,需要在明確當前教師職業特點和道德本質的基礎上,對“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做出必要的劃分。

教師不僅僅是提供教育服務工作的人員,同時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者,對於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具有積極的影響。結合這一點,社會和人們不能僅僅通過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而要求教師整個人的各種行為。只有正視這其中的關系,才能使教師專心於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講解更多的知識,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和學習體會。

2.3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主要研究內容和對象

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主要研究內容和對象,完善和創新教師職業服務工作。這一種理解更注重“道德立法”這一觀點,觀點的重點在於通過道德建設,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教育氛圍,從而使教育氛圍能夠更加具有制度化、規范化特點[4]。但是這一種觀點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的,因為教學環境不能僅僅依靠外力,藉助外部環境的約束來管理和制約整個教育行為,需要藉助外力和內力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真正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3結語

中國素有“尊師重道”之說,當前人們對於“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呈現出兩個方面的理解,一則為以“教師道德”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對象,使教師能夠成為道德的楷模。其二為以“教師職業道德”為主要研究內容和對象,完善和創新教師職業服務工作。當前社會背景下,要注意結合教師職業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正視“教師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不斷完善我國的教育體制。

參考文獻:

[1]劉忠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模型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4,(04):1-47.

[2]王艷.教師道德 反思 ――從教師德性和教師職業道德關系角度分析教師德性建設[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08):143-147.

[3]朱衛芳.淺談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143-146.

[4]孫炳海,蔡志良,申繼亮.“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體現――基於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的排序分析[J].中國教師,2010,(02):165-167.
教師的職業道德論文1500字篇三
《淺談如何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自古以來,教師的寓意神聖而不可侵犯。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我認為對教師最好的概括莫過於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的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行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若想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出類拔萃的學生,必須要求教師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業務水平。本文從以下幾點進行簡要論述。

1.充分認識教師職業道德的意義

教師的職業道德,指的是作為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所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它是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是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穩定而持久的行為規范。教師只有以自己純潔的靈魂、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的心靈,才能培養出具有優良品質的新一代大學生。

2.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保障

2.1培養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

建立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情感,是加強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前提。愛教育事業、愛學生是教師無私奉獻的原動力。只有教師心中有愛,關愛呵護學生,學生才會與老師拉近距離,彼此產生共鳴,促使教師更好地工作,為教育學生打下堅實的感情基礎。

2.2培養教師大無畏的奉獻精神。

有人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他們默默無聞、孜孜不倦的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光和熱散盡了,就悄然無聲的走了。他們帶走的極少極少,留下的卻很多很多……自古以來多少思想家、教育家不談利益得失,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祖國和社會。教師應時刻牢記這種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用心和愛投入教育事業。

2.3培養教師精益求精的精神。

俗話說:“教師有一桶水,才有能力給學生一碗水。”如:護理專業教師在實驗課上進行操作示範,每一個動作都是學生學習的標准,稍有差錯就會誤導學生,在臨床上後果不堪設想。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教師單靠感情來感化學生還不夠,必須用豐富的專業知識來吸引同學,使學生心生崇拜,將授業恩師作為自己的偶像和榜樣,以此轉化為學習動力,使其明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途徑與方法

3.1教書育人,以人為本。大學中,學生處於性格轉變、青春發育的末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對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妥善處理復雜問題和應急問題,甚至有時會盲目的排斥與接受。此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言傳身教、正確引導的作用,站在一定地高度給學生講解分析,使學生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要學會用內心分辨是非對錯。從小學到大學,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父母,教師的品行與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成長的快慢、素質的高低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反映。

3.2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點不光彩的一面,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虛心改正,才會使自己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最終看到成功的曙光。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棘手的問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能戰勝心理這道魔障,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3.3認真做好“三個心”。

3.3.1愛心。愛是一種無言的行動,愛學生是一名高校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只要心中有愛,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身上閃耀著不同的、奪目的光彩。如果沒有愛心,甚至討厭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3.3.2耐心。耐心是教師的 基本素養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沒有耐心如實反映了一個教師自我修養的程度。學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部分學生態度端正,反應較慢。這類學生不是因為不想學,而是由於接受能力較差,才導致成績不佳。對這類學生輔導功課時,教師不可急於求成,一定要有耐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沒有嫌棄他們,而且在不厭其煩的細心教導,使學生放鬆精神壓力,樹立起自信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責任心。作為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大學生立志成才的重擔,必須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教師的工作需在細水長流、循序漸進中完成,教師責任心的強弱也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瑣碎中體現的。教師的工作態度,既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又影響著自己的工作成效。沒有責任心,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3.4努力培養“四個習慣”。

3.4.1熱情主動。它是教師走向成功必備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一切事物都是人類創造的。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主動走近它、克服它,而並非等它自我消化。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為自己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行為負責,能動性創造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選擇被動的逆來順受。這是從教師的內心方面去培養樂觀的人生觀習慣,從而使教師用自己的熱情去影響學生。

3.4.2端莊大方。它是教師形象的基本要求。風度儀表是一個人氣質性格、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的外在表現。教師優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端莊的外表、開朗的性格和謙遜的態度對學生心靈的觸動很大,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學生由受其師而樂於學,師生友好合作,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3.4.3面帶微笑。微笑是無聲的語言,是師生心靈溝通最好的工具。教師主動地、真誠地微笑,表達著樂觀與自信,代表著熱情與友好,傳遞著信任與希望,它能激勵學生同教師一起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共同奮斗。

3.4.4寬容公正。這是教師對學生的核心原則。學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師應一視同仁。不管相處對象是學生還是同事,都應懷有一顆寬容之心,允許別人犯錯誤,在某種程度上給予理解和原諒。寬容不是無尺度的放縱,而是巧妙的運用策略,改善不良局面,這恰恰是提高了教師在自身修養建設方面的要求和標准。

總之,一位好教師勝過萬本書,學生會在教師的影響中潛移默化。作為高校教師,其特殊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應從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打造優秀的教師形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1.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3000字

2.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論文優秀範文

3. 論教師的職業道德論文

4. 教師職業道德方面論文範文

5.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論文範文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教材電子書非廣告 發布:2024-11-17 05:22:41 瀏覽:101
參與傳銷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7 05:21:48 瀏覽:149
工廠寢室規章 發布:2024-11-17 04:54:42 瀏覽:179
幼兒園職業道德 發布:2024-11-17 04:30:51 瀏覽:37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
公安機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發布:2024-11-17 04:00:40 瀏覽:959
古代刑法枷 發布:2024-11-17 03:55:40 瀏覽:873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發布:2024-11-17 03:45:50 瀏覽: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