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金句
❶ 老子《道德經》的經典語錄
第五章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第七章
上善若水。
第八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第十八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第四十五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第七十二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現代漢語釋義:人民不怕死,何必用來死來令他(她)們恐懼?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❷ 道德經經典名句100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❸ 道德經中的名句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❹ 道德經做人經典語錄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
康德
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則。
康德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體也,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毛澤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康德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❺ 《道德經》經典語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個謎,謎中之謎——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動: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見,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終如始,終無敗事 PS:道德經之外的道家~~~~~~~~~~~~~~~~~~~~~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凡人心險於山川」––– 「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 「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 「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於萬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 「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聖人不希求名聲)–––––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佔有整個河流?)––
❻ 道德經經典名句及翻譯
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1人回答
EHCOYE
高能答主
2020-09-07
認真答題,希望能幫到你
關注謝謝你的關注
《道德經》中經典哲理名句及翻譯。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❼ 求道德經勵志名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版非常名
夫唯不爭,故無尤
聖人之權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就知道了這些了 或許有的不屬於勵志
你自己撿著用吧
❽ 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道德經》中經典哲理名句及翻譯。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❾ 道德經經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版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權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