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論文答辯問題

法學論文答辯問題

發布時間: 2023-11-03 09:13:55

法學論文,法制史的,論清末司法獨立原則的確立,題目較偏,答辯難嗎憲法老師是答辯組的,會問什麼啊

法制史是所有法學的基礎,就跟法理學一樣,所以即使是憲法學老師,也不會僅僅圍繞憲法問題提問,而是依舊圍繞你的論文中心及內容題問,這是不言而喻的。我也是學法學的,我雖然沒看過你的論文,但從你的論文的題目《論清末司法獨立原則的確立》,我認為該論文中可能涉及的核心問題有幾個:
1、這種司法獨立原則確立的背景是什麼;
2、司法獨立的進步意義是什麼;
3、清末司法獨立原則確立與當今時代司法獨立的衍生關系是什麼,其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4、該原則的確立對後世憲政體制確立的作用是什麼。

上述問題也是我認為,如果要我寫這篇論文,除了論述「司法獨立原則」的歷史背景、來龍去脈、比較法情況等問題外,應著重闡述的幾個問題。如果你的論文中提到了這些問題,那麼請著重關注。答辯時候回答老師提問,知道的請盡量回答,如果不知道、沒想過,也希望能夠當即思考,迅速結合自己的論文,作出中規中矩的回答。一方面不要讓老師覺得你對此完全無知,另一方面也要坦誠的講你對此研究的不夠深入,將來會繼續研究,以示謹慎的研究態度。答辯中切忌一個問題,就是與專業的老師抗衡,固執己見。在遇到老師提問時,尤其是專業的老師提出專業的問題,在此如果你認為與你意見相左,請保守回答,盡量的將老師的觀點與你的論文觀點聯系起來,說成一致或者老師的觀點是你的深化,而不能說是對立的、完全相悖。否認如果你的觀點錯誤了,將直接導致論文的價值被否定。

❷ 要論文答辯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題目,誰能幫幫我給高分。

http://www.envir.gov.cn/law/envir.htm 這是環境保護法的內容。
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法能凈化我們的生存環境。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是1989年通過的,距今已有16年。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經濟和法制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原有的《環境保護法》在大的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理念,也不能應對現在的環境狀況。因此,需要對現行《環境保護法》進行全方面的審視和評判,以促成其及時修訂。

本文擬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現行《環境保護法》進行評價,指出其不足之處,並提出完善意見。

在宏觀上,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主要存在著價值觀、法律地位和基本內容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在價值追求上,應該從協調發展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現行《環境保護法》的第一條敘述了該法的立法目的,即「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這就將立法目的的落腳點放在了經濟目的上。既然環境保護的目的就在於經濟建設,則當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特別是暫時的地方的經濟效益相矛盾時,人們在實踐中往往出於逐利的本性犧牲環境以求得經濟的發展。這也就是發達國家走過的已經被實踐證明代價高昂的「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因此,該條規定的立法目的有失偏頗。

該法在第4條規定:「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一規定體現的「協調發展觀」雖然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但是現在看來,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在發展上面的主流思想已經是可持續發展。早在1987年聯合國就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與接受。中國的執政黨也提出了與可持續發展實質一致的科學發展觀。發展已經不僅僅指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等方面;也不僅僅是本代人的發展,也考慮後代人的權益和發展。

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區分決不僅僅是字面的差異,實質上是不同性質的發展觀的體現。協調發展雖然也考慮了環境因素,但基本上是把環境保護作為一種工具性的工作,以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正常進行,而非作為價值性目的,沒有認識到環境和生態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正因為整個環境法的價值取向上的偏差,才造成了環境保護法在許多具體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實踐中許多地區實際上仍然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致「全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相當多的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變,有的甚至還在加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成為危害人民健康、制約一些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應當明確宣示可持續發展原則,修改《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為「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破壞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環境權益,提高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在《環境保護法》的具體制度設計中都要以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思想。

其次,在基本內容上,現行《環境保護法》基本局限於污染防治,關於自然資源保護的內容很少且含糊。關於自然資源保護的內容,在法律條文上體現為現行《環境保護法》的第三章「保護和改善環境」。從條文數量上看,只有8個條文;從法律規范的角度看,這些規定都比較抽象和籠統,多是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權利義務規定。只泛泛地規定了主體(該章中主要是政府)應當如何行為,卻完全沒有規定否定性法律後果。例如,環境保護法第16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沒有規定政府不負責的處罰措施。因此,屬於不完全的法律規則,從法律實施效果上分析的話,幾近形同虛設。

忽視自然資源保護的弊病還體現在一些環境制度中。例如,目前的「三同時」制度尚僅限於污染防治,不利於整體環境保護。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也有同樣的局限性。

環境和資源本來就是聯系緊密的兩個要素。在環境科學中,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統一的。首先,環境與自然資源都是以物質或能量的方式出現並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二者都是人類生存、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其次,環境是以自然資源為主要實物載體和組成部分的,是以自然資源為主體的眾多環境要素按照一定自然規則和體系所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集合體;而自然資源則相應的是自然環境在自然界的最基本表現形式,是自然環境這一整體中的最重要的局部。從該種意義上來說,「環境是自然資源的來源和存在處所,自然資源是環境要素的物質體現。環境就好比是自然資源再生產的工場,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自然資源再生產能力的好壞。」因此,將此二種客體融合起來,由同一部基本法進行調整,有利於環境的整體保護。環境保護也決不僅僅是防治污染就能解決的。將二者相統一,還可以從立法層面上防止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在執法過程中的相互分離和矛盾,促進環境保護總目標的實現。

最後,在法律地位上,現行《環境保護法》的處境比較尷尬。按照《環境保護法(試行)》立法時的設想,當時即將《環境保護法》作為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據1979年制定《環境保護法(試行)》的立法文獻記載,「將環境保護法作為環境保護的基本法,主要是規定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而一些具體的規定,則將在大氣保護法、水質保護法等具體法規和實施細則中去解決。」 若充當環境保護的基本法,既需要在內容上加以體現其「基本」,也需要在形式上保證其基本法的地位。也就是說,《環境保護法》需要具有國家基本法的地位。但是,現行的《環境保護法》並不是由全國人大通過的,而只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樣,它並不屬於我國立法體制中的基本法,而是普通法。如此,《環境保護法》與本來應屬於同一等級的《刑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相比較,就處於低一等級的處境。而與本領域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環境資源保護單行法處於同一效力等級,不具備基本法的形式地位。因此,既無法實現與其他部門法的平等對接,又無法從法律體繫上統領環境資源法。

將《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項基本法,並不是出於環境法研究者的一廂情願,而是出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環境保護是整個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基本的關系和問題,屬於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特別重要的問題。從立法學上看,已經具備了基本法律的性質。並且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此,從其內容的重要性上也應當使《環境保護法》具備基本法的地位。

因此,在修改《環境保護法》時,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從立法程序上保證其基本法地位。

在微觀層面上,現行《環境保護法》在環境保護法基本原則,環境保護基本制度,環境權確認和保護以及環境保護法律實施和救濟等方面均存在有待完善之處。

現行環境保護法規定的一些基本原則已經過時。《環境保護法》第24條規定了「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從字面上即可以看出,該原則僅適用於污染治理領域。而現實的環保工作已經涵蓋了污染防治、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保護等各個方面。並且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規定了更為全面和科學的「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原則。但是,該決定僅僅是一個行政法規的規定,效力等級太低,使得該原則無法作為整個環境資源法的基本原則來指導環境於資源保護工作。第6條略微體現了環境責任原則,但是只是從單位和個人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行為的檢舉權角度來暗含的,沒有明確規定,並且有以下的局限性:限於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而未包括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行為;主體限於生產者,而未及消費者和監管者。因此,應當整合第24條和第6條的規定的精神,並以當今先進的環境法理念為指導,確定環境責任原則,該原則涵蓋了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消費者最終承擔、受益者負擔和主管者負責等子原則。《環境保護法》第8條規定:「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這體現了鼓勵參與環境保護的原則。但是,該規定對於調動公眾積極性是十分不夠的。應該規定在確立公民環境權的基礎上全面而切實的規定公眾參與原則,其內容應包括:建立環境重大事項公眾意見徵求制度;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公眾參與保障;對於社會團體開展環保工作的法律保護機制等。再如前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原則應該修正為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基本制度方面,現行環境保護法確立的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存在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適用面過於狹窄等問題。之所以說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因為現行環境法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主要強調命令加控制的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盡管政府的行政控制手段在治理污染方面有其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環境保護部門經費不足、人力資源缺乏、手段單一、程序不完備甚至尋租等。 隨著經濟發展,污染問題帶來的社會矛盾已經日益明顯,環境保護工作已經不能靠簡單的行政命令式、事後制裁型的模式進行,而應該更多地採取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原有的計劃經濟手段由於沒有將主體的環保努力與其經濟利益聯系,既不能遏制污染的擴展,又不能驅動主體減少排放量。現行環境保護法確立的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有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下面就具體的各個制度逐一分析。我國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實際上實行的是雙軌制,即對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實行的是排污即收費制度,而對於其他環境因素的排污是超標才收費。「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現有些法律規定跟不上形勢需要的情況,也就是立法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如超標排污是否構成違法的問題,我們認為超標排污就是違法,不能以繳費代替。但現在法律規定是超標繳費,並不予以處罰。這就難以禁止超標排放污染物的問題,這就是立法工作跟不上環保工作形勢需要」。 而且目前的排污收費僅限於企事業單位,而未對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居民家庭徵收排污費;收費標准僅有濃度,而無量的標准,不利於環境保護。限期治理制度中,限期治理決定權的歸屬不合理。環境保護法第29條第2款規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首先,決定權由政府而非環境保護部門行使,會造成政府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而執行不力;再者,污染項目不分大小,均由一級政府決定,會造成政府工作量大,而無力及時處理小規模的污染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有二:首先,該制度適用范圍僅限於污染防治領域,應該擴大到生態保護領域;其次,目前的環評執行時間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而在項目立項之後。在實踐中,政府部門一旦立項,並開展了相關工作,出於慣性就很難因為環境保護而取消項目,而從經濟學角度,先立項再環評,不通過再撤銷,會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因此,應該在立項之前就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法第26條規定了「三同時制度」,存在的問題一是適用范圍過窄;二是未解決分散治理與集中控制的矛盾。應該明確規定項目已執行「三同時」制度,還應參與集資建設集中處理設施。

我國現行法律(包括環境保護法)沒有明確規定環境權。只是在有關法律條文中推出環境權的內容,如現行《環境保護法》第6條和《民法通則》第83條的規定等。 環境權是一種自然權利和法律規定的新型人權,是公眾行使參與權的基礎,因為公眾行使程序上的參與權,必須有實體法上的環境權的支撐。所以,應該修改《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公民享有環境權,即公民擁有享有良好、舒適環境的權利和承擔保護環境的義務。為保證環境權的實現,同時賦予公民和有關社會組織享有環境知情權、環境參與權和環境索賠權。環境知情權包括了解、掌握環境公共信息(如環境狀況公報、空氣質量日報等)和環境個別信息(如某個污染企業的排污數據等,包括國家環保總局要求的污染嚴重企業公開其環境信息)的權利;環境參與權包括參與國家環境管理的預測和決策、參與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管理和制度的宣傳和實施公益性環保活動及對環境管理機關的監督;環境索賠權亦稱環境請求權,包括向有權機關請求取消或停止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項目及其運營,並有權向法院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等。

在環境保護法的執行保障上,存在著行政管理許可權設置不科學、環境執法強制力不夠、政府責任不清晰、環境違法的法律責任規定過輕且不明確

環境保護法第7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該條規定實際上對權力的界限的規定十分模糊,也沒有規定權力行使的程序,沒有部門權力沖突時的解決方案。因此,極易出現有好處的事項各部門爭著管轄,反之,則相互推諉的情形的出現,與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法治政府的理念相沖突。環境保護法第7條規定的我國環境監督管理體制可概括為:中央與地方分級管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即主管;公安、交通等其他有關部門監督管理,即分管。這種雙重管理體制,容易造成環境監管上的受政府地方保護干擾的情形;且環保部門作為環境統一監管部門與政府其他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尚未劃清,缺乏協調機制。

《環境保護法》第45條規定:「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行政主體的行政責任規定得十分模糊。由於未明確規定環境權,因此環境責任制度也不完善。應該明確規定責任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後果,規定環境法律責任的社會性、公益性判斷標准。在環境行政監管方面,環境法沒有賦予環境保護行政機關與行政處罰權相應的強制權力。由於沒有行政強制手段導致執法不力,不能及時排除污染。例如罰款、責令停止建設、生產或者關閉等的執行必依賴於法院,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既費時又不經濟,也難以提高辦事效率,並有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因此,為了樹立環保執法權威,嚴格環保執法,必須建立環保行政強制手段。

《環境保護法》第5章共11條規定了環保法律責任。但是,這些規定都不具體明確。一般表述為「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等,法律後果十分不明確。法律責任的追究應嚴格依據法律對責任構成要件的規定,規定不明確的法律責任條款實際上會造成對違法行為難以追究法律責任的後果。該章對法律處罰的規定也過輕。應該修改法律責任這一章,明確規定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後果,在處罰力度上要與行為相符合。

綜上所述,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在宏觀上和微觀上都存在不足之處,應當及時科學地加以修改。

❸ 法律答辯論文

1.醫生不應承擔刑事責任
這個問題應該從醫生的行業來考慮
如果家屬或病人不同意治療的話,醫生沒有給病人繼續治療的權利。
這個問題表面上是一種安樂死,但是醫生並沒有違背他的職業道德和規則。
2.律師這個行業是為當事人辯護的,應當以當事人的利益為重,否則就失去了律師的意義了,

❹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答辯的流程是怎樣的(一)

(一)答辯的准備工作


學生可以從下列問題(第4~10題)中,根據自己實際,選取二三個問題,作好匯報准備,(第1~3題必選)。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內容最好爛熟於心中,不看稿紙,語言簡明流暢。



1、為什麼選擇這個課題(或題目),研究、寫作它有什麼學術價值或現實意義。


2、說明這個課題的歷史和現狀,即前人做過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自己有什麼新的看法,提出並解決了哪些問題。


3、文章的基本觀點和立論的基本依據。


4、學術界和社會上對某些問題的具體爭論,自己的傾向性觀點。


5、重要引文的具體出處。


6、本應涉及或解決但因力不從心而未接觸的問題;因認為與本文中心關系不大而未寫入的新見解。


7、本文提出的見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後,自己重讀審查新發現的缺陷。


9、寫作畢業論文(作業)的體會。


10、本文的優缺點。總之,要作好口頭表述的准備。不是宣讀論文,也不是宣讀寫作提綱和朗讀內容提要。


(二)答辯會程序


1、學生作說明性匯報。(5~10分鍾)


2、畢業答辯小組提問。


3、學生答辯。(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辯解,一般允許准備10至20分鍾)。


4、評定成績。(答辯會後答辯小組商定,交系、院學位委員會審定小組審定。)


以上就是環球青藤小編關於法學專業畢業論文答辯的流程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畢業論文相關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本平台。

❺ 關於法學論文答辯會問什麼問題

法學論文答辯會流程及常見問題
1 、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課題?
2 、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3 、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結構是如何安排的?
4 、全文的各部分之間邏輯關系如何?
5 、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了那些不同見解?對這些不同的意見,自己是怎樣逐步認識的?又是如何處理的?
6 、論文雖未論及,但與其較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有哪些?
7 、還有哪些問題自己還沒有搞清楚,在論文中論述得不夠透徹?
8 、寫作論文時立論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答辯程序
1.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作為答辯的開場白,包括姓名、學號、專業。介紹時要舉止大方、態度從容、面帶微笑,禮貌得體的介紹自己,爭取給答辯小組一個良好的印象。好的開端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2. 答辯人陳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紹只是這場答辯的開始,接下來的自我陳述才進入正軌。自述的主要內容歸納如下:
( 1 )論文標題。向答辯小組報告論文的題目,標志著答辯的正式開始。
( 2 )簡要介紹課題背景、選擇此課題的原因及課題現階段的發展情況。
( 3 )詳細描述有關課題的具體內容,其中包括答辯人所持的觀點看法、研究過程、實驗數據、結果。
( 4 )重點講述答辯人在此課題中的研究模塊、承擔的具體工作、解決方案、研究結果。
( 5 )側重創新的部分。這部分要作為重中之重,這是答辯教師比較感興趣的地方。
( 6 )結論、價值和展望。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新成果的理論價值、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展望本課題的發展前景。
( 7 )自我評價。答辯人對自己的研究工作進行評價,要求客觀,實事求是,態度謙虛。經過參加畢業設計與論文的撰寫,專業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進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處、心得體會。
3. 提問與答辯
答辯教師的提問安排在答辯人自述之後,是答辯中相對靈活的環節,有問有答,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一般為 3 個問題,採用由淺入深的順序提問,採取答辯人當場作答的方式。
答辯教師提問的范圍在論文所涉及的領域內,一般不會出現離題的情況。提問的重點放在論文的核心部分,通常會讓答辯人對關鍵問題作詳細、展開性論述,深入闡明。答辯教師也會讓答辯人解釋清楚自述中未講明白的地方。論文中沒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辯小組經常會問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論文中明顯的錯誤,這可能是由於答辯人比較緊張而導致口誤,也可能是答辯人從未意識到,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不要緊張,保持鎮靜,認真考慮後再回答。還有一種判斷類的題目,即答辯教師故意以錯誤的觀點提問,這就需要答辯人頭腦始終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確作答。
仔細聆聽答辯教師的問題,然後經過縝密的思考,組織好語言。回答問題時要求條理清晰、符合邏輯、完整全面、重點突出。如果沒有聽清楚問題,請答辯教師再重復一遍,態度誠懇,有禮貌。
當有問題確實不會回答時,也不要著急,可以請答辯教師給予提示。答辯教師會對答辯人改變提問策略,採用啟發式的引導式的問題,降低問題難度。
出現可能有爭議的觀點,答辯人可以與答辯教師展開討論,但要特別注意禮貌。答辯本身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切不可與答辯教師爭吵,辯論應以文明的方式進行。
4. 總結
上述程序一一完畢,代表答辯也即將結束。答辯人最後縱觀答辯全過程,做總結陳述,包括兩方面的總結:畢業設計和論文寫作的體會;參加答辯的收獲。答辯教師也會對答辯人的表現做出點評:成績、不足、建議。
5. 致謝
感謝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給予幫助的人們並且要禮貌地感謝答辯教師。
答辯注意事項
( 1 )克服緊張、不安、焦躁的情緒,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順利通過答辯。
( 2 )注意自身修養,有禮有節。無論是聽答辯教師提出問題,還是回答問題都要做到禮貌應對。
( 3 )聽明白題意,抓住問題的主旨,弄清答辯教師出題的目的和意圖,充分理解問題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問的現象。
( 4 )若對某一個問題確實沒有搞清楚,要謙虛向教師請教。盡量爭取教師的提示,巧妙應對。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遇到的困難,努力思考做答,不應自暴自棄。
( 5 )答辯時語速要快慢適中,不能過快或過慢。過快會讓答辯小組成員難以聽清楚,過慢會讓答辯教師感覺答辯人對這個問題不熟悉。
( 6 )對沒有把握的觀點和看法,不要在答辯中提及。
( 7 )不論是自述,還是回答問題,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強調重點,略述枝節;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講,研究不夠深入的地方最好避開不講或少講。
( 8 )通常提問會依據先淺後深、先易後難的順序。
( 9 )答辯人的答題時間一般會限制在一定的時間內,除非答辯教師特別強調要求展開論述,都不必要展開過細。直接回答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細節,簡單乾脆,切中要害。
答辯常見問題
在答辯時,一般是幾位相關專業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設計實體和論文提出一些問題,同時聽取學生個人闡述,以了解學生畢業設計的真實性和對設計的熟悉性;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知識面的寬窄;聽取學生對課題發展前景的認識。
常見問題的分類如下:
( 1 )辨別論文真偽,檢查是否為答辯人獨立撰寫的問題;
( 2 )測試答辯人掌握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問題;
( 3 )論文中沒有敘述清楚,但對於本課題來講尤為重要的問題;
( 4 )關於論文中出現的錯誤觀點的問題;
( 5 )課題有關背景和發展現狀的問題;
( 6 )課題的前景和發展問題;
( 7 )有關論文中獨特的創造性觀點的問題;
( 8 )與課題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問題;
( 9 )與課題相關的擴展性問題。

❻ 刑法論文答辯

刑法論文答辯

畢業論文答辯是畢業論文教學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基本是畢業前的最後一件事了。

刑法論文答辯篇一:

首先作一下自我引見:我叫崔征,是xx級法學1612071班的。我的畢業論文標題是《論行政執法任務的化》。本論文是在張超教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張教師表示由衷的感激,可以說沒有他的協助我很難順利完成這兩年的學業。同時我也想藉此告喚時機向這兩年來教授給我知識的其他各位教師表示深深的敬意!

上雀塵面我就對我的畢業論文的根本內容做一個扼要的陳說:

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這篇論文的寫作停止引見:首先是選題的進程;其次是選題的目的;再次是論文的根本構造和次要內容;最初談談本論文的缺乏之處。 首先,選題的進程

去年10月份的時分張教師給我們布置了寫畢業論文的義務,經過張教師贊同我決議寫行政法這方面。但詳細的標題還一時沒想好。在考慮標題與查找相關材料時我看到了,現今討論最搶手的是行政機關執法的成績。行政執法活動觸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部門互相牽制互相聯絡。在平常的任務和生活中有的執法人員不是把本人看成人民的公僕,而是做官的老爺對人民群眾冷、硬、橫,甚至依仗權利蹂躪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循私作弊、糜爛、欺壓百姓,嚴重損害人民的利益。例如某次在電視上看到關於稅收執法不合理的案例,在目前的執法情況里由於遭到許多客觀與客觀方面的影響,多少存在著一些該處分的不處分,隨意處分或許執法態度惡劣等不合理的景象。看到這些,我覺得到如今執法情況的改善火燒眉毛,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這是一個從傳統人治社會轉向古代法治社會的時期,這是一個自然經濟社會轉向市場經濟社會的時期,這是一個從權利主宰一切的社會轉向權益主導一切的社會的時期。在這樣的時期,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舉動不時涌現。在這些重生事物中,化執法成為人們關注襪歲凱的一個焦點。化作為一個新的執法理念正投合了現今建立調和社會的要求,於是我決議以行政執法的化為題設計我的論文。

其次,選題的目的意義

在鼎力建立法治文明社會的明天,建立社會主義調和社會是主流,以人為本是其次要內容,執法的「化」正好投合了這個潮流,可以說完成執法的化是必定的。社會越提高,科技越興旺,人的權益越應該失掉尊重,構建以為指點,以人權為底線,保證執法的客觀公正的執法方式是行政執法者追求的目的,也是行政執法人員不懈斗爭的永遠。但是化不是人情化,要正確的了解化執法與嚴厲執法的關系化執法與嚴厲執法並不是相互排擠,更不是相互沖突,而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互相一致的。所以,關於行政執法化的闡述就不可或缺。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實際成績。

我國一再倡導依法行政,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次要手腕,是完成行政管理目的的重要途徑。同時是依法治國的中心,依法行政的程度間接影響法治國度目的的完成。而目前的行政執法現狀卻不盡善盡美,例如行政行政執法法律體制中行政立法不到位、執法機構設置不健全、執法監視不力存在的成績;還有行政執法人員本身的成績。關於改動這種形態,我們有必要反省下這些成績存在的緣由,並找出處理的方法。這是面臨的是理論成績。

再次,論文根本構造及大約內容

本文共分為五局部,從不同角度論述新時代需求行政執法的化。

第一局部次要解釋化的根本涵義,從三處復雜闡明化執法是遵照法律和合理順序的執法活動是非歧視性的感性執法活動是表現人文關心的活動。

第二局部論述當今社會對行政執法化的合理定位,次要從六個方面停止闡明。1、化執法次要是執法中的成績和要求,但化執法的手腕、順序、效果與立法的化親密不可分;2、化執法是在法治框架下的自在裁量執法,不應在守法的根底上尋求所謂的化執法;3、化執法該當遵照和表現合理順序的根本要求;4、化執法不是對現有法律標准體系的背叛和打破,而該當與行政法的准繩與規則結合和協調;5、化執法既不是人情化執法也不是脆弱執法,而是把依法行政的准繩性與人文關心的靈敏性相結合;6、化執法對緩解、遏制和消解社會抵觸與矛盾,構建調和社會具有突出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局部闡明以後行政執法中存在的成績,次要是行政執法法律體制中以及行政執法人員本身存在的成績

第四局部論述了構建調和社會與化的關系,次要從二者的在外延上的共同准繩上闡明。

第五局部從理論上論述如何完成化執法,次要從實踐動身,解釋理論化的困難與途徑,例如法治建立、機構設置、教育宣傳、隊伍建立以及執法監視等方面。

法學畢業論文答辯稿範文篇二:

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紹:我叫xxx,是2007級法學1612071班的。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論行政執法工作的人性化》。本論文是在張超老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張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可以說沒有他的幫助我很難順利完成這兩年的學業。同時我也想藉此機會向這兩年來傳授給我知識的其他各位老師表示深深的敬意!

下面我就對我的畢業論文的基本內容做一個簡要的陳述:

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這篇論文的寫作進行介紹:首先是選題的過程;其次是選題的目的;再次是論文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最後談談本論文的不足之處。 首先,選題的過程。

去年10月份的時候張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寫畢業論文的任務,經過張老師同意我決定寫行政法這方面。但具體的題目還一時沒想好。在思考題目與查找相關資料時我看到了,現今討論最熱門的是行政機關執法的問題。行政執法活動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部門相互牽制相互聯系。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的執法人員不是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僕,而是做官的老爺對人民群眾冷、硬、橫,甚至依仗權力踐踏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循私舞弊、欺壓百姓,嚴重損害人民的利益。例如某次在電視上看到關於稅收執法不合理的案例,在目前的執法狀況里由於受到許多主觀與客觀方面的影響,多少存在著一些該處罰的不處罰,隨意處罰或者執法態度惡劣等不合理的現象。看到這些,我感覺到現在執法狀況的改善迫在眉睫,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這是一個從傳統人治社會轉向現代法治社會的時期,這是一個自然經濟社會轉向市場經濟社會的時期,這是一個從權力主宰一切的社會轉向權利主導一切的社會的時期。在這樣的時期,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行動不斷涌現。在這些新生事物中,人性化執法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人性化作為一個新的執法理念正迎合了現今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於是我決定以行政執法的人性化為題設計我的論文。

其次,選題的目的意義

在大力建設法治文明社會的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主流,以人為本是其主要內容,執法的「人性化」正好迎合了這個潮流,可以說實現執法的人性化是必然的。社會越進步,科技越發達,人的權利越應該得到尊重,構建以人性為指導,以人權為底線,保證執法的客觀公正的執法方式是行政執法者追求的目標,也是行政執法人員不懈奮斗的永遠。但是人性化不是人情化,要正確的理解人性化執法與嚴格執法的關系人性化執法與嚴格執法並不是互相排斥,更不是互相抵觸,而是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所以,對於行政執法人性化的論述就不可或缺。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理論問題。

我國一再提倡依法行政,行政執法是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主要手段,是實現行政管理目標的重要途徑。同時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法行政的水平直接影響法治國家目標的實現。而目前的行政執法現狀卻不盡如人意,例如行政行政執法法律體制中行政立法不到位、執法機構設置不健全、執法監督不力存在的問題;還有行政執法人員自身的問題。對於改變這種狀態,我們有必要反省下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並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是面臨的是實踐問題。

再次,論文基本結構及大概內容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從不同角度闡述新時代需要行政執法的人性化。

第一部分主要解釋人性化的基本涵義,從三處簡單說明人性化執法是遵循法律和正當程序的執法活動是非歧視性的理性執法活動是體現人文關懷的活動。

第二部分闡述當今社會對行政執法人性化的合理定位,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說明。1、人性化執法主要是執法中的問題和要求,但人性化執法的手段、程序、效果與立法的人性化密切不可分;2、人性化執法是在法治框架下的自由裁量執法,不應在違法的基礎上尋求所謂的人性化執法;3、人性化執法應當遵循和體現正當程序的基本要求;4、人性化執法不是對現有法律規范體系的背離和突破,而應當與行政法的原則與規則結合和協調;5、人性化執法既不是人情化執法也不是軟弱執法,而是把依法行政的原則性與人文關懷的靈活性相結合;6、人性化執法對緩解、遏制和消解社會沖突與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突出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部分說明當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行政執法法律體制中以及行政執法人員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闡述了構建和諧社會與人性化的關系,主要從二者的在內涵上的共同原則上說明。

第五部分從實踐上闡述如何實現人性化執法,主要從實際出發,解釋實踐人性化的困難與途徑,例如法治建設、機構設置、教育宣傳、隊伍建設以及執法監督等方面。

本文是我在查閱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我試圖首先從人性化的基本知識著手, 加強對它理性認識;進而闡述人性化執法的合理定位,並通過對現今執法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在新時代建設和諧社會的主流下提倡人性化執法必要性的一些看法和建議,以期引起我國學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及對這些問題進行更廣泛、深入的研究,最終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現狀的解決之路。以上所述就是我整個論文大體結構和內容。我想在這里再次感謝張超老師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給了我很多啟示和指導,使我能及時糾正錯誤,順利完成這次畢業論文的寫作。

最後,論文存在的不足

第一是資料收集比較困難,再加上本人理論層次不夠。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了部分段落引用原文的現象,獨創性評論較少,今後我將繼續努力。

第二是論文觀點尚不成熟,由於研究探索方面下的功夫不夠,可能文章實際可操作性較差,缺乏一定實際價值。與老師期望達到的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

總之,經過這次論文寫作,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加之時間精力有限,在內容表述、觀點論證上還存在著不當之處,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藉此答辯機會,懇請各位老師進行批評指正。

我的答辯陳述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
熱點內容
幼兒園職業道德 發布:2024-11-17 04:30:51 瀏覽:37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
公安機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發布:2024-11-17 04:00:40 瀏覽:959
古代刑法枷 發布:2024-11-17 03:55:40 瀏覽:873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發布:2024-11-17 03:45:50 瀏覽:579
水路貨物運輸條例 發布:2024-11-17 03:45:05 瀏覽:862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辯論賽 發布:2024-11-17 03:13:19 瀏覽:507
廣西南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