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1-01-05 00:08:17

㈠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1)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這些是《決定》的上位規定,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舉措和亮點。

如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5個體系構成,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解決13億人民溫飽問題和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在黨領導下實現的。

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和文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無可替代,就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㈡ 堅持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版本的保證。

必須加強權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完善黨的依法治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2)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全面推進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理論指導和理論支撐。

這三個方面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規定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方向。這些是該決定的上級規定。只有有了這些規定,才能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規定、措施和亮點。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㈢ 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出發,總結歷史經驗、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意義重大而深遠。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用「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深刻地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決定》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決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和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必須深入領會《決定》提出的「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的深刻含義,重點要把握以下3個方面。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也是一項重大的現實課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從掌握全國政權的那一天起,就為掌好權,執好政進行了不懈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甚至出現了嚴重失誤。總結新中國成立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執政的歷程,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穩定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摒棄人治,厲行法治,著力解決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關系問題,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以依法執政促進和保障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談不上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甚至有失去執政地位的危險。鄧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當前,我們黨所處的執政方位和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實現長期執政,就必須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的法治基礎。具體來講,就是要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實現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制度是重要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保障。而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制度健全與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它的法治體系是否健全。法治體系既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制度合法性、穩定性的重要支撐。古人講:「法者,國家所以公布大信於天下。」法治健全,國家就有信譽,政府就有威信,社會就有秩序,人民就有信心。人民對現實安心,對未來有信心,才能集中精力謀發展、促發展,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法治興衰同國家治亂息息相關,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厲行法治而強盛的。我國歷來有「有家有國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和患不安」的思想,就是要告誡治國者必須重視建章立制,通過制度來確保社會公正和人民安居樂業。應該說,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 確立並不斷完善,但從歷史發展、實踐發展的視角來看,從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很緊迫。我們要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打牢制度基礎,增強指導供給,強化制度保障。黨中央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一個重要的戰略意圖就是通過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制度來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能不能有效解決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化解來自各方的風險和挑戰,直接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依託。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決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加註重運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更加註重運用法治的方式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順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YopSphKDSg31S9pbK_Hfc7K1mtWcs8eNE-6G2YgrzdivDmfJgE-0_

㈣ 什麼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

㈤ 什麼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建設中國抄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形成五個體系。黨的十九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五大子體系將承擔新的任務。

(5)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㈥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政府應該怎麼做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將推進法治建設、建設法治中國作為一項重大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抓好這項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雲夢縣作為法治湖北建設試點縣,法治建設工作起步較早,行動較快,通過先行先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推進法治建設,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要處理好傳統思維和工作理念的關系
推進法治建設,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的問題,思想認識不深入、不到位,工作效果自然會打折扣。要通過創新理念、打破舊局、理順關系、重建機制,為法治建設注入強大的工作動力。
一是要摒棄問題。以前,我們抓法治建設,形成了這么幾種思維定勢:習慣認為法治建設是政府的事,而忽略了黨委依法執政這一塊,在實際工作中,縣政府法制辦抓依法行政,法治建設的日常工作主要交由職能較弱的司法局承擔下來,造成工作力度不夠、難度很大;法治建設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性工作,既不容易操作落實,也難以立竿見影;經濟建設是第一要務,平安建設是第一責任,法治建設說起來重要,落實起來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構建和諧社會,許多矛盾往往一調了之,有時嚴格按法治來,現階段一些實際問題還沒辦法解決等等。這些不合時宜的認識和觀點要堅決摒棄,切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法治上升到地方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發展環境、城市精神重要內涵等高度來理解認識。
二是要傳承發展。雖然我們傳統思維上推進法治建設也有不少積極的東西,也出了不少實實在在的經驗作法,特別是創造了一些難能可貴的法治品牌,一定要傳承發揚,打造亮點。我們在原來全省頗有名氣的雲夢縣「阿玲熱線」普法宣傳品牌、「全國優秀公安局」政法品牌等基礎上,成功建樹了雲夢網友義務巡邏隊、「眼鏡哥」李志宇、90年好青年鄒小彪等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法治標桿,擴大了全縣法治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要開拓創新。2013年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推進法治湖北建設的實施意見》(鄂發[2013]9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法治湖北建設推進方案》(鄂辦文[2013]22號)等文件後,我們創新工作格局,按照歸口管理、整合力量的思路,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縣委政法委、縣政府法制辦、縣司法局「三位一體」,套起「三駕馬車」拉起法治大車。注重學習借鑒,積極聯系匯報,採取上情、外情、內情「三情」結合,高度重視頂層設計,由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統攬法治建設工作全局。奮力推動爭先進位,雲夢縣被確定為法治湖北建設試點縣,作為全省縣市區唯一代表在法治湖北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典型交流發言,撰寫的法治建設調研文章被省《法治政府》季刊刊載,法治建設「五法五最」作法被省政府法制網採用。
二、要處理好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的關系
法治是平安的手段,平安是法治的目的。法治建設為平安建設提供保障,平安建設是法治建設成效的顯現,長治久安靠法治。雲夢縣堅持「三個統籌」,實施總體布局,全面理清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的關系,進行科學謀劃、整體統籌、捆綁推進,努力使法治建設與平安建設在建設幸福雲夢的過程中相得益彰。
一是要統籌組織領導。成立了平安法治領導小組,實行兩項工作一套班子、一個聲音。領導小組下設依法執政和基層民主建設指導組、依法行政和經濟法治指導組、公正司法和社會管理指導組、法治文化建設和法律服務指導組、科學立法和依法監督指導組5個專項工作組,逐一明確每個工作組組成人員、正副組長及主要職責、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體系和指導協調機制。
二是要統籌目標管理。按照「大平安」 、「大法治」的要求,將平安、法治建設的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各部門,督促各鄉鎮、各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和落實措施,深入開展平安法治鄉鎮、平安法治單位、平安法治社區(村)等創建活動。採取以點帶面和分層分類推進,抓緊開展平安、法治試點行動,邊實踐邊完善邊總結,通過努力爭取盡快通過全省最佳平安縣、全省法治建設先進縣檢查驗收。
三是要統籌工作推進。縣委將平安、法治建設工作一起研究、一並決策,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平安雲夢建設的意見》、《關於法治雲夢建設推進方案》、《雲夢縣平安、法治建設責任目標管理辦法》等重要文件,召開了動員會、現場推進會、督辦會等,進行半年考評、年度考評,做到兩項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考核。
三、要處理好長遠規劃與短期安排的關系
按照《法治湖北建設綱要》和《推進法治湖北建設的實施意見》,法治建設遠期有目標,中期有規劃,年度有工作計劃、方案、推進措施。要遵循統分結合、條塊結合的思路,分年度、分步驟、分領域大力推進法治雲夢建設,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要遠近結合。精心編制好法治建設長遠規劃、中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有效銜接、綜合配套。法治建設長遠規劃以5至8年為宜,在進行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的目標、行動進程、工作步驟、措施辦法、組織領導等,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法治建設實施意見,力爭到2020年左右,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法治化。中期目標是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全縣各鄉鎮和各行業法治建設全面開展;依法決策水平明顯提升;各級政府職能依法實現轉變,做到嚴格依法行政;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領導幹部基本養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化解矛盾的習慣;人民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明顯提高,科學發展的軟環境進一步改善。而年度工作計劃,任務和目標就更加明確,措施和要求就更加具體,指導性和操作性更強,直接實行掛圖作戰。
二是要軟硬結合。按照時間節點,分別列出工作計劃,對號入座,逐步推進落實。在軟體方面,該出台的文件要出台,該制定的方案要制定,該整理的資料要整理,更好地體現頂層設計的思路框架。在硬體方面,在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要建樹一批法治建設的示範點,推動法治建設工程化、項目化,加強硬性投入,落實經費保障,建設高標準的法治示範一條街,建設一批法治宣傳長廊、法治宣傳櫥窗、法治宣傳專欄等法治宣傳陣地和法治建設樣板點。
三是要條塊結合。要站在更高的視野謀劃法治建設,保持工作的整體性、連貫性和一致性,承前啟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通過打基礎、抓鞏固、促提高,使各鄉鎮、各行業法治建設水平穩步提高,逐步實現各項工作的法治化,步入法治的軌道運行。我們研究制定《法治雲夢建設2013年行動方案》,一共有法治建設考評體系建設行動、法治建設試點行動、依法決策推進行動、司法公信力提升行動、領導幹部法治思維養成行動、法治建設品牌創建行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教育行動「七大行動」,這「七大行動」密不可分、相輔相承,保證了法治建設多頭聯動、整體推進。
四、要處理好外在形式與實質內容的關系
法治建設事關根本性制度建設,涉及依法執政、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五位一體」建設法治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習慣養成、全民法治意識提高等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復雜、艱巨的工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要依託一定的形式和載體,助推和加速法治建設進程,反映法治建設的進展情況和工作面貌。
一是試點引領,提升法治水平。雲夢縣選擇縣直政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國土資源、衛生、教育、環保、食品葯品、民政、交通、城管、城建等行業開展法治雲夢建設行業試點,確立了「民主法治示範村」、「法治社區」、「法治學校」、「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公正司法示範單位」、「誠信守法企業」、「法治鄉鎮」共30個縣級試點,同時,12個鄉鎮1個開發區確定了65個試點,每個試點都做到「十有」,即有法治展牌、有固定標語、有電子顯示屏、有宣傳陣地、有領導小組工作專班、有活動記錄、有台賬資料、有特色介紹、有依法治理案例、有以法治促發展思路,積極開展評選民主法治村(社區)、法治文明戶、遵紀守法戶、誠信守法企業(經營戶)等活動,形成了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法治建設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宣傳,弘揚法治文化。在城區繁華地段打造「法治文化一條街」,在全縣所有的單位都建設了「法治文化牆」,在所有的學校都建設了「法律教育欄」,廣泛開展電視宣傳、學校宣傳、入戶宣傳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學法、尊法、用法、守法的濃厚氛圍。結合地方文化建設,組織專家整理了頗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名人故事、法治典故、法治警言,以形象生動的碑刻、石刻、雕塑、標志牌,點綴布置法治文化陣地,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理念。
三是開展活動,促進法治惠民。堅持把法治建設融入各鄉鎮、各部門工作的方方面面,狠抓工作結合,舉辦系列活動,務求實效。組織開展執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突出依法行政,不斷提高各級各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促進提能善政。開展法律援助和法律維權活動,突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努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開展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突出基層民主管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按照三個「1+X」的模式,在全縣所有鄉、村都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群眾服務中心、信訪維穩中心。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城鄉網格化管理,積極開展「法治進社區,服務進網格」活動,推行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調對接」,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組織開展打擊「四霸六強」、優化法治環境專項行動,用足用活法律武器,依法快偵快辦、快捕快訴、快審快判,為企業健康發展和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形成利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維護穩定、推動發展的工作機制。

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7)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㈧ 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什麼

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1、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一些法律規范不協調、不一致、體系性差等問題依然存在。

2、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出了更為突出、更加緊迫的要求。「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於事。」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重點難點,加強法治實施能力建設,以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提升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效。

3、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效制約和監督,才能確保公權力的行使永遠體現黨和人民意志,始終為人民服務。近年來,我們黨堅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構建結實的制度籠子,努力使權力運行處於陽光之下,一套集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於一體,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監督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4、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沒有法治保障體系作為動力和規范,全面依法治國的「火車頭」就開不動、跑不快甚至跑偏、脫軌。需要看到,構建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亟須對各種制約因素進行系統梳理和逐一解決。例如,強化體制機制保障,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確保行政機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5、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到一個新高度,《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等一系列相關法規成為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途徑與保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都是黨和人民意志的反映,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㈨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9)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熱點內容
2016經濟法基礎侯永斌第二章 發布:2025-04-25 13:43:53 瀏覽:911
作為大學生如何加強學習法治觀念 發布:2025-04-25 13:31:37 瀏覽:763
靜安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5 13:29:58 瀏覽:810
行政法密切相關論文 發布:2025-04-25 13:29:46 瀏覽:424
法治化要求 發布:2025-04-25 13:26:49 瀏覽:329
國際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25 13:26:46 瀏覽:175
沈成果司法 發布:2025-04-25 13:12:22 瀏覽:169
安徽法律援助形象大使趙普 發布:2025-04-25 13:12:17 瀏覽:653
論述經濟法一體兩翼 發布:2025-04-25 13:12:13 瀏覽:953
民事訴訟法第幾條規定可以起訴 發布:2025-04-25 13:03:19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