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解
Ⅰ 如何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
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新華網北京4月日電
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Ⅱ 談談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執法為民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認識,從執法的角度加深對依法治國豐富內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有助於嚴格依法辦事的各項制度建設,將對樹立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Ⅲ 試述你對社會主義法制基本要求的理解
一、堅持科學立法
科學立法是黨科學執政、科學決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立法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科學立法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我國國情,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健全立法程序。
二、堅持民主立法
堅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體現立法內容的民主,又要體現立法程序的民主。堅持民主立法,必須注重把立法為民貫徹始終,增強立法主體自身的民主性,擴大公眾參與立法。
三、堅持法制統一
從立法層面堅持法制統一原則,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二是下位階的法不能與上位階的法相抵觸;三是相同位階的法相互之間不能抵觸。堅持法制統一,必須維護憲法作為根本法的地位,嚴格執行立法法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保證地方立法與中央立法的統一,加強立法解釋和立法監督。
四、堅持體系完備
體系完備是立法健全完善的重要標志。必須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繼續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加強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及配套法規的制定工作,適時進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編纂。
堅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鑒於《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科對此有詳盡論述,本節內容只作要點提示。
一、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
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的原則和精神。
二、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補充
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必要補充和合理延伸,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更高要求。
三、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價值體現
行政要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方便。
四、權責統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權責要統一,是指行政機關擁有的職權應與其承擔的職責相適應,擁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承擔多大的責任,不應當有無責任的權力,也不應當有無權力的責任,並且在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時,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五、政務公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政務公開,是指政府機關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通過一定的形式,依法將政務信息主動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開,以便於人民群眾的知曉和監督。
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公務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是指公務人員依據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觀念,按照法定職責和許可權實施行政行為並承擔相應行政責任的能力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公務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
嚴格公正司法
一、切實維護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司法人員必須自覺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並連,做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二、不斷提高司法效率
公正與效率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司法機關必須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公正與效率兼顧。
三、努力樹立司法權威
建設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應當以公正高效權威為價值目標。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權威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公正是靈魂,沒有公正,司法將會徒具形式;高效是保障,沒有高效,正義將大打折扣,司法將難以承受日益繁重之任務;權威是品格,沒有權威,司法將會失去應有的公信力,難以發揮其解決沖突糾紛,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四、充分發揚司法民主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動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體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個方面。司法主體民主又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參與司法,例如人民陪審員制度和檢察機關的人民監督員制度;二是司法人員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是司法公開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現為司法為民。
其他基本要求
一、加強制約監督
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與監督,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充分體現制約監督的要求。
二、自覺誠信守法
自覺守法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在全社會培養以自律為基礎的守法意識,使人們形成發自內心地對憲法和法律的信仰與崇敬,井把法律內化為行為准則,做到自覺誠信守法。
三、繁榮法學事業
社會主義法學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是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陣地,事關我國法治建設的興衰成敗。在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工作中,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法學領域意識形態的主導權,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才能提高法學教育質量和水平,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
四、堅持依法執政
堅持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之一。堅持依法執政,就是要堅持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實施法律,並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對於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Ⅳ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初一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要求。要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Ⅳ 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列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 際相結合的產物, 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1.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治國理念的重大轉變,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主要強調四個方面:人民民主、法制完備、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權力制約.
2.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執法為民主要有三個方面: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立法、執法、司法的生命線.同時它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所以公平正義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公平正義一般有很多內涵,請大家注意這幾個方面: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當、及時高效.
4.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為什麼要服務大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怎麼樣服務大局?第一,要把握大局;第二,要圍繞大局;第三,立足本職.
5.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黨的先進性決定的,是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黨的領導主要有三個方面:思想領導、政治領導、組織領導.
Ⅵ 如何理解和區分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法治觀念
觀念既是來人們對事物重要性的自認識,也是支配人的行為的重要認識。
1、概念的變遷
法治觀念一詞是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後開始流行的,以前的提法是「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十五大報告尚有「法制觀念」一詞。
法制經常相對於民主而言;法治一般相對於「人治」而言。「人治」的特徵是:⑴個人擁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⑵個人可以隨意制定和廢除法律。
法制和法治是密切相關的:
①法制是法治的基礎: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制,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徵;
②法治是法制的升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一般說來,法治觀念可以囊括法制觀念。因此,黨的十五大之後,人們經常使用法治觀念一詞,很少再用法制觀念一詞。
2、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基本內容
①民主法治觀念;
②自由平等觀念;
③公平正義觀念;
④權利義務觀念。
Ⅶ 談一談你對法治的理解和認識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了「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治國方針 ,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一方針的確立 ,必將對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全方位的影響 ,從而極大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並精闢闡述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對於我們切實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理想,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理想的治國手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都可運用的治國方略.但作為一種現實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依法治國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證.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完備的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三)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另外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四)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當前,在違法必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決反對幹部搞特權、有責不究、重犯輕罰.鄧小平同志曾強調:「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求求你,打字挺累的!望採納,謝謝!嘻嘻!thanks!
Ⅷ 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
首先,反來映工人階級的源意志。其次,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盟,也反映了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要求祖國統一的願望;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表現。只有在自己的先鋒隊的領導下,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才能形成統一的有組織的力量,並使自己的意志正確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特點:
1.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既有鮮明的階級性,又有廣泛的人民性,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2. 國家強制性和人民自覺遵守法律相統一,則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理解:1、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決定的社會規范。
2、是體現和維護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規范。
3、是確認和保障我國人民各項民主權利、自由的社會規范。
Ⅸ 法律 說說你對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解 內容,意義等等
在框架內的人才是真正的安全自由的,平等的
Ⅹ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必須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必須反映和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反映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精神。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大方面,其中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具體內容。在這五大方面內容中,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五大理念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協調一致地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