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省三論

依法治省三論

發布時間: 2023-11-10 08:37:52

1. 如何理解依法治省.建設法治雲南的認識

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是貫徹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戰略的具體部署,是推動雲南各項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大任務。剛剛閉幕的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省作出了總體部署和廣泛動員,我們必須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重大意義,用全會精神引領和提升法治雲南建設水平。

我省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總體目標,是建設符合雲南實際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雲南。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雲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是在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中央總體部署,認真總結我省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研究提出的,豐富提升了我省法治建設原有目標內涵。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在雲南的實踐和探索,不折不扣、決不走樣地落實中央頂層設計的大框架和各項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依法治省,是總體與局部、普遍與特殊的關系,二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雲南集山區、民族、邊疆、貧困四位一體,是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特殊的省情,決定了我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進程中,必須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一方面,堅決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性和中央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法治創造精神,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雲南特點的法治建設之路,讓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要求和部署在雲南落地生根。

譜寫好中國夢雲南篇章,法治是最堅實的保障。當前,我省改革發展穩定總體形勢較好,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凸顯,黨風政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處理好這些問題,必須把依法治省擺在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織密法律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保持全省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加快富民強滇建設進程。

「法者,治之端也。」作為一項系統部署的浩大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號角已經吹響,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勵精圖治、開拓奮進,堅定不移地在新坐標上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新實踐,奮力開創法治雲南建設新局面。

2. 建設更高水平的新時代法治山東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全坦昌面推進依法治省。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山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全面依法治省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增勝說,聚焦黨的二十大關於法治中國建設的安排部署,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省委全會有關部署,深刻理解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極端重要性,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推動系列規劃綱要落實,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普法守法工作,優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粗緩高質高效推動法治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省委全會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對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已制定法規53件,作出有關法規問題的決定11件,修改法規65件,廢止法規21件,為落實黃河國家戰略、高質量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了及時高效的法規制度保障。」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姚潛迅說,作為立法服務保障工作機構,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質效並重,著力服務和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讓凳扒緊扣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強化法規制度供給,不斷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服務省人大常委會科學編制2023—2027年立法規劃和2023年立法計劃,更好發揮統籌引領作用;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健全法規動態清理機制,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堅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行政決策是行政權力運行的起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棗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平表示,棗庄作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將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貫穿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努力在法治建設上走在前列、作出示範。「我們將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以工業大發展推動經濟大提速、以產業大提升實現棗庄大跨越。必須順應民心民意,堅持開門決策、民主決策,讓決策更好體現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必須提升幹部法治素養,把法治素養作為思想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各級幹部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要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省委全會提出,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為我們公安機關持續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明確了要求。」省公安廳一級巡視員槐國棟說,全省公安機關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深入貫徹省委全會部署要求,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牢記職責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公共安全、化解矛盾風險的能力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服務保障民生貫穿到公安各項工作中;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執法監督管理,提升執法素質能力,全力推進法治公安建設。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國司法工作的內在追求和價值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規范司法權力運行。這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價值取向。」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孫成良表示,近年來,山東員額制改革、司法人員分類改革、構建專業化新型辦案團隊等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司法體制改革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公平正義成為新時代人民司法的鮮亮底色,「我們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要求,堅持守正創新,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3.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一、認真貫徹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全民性的素質教育,是與時俱進的長期工程。要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動員和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在全省公民中進一步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四五」普法規劃和年度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全省各級國家機關、各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各類學校,都要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工作實際,確定學習內容、方法、要求。二、深入宣傳學習憲法,強化全省公民的憲法意識,繼續宣傳與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公民遵紀守法意識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觀念,逐步提高其法律素質。要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宣傳與世界貿易組織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社會發展迫切需要普及的法律法規,為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要堅持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依法治省與以德治省相結合,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三、全省公民都應當接受法制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學法、守法、用法,通過建立健全領導幹部法律培訓制度、法律咨詢制度以及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增強法制觀念特別是憲法觀念,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深入學習、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自覺維護法制的統一和權威,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青少年應當從小接受法制教育,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期間掌握公民應當懂得的基本法律常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當努力學習與本行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強依法經營管理和尊重、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自覺性。要切實加強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要繼續重視對外來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努力克服法制宣傳教育的薄弱環節。四、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動,促進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實施第四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規劃,要把學法和用法、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地方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實現社會各項事務管理的法制化;積極開展各部門、各行業的依法治理工作,大力提高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水平;積極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五、要結合各地、各部門實際,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採取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法制宣傳,使公民在濃厚的法制輿論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要充分發揮街道和鄉鎮、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做到社區居民和每家每戶。六、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實施法制宣傳教育第四個五年規劃提供保障,普法經費要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保證工作的有效運轉。各級法制宣傳主管部門要對本轄區、本部門、本行業的法制宣傳和依法治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保證法制宣傳教育各項措施的落實。七、全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監督,聽取同級人民政府工作情況的報告,開展視察活動、調查研究和執法檢查,督促本決議的執行。

4. 什麼是依法治國。意義和實質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實質和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4)依法治省三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5. 依法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依法治國的概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概念區別
依法治國與以法治國的區別:依法治國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個尺子。以法治國,用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部真理。
依法治國的政策特點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一項戰略方針和戰略目標,具有以下特點:
全局性
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那種認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法治有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總是代表著先進的階級、階層以及開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願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當時的統治者往往把法律當做治民的工具。
現代法治與此則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為雖然也要受法律的約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專制政治所決定的。憲法出現在近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
憲法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設定和約束國家的權力,使其不被濫用。同時,那種認為法治只是一項具體工作而不是一項影響和決定全局的方針的看法也是不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針和政策,其中有四項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遠戰略意義,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行計劃經濟轉變為實行市場經濟;從實行閉關鎖國轉變為實行對外開放;從人治向法治過渡,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整體性
依法治國是一項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從立法到執法、司法、護法、守法、學法的系統工程。應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實行這一治國方略成敗的關鍵也在中央一級。不強調這一點也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應低估從1985年開始的、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和深入開展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依法治理包括區域治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還有行業與基層的建章立制)、執法、司法、護法(法律監督)、普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它已經超越「學法必須用法」的視角和把依法治理僅僅當做普法的一個環節的眼界,發展成為一個把依法治國方針和措施從中央推向各級地方、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偉局面。
目的性
戰略目標是相對於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國家作為現代一種最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標模式,其基本標志和要求是豐富的、具體的、確定的、可預測的。它不應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法治國家」概念,在以往黨和政府的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然,學者早已提出過)。我們強調狹義上「依法治國」是方針,「法治國家」是目標,主要意義是說明「法治國家」有其具體的豐富的內涵,是一種國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類型與模式,它應具有一系列現代法治原則,不應簡單地將它理解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應有中國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備現代法治國家的各種共同特徵;它應有自身的性質和客觀規律可循,又可以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予以創新。研究、發展、設計和明確其基本標志及具體內容,以作為前進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向導,是完全可能的和十分必要的。
長期性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復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長期性決定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歷史性進程具有漸進性、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而操之過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實現在觀念更新尤其是制度變革上的持續性,以始終保持這一歷史性進程的發展勢頭;如何在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選擇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響和推動全局的進展,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6.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規范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的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重大事項,是指本行政區域的政治、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第三條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第四條下列事項應當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並作出相應的決議、決定:
(一)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的遵守和執行所採取的重大措施;
(二)省人民代表大會交由常務委員會審議並作出決定的事項;
(三)推進依法治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大舉措;
(四)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部分變更、省級財政預算的調整和部分變更以及省級財政決算;
(五)組成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根據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作出相應的決議;
(六)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檢察委員會多數人的決定的事項;
(七)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實行逮捕或者刑事審判的申請的許可;
(八)確定設區的市、自治州和縣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和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名額;
(九)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省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十)法律、法規規定或常務委員會認為應當由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其他事項。第五條下列事項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常務委員會可以提出意見、建議,必要時也可作出相應的決議、決定:
(一)執行法律、法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以及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的情況;
(二)辦理省人民代表大會議案、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的情況;
(三)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我省改革開放過程中,採取改善投資環境,建立法制秩序等措施的情況;
(四)計劃生育、人口控制及其依法管理情況;
(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全省扶貧、救災等重大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
(六)省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以及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七)省級教育基金的使用、管理情況;省級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的收支管理情況;
(八)涉及環境、資源、文物、名勝古跡等方面的保護建設情況;
(九)在全省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和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特大事故、重大自然災害的處理情況;
(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報告的其他事項。第六條下列事項按照審批許可權報請批准時,應當報告常務委員會:
(一)省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管理的有關情況;
(二)本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調整、變更及民族自治的地方的建立、變動的情況;
(三)同國外建立省際友好關系的情況。第七條下列組織和人員有權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有關重大事項的議案:
(一)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
(二)省人民政府;
(三)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
(四)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第八條重大事項的議案的提請程序:
(一)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二)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提出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並提出報告,再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三)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依法聯名提出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員會議審議,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並提出報告,再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四)常務委員會各工作機構可以向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意見、建議,再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為議案提交常務委員會審議。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
公安機關防控疫情法治同行 發布:2024-11-17 04:00:40 瀏覽:959
古代刑法枷 發布:2024-11-17 03:55:40 瀏覽:873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發布:2024-11-17 03:45:50 瀏覽:579
水路貨物運輸條例 發布:2024-11-17 03:45:05 瀏覽:862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辯論賽 發布:2024-11-17 03:13:19 瀏覽:507
廣西南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639
刑事訴訟法審限延長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