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道德
❶ 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與日常生活和道德規范里的「信用」有沒有關系是什麼關系
有關系,道德范疇中的「信用」指的是誠信,是經濟主體通過誠實履行自己承諾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從經濟意義上看,信用的含義就轉化和延伸為以借貸為特徵的經濟行為,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體現著特定的經濟關系。
它既區別於般商品貨幣交換的價值運動形式,又區別於財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價值運動形式,是不發生所有權變化的價值單方面的暫時讓渡或轉移。這兩個范疇的信用密切相關。誠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
借貸活動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而且貨者之所以貸出,是因為有權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為承擔了支付利息的義務。如果沒有當事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會發生借貸活動。
誠信是借貸活動的基礎。如果失信成為信用行為中的主導方面,借貸活動就會萎縮甚至中斷。而借貸活動的發展,使得經濟活動參與者日益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進而使誠信成為經濟生活的重要准則之一。
(1)日常生活的道德擴展閱讀:
信用經濟
信用關系無處不在。現代經濟關系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都打著債權債務的信用關系的烙印,商品貨幣關系覆蓋整個社會。信用貨幣代表著央行對貨幣持有者的負債,而持有貨幣就是擁有債權,貨幣從金屬貨幣發展為信用貨幣也就意味著信用關系覆蓋著整個社會。
不僅在發達工業化國家,就是在發展中國家,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都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對於企業經營單位來說,借債與放債,也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國內的經濟聯系中是這樣,在國際經濟聯系中更是這樣。政府幾乎沒有不發行債券的,而各國政府對外國政府,往往是既借債又放債,銀行通過辦理個人儲蓄,吸收企業、政府存款,發放貸款來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個人依靠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及房屋。
在經濟不發達的過去,負債是不光彩的事情,現在則相反,若能獲取信貸,正說明有較高信譽。
❷ 生活中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
1、隨地來吐痰:在公共場源合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不僅不利於城市的美。而且會傳播病菌,不利於他人的健康。
(2)日常生活的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規范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會規范的—種形式,是從一定社會或階級利益出發,用以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行為准則,也是判斷、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准。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人們的主觀認識相統一的產物。
❸ 日常生活中,你怎麼踐行道德
說先要有自己的原則 不能隨波逐流 再就是你認為對的那些善行善舉
❹ 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什麼
涵養素質!這個是道德最起碼的!再者就是不去觸犯法律道德底線!這個是最常用的形容詞。
❺ 結合生活實際說說道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如果缺失了會怎樣
提高自己的品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急於如何提高自己的品位版,而是要如何避免自己權干出一些沒品位的事情,如果在你看來你周圍的某些人乾的某些事很沒品位,請你不要嘲笑他們而是要感謝他們提醒了你以後會盡可能做一些有品位的事情!
看多一些好書是最好的方法 ,還有多教一些有素養的朋友 ,品位自然會在不知覺中提高 .多聽些古典音樂,欣賞些名畫,找到它們的創作背景,試著理解他們,讀透一本名著,讀名著就相當於和一些偉人直接對話.當然還有品嘗美食,修養品德更是不可少了.
❻ 結合日常生活思考道德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結合日常是不好思考道德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每個細節上我們都應該講公德在家井裡面應該講家庭美德在社會上要講職業道德。
❼ 如何認識信息道德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處理的。
定義1:由個體自我意識為起始,引影到群體當中,形成的《精神》《語言》《行為》宏觀性微略統一,即為道德.
定義2:道德就是脫離人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的社會屬性.( 這里說的人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於天理的行為規范.由於人類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准即隨之提高.
定義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定義4: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❽ 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加強職業道德養成訓練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職業道德行為的最大特點是自覺性回和習慣性,而培養人的答良好習慣的載體是日常生活。因此,要緊緊抓住這個載體,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習慣就會成為一種自然,即自覺的行為。 )在專業學習中訓練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是形成職業信念和職業道德行為的前提和基礎。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離不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 「訓練」意為有計劃、有步驟地使之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在專業學習中訓練職業道德行為的要求是: 1.增強職業意識,遵守職業規范職業意識是人們對求職擇業和職業勞動的各種認識的總和,它是職業活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職業規范是指某一職業或崗位的准則。包括操作規程和道德規范。 2.重視技能訓練,提高職業素養作為職校的老師,對每位同學都要重視技能訓練,向勞動模範、先進人物學習,刻苦鑽研,培養過硬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三)在社會實踐中體驗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豐富的社會實踐是指導人們發展、成才的基礎,是實現知行統一的主要場所。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離不開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根本途徑。
❾ 道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休威相關,請以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具體闡發道德對社會、人生的重要性。
就說說老人摔倒了這個話題,
原來都是提倡趕緊扶起來,送他回家。
如果是受傷了,還要送他去醫院。
現在因為少數人反咬一口,訛詐別人的錢
導致現在好多人都不敢再去扶老人了。
❿ 說說道德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篇一:道德才是最淳樸的美
外貌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美;華麗的外衣並不是真正的美,道德才是最純朴的美。
美在於心靈。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就如沒有了靈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從此而改變;一個人如果擁有了道德,關愛、溫暖、快樂……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顆寶石,用道德鑲邊,人生就會更加燦爛奪目,光彩耀人。
美在於心靈。道德在人生旅途中是至關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隻船,道德便是船槳,只要擁有道德的人,船就會有前進動力,一步步到達成功的彼岸,到達人生的最巔峰;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道德,船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最終回到原點,這個人的一生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重新找到它卻很難,就如大海撈針。
小行為,大道德。的確,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思想如何,他是怎樣一個人。講道德是一種美,最純朴的美,它會給我們的人生添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擁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從生活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你會快樂一生,終身受用。
看一個人並不是看他取得了什麼,而是看他品質如何、道德如何,這樣的人才會成功,如果再有文化與知識,沒有道德的支撐也是沒有用的。
我們要永遠記住:美在於心靈,道德才是最純朴的美。
篇二: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
雷鋒,相信大家都不生疏吧。一提起雷鋒,中國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位普通的中國士兵,在他短暫的二十二年的人生歲月中,以平凡朴實的言行,展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鋒,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幫列車員拖地、打掃候車室,為丟失車票的大嫂買票,給困難戰友家中寄錢等。所以人們常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可見在他那短暫的人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安慰。
雷鋒精神除了孝老愛親、正直勇敢、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外,還有一項,也是最重要、最簡單的一項——勤儉節約。雷鋒從小便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曾多次奪得「節約標兵」的稱號。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歷來重視節約。可是當人類文明進程步步推進的時候,「節約」這個優良傳統卻不被人們重視了。
最近芒果台舉辦了一個自助餐「光碟行動」。在一周的調研中,記者在長沙選擇了一家自助餐廳、一家旅遊餐廳和一家火鍋城進行隱蔽拍攝。到了吃飯時間的時候,自助餐里六個餐台上擺滿了上百種美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齊了。
在一家自助餐里。只見一對情侶正在一個角落共進晚餐,他們的桌上已經擺滿了六個餐盤,但男生認為還不夠,便到了烤生蚝和叉燒的餐台那又領了兩個餐盤。現在,他們的桌子上有生蚝、點心、壽司還有一大盤的甜點和水果。四十分鍾後,那位男生起身買單,可餐桌上還剩有不少的東西,那些東西都夠一般人吃一頓了!記者上前問道,那位男生解釋說:「因為點了太多油膩的東西,所以到後來就吃不下了。」餐廳經理說:「一般都會剩這么多,還有的比這個更離譜!拿了一盤,根本就沒吃。」
記者又來到了一家著名的火鍋城。在火鍋城的正中央有一桌,桌子上還剩五盤完整的菜,但就餐的一夥人都已放下筷子了。記者以為他要打包帶走,沒想到一位穿格子衣的男生把五盤菜全倒進鍋里了,但倒進去後竟一點也沒吃。記者忙上前問是不是點的東西有點多,男生答說沒有。之所以把剩下的菜都倒進鍋里但又不吃,是因為中國人有個風俗習慣叫做年年有餘,而他們追求的是天天都有餘。我只能說這個理由未免也太荒謬了吧!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據統計,每家大型餐飲企業每天都會倒掉剩飯菜兩噸左右。這兩噸飯菜,可以救活多少貧苦人民?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雷鋒,學習雷鋒的勤儉節約。有這么一個工藝宣傳片是這么說的:節約每滴水,能讓所有生命得到灌溉;節約每度電,能讓所有黑夜都被照亮;節約每張紙,能讓地球多一片綠色;節約每粒糧,能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節約無小事,但從小事做起。就讓我們一起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