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剛而

道德經剛而

發布時間: 2021-01-05 03:55:29

A. 至剛易折這句話出自哪裡

道德經》第抄八章。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B. 金剛經為什麼抄襲道德經

佛法是宇復宙真理,真理是共通的,制道德經堪稱一乘了義經典。去查大藏經,金剛經有6個譯本,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在翻譯的時候借用了道德經中的無為、名等概念,使中文表達更為直接、透徹。本質是一乘了義經典是內部貫通而不是相互矛盾的。看到二者有相通之處本是好根器,卻得出抄襲的結論卻讓人嘆息福報不足。望君深思

C. 論述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

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是源自於《道德經》,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

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並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此處,由於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本章後面有一句話:「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辯證法思想,其含義十分深刻、豐富。

(3)道德經剛而擴展閱讀:

老子」以柔克剛」的思想是源自於《道德經》中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釋義: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老子認為,體道的聖人就像水一樣,甘願處於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D. 試析道德經柔弱勝剛強的謀略

應該是下面這個吧。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老子從其哲學理論的高度出發,內在而准確的揭示出了武術中的「一個核心」、「一個思想」、「七個打法法則」,及「詐術原則」。
一個核心是:柔弱勝剛強。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指的「道」,即「武術

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開宗明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對這句話,在老子看來,認為:能夠通過「物{或「悟」}理」的方法而可以說明、證明的規律,它就不是一般性的規律,而是特殊性的規律。因此,老子開宗明義的就揭

示出了「武打」中的兩大規律,這就是:「剛強勝柔弱」的普遍規律,和「柔弱勝剛強」的特殊規律。同時,老子認為,「柔弱勝剛強」作為一個特殊規律,是有條件的。正如他所說「魚不可脫於淵」就表明了這個思想。
老子認為,「柔弱勝剛強」這個特殊規律是「道法自然」的結果,是可以通過

「物理」的方法,進行說明、證明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經》中為了說明「柔弱勝剛強」也是武打中的一種「道」、一種「規律」,便從自然、社會、政治等等方面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進行了哲理性的論證和說明。這些論證和說明幾乎是貫穿了全篇,比比皆是。
老子揭示的「柔弱勝剛強」規律,正是「武術之道」的核心。
一個思想是:「德治」思想。這就是老子所指的「以德治武」的思想。「德」,

也是老子的「武術之道」的內在條件。
老子從「道德一統」和「德高道高」的思想出發,提出了在「得道」與「治道」兩個方面的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和標准,特別在「治道」上,老子主要講聖人要「以百姓心為心」,講「有德司契」,從而提出了「德治」的思想政治主張。老子這個思

想是與「王道」、「霸道」思想根本對立的。故「德」成了「武術」的立足點和歸宿,講「德」的結果,也就是在講「武術之道」。
七個打法法則:一是從「有無」、「虛實」觀相統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見實則打」打法法則;二是從「陰陽」、「變化」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打法

上的「樁法」法則;三是從「無極太極」、「動靜」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動中求打」的打法法則;四是從「動靜」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以靜制動」及「以動逼靜」的打法法則;五是從「虛實」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打在機前」和「打在機後」的打法法則;六是從「陰陽」、「交合」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打無絕打」的打法法則;七是從「陰陽」、「交合」觀的哲學理念出發,提出了在

一定條件下「無打」的打法法則。
老子的打法法則,具體明確了「打的指導思想」、「打的對象」、「打的形式」、「打的方式」、「打的方法」、「打的技巧」等等,故使「打」充滿了科學和理性。
詐術原則:即「微明」柔弱勝剛強。
在《道德經》中,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

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在這里,老子認為,懂得「歙」與「張」、「弱」與「強」、「廢」與「興」、「奪」與「與」等等相反相成的關系,也就是初步懂得了「柔弱勝剛強」的道理。這就是老子的「詐術」思想。它也是實現柔弱戰勝剛強的條件。由此,就有了「欲進則先退」、「欲攻則先守」等等打法原則。
所以,老子的武術是對「剛強勝柔弱」,即單憑「勇」、「力」而表現出來的蠻

打、渾打的渾沌時期的打鬥的批判和反思的結果。老子的武術的本質特徵,就在於「打技巧」、「打法則」、「打謀略」。
老子的武術理念為盤破門弟子代代密傳了下來,因因相襲到於今。正是如此,使得峨眉派武術才能夠與政治上具有依附的少林派、武當派有了抗衡的實力,而出現了鼎 力而三的局面。特別在民國年間,方才有以四川大俠九和尚僧煥然為代表的盤破門

武術弟子馳騁各地擂台,而創下的驕人戰績。

E. 道德經,易經,金剛經,論語,那本更適合年輕人

建議先讀道德經,最好陳鼓應版的,解釋很到位,這樣你可以從大的方面掌握宇宙乃至人生的客專觀屬及主觀規律。然後可以看看周易,不用上來就通讀,你可以從第一個卦乾卦開始看起,找一本很詳細的書(這個很多了),每一卦都要仔細讀,讀完好好思考,最快一周讀一卦,結合你遇到及想到的事情,用卦辭來分析,很有幫助的,還有可以當你遇到心裏面過不去的結時,或者現實中遇到解決不了的棘手問題時,隨機選一卦或者按照先前的順序去讀下一卦,你會發現密碼就在裡面,具體怎樣解決難題,上帝會通過卦辭傳達給你靈感的,不同的人會讀出不通的靈感。至於佛經,我不建議你上來就讀金剛經,你會不知所雲的,建議讀一下《阿毗達摩講要》可以從淘寶上請一部,也可以下載來看,共三冊,看完後,你就能讀懂佛經了,如果不想讀理論,可以用安般念入出息方法練習打坐或者立禪(道家叫做無極樁)、經行(道家叫做太極貓步),會有所得,且受益終生。至於《論語》,你讀懂了道德經、周易,甚至再讀一些佛家理論或進行一定的止觀修行之後,再去讀,你就知道這是一部什麼書了。

F. 道德經和金剛經一塊看會不會混淆啊,或者說能不能找到相似點

會混淆么?吼吼
我89年讀靈寶畢法,92年讀老子八十一章,似懂非懂的趕腳一直有。後來還回讀金丹秘答要,性命圭旨,敲爻歌,周易參同契等等,仍然是懂的少的很,不懂的多的很
95年第一次讀金剛經拍案贊嘆,每日一部誦了半年多,後來遇到圓覺經楞嚴經壇經華嚴經大乘起信論等,來來回回的讀,思維,08年開解金剛經法義。後來再看老子八十一章,如湯沃雪,勢如破竹

G. 《道德經》與《金剛經》有哪些關系

《道德經》復---「老子」的處事,制以朴救文,以退為進。缺乏光明磊落的剛健。所以末流而重於用世的,成為權謀的一流。重於自修的,成為葆真全我的一流,末流而托於「老子」的,而不免「索引行怪」,在中國文化中,是不能不成為旁流了。
《金剛經》---是佛經。釋迦牟尼佛,出生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由大徹大悟的自證,樹立了偉大精神的佛教---正覺的宗教,一直提供與人類新生的最佳方法。對於宇宙人生的見解,從佛心正覺而流露出來的。到現在,永遠是嶄新而進步的---平等、民主、與自由的;合情合理的。我從佛法來研究,認為佛法是宗教,但是宗教中最高的宗教。而不能以神教的眼光去看他。希望宗教同人,對宗教有確實的信解,從本身的充實凈化做起,唯有人類自身的新生凈化,才是宗教的真實意義;才能促成社會的真正進步,實現宇宙的庄嚴清凈!
佛教講:六道輪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三世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自作自受!五戒、十善、四聖諦、八正道、六度、四攝。
有什麼關系嗎?《道德經》的道理不究竟,《金剛經》講的道理究竟!

H. 道德經金剛經都講平常心是道如來都是平常還求什麼神通啊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你們誤會我的意思了

先糾正一下:《金剛經》原文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版相非相,則見如來。」是「權則」。 既然您不是為了求神通,那就好辦了: 一、若為了有個好的身體,有一身武功,可以行俠仗義,您可以練太極拳。或者去少林寺找《易筋經》。 二、若為了明白為人處世、進德修學的道理和方法,看《論語》《孟子》等。 三、若為了成仙,看《道德經》《南華經》以及道家的其他典籍,《伍柳仙宗》、《慧命經》等書莫看,以免自誤。 四、若為了根本上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了凡成聖,看佛家的經典,《金剛經》極好,在此之前,可以先看看《安士全書》或者《印光法師文鈔》,我的共享資料里都有。 五、如果有很多問題搞不清楚,建議您一個一個問,弄清楚一個再問一個,人生的大事情,性急不得。

I. 《道德經》與《金剛經》有哪些關系

老君西去做佛,
金剛經里有道德經的影子,
一人所傳嘛!有啥奇怪?
麻煩下,影子在哪?

J. 道德經和金剛經我先看那本好呢

金剛經吧。市面上註解的道德經很多意思都不大對,道德經本身玄奧難懂。還是金剛經容易些。

熱點內容
道德互助 發布:2025-04-28 15:59:16 瀏覽:512
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4-28 15:49:46 瀏覽:401
公訴法院網 發布:2025-04-28 15:48:56 瀏覽:661
責任保險相關法律 發布:2025-04-28 15:41:52 瀏覽:505
我國司法獨立的含義 發布:2025-04-28 15:25:43 瀏覽:481
國際經濟法中的首要其本規范是 發布:2025-04-28 15:15:40 瀏覽:285
合同法強制性規范 發布:2025-04-28 15:15:03 瀏覽:802
2016法治熱點事件 發布:2025-04-28 14:40:12 瀏覽:364
邱均平法學 發布:2025-04-28 14:26:24 瀏覽:724
經濟影響立法 發布:2025-04-28 14:18:07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