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法律化應注意

道德法律化應注意

發布時間: 2023-11-24 17:01:12

① 思考,如何將「道德」與「法律兩種規范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其為我們保駕

我國憲法序言中提到:「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憲法規定來看,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有了共同的基礎和原則。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道德與法律之所以具有一致性,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共同的社會基礎、共同的指導原則和共同的奮斗目標。

我們一方有災,八方支援,精準扶貧共建小康,我們國家人與人的關系,是友愛合作、互助團結的關系。因而道德規范要比法律規范廣泛,但我們的道德和法律之間的要求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從憲法和法律、法規一系列的條文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中,可以看到道德在法律上的反映,遵守法律,也就是有了道德意識,但道德范圍比較廣,法律不可能事事處處作出具體規定。

有些很普通的事,結果到法院解決,如一老人摔倒,他人去扶,老人及其家屬說該人推倒老人,要求賠償。由於這情況,有一段時間老人跌倒,不敢去扶,這就是道德問題;的確是他人推倒了老人,應負推倒責任,如沒有推倒老人,老人說被其推倒,要支付賠償費,這是老人違背道德,是敲詐行為。

涉及道德問題不可能事事立法,有的生活中小事,也涉及道德問題,如在冬天,有人把臟水倒在街上,第二天早晨結冰,使人滑倒受傷,這也是道德問題。

(1)道德法律化應注意擴展閱讀

要建設社會主義高度精神文明,每一個公民必須遵守為人民服務的高尚道德,以及具有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要尊重社會公德,我國的道德規范對公民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更廣泛的范圍約束著人們的行為,代表著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但願遵守道德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

提高道德水平,既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有效措施,同時又是建設社會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單純依靠社會主義法制而忽視社會主義道德的作用,是建設不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它們之間是互相促進的。

道德的提高,可以促使人們自覺地遵紀守法,健全法制又是發展並鞏固人民群眾道德觀念與道德思想的有利因素,二者相輔相成,就會成為保證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動力。

黨中央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當一些道德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嚴重威脅社會秩序、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通過國家制定和認可後就可以上升為法律規范。

道德規范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公民必須遵守。因此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一致的,它們全部的要求都是為人民服務。為建設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美麗國家,雖然尚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但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一定會實現。

② 如何解決道德與法律的沖突

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凈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治社會從來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甚至過去傳統社會那種由自然情感演化的道義必須升華為經由理性熏陶才能擁有的社會責任感,才能與法治相輔相成,去彌合那些法律與現實之間的縫隙,去潤滑法律在人與人之間搭建起的冷冰冰的社會關系,從而大大降低一個社會良好運行所耗費的成本。

(2)道德法律化應注意擴展閱讀

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互合作的。我國古代儒學家就特別注重德的作用,強調禮法並治。孔子主張德治,「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思想為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所採納,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秦王朝只重視「治政以法」,焚書坑儒,雖大統於一時,但終歸迫使老百姓揭竿而起。歷史已經很明了地向主政者發出警示:在強調法的重要性的同時,德也同樣不能忽視。

法律與道德的碰撞並不意味著二者的相互排斥,卻恰恰可以看做是二者交融過程中的磨合和借鑒。

如果把法律看做是武者,把道德看做是文人,則二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有如和珅和紀曉嵐一樣:和珅再怎麼強勢有時候也需要紀曉嵐的不溫不火式微調和,紀曉嵐再怎麼足智多謀有時候也需要和珅的果敢強硬適度平衡。法律和道德只有相互補充,才能真正描繪出社會治理的絕佳藍圖。

③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

新時代大學生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新時代大學生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必須要努力增強愛國情感、胸懷遠大的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格。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靈魂,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為社會和人民做多大的貢獻,能夠創造多大的社會價值,因此要注重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2、新時代大學生要提升法治素質就必須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樹立法律信仰和敢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法律素質是每一個大學生立足社會所不可缺少只要因素,大學生要注重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了解法律法規,更好的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從法律角度思考和處理各種法律問題。

加強思想建設重要性:

面對二十一世紀,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長期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首要的就是轉變思想。我們應該在總結和繼承原來工作經驗的同時探討新的工作方法,解決新形勢下思想道德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實踐提高能力,青年學生只有書本還很不夠,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實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樣才能 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通過勤工儉學、社會調查、生產實習、青年志願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 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此同時,學生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為全面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怎樣學好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習時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

一、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思想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課程。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把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作為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二、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切實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還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和知識性的特徵。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學風問題,而且是學習本課程必須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首先必須重視《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質,就不會有正確的行為,也就談不上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學習比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於思考,注重領會其精神實質,要反對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學習態度;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自覺抵禦西方社會和封建主義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其次,要理論聯系實際。鄧小平同志說:「我們說的做的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是否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13-114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聯系現實的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及自身的行為實際。如要聯系自己和現實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思想道德實際及熱點問題,運用科學的理論觀點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分析、思考,解決思想深層次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三、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將書本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還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徵。學習《思想道德修養》,不但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而且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科學的理論來之於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江澤民在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時明確指出:青年學生要「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學習《思想道德修養》,同樣要堅持四個統一,要將書本知識的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所謂將書本知識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就是要求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閱讀大量的書本知識,閱讀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等方面的書籍,另一方面,要到現實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習,接受實踐的檢驗,如有條件的可以到社會上參觀學習等,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正如江澤民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的:「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

四、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堅持社會教育與自我修養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思想政治教育課,其目的在於讓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會教育,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日常報刊雜志影視作品方面的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教育、他人的幫助等。另一方面,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更要注重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社會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他人的幫助,只有通過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相互促進,融為一體,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思想的組成部分和行動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自我修煉、自我教育,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

五、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知行統一不但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出發點,而且是落腳點。在知行關系當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會使「行」失去方向,走上違法亂紀、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知」也就會失去意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是大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正如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時指出的:「求知與修養相結合,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文化傳統。沒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以大有作為。青年時期注重思想修養,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一生的奮斗和成就將會產生長遠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統一呢?就是要求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邊學習思想道德理論邊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思想道德理論的認識和理解,用所學的思想道德理論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做到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同所學理論知識相一致,真正實現知行統一。

六、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勤於思考

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過程中,勤於思考,經常討論,就是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不懂的問題,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思考,多想想為什麼;通過相互間經常討論,可以取長補短,弄清是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會上的先進事跡,模範英雄人物事例,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並運用所學思想道德理論,分析社會上發生的現實案例。要注意關心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總之,除了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 結合我國實際,談談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如何處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版經濟發展的社權會主義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5)道德法律化應注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堅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規范功能。即通過科學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文化道德、生態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一般來講,道德是法律正當性、合理性的基礎,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關規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大多數調整社會關系和規范社會行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⑥ 談談如何處理好道德與自由的關系

堅持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注重道德的非法律化和教化功能。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間的戀愛關系、同事之間的友愛關系、上下級之間的關愛關系、孝敬父母的倫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為人、扶危濟困等道德追求,一般是很難納入法律調整和強制規范的范疇而使之法律化的。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況下不要隨意使這些道德問題成為法律問題。而是應該加強道德建設,注重道德的約束力和教化能力。

(6)道德法律化應注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教導人們認識個人,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行為。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⑦ 道德法律化是否合理

具體的道德規范是否需要法律化,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從整體上講,道德法律化顯然是不合理的。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其中,第一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發布:2024-11-17 03:45:50 瀏覽:579
水路貨物運輸條例 發布:2024-11-17 03:45:05 瀏覽:862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辯論賽 發布:2024-11-17 03:13:19 瀏覽:507
廣西南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639
刑事訴訟法審限延長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713
依法治國對大學生的意義 發布:2024-11-17 02:41:28 瀏覽:113
福建省價格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19:38 瀏覽:626
勞動法往年試題 發布:2024-11-17 02:12:20 瀏覽:999
公司法的特徵包括 發布:2024-11-17 01:26:26 瀏覽:903
刑法害羞 發布:2024-11-17 01:18:06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