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爭議
⑴ 國家衛健委答復「尊嚴死」立法,稱還存在較多困難,目前立法的難點和爭議點在哪裡
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很多疾病可以通過先進的醫療技術獲得救治,但仍有部分無法治愈的疾病;對於這部分疾病,醫生採取治療措施延緩患者死亡時,花費在其臨終階段所實施的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搶救措施上的醫療費用不容小覷,且這類搶救措施也極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臨終前承受各種折騰,不能以平靜而有尊嚴的狀態離開人世。因此,有人提出「尊嚴死」的理念。
所謂的「尊嚴死」,是指處於疾病終末期的患者(不包括重度精神病患者和高度殘疾新生兒,因為他們不具備訂立生前預囑的行為能力)為減輕其身體痛苦和保持生命尊嚴,遵循其健康時所預訂的生前預囑內容,中止延命治療(不包括營養和水的補給)並實施緩和療法以使死亡自然來臨的過程。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安樂死」。但其實,兩者並非同一個概念。
安樂死是指針對罹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其疾病處於無法好轉且持續惡化的狀態下,由於無法忍受極端痛苦的精神和軀體雙重摺磨,經其本人及其家屬同意而要求醫生採用醫學介入手段以無痛苦地終結患者生命的全過程。
雖然安樂死和尊嚴死最終結果相同,但二者是有顯著區別的。安樂死實際上是指採取為患者注射特殊葯品的積極介入措施而促使患者死亡。這意味著安樂死的實施縮短了患者的生命長度,提前終結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安樂死是一種主動性的生命干預措施。而尊嚴死主要通過拒絕實施心肺復甦、撤銷生命維持系統等措施使患者自然死亡,是一種消極干預生命的措施。
推行尊嚴死有什麼阻力?
1、與現行法律的矛盾。在我國,每個公民的生命權都受到憲法的保護,不論尊嚴死的實施是否出於本人自願,其實質都是對生命權的剝奪。因此,尊嚴死的立法面臨憲法上公民對生命的自主權與國家保障生命權的義務相沖突。
尊嚴死的適用前提是必須嚴格遵循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原則,即患者本人有明確的意思表示同意實施尊嚴死,以事先訂立生前預囑等形式體現其真實意思表達。而《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第一千二百二十條規定,在患者意識不清、瀕臨死亡或者不宜得知真實病情的狀態下,其醫療處置權是交由家屬或醫療機構來實施的,而不是患者本人。因此,現行醫事法律的規定與實施尊嚴死的前提相違背。
另外,由於尊嚴死是醫生放棄對患者實施醫療救助,以消極行為放任患者生命結束。而刑法規定,醫生不作為也屬於侵害患者的生命權。倘若醫生尊重患者的意願,就等同於變相的謀殺。若家屬追究,引起法律糾紛,醫生便會惹禍上身,或使醫生陷入倫理困境。
由此可見,實施尊嚴死之前,不得不先考慮如何將這樣的行為從法律中「解放」出來。
2、與傳統「孝道」相悖。目前我國大部分人心中所遵守的孝道是,在父母健在的時候,保證他們衣食無憂、健康快樂;而在父母生命垂危時,盡力去挽救他們的生命。因此,即使子女意識到這將是父母最後的生存時間,即使充滿了痛苦,也會盡可能延長父母生命。
這種強大的文化慣性,使有些人考慮到輿論壓力,而不敢提出對長輩實施尊嚴死或放棄治療;有人為了表示自己對長輩的孝心,在長輩死後大辦喪事,認為這就是孝,就是使死者死得有尊嚴,這是對尊嚴死的誤解。
3、與尊嚴死的初衷背離。尊嚴死的初衷是患者在無力回天的情況下,不受痛苦地平靜離去,但現實中,有些人會因為醫療成本高、緩和醫療尚未納入醫療保險行列之中等現實因素的考量,不願或不能承擔高額醫療支出,選擇自願放棄積極救治。此種情況與實施尊嚴死的真正目的不一致,違背了立法初衷。
再者,由於我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醫療水平參差不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導致不同地區對於同一疾病的認識可能存在巨大差異,患者是不是已經處於無葯可救的終末期,很難定立一個確切標准。
4、死亡教育缺失。當前學界對於死亡相關學科研究力度不夠,尚未形成學科理論體系,尊嚴死概念的普及程度較低。死亡教育的缺乏導致很多人並沒有形成正確的死亡觀念。比如,逃避死亡、畏懼死亡、只關注生命長度而忽視生命質量的情況普遍存在。對此,我國應該逐步加強死亡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生命質量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死亡價值觀。
⑵ 立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我國行政立法現存的問題
(一)行政立法緩慢,嚴重滯後,不能適應行政管理的需要。
盡管建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規、規章,但由於現代社會行政管理事務的日益繁雜,且變化迅速,我國的行政立法遠遠跟不上實際需要,在許多領域還存在法律空白,給依法行政帶來困難,同時也給違法者以可乘之機。例如,由於我國沒有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有些法規、規章中又沒有最起碼的程序和時效要求,造成行政機關依任意程序行使權力,或非法設置重重程序壁壘,故意刁難相對人,甚至玩弄程序為己斂財聚資,嚴重阻礙著依法行政的實現。由於經濟體制的轉型,在某些經濟管理領域還存在以政策代法律的情況,這種狀況在短時期內是在所難免的,但必須盡快改善,以適應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行政立法體制不健全,缺乏法制必須統一的觀念。
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規章的行為是根據權力機關的授權而進行的,屬從屬性立法,必須以憲法、法律為依據,不能與之相抵觸,否則無效。同時上下級規范性文件之間也應和諧一致,級別低的行政機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能同級別高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正如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1]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規章,[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3]
現行中國立法體制關於行政立法權的歸屬,已形成基本完善的制度,但是,關於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尚無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各立法主體間立法許可權劃分不明確,政府各部門都認為自己享有立法權,都自作主張地制定規范性文件,由此帶來一系列的法律沖突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部委規章與地方性法規沖突,甚至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的規定不一致,使國家的法制統一遭到了破壞。
(三)行政立法程序缺乏民主性。
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行政程序法,關於行政立法程序,所有的只是國務院1987年頒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和一些省市自行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規則。據此,我國的行政立法程序大體是:規劃、起草、協商和協調、審查、通過、審批和備案、公布等。從總體上說,這些程序基本屬於內部程序,它的公開程度遠未達到現代行政法制的要求。從內容上看,它主要涉及行政機關內部在立法工作上的協調,基本上是協調行政機關內部在立法上的相互關系,與行政機關外部無多大關系,沒有公告於民眾,更沒有徵求利害相關人意見的程序要求。因此說,規范性文件多是行政機關單方面作出的決定,缺乏民主性。
(四)缺乏對行政立法的有效監督。
行政立法權的行使非常重要,但對這種權力的行使有一個完備監督程序更為重要。我國在監督行政立法方面並無有效程序,可以說,我國行政立法存在的種種問題都與此有關。在監督程序方面,我們同樣偏重於內部監督,如審查、通過、批准和備案,這些都屬於行政機關系統內部的自我評價。嚴格地說,行政機關的立法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取得普遍約束力,不能只由行政機關系統內部評價,它需要行政機關外部有關的第三者實施客觀的審查和監督。我國憲法賦予權力機關撤銷行政機關違法和不正當的法規、規章的權力,但這種監督並沒有完整的程序予以保障,有名無實,難以落實。我國目前的法律只賦予人民法院對行政立法一定的審查權,但無撤銷權。由此可見,行政立法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有效性,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制度需要完善。
⑶ 衛健委回應「推進尊嚴死立法建議」,存在爭議,推進中會面臨哪些困難
衛健委回應“推進尊嚴死立法建議”,認為“尊嚴死”的推行存在很大的爭議,在我國面臨法律界定模糊、道德譴責、醫療技術不完善等三方面的困難。
一、法律界定模糊
“尊嚴死”是說針對疾病終末期的患者,放棄繼續治療,通過安寧等醫療手段讓他們脫離疾病的折磨,有尊嚴的結束生命。
有國家通過了此項立法,經過實施後卻面臨法律方面的爭議,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和反對,如何鑒定個體是否符合“尊嚴死”在法律層面的標准?是由患者本人簽署生效文件還是由其監護人簽署,是否會成為故意殺人的灰色地帶,因此在法律層面“尊嚴死”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⑷ 國家衛健委答復尊嚴死立法,稱還存在較多困難,目前立法的難點在哪裡
國家衛健委答復尊嚴死立法,稱還存在較多困難,立法的難點在於無法判斷患者的尊嚴是否真的得到了尊重。
很多人都知道安樂死,那是一種減輕病人傷痛的死亡辦法,估計聽說過尊嚴死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將安樂死跟尊嚴死兩者混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安樂死是病人明確意識知道自己即將死亡,而尊嚴死是指的在病人承受極度病痛折磨,導致失去尊嚴之前停止對病人的治療,最大限度的減輕病人痛苦的情況下,讓病人自然的死去,就比如一個人得了不治之症,現代醫學可以延續他的生命,但是他每天必須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在治療過程中會讓其尊嚴掃地,甚至喪失人格,這種情況下不如遵從病人的囑托,停止過度治療,在減輕其痛苦的情況下讓其有尊嚴的死去,現在尊嚴死只在美國有立法,別的國家立法還存在著很多困難,下面就來說一說立法的難點在哪裡:
你覺得尊嚴死現在立法的難點在哪裡?歡迎留言討論。
⑸ 「推進尊嚴死立法建議」存在爭議,大家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爭議主要集中在人的生命是否可以被自主決定放棄以及這項法例是否會被濫用等方面。
一、尊嚴死立法推進困難重重
說起尊嚴死,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尊嚴死的意思十分簡單,比如一個身患重病失去了任何自理能力的人認為與其這樣苟延殘喘,還不如有尊嚴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綜上所述,關於尊嚴死法律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生命權是否被侵犯以及尊嚴死是否會被濫用等問題上!
⑹ 當前我國立法領域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法律分析: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還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一。
法律依據:《關於的說明》 第四 完善立法體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任務依然很重。
我們在立法領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還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一。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全會決定提出,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一是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不能久拖不決。三是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需要明確的是,在我們國家,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黨內法規制度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我們黨是先鋒隊,對黨員的要求應該更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