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讀誦道德

讀誦道德

發布時間: 2023-12-22 03:39:04

⑴ 誦讀《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感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別人可以稱之為有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悟。道家個人修養的重點在內而不在外,在身而不在物。

「知」是對境遇關系的認識,對他人、他物的認識是智慧的表現,這種智慧隨著他外界認識的逐漸加深而增多,正所謂「為學日益」。

在「為學日益」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即「為道日損」,對於道的體悟與認識外界事物、增加智慧不同,不是向外做加法,而是向內做減法。

「道」化生萬物,宇宙萬事萬物已先天的具足道。人作為萬事萬物中的一員,其本性秉承於道。人的本性自然自足,卻容易被各種外物所誘惑,從而蒙蔽了天然的本性。所以人需要將認識的對象進行轉向,從對外轉向對內,從對他物轉向對自身。認識的方式同時也從理性認識轉向形而上的體悟。

那麼,為什麼「自知」就會「明了」?明了的對象又是什麼?由道而來的人的原始狀態就是自明的,是被物所遮蔽了,當你認識了自己天然的本性,去除種種遮蔽,就會從明了自身進而體悟大道。道涵蓋萬物,體道之人以道關照萬物和自己的自然本性,豈不是一切明了?「明」的境界就是個人修養的極高境界,即是體「道」的境界。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戰勝別人,說明你比別人更加有力,在這種力可能是體力,也可能是智力。能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王弼將這句話解釋為:「勝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勝者,無物以損力。用智於人,未若用智於己。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力用於己,則物無改焉。」(王弼《老子道德經注》)

戰勝別人的人,使用力而已,不如戰勝自己的人,沒有外物損害自己的力。對外用力,雖然戰勝了別人,力也受到損傷,不如對己,力得以保全無損。

對自己使用智力,即「自知」,自知的人可以達到「明」的境界,即體「道」的境界,用道來觀照萬物,萬物皆被我利用,無所逃避,這豈不是更加強大?

對自己使用力量(體力),力不用於物,即不強用自己的力量干涉他物,這即「無為」的行為模式,老子認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這不也很強大嗎?

所以,「強」的境界即「明」和「無為」的境界。

知足者富

王弼將這句話解釋為:「知足者故不失,故富也」。前面已經說了,人天然的具足「道」。知足的人不過於向外界求索,不被外物所誘惑,其天然具足的「道」就不會失去。這里的「富」不是財物的富有,而是精神的富有,是處於個人修養的極高境界。

強行者有志

這里的「強行」不是使用強力征服他人,而是勤勉前行。在「大道廢弛」的境遇中,勤勉前行,堅守自我,老子認為這是很有志向的。

不失其所者久

「不失其所」即不失其根基,萬事萬物的根基是什麼?是「道」,是由「道」而來的本性,這是萬事萬物運行的動力和准則,失去了根基,萬事萬物就難以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

什麼叫長壽?一般人認為,活得長久即是長壽。老子卻不這樣認為,長壽的前提是死亡。

王弼這樣解釋這句話:「雖死而以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壽。身沒而道猶存,況身存而道不卒乎。」身體雖然死亡,精神卻合於「道」,道是長存而不沒的,合於道的精神也就得以「長壽」,這可以說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了。

「自知、自勝、知足、強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這六條有關個人修養的建議,都離不開「道」。在老子看來,所謂修養境界提高,就是體悟「道」、精神合於「道」的過程。牢記這六條建議,遵循和實踐這六條建議,就可能體悟到老子所追求的「道」。

⑵ 每周誦讀一篇中華道德經典篇目的原因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國人不斷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回神食糧,從中感答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誠信報恩、精忠報國、勤儉朴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
中華經典誦讀能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經典誦讀的生命力、價值及影響,主要在於與時代的結合,與民生、素質教育的結合。誦讀經典把傳統文化與近代以來的先進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理論密切地結合起來,使語言文化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誦讀中華經典能產生強大的、無形的民族凝聚力。
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其主要目的在於傳承文明、化育人心,美化大眾生活。只有通過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使深藏「象牙塔」的國學精髓變成我們生活中鮮活的東西,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社會關系,服務廣大群眾
我們始終著眼於古為今用,採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紅色經典的內容列入誦讀活動中,把經典誦讀同學習當代道德模範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家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經典內涵,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規范自己的言行。

⑶ 普通人如何去讀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一書五千餘字,由於它那簡約的表達方式,那具有象徵性、多義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令人百思難解、撲朔迷離,連司馬遷也慨嘆「著作辭稱微妙難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呢? 綜觀老子《道德經》一書,其主要內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道家關於宇宙觀、社會政治思想、人生處事和修養原則的哲學著作。因此,只要我們明白老子《道德經》中「道」和「德」的涵義,便可開啟老子《道德經》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門。而我們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經》就要從明道、遵道、 體道三個方面來學習。

打開網路APP看高清圖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的中心范疇或最高概念 。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這個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的「道」是個什麼樣子呢?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這就是說:「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的,因而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的存在狀態,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盡管如此,但「道」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老子《道德經》中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就告訴人們:「道」雖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實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之人的行為容止,完全遵從「道」,即以「道」為行為的准則,更具體地說,即以形上的「道」所顯現的基本特性作為行為的准則。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說來,「道」具有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這些特性,可以為我們人類所取法,既可以作為人類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則。

體道:無形的「道」化生了宇宙萬物,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後,其「道」蘊藏於宇宙萬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運化,這也是「德」。《莊子·天地篇》說:「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體現於人,謂之「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也。譬如:「道」化生了萬物,而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佔有、不圖報、不幹涉,如果學道者修得「道」的這種特性,「行事與道合」,這就叫做「德」。

正是因為「道」由「德」顯,所以修道者,必須積德或養德。「德」是「道」的作用和體現,「道」因「德」而得以顯現於物的世界。正是由於「道」以「德」顯,因此「德」便成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關於老子《道德經》中「道」的涵義,並把它當做金鑰匙,我們便可以此開啟「眾妙之門」而步入「道」境。因為其「道」之「德」蘊含其中,只是有時老子在一章中只論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時便論述幾個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論之。老子《道德經》這部書的主旨為「尊道貴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貴德」作為其信仰、行動的准則。「道」所具有的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夠達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我們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貴德」,就會走向成功、獲得幸福,不說成為聖人,也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貴德「這就是我們普通人及社會中人學老子《道德經》之關鍵。

⑷ 誦讀《道德經》心歷路程

        一直以來想讀懂《道德經》買了3年的全套書籍,《道德經的奧秘》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買但不愛看,原因是一個人很難去堅持。

        有緣在2019年10月份通過奧秘之舟公眾號了解到誦讀《道德經》1000遍分享,從此讓我產生了好奇心,如果用這種一股死勁的力量專注在中醫專業上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呢?前不久有嘗試過但還是三分鍾熱度。因為沒有組織沒有集體意識吧!

    機會來了,在公眾號看到春節7天道100活動,果斷報名,平時誦讀《五臟抗衰解析》一遍都要2天才能讀完,這要在7天讀完100遍,帶著一份好奇心並且相信了燁暄才有如此福氣與《道德經》再次結緣,最後被拉到1000遍打卡大群里,一直認為自己理解能力弱,看到傻讀2字,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一天能讀懂它並有所收獲的。還發願要在2020年國慶前誦讀1000遍喲!

      老師說誦讀《道德經》需要用四到法(耳到,嘴到,眼到,心到)的方式誦讀,對訓練覺知才有效果。

下面是我誦讀心歷路程:

1.心動不如行動

      活動的第一天花了一天的時間讀了6遍,第一遍讀的時候激情滿滿但看被生僻字給卡住了,讀到40章時就想放棄了,覺得枯燥乏味分3次看一次手機才讀完一遍,辦法總比困難多,又一個個在網路查找生僻字並注音,又鼓足勇氣繼續誦讀,雖然熟一些但內心還會念想著手機,趁做次數記錄,又偷偷看有沒有人找我,像任務式一樣的在堅持,慢慢語速從38分一35分鍾,只知道傻傻的讀根本不懂其意啊!拖拉懶散,心神不定的結束了第一天的誦讀,累啊但慎終如始!

2,你想,就一定能!

        今天有點急燥了,原訂每天15遍按疊加今天就得完成24遍,恐懼完不成,受到情緒上的干擾,不斷看同修們分享感受找方法,有的人一天20遍30遍,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最後想到一個辦法放下關機誦讀,安安心心的誦讀。意願的堅定,發現一口氣能堅持3遍,5遍不看手機,開心的是專注力漸漸提升了,效率也增強了。

3.誦讀就如清掃五臟六腑的毒素。

      老師說跪座的方式誦讀覺知力更強,這幾天跪座,單盤交替雙腿冰涼,酸,麻,脹痛哪哪都痛,因多年月子風腿關節受風寒,誦讀過程中剌骨的疼痛多次,最後得到緩解了。

    時常肩頸酸痛無力,肝肋剌痛,以為是累到了原來發現是在排肝膽毒素,每天誦讀就犯困得不行一睡就是3個小時。但感覺睡了一天那麼長。醒了又繼續誦讀發現口乾口苦咽乾的現象也沒有了。

      打嗝放屁不止,氣通暢了,胃氣也增強,每天一餐沒有餓意感,喝水少也不覺得渴,口生津液還溢出甜甜的味道兒,好幸福好滿足啊,也正是氣足不思食!

4.專注引起父母的擔憂

        一天一餐飯,父母擔心我餓著了,又怕被迷上了邪教,對我各種擔驚受怕。

      爸爸怒火上來了,說:書能當飯吃嗎?再這樣小心我撕掉它?我知道這是出於對我的關心但即使解釋也理解不了。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搏,搏者不知,我依然意無反顧的誦讀。等氣消了再給父母解釋去。

5.念頭紛飛

        誦讀時人事物不斷呈現在眼前,就像放電影一樣,奇怪的是書上總會呈現一個人,有一天我問顧老師,為何誦讀反而更偏執了呀,老師說你得要消除這個障礙,不然以後吃得苦頭更多,我明白「執者失之」又繼續拉回四誦法上來。

6.潛能被激發出來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為了目標一鼓作氣連續11個小時25遍達成,人事物早己忘卻,不在意次數只管誦讀,今天發現全身暖和起來了,精氣神足睡意也少了。所以做成一件事情,一定是願力+專注力+定力。只有付出足夠的淚水和汗水,堅持下去就一定有所收獲。

7.出關後,愛意滿滿

        以前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現在願意敞開心菲,更愛表達真實感受了。

        對家人更懂得去珍惜,去包容,懂得把對方要得給他,而非我要的。

        自己多年的種種不幸,給發泄出來了,從此與父母相處也越來越柔和舒服了。

所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繼續向1000遍精進!

⑸ 誦讀《道德經》1000遍,發現了蛻變密碼

自從去年11月接觸「四到法」誦讀《道德經》以來,到2020年8月31日,約十個月時間,我完成了誦讀1000遍。

三年前,我加入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開始理財,它吸引我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家公司成立7年來,每天早上的早會,都是公開分享《道德經》,先集體誦讀一遍,再聽老師分享。每次接觸這個公司的人,總感覺他們特別謙和,與眾不同,讓人很願意與之親近。心裡就有了學習《道德經》的心願,但一直都沒有找到自己信服的方式。

直到去年底,家人無意中轉發一篇顧老師的文章,提到「四到法」誦讀:心到,口到,眼到,耳到。

真的這么簡單嗎?

——心裡有個聲音出來:大道至簡!

我一直相信越是好東西,越是簡單。看了一些同修分享的誦讀1000遍的變化,我當天就決定,讀!

馬上申請結緣,入群。在拿到誦讀本之前,我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若羨老師的誦讀音頻,一連聽了1個月。晚上睡覺也調小了放在卧室。

拿到誦讀本很激動,看到漂亮舒服的裝幀與字體,忍不住開始誦讀,第一次讀了50多分鍾,口乾舌燥。第二天再讀,28分鍾就完成了,還有了口舌生津的感覺!我想這和循環播放誦讀音頻有關,它已經深入我的潛意識里了。

但是接下來,發現自己斷斷續續,每天瞎忙,就是無法堅持每日誦讀。是孩子幫助了我,13歲的女兒原本沉迷游戲,我發現每當我開始跪坐誦讀道德經的時候,她玩一會就不好意思地放下手機去寫作業了。

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想,為了孩子也要堅持每天下去。

後來家人若二看到也加入進來一起誦讀,他比我還精進,已經於今年六月份完成了1000遍。

這個過程,女兒從沉迷游戲,到願意被限制手機時間,願意補習落下的功課,主動承擔一些家務,我看到她在逐漸改變。

今天是她開學的日子,我讀完了1000遍,孩子說:媽媽,我打算過一種新的有意義的生活了,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真的是奇跡呢!

我的其他家人似乎也都在一起改變著。

年前我剛回到湖北老家陪父母過年,結果就遇上疫情無法出門,和孩子也沒法團聚過年。但想想也有欣喜於不用四處奔波拜年,也不用應酬喝酒打麻將了。一直想用自己的自然拍打幫父母調理身體,他們兩老也總是閑不下來。

所以這個春節,除了每天陪著父母學習疫情防範知識,就是站樁讀經,拍打父母的身體。兩個月的時間,自己和兩老的臉色都白里透紅了,父親說:感覺自己過上了最幸福的日子!

那時本來每日誦讀3遍,預計一年內讀完。後來看到顧老師在群里呼籲大家讀經迴向給疫情中的人們,於是我就開始每日誦讀6遍迴向。

疫情其間有很多線上找我咨詢(我是心理咨詢師和自然療法師)的朋友,我都推薦她們誦讀道德經。有一些人就結緣了。

若二在深圳,也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開始了誦讀。我們每日一起交流誦讀進度和對生活和自我的覺察。所以感覺收獲很大。

他說我脾氣暴躁的毛病越來越好了,願意耐心傾聽了。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十分苛刻,對親人也十分挑剔。現在慢慢地學會了「柔弱勝剛強」,越來越自然地暴露脆弱的部分,不端著裝啦。對自己和家人的寬容度也增加了。

誦讀前幾百遍,都感覺自己的進步很明顯。經常願意寫心得。

可是到了四五百以後,感覺自己讀經就像是機械化了,思緒總是亂。有時讀著讀著都快睡著了。

剛好我開始帶領網上的「方糖讀書會」(類似一種成長式互助陪伴小組),就把自己的讀書會的書,定為《道德經》。

我當時的想法是,一自己的收獲很大,我想分享給其他人。

二是「既以與人己愈多」,我越是分享,自己的收獲就會更多。

的確如此,來參加我的讀書會的夥伴,一個個都開始誦讀道德經了。前前後後有二十多個人吧。而且12次方糖讀書會下來,我發現自己和小夥伴們都變了,不自信不愛說話的變得特別願意表達了,愛笑了。

以前不讀經典不讀書的,現在也開始讀書了。

本來對生活中和家庭里很多事情無法理解,感到難受的,變得開朗,主動去愛,和主動要求被愛了。

就好像看到一個個柔弱的生命開始長出來內在的力量。

也看到一個個堅硬的靈魂,慢慢變得柔軟了。

怎不令人感動感恩呢?

以上這些我都寫到《和老子一起聊聊天》這篇文章里了。

還有更大的收獲是,在讀書會里,大家都好奇我的狀態為啥這么好,於是我開始公益在線上帶領讀書夥伴們站樁拍打。

6年前,我因為身體原因接觸了自然拍打,後來改行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對它的原理一直不太清楚。

今年誦讀道德經以來,忽然發現《道德經》第16章說的就是自然拍打的站樁啊!「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而拍打,其實就是「沖氣以為和」。

自然拍打,真的是「道法自然」!它所出現的各種神奇現象,其實就是道法自然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然而之所以我這些年閉關時體會到的「萬物與我一體」的感覺,不就是「營魄抱一」,不就是「復歸於無極」么?

那些我在閉關和靜心時看到的種種奇妙的現象,《道德經》第21章已經說的清清楚楚啦!我體會到的反而還只是皮毛而已啊!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這更堅定了我繼續做自然療法的信心。

「復歸於嬰兒」,這不就是我為啥會看似有一種自然美和逆生長的原因么?

同時,我彷彿也看到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家公司為何在它迅猛發展被遭遇停牌時,我為何一點也不擔心了。因為我看到《道德經》的分享從未停止,帶領人總是以身作則,踐行著專一守信無我利他。(後來它果然於疫情中順利復牌,幫助了很多困境中的人,並且名揚全球。)

想起聖人們的處事方式,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帶領這個資產管理公司的老師,還是我的自然拍打的老師,以及推廣「四到法」的顧瑞榮老師,這三位老師,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道法自然」,踐行著「大道至簡」,以身作則地「為而不爭,利而不害」。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遇到這樣好的老師,能夠用這么簡單的方法接觸《道德經》的智慧,並對自己的關系圓融和事業發展,都起到了這么大的作用。

以前有些事情總覺得心裡堵,想發脾氣,或者不願意聽不同意見。現在可以在情緒升起的時候覺察自己又掉入了知見的執著。

就可以很快跳脫出來,單純看待問題應該怎樣解決。於是,無論是人際關系或是事業發展,能夠直接鏈接解決問題的智慧了。

我把自己領悟到的這些,也寫在了一篇文章里《說說道德經里的蛻變密碼》。

同時,我也覺得自己離老師的教導還有很遠很遠。還要繼續深造。不僅在自然拍打上要繼續深造,還要在心性上,繼續跟隨顧瑞榮老師的教導學習。

《道德經》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學習,也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去踐行。

「四到法」,是非常好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的經典。它可以清洗自己潛意識的方式,非常快速直接鏈接經典的智慧。

我打算繼續跟隨顧瑞榮老師,使用四到法學習《壇經》。同時,也要繼續在生活中踐行與推廣《道德經》和「四到法」。

⑹ 《道德經》誦讀分享

誦讀《道德經》快100天,在《道德經》共讀中收獲了一些感悟,我將從三個詞和大家分享。

第一個詞是「連接」。我所理解的連接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交流,真正的連接是用心的感受和體悟的過程。常常聽到很多人說《道德經》很難理解,我之前也有同感,而這次參加雲共讀,我放下了要理解的這個念頭,就只管去讀。有的時候讀到我有連接的句子,就會反復的默念(這是我這幾年養成的習慣)。比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我會將這幾句話帶入到生活中,去體會、去反思,當我再去接觸一些知識、一些智慧時我會處於一種什麼狀態,當我對這個狀態有所了解,那麼再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就知道要怎麼做。

第二個詞是「邊界」。在誦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我非常大的就是感覺到生命的邊界在不斷的拓展和延伸。生命邊界的拓展是指什麼呢?思想有深度,眼界有寬度,胸懷有廣度,而真正的延伸也是不斷的將所學帶入生活,為什麼要帶入生活中體驗呢?因為體驗是經歷的過程,當你有了經歷就會有真實的感受,這份感受將成為你的獨特之處,這樣才是實修。

我們說要實修實證,沒有實修就沒有辦法實證,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呢?自己也不是很清晰。當生命的邊界在不斷的體驗中逐漸打開,就會變得更寬闊,接納度也就會越高,邊界越寬就越有對萬物的敬畏之心,慈悲心也就會越強,能量也會越來越高。為什麼呢?一個人有慈悲心,一定是有大愛的,愛的能量非常高,在能量值中愛的能量在500,幾近於開悟。我記得曾經讀過一本書《覺知生命的七封信》,裡面的最後一個封信的主題就是「愛是一切救世的良葯」。

第三個詞是「節奏」。以前我也讀了很多次經典,但很難堅持,因每次想背下來,如果間隔2-3天沒做到,我就放棄了,而且還會給自己一個定義,做不到。而這次我們在誦讀《道德經》的時候,當天讀的是上篇或者下篇,我自己也會抽時間把另外一篇讀完,因為是通篇讀法,這就讓我找到了一種讀書的節奏。

如果你能背誦那很好,如果不能可以找到和自己有感覺的部分先開始。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無論是誦讀經典,還是做其他事情,做到自己保持一份精進即可,這份精進在自己的節奏上,不用去和他人比較,也不要評判對錯,這樣更容易堅持。我們知道宇宙有它的節奏,大自然有它的韻律,李白在《上安洲裴長史書》中有句話:「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萬物生。」當下的大自然被破壞的很嚴重,以至於它開始不斷的出現災害,這是大自然調節自己的方式,卻值得我們人類去反思。我們的身體也有它本身的規律,你違反了,身體就會出現不適,一種新的習慣去代替過去的習慣時,總會要經歷一個過程,適應了以後,一切就會有新的開始。

那麼找到自己的節奏,是不是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呢?比如有的人說,我就想天天睡懶覺,就是做不到早起,或者用當下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就想躺平。其實這也是一種節奏,當你真的這么想並且這么做,那麼就接受躺平帶給你的後續狀態或者效果。

前段時間,我給自己做了第二幅「夢想板」,這里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請對自己有要求」,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理解的找到自己的節奏,是一種不對抗的成長方式,但對自己還是有要求的。我還喜歡另一句話是「知足且上進」,在這里也分享給大家。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以上所有的內容均來自於我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在誦讀經典時的體會。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
法學理念遠超 發布:2025-01-10 03:51:00 瀏覽:610
麵包原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3:11:11 瀏覽:839
質量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0 03:10:33 瀏覽:74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