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47
❶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原文,譯文,自解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明了「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自解】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自解: 不出門戶,就知道天下的形式,不通過窗戶看外面,也知道天道的道理。
最開始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認為:純粹的思考 ,就能會知道天下道理嗎?似乎和思而不學則殆,不太一樣。道家儒家的不同嗎?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用比較現代的方式來說就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自解: 行走的越遠,知道的越少。
這句話初看:和度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矛盾啊。
其實是和:第十二章 無色令人目盲…… 相呼應的,走的越遠見得越多,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反而倒糊塗了。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自解: 所以聖人,不需要行動,就能知道,不需要見到,就能明白,不妄為,就能辦成一些事情。
這句話初看:非常的不可思議,似乎是說聖人生而知之,有超能力一樣。
其實不是的,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以很多事情,只要知道了本質,就能萬變不離其宗的推斷出來很多道理。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用去刻意的有所作為,只要順應根本規律就能辦成事情。
❷ 道德經【47】:有道者,事竟成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一、原文(通行本)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yǒu),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二、譯文
足不出戶,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了解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就求「道」而言,走的越遠,知道的道理就越少。
所以,聖人足不出戶卻能推知天下的事理,未親眼目睹卻知曉天道的規律,不妄為而事有所成。
三、拓展思考
本章看似神乎其技,事實上講的還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
01:不出戶,知天下。
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有人斷章取義將老子說成唯心主義者,其實不然。很明顯,這句話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即:在通曉天道的狀態下,方可實現「不出戶,知天下。老子也許是擔心別人誤解,又寫了一句「不窺牖,見天道」。
「不出戶,知天下」聽起來有誇大其詞的成分,其實,老子所講的是得道之人的一種境界。第二十七章也有類似的描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02: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老子講:「走的越遠,懂得越少。」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不符合邏輯。我們常講:「好男兒志在四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老子這里怎麼就變成了「越遠越少」了呢?
其實老子是站在修道者角度上來說的,一個人,在形形色色的慾望面前,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變得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走的越遠,偏離「道」的距離也越遠,最終他對「道」的理解也會越來越少。
另外,這句話指的是不是孔子?孔子歷時十四年周遊列國,推行仁政,無果而歸。可能是我多想了。
03:致虛守靜,不為而成
唯有清心寡慾、致虛守靜、順應自然、心中有道,才能實現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至。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0.5萬字左右;《論語》1.2萬字左右;《孟子》3.5字左右;《莊子》8萬字左右。
老子講「大辯若訥、多言數窮」,所以《道德經》他只寫了五千多個字,雖然字數很少,但不影響其成為經典。
老子為什麼能寫出包羅萬象的《道德經》呢?個人認為本章可以參考。
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史,前後任職二十三年左右,在這個職位上,能接觸到各類古籍及各諸侯國的歷史,老子淵博的學識為寫下《道德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王室的衰微,社會的亂象,自己的窘況,令老子感觸頗深。他將各朝歷史、春秋亂象結合自然天象進行了對比分析,梳理出了「柔弱勝剛強」、「無為而無不為」「反者道之動」等自然規律。老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老子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辯證才形成的。
或許老子已經達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的境界,寫下《道德經》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❸ 道德經(47)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足不出戶而知天下大事。
眼不看窗外而知自然規律。
走得越遠,明白得越少。
所以聖人不遠行而知天下,不見識而明白事理,清靜無為而有所成就 。
注釋
[1]牖:窗戶。
[2]天道:自然規律。
[3]彌:愈、越。
[4]不為:無為。
本章說明聖人順道而行,不做無謂的努力,不遠行而知天下,不見識而知物理,無為而有所成就。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這個道理。
聖人不行、不見、不為,卻能做到先知先覺、明白事理,有所成就,根本的原因在於其對大道的細心體察和感悟,而且執道而行,由己及人,所以能做到自然無為,水到渠成地明白事物,抓住事物運行的規律,水到渠成地取得成功。
這里的不行、不見、不為,並不是要我們被動地守株待兔,以逸待勞,不勞而獲,而是指認清規律,審時度勢,待時而動,避免不必要的徒勞無功。
天下人間,天道與人道是相通的。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多話老祖宗已經說過,很多道理古已有之。所以聰明人不僅善於體察,更善於利用既有之資,而不是狂妄自大地一味蠻干,做很多無用工。
❹ 道德經47~智慧通靈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智慧通靈
道德經學用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kuī)牖(yǒu),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用望窗外,便知自然規律。走得越遠,知道的越少。聖人不出行卻知曉事理,不用看卻洞察因由,不妄為卻能成功。
【神奇生命】
道是一個終極境界,無法用慎滲語言說出,但可以用語言唱出。《道德經》五千言,這是一部曠世的宇宙生命使用書,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冊的一曲長歌。下面,我們邀請大家來聽聽這首宇宙生命中傳來的天籟之音的美妙韻律——《道德經》中衍生出來的悟道心得:
1、正確的認知是一門科學,認知世界要眼睛向外,但判斷總要眼睛向內,回到根源上,這就是道!
2、一個人想鏈孝迅通過神通來顯耀自己力量,可能會獲得一時成功,但這是歪曲的,下場是危險的。讓一切自然天成,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流暢與通達。
3、把事情做好了,就放下,成績歸功於他人,才是功德,才是天地功夫!
4、人要過加法日子,人也要過減法日子,不要沒命地努力,安身立命最重要!
5、認為自己高大上、了不起而輕視別人,是愚蠢的、失道的。
6、如果有人說話觸動了您,讓您怒火中燒,整個血壓升高、手發抖,這說明思想能夠控制血液、肌肉和生命;說明身體不會說謊;說明您的情緒思維可以限制您的命運。
7、不管事態有多糟糕,雨過總會天晴。如果您走的道路正確,並堅持走下去,最終您會成功的!
8、語言是能源,我們的語言有思維語言、口頭語言、行為語言,不好的言行會造成疾病,好言行會造就健康。
9、人類百分之七十的心因性疾病要療愈時,以愛為葯最管用。真正的療愈是回到人類的天性,療愈的真正意思是回到整體性的大愛體驗。
10、「無」的核心是敬畏因果、敬畏天地、居安思危棚此、奉獻精神等法則,人和天地同頻率共振,就能感應大自在、大平安的眾妙能量!
11、人生不是搞定別人,也不是搞定自己;而是敢於認知自己、親近自己。讓開,安身立命最重要!
12、人生三層樓,第一層屬性是人性、是活命;第二層屬性是神性、是大我;第三層屬性是道性、是宇宙原點。神一直在努力地接近人!您願意努力地接近神嗎?
— —趙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