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產業調研
① 如何抓好依法治理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方法
(一)按照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統一的要求,加快立法步伐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要嚴格按照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加快立法步伐。近期,要積極做好《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配套立法工作,將成熟的改革決策上升為法律,以法律手段促進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爭取早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
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資源法律體系框架。要抓好立法的基礎性工作,加強立法前期研究,做好立法儲備。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都要在立法的指導思想、重大原則等方面,加強對下級立法的指導工作,有立法權的地方,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為國家立法創造經驗。
(二)按照科學、民主、法制的要求,建立新型的依法決策制度
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重大問題實行民主決策,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建立重大政策出台前的聽證制度,每一項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台前,都要最廣泛地聽取下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意見,聽取人民群眾和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意見。改進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規
范性文件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建立對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審核制度。建立必要的專家咨詢制度,重大決策出台前,應組織專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評估和論證。
(三)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要求,建立現代行政程序
依法行政的主要標志,就是形成一套體現公平、公正、效率、便民原則的現代行政程序。要以便民為宗旨,簡化程序,規定時限,建立高效、快捷的行政運轉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堅持文件辦理與受理分開,實行窗口式辦文,以單獨對外的收發文室為窗口受理審批業務,受理人
和辦理人相分開,封閉辦公,集中對外。建立辦事時限制度,根據每類業務工作的內容和程序,科學地設定工作流程,確定工作時限,並對各類業務的辦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按照權力制衡的要求,對法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建立內部會審制度
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必須強化權力的內部制約機制,對法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內部會審。繼續推行土地利用規劃審批、用地報批和土地估價確認、資產處置的內部會審制度,開展對礦業權的審批、發證和農用地開發立項、資金申請及減免等重大事項的內部會審,將審批
事項涉及的內容進行分解,由內設的有關職能部門根據分工,對涉及本部門職責的內容在規定時限內進行審查,實行「一票否決」,並對本部門審查的業務內容的合法性負責。進一步完善會審制度,明確會審的范圍、責任等。在實行會審制度的基礎上,對競爭性的項目,應規定具體的評審
標准,公開競爭,引入社會評審機制。同時,要積極推進政府采購招投標制度。
(五)按照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建立政務公開制度
確保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必須公開辦事程序、辦事標准和辦事結果,公開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密切相關的事項。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對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便於人民群眾參與管理、監督政府的政務信息,如建設用地批准信息、登記信息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信息、礦業權設立、變動及評估信息等,定期公開披露。對於涉及公民、法人具體財產權利的信息,可以公開查詢。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運用高科技手段推進政務公開,國家及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設立觸摸屏公開查詢系統,市、縣國土資源
管理部門也要建立公開查詢、定期披露制度。
(六)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探索資源性資產市場配置的新方式
能否公正、合理地分配公共資源,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對公共資源的分配方式進行改革,逐步實現由行政配置為主到市場配置為主的轉變,必須採用行政審批的,要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繼續推進招標、拍賣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凡經營性房地產
用地一律以招標、拍賣方式供地。進一步完善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制度,逐步擴大范圍,規范程序,保證公平。積極培育礦業權市場,推進探礦權、采礦權的招標、拍賣的試點,取得經驗後在全國推廣。
(七)按照嚴格執法的要求,建立行政責任考核、追究制度
行政機關正確執行法律,是依法行政的本質要求。要建立、健全行政責任制度,以職位為單元,按照責權一致的原則,形成完整的責任制度體系,將行政執法的責任分解到機關內的每個崗位,落實到人,並相應實施考核、監督、獎懲等。逐步建立行政過錯追究制度,對違法作為和消極
不作為造成重大後果的,必須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要求,健全重大違法案件的聽證制度,以保證行政處罰決定的合法性,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要求,加強行政復議機構建設,完善行政復議制度。
(八)按照社會主義法制的要求,建立對權力行使的監督機制
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對權力行使進行監督的機制,防止權力的濫用。必須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在推進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監督作用,把紀檢監察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建立投訴制度,行政管理相對人對不依法行政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不當行政行為可以投訴,由國土
資源管理部門或者上級部門的專門機構受理,並在規定期限內給予答復。總結實行特邀全國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制度的經驗,建立行風評議員社會監督員等制度。要保證信訪渠道的暢通,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都要建立「領導接訪日」制度。
文章(一)
法在我心中 在我耳畔,在我心中,有一句話時時響起:要遵紀守法,
從我有記憶起,爸爸媽媽就在我心裡播下了「法」的種子:他們整天跟我說「君君,要遵紀守法,」過馬路時,他們告訴我,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要闖紅燈;和小朋友一起玩時,他們告訴我不能欺負小朋友,要和小朋友互相謙讓,一起玩。在街上看見警察,他們還會嚇唬我:君君,要是你做了壞事,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起來的,末了還加上一句:你千萬不要做壞事啊,那時,我只隱約地知道不能做壞事,但是其實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做壞事。
及至上學,法在我心裡慢慢生根了。上學後,教育我遵紀守法的人多了,那就是學校的教師們。和爸爸媽媽一樣,老師也整天告訴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怎樣遵守規章制度。不同的是,老師不僅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么做,而且學校還請來了很多叔叔阿姨給我們講違法亂紀的危害,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我們要遵紀守法。在他們的教育下,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例子,我知道了:做壞事不僅僅是要被警察抓起來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做了壞事會給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不方便,會影響別人的生活,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走向深淵。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也在慢慢長大。在電視報道上,在報刊雜志上,甚至就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也深深地意識到:遵紀守法應該從小做起,我們應該從小學會在法律的制約下生活。否則,很可能會觸犯法律,而如果觸犯了法律,最終後悔的會是自己,法律就是為了保障我們每個人正常自由地生活而制定的,法律約束的就是爭強好霸的人的不當的會影響別人生活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的行為。如果我們從小不學會約束自己,爭強好勝,就很容易會觸犯法律了。到那時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可能會抱憾終身。法在我心裡紮根了。
將來我們還要走上社會。那時法更重要。我們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遵紀守法,讓法的警鍾聲時刻在我們耳邊響起。
法在心中,自然心安,法在心中,自然理得,
文章(二)
「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
「五五」普法已接近尾聲,「六五」普法即將開始。在新形式下,能否能繼續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進程,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一部適應社會形勢需要的普法規劃,下面,就「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談談看法。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保障機制。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全民工作,涉及面廣。因此建立一個具有指揮全局的權威的領導機制,是實現普法目標向更高層次邁進的關鍵所在。前些年,通過各級普法機構的努力,基本保證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工作機構不協調、不適應的問題較為突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必須形成更加科學的、統一的、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與本級司法行政部門合署辦公,但應作為常設機構設置,配備一名同級副職為專職副主任和3名以上專職工作人員,並單獨列編。
二是要強化剛性保障機制。我國已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這一基本治國方略載入憲法,有些地方也嘗試立法。但僅限於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規范,依法治理工作則很少涉及,致使法制建設工作長期處於無法可依,甚至出現用傳統行政手段抓法制建設的現象。因此,國家應盡快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立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其組織、機構、職能、責任、義務等,應確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權威地位。「六五」普法期間,還要進一步健全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責任制度,考試考核制度,監督制度,評比獎勵制度,並用法律法規加以確定,以規范和約束依法治理工作。
三是要強化考核評估保障機制。「六五」普法規劃要在量化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一種權威性的長效評估機制,明確創建目標,制定工作標准,定期檢查驗收,公開評比結果,普法主管部門每年應根據工作安排,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對各部門,各單位實行百分制考核評議。對連續兩年取得考核優秀等級的單位及負責人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其評先評優資格,單位掛牌整改,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或由普法主管部門建議同級黨委,政府予以免職。要建立領導幹部法律知識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考試考核,領導幹部法律素質考察,領導幹部法律知識任職資格考核等制度。規定領導幹部年度普法考試不合格,其法律知識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考核不得評為合格以上等級。法律知識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考試考核兩年未達到合格以上等次的,不得提拔重用。在提升職務或跨區、跨行業轉任新職務時,還必須在任前接受法律知識任職資格考試考核。凡考試考核不合格的,暫緩任命並進行補考。兩次考試不合格的不予以任命或不再提請任命,以督促各單位及其主要領導認真履行職責。重視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是要強化監督激勵保障機制。檢查監督是落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務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建立健全包括立法監督、習法監督,行政監督,新聞監督和群眾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的監督機制。同時,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對查處的違法問題,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並提出整改意見,限其改正,以保證普法任務的落實。特別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使國家權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 要通過建立執法責任制,全面推進依法治理工作。要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三個文明」建設的各種獎項之中,廣泛表彰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先進集體(個人)。尤其注重對從事普法教育工作的先進典型的表彰獎勵,逐步改變五年表彰一次的慣例。同時對習法和行政執法人員的違法行為勇於揭發者也要予以表彰獎勵,以弘揚正氣。
五是要加強隊伍建設保障機制。普法隊伍建設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但是,就目前隊伍建設壯況來看,仍是一個薄弱環節。拿我縣來說專職普法人員2人(編制在司法局),基層單位多數是兼職人員,這根本不能滿足日常普法工作需要。「六五」普法期間,一方面可以通過單獨列編的形式,徹底解決普法人員不足,不專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法制新聞隊伍,法制文藝宣傳隊伍,法制宣傳隊伍「五支隊伍」建設力度,充分發揮他們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中堅作用。同時加強執法建設,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堅決清除那些違法建紀人員,促進執法狀況的全面改善,以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學法,守法和依法辦事。
六是要強化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目前,大部分地區都存在普法經費數額不足,不能到位,不能專款專用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響了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六五」普法期間,可借鑒科普法和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關於加大普法經費投入的做法,由習法行政、財政部門研究出台具體的保障辦法,明確提出建立依法治理最低經費保障機制。將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用增加。 同時,要加強硬體建設。對普法必用的東西,微機、攝像機等基本設施。
七是要強化理論研究保障機制。加強普法依法治理論研究,可以為加快普法依法治理立法和指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提供理論支撐。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普法依法治理的環境條件等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理論研究跟不上形勢需要,無異於自斷前程。因此,在「六五」普法期間,要動員一切有志於普法工作的人士特別是基層普法工作者,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形成一套科學指導普法依法治理偉大實踐的理論體系,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
② 我想問一下全國三農法治調研中心的三農調研員有什麼工作事項
三農調研員工作事項如下,望您參考:
1.積極認真地開展三農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按主題、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分事例的進行精準三農普法工作,以及法律法規的司法實踐探討及社會調研反饋工作。積極有效地宣傳推廣黨和國家三農政策及項目。
2.做國家重點三農課題調研和三農政策項目反饋的學術性工作,對社會熱點、焦點現象等課題研究,要有立項、有計劃、有重點、重實效地開展活動。提供維權援助服務時,以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弘揚正氣,以維護國家及人民利益為己任。
3.在調研中對涉及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各類法人組織的調研或資訊核實時,除主動示證外,還必須持相應的介紹信、調研函、資訊核實函等文函原件。要依法依規明察暗訪,並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工作。
4.用好三農領域的網路信息一體化應用平台,積極採集編發各類三農資訊信息,對時代風貌、典型示例、新人新事、成功經驗積極宣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己任。
5.開展三農信息化服務工作時,認真執行服務收費標准,嚴格遵守公益性調研活動與信息化服務工作分開進行,杜絕在調研、維穩、維權活動中變相收取費用。主動與屬地政府職能部門聯絡溝通,不擅自行動,要做到事事有匯報、件件有總結。
6.凡有營私舞弊、弄虛作假、收受賄賂、敲詐勒索的人員,本單位將予以除名,並視具體後果做相應處理,情節嚴重的將依法移交司法機關。
③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 #報告# 導語】調鬧漏研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螞廳、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歡迎閱讀!【篇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現狀
為使法律服務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縣司法局以「53321」的模式強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公證、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等工作。一是構建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在不斷完善縣公共法律液物爛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已經建設完成的縣永樂鎮公共法律服務站,130個行政村(社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室,48個貧困村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點,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公示欄和普法、法律服務微信群,全力整合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職能,在縣級平台為廣大群眾提供「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在鄉鎮級平台開辟開放式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常日制」「坐診」服務,在村級平台提供「預約式」「定期制」的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服務,切實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二是打造「互聯網+」線上互動平台。積極打造「司法行政」公眾號,並在上面設置「新法速遞」「律師服務」「法治禮包」等核心欄目,開放法律知識學習、法律問題咨詢、法律服務引導、法律援助申請等功能,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務與電子網路平台對接互通、有機融合的服務機制,全力縮小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的時空距離和質量差異。三是健全「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立足「12348」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以縣法律援助中心為龍頭、法律援助工作站為骨幹、法律援助聯絡點為補充的「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已全面實現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絡點覆蓋率已達100%,讓法律援助服務直接延伸最基層、最前沿,讓群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律援助,降低維權成本。
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法律服務總量不足。一是服務供給方式傳統。我縣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傳統的管理類模式,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服務內容等基本由政府單向確定,與社會和群眾的要求有差距,供需脫節現象依然突出;二是服務領域狹窄。僅能滿足於一般民事、婚姻家庭、基層基礎法律服務,服務總體水平不高;三是法律服務資源匱乏。律師是法律服務的主力軍,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我縣律師數量為3人,突出的供需矛盾,成為制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瓶頸,基層群眾「找法難」「用法成本高」問題比較嚴重。
(二)公共法律服務結構不協調。一是服務平台還不完善,目前,我縣公共法律服務主要依靠「12348」法律服務熱線,輔以縣局法治微信,線下平台為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但服務流程和評價標准還不統一,線上線下未實現無縫對接;二是服務功能未有效發揮,法治宣傳方式傳統、「誰執法、誰普法」未得到有效落實;專職人民調解員匱乏,調解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法律顧問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公共法律服務機制不健全。一是工作推進機制不完善。部分黨政領導對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重視不夠、支持不力,部門協調配合不夠,司法行政「孤掌難鳴」。二是保障機制不完善。投入嚴重不足,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導致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層基礎嚴重滯後。
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下步工作建議
(一)抓好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設計。一是出台政策文件。縣委縣政府出台縣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施意見,明確公共法律服務的性質定位、對象范圍、供給機制、保障措施等,細化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形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合力。二是加大政府投入。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范圍,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陣地建設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把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列入政府采購目錄,調整完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個案補貼標准。三是加大公共法律服務社會知曉度。利用縣、鄉、村三級法律服務網路積極宣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大實體平台」。
(二)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線上線下平台。一是強化實體平台。規范化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強化縣法律援助中心的龍頭引領作用,理順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聯絡點工作機制,發揮「一小時法律服務圈」作用。二是拓展線上平台。以「12348」法律服務熱線為統領,集微信、移動APP、公共法律智能服務系統為一體,建成具有九寨特色、科技和互聯網含量更高的公共法律服務網上平台,規范網上服務、管理、監督流程和標准,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一鍵式」完美法律服務。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一是加大 法律服務機構招引和培育,通過政策減免、場地租賃優惠、業務優先供給、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引進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所等,制定扶持政策努力把現有法律服務機構建成品牌服務單位,提升影響力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大 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將法律人才納入縣級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培訓,加大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招錄,不斷充實法律服務人才隊伍。三是培育法律服務社會組織。指導和支持建立以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為宗旨的新型社會組織,完善法律志願服務制度,吸納高校師生、志願者、退休政法幹警參與,推動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主體。
【篇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目前,啟東法律服務市場的主體是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這兩類對象。我市現有律師事務所8家,法律服務所21家,法律服務人員159人,其中律師76人,法律工作者83人。近幾年,市政府高度重視法律服務市場監管工作,堅持以公平正義為主題,著力提升律師及法律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法律服務行業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果得到提高,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群眾合法權益、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法律服務隊伍不斷優化。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法律規定,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加強律師及法律工作者執業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經常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教育和培訓活動,把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做為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考核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積極組織律師和法律工作者參加各類技能比武,充分展示我市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綜合業務能力,其中法律工作者唐麗麗入選南通市代表隊參加省法律服務辯論大賽榮獲三等獎。
(二)服務領域有所拓展。律師及法律工作者通過參與各類訴訟活動,履行代理人、辯護人職責,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了司法公正。同時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中心工作,努力拓展業務領域,積極參與「律師服務年」、「法律體檢」等活動,躋身經濟建設等領域,幫助企業提高依法經營意識,有效規避各種經營風險;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為政府及其部門重要決策提供法律服務,推動政府依法行政;主動參與各類社會調解活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2017年共參與各類咨詢宣傳活動80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2000多份,利用專業優勢參與解決各類涉法涉訴案件19件,為政法委出具涉法涉訴法律意見書12份。
(三)法律援助工作再創佳績。一是開展法律援助「零距離」行動。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受援人,實現服務「零等待」、渠道「零障礙」、辦理「零門檻」,使法律援助工作切實起到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基層百姓解難的作用。二是推出法律援助律師「點援制」模式。建立執業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信息庫,滿足不同案件受援人的需求,實現了法律援助服務效果的化。三是開展法律援助案件質量互評互查活動。綜合採用旁聽庭審、案件回訪、案件評查、重大疑難案件研究討論等辦法提高辦案質量和服務質量。劉娟律師承辦的周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獲南通市十大殘疾人法援優秀案例;黃新宇律師代理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例作為經典案例成功入選《人民法院會報》。
(四)公共法律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我市在南通率先建立了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法務代理、公證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形成了以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支撐,鎮鄉、園區、街道法律服務平台為依託,以廣大 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主體的公共法律服務網路。目前全市106名法律服務人員在全市304個村(居)擔任法律顧問,實現了我市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二、存在問題及薄弱環節
(一)法律服務隊伍整體實力有待加強。從數量上看,目前我市律師及法律工作者數量在159名,每萬人擁有法律服務人員(含律師、法律工作者)配比只有1.6,不僅遠遠低於省委、省政府每萬人擁有2.8名法律服務人員的要求,在南通各縣市中也處於中等偏後位置。從經營規模上看,我市的法律服務機構,仍然處在「小作坊」的層次,人數少、規模小、管理簡單不規范。依照慣例,律所內執業律師超過10人,可以算中等規模。如果按這一標准,我市律師事務所大多數都是小型所,其他法律服務機構的規模更小。從業務拓展上看,我市律師服務范圍基本上以刑事辯護、民商事代理和行政訴訟代理等傳統業務為主,非訴訟業務諸如項目投資、企業並購、破產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性較強的高端業務佔比較少,律師隊伍經驗積累及專業團隊建設緩慢,無力在區域化市場競爭中占據席位。另外,基層法律工作者產生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准入門檻低,無論法律專業素養,還是業務拓展方面,都與當前的法律服務需求有一定差距。
(二)法律服務市場亟需整頓。一是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法律規定和職業操守,服務意識、宗旨意識淡漠,影響了法律的尊嚴。極個別從業人員甚至與司法人員非法勾兌,拉關系,辦人情案,賄 賂司法人員,製造虛假訴訟,破壞整個行業的風氣,嚴重損害司法公平和公正。二是「土律師」、「黑律師」等「黃牛」興風作浪。「黃牛」多出現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中,這部分人通常全天候守在醫院、交通事故受理點、正規律師事務所門口等待案源,第一時間接觸這些缺錢又有法律服務需求的群體,蓄意唆使當事人纏訴濫訟,導致當事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致使此類案件大量湧入法院,浪費司法資源。這些「黃牛」往往利用一些當事人缺乏法律常識或無經濟能力的劣勢,宣稱「打官司包贏」,對案件進行風險代理,並通過假定借款協議、掌握受害人銀行卡等新形式來規避司法部門監管,從而獲得超出正常收費數倍的高額代理費。一些新進或案源較少的律師或法律工作者以其身份代理案件,獲得少許代理費,依附這些「黃牛」生存。據透露,一些資深「黃牛」,一年從中牟利可超百萬元。三是部分法律咨詢中介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現象。啟東市場上存在大量不符合從業條件的執業機構和人員,如法律咨詢公司、交通事故代理公司、討賬代理公司以及以個體工商戶或個人合夥名義登記的法律部等。民事訴訟法(2012)、行政訴訟法(2014)規定,只有三類人可以代理民事訴訟: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社區、單位的人,取消了「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對於其他沒有列舉的對象則無代理職能。這些機構不具備訴訟代理資質,只經工商登記,便從事法律代理業務。由於這類機構和人員游離於各行業的監督和管理之外,肆無忌憚地以壓價、支付介紹費、亂許願等不正當手段爭搶業務。更有甚者冒充律師進行非法執業、欺騙委託人,嚴重擾亂了法律服務市場經營秩序。
(三)法律服務行業監管水平有待提高。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都實行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兩結合」的管理體制。一是律師隊伍監管乏力。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缺位及監督指導乏力等問題比較突出;律師事務所的管理主要依靠主任及合夥人,管理者往往把精力放在辦案創收上,而忽視內部管理與制度的落實執行,而且由於律師執業的相對獨立性,容易出現「各自為戰」、「櫃台出租」等情況;律師協會成立近十年未換屆,形同虛設,沒有真正起到協調、維護律師權益、規范律師市場的作用。二是基層法律工作者缺乏監管。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脫鉤後,改制為自收自支的社會中介組織。相對律師行業而言,無論從行政管理還是行業自我管理,司法行政系統和整個社會對基層法律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關注度和支持度較低,造成管理薄弱鬆散,行業發展緩慢。與律師隊伍迅速壯大的態勢相比,這個群體逐年老化萎縮。三是法律服務市場尚未形成監管合力。例如,我市在城東建立了交通事故一體化處理中心,不同於句容、如皋等地業務繁忙、群眾歡迎的情況,門可羅雀,冷冷清清。受地理位置偏僻、部門缺乏協調配合、保險公司賠償標准不定、成員單位參與度不高等多種因素影響,使該中心在降低交通事故案件成訴數量、促進社會安定有序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2018年1-7月,我市道交一體化中心接訪案件362起,調解成功85起,而同期交通事故訴訟案件近千起,接案數量和調解成功率遠遠低於句容等地。
(四)執業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一是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不盡如人意。一個國家法官、檢察官與律師之間的互相尊重程度,表明了這個國家文明、法治、公平、正義的進步程度。律師和法官、檢察官從事的職業雖有不同,但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現有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共同的理念沒有確立,相互缺少尊重和理解,更沒有形成職業共同體的文化,實踐中仍產生不少沖突和矛盾。調研中,代表反映,會見難、閱卷難、調查 取證難等「老三難」尚未被根本解決,又出現發問難、質證難、辯論難等「新三難」問題。二是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機制有待完善。當前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政府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兩個方面。但事實上,政府可購買法律服務的范圍十分廣泛,基本上可以涵蓋政府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目前「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機制尚未完善,服務評價、監督、失信懲罰等制度沒有建立,且顧問經費補貼偏低,難以調動律師及法律工作者的積極性,掛村顧問形同虛設流於形式。三是社會認知度不高。大部分群眾對律師及法律工作者這個職業群體了解不多,如果沒有直接需求,基本不和他們打交道,因此公眾對這個群體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現有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本意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有品質的法律服務,但調研中不少群眾對這項法律服務知之甚少,導致部分群眾一遇事就到政府討說法。
三、建議意見
黨的xx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律師及法律工作者隊伍是法治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要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構建法律大服務格局,為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強富美高」新啟東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法律服務隊伍綜合素質。一是積極實施人才戰略。要高度重視律師隊伍的人才引進培養,制定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將律師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我市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列入轉型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加大律師人才培養引進的扶持力度。二是常態化開展培訓教育。結合律師及法律工作者行業特點和業務需要,建立培訓學習制度。加強對其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業務知識教育,及時更新和豐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鼓勵基層法律工作者積極參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拓寬業務范圍。三是加強黨建工作。強化法律服務機構主體作用,以黨建促所建,提高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的黨建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通過司法行政部門、行業協會在法律服務行業中,開展核心價值觀、大學習大討論等專項活動,發揮黨員和黨組織的基礎堡壘和帶頭示範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通、維護正義、恪守誠信的法律服務隊伍。
(二)加強監督管理,從嚴規范法律服務市場。一是完善「兩結合」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司法行政部門的宏觀管理職能,指導律師、法律工作者協會加快換屆日程,逐步理清司法行政與律師、法律工作者協會之間的職能邊界,完成律師協會與司法行政職責、機構、人員、資產的「四脫鉤」,實現「行內人管行內人」。以法律服務工作者年檢注冊為契機,加大對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檢查考核力度,對規章制度不健全、檔案管理混亂、內部人員私設辦公場所等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對拒不改正的,給予暫緩注冊。二是補齊法律服務市場監管短板。針對法律服務市場不規范、不合法現象,要理順各環節監管主體,重點完善交叉環節和領域的監管機制,明確市場管理局、司法局、法院、公安局等單位在排查、定性、信息核實、聯合執法、分類處理等環節上的職責關系,補齊監管過程中的制度短板,確保各責任關口「層層把守」。三是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深入推進道交糾紛「一體化處理」工作,堅持部門聯動,構建起公安、調解中心、保險公司與法院的協同工作格局,積極發揮調解中心作用,打破部門之間的資源和信息壁壘,無縫銜接糾紛處理的各個環節,更好地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優化司法環境,節約司法資源。四是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探索開展社會公信力測評,定期面向不同部門、不同人群測評全市法律服務行業機構及人員辦案質量、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情況,記入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布,以促進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誠信守法、誠信執業。大力開展「十佳」律師、優秀法律工作者等推薦評選活動,展示法律服務人員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啟東民主法治建設中的美好形象。
(三)營造社會氛圍,切實優化法律服務人員執業環境。一是提高社會認知度。要大力開展《律師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等法律規定的普法宣傳,利用媒體、網路對法律服務行業中行風建設、誠信建設、先進事跡、經驗成績等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立體宣傳,切實展示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誠信執業的決心和能力,努力提高法律服務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滿意度。二是推進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要進一步尊重和保障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權利,建立定期活動制度,暢通司法人員與法律服務人員之間規范、公開的溝通交流和案例研討渠道,推進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營造透明、公正、高效的司法環境,共同維護 法律權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建立執業保障機制。早在2003年便明文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代理人參加法庭審理,必須身穿律師出庭服裝。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規定幾乎成為「僵屍條款」。建議法院配合設立律師換衣間,以及租借律師袍的服務,有利於增強法庭審判的嚴肅性和儀式感,彰顯律師獨特的職業形象。參照南通中院模式,給法律工作者享受律師同等待遇,開通參與訴訟免予安全檢查的「綠色通道」。
(四)創新服務模式,積極發揮法律服務在信訪維穩中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市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土地徵用、房屋征遷、土地權屬、醫療衛生、勞動人事、非法融資、社會保障等領域信訪問題突出,信訪維穩壓力大,任務重,維穩經費多。太倉研究制定了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推進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促進律師及法律工作者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要及時總結我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建設經驗,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將「無限的維穩經費」向「有限的公共法律服務費」轉化,適當提高村(社區)法律顧問的經濟補貼標准,量化考核激勵辦法,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法律服務就在身邊,實現「有事找政府」向「有事找律師」轉化,「信訪不信法」向「信法不信訪」轉化。重點提高對困難群體的精準幫扶,探索推行「家庭法律顧問」,為困難群體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救助。積極創新法律服務模式,打造「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形成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④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問題調研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問題調研
報告一
xx縣位於貴州中部偏西北、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縣域面積2380.5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街道),362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90餘萬,居住有漢、彝、苗、布依等民族。東鄰修文縣,南鄰清鎮市和織金縣,西鄰大方縣,北和東北與大方氏尺叢縣、金沙縣接壤,縣政府所在地距省會貴陽78公里,距畢節市政府所在地七星關區115公里,有水西門戶、省府咽喉之稱,交通便利,自古商貿繁榮。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健全、法律資源和人才不足的現狀,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在一定程困野度上影響了法治建設的進程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2014年2月,司法部印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就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路,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等問題作出部署。四中全會為各地正在積極探索的法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來,xx縣立足縣情實際,著力抓載體建平台補短板,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法治思維的方式創建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形成司法行政業務辦理和公共法律服務“一站式組合多窗口服務”的工作格局,群眾日益增長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法律服務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基本實現了法律服務全覆蓋;有效化解信訪積案,群眾信訪不信法的觀念逐步轉變,對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全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一) 部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縣委、縣政府印發了《xx實施方案》的通知(縣辦發〔20xx〕37號),將人民調解獎勵基金每年100萬納入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並明確縣司法局要組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並指導鄉鎮(街道)成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成立了由縣司法局局長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領導小組。先後擬定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方案》和《xx縣人民調解中心建設方案》,“兩個中心”於20xx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殲櫻用。逐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值守制度,將幹部值班值守情況納入幹部任用和年終考核。
(二) 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建設及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1.建立呼轉中心,將12348法律援助專線拓寬到公證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司法救助、社區矯正、律師服務、法制宣傳等領域,全縣29個鄉鎮(街道)、362個村(社區)以及縣直部門和大型企業均公開12348法律服務專線,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群眾可以遠程撥打12348熱線,根據語音提示轉接到相應的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員根據當事人不同的需求進行專業服務和解答。同時縣法律援助中心與縣老齡辦、團縣委、婦聯、殘聯、武裝部、看守所、戒毒所、人社局、縣總工會等10餘家單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為特殊群體維權和提供法律服務。
2.以“互聯網+”的思維,構建xx縣司法行政工作三平台。即“xx縣司法行政微信服務平台”、“xx縣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xx縣司法局門戶網站服務管理平台” 三位一體的新媒體平台,解決當事人跑路難、效率低、辦事來回折騰的現實問題。一是構建xx縣司法行政微信服務平台。開通“xx司法”微信服務平台,將二維碼公告到鄉村和各單位,進一步拓寬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提高群眾知曉率,擴大社會影響力,切實為群眾推送法律服務。二是構建完善xx縣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以“互聯網+”的思維,以服務與管理並重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專網服務管理平台,最終實現業務辦理便民利民,內部管理科學高效。三是構建xx縣司法局門戶網站服務管理平台。廣大群眾可以登錄該網站查看了解辦事服務流程圖,提前准備好有關申辦事項的手續材料,查詢有關法律法規,避免來回跑路折騰。可以利用網上留言本、監督電話,對幹部工作作風、廉政履職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三)公共法律服務質量保障措施
為確保公共法律服務質量,推進法律服務標准化、專業化、規范化,出台了《xx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值班值守制度》,窗口值班人員分別由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律師、正式公證員、資深調解員及對口業務骨幹組成,不定期對其進行業務素質培訓,確保群眾享受到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四)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情況
縣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由縣財政負擔;100萬元人民調解基金已納入縣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鄉鎮(街道)級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經費需進一步協商解決;成立了以縣司法局局長為組長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領導小組,指導全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保障制度不夠健全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體現了公益性、社會化服務的特性,目的是滿足群眾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我縣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還是在司法行政體制內運行,未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二)公共法律服務基礎條件較為薄弱
xx縣目前已建成一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基本已形成“一站式管理和多窗口服務”的工作格局,但在鄉鎮一級的法律服務站幾乎都是依託鄉鎮(街道)司法所,無獨立辦公業務用房,無政府購買服務的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司法所除了承擔司法行政職能外,還承擔當地政府很多工作,且司法所工作人員平均2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公共法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夠高
一些部門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識不足,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職能、作用不甚了解,參與度不高,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性質缺乏了解,遇有法律問題,只有少部分群眾會找法律服務工作者尋求有償法律服務,大部分群眾還是習慣於求助於信訪、公安等部門,導致公共服務資源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四、進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地位,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機制
將公共法律服務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經費預算,建立長效機制,以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中心點,在全縣29個鄉鎮(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形成公共法律服務網,協調修建業務專業用房,配備專業法律服務人員。
(二)整合資源,促進全縣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全縣執業律師40餘人,法律服務工作者60餘名。執業律師幾乎全在縣城執業,法律服務工作者分布不均,有的鄉鎮至今還沒有設法律服務所,所以應大量吸收從事過法律服務的退休老幹部、法律從業人員等,整合資源,根據各鄉鎮實際分配人員,確保每個鄉鎮都有法律服務人員,以此促進全縣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強化監督,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檢查考核機制
建議由縣政府牽頭相關成員單位每年對各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進行考核。檢查各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完備,台賬、檔案資料等齊全,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投入等等,具體由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考核標准。同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質量評價機制,由享受服務的個人或者單位對律師及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以此衡量各鄉鎮(街道)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效果。縣政府綜合考慮服務質量評價和檢查結果對各鄉鎮(街道)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予以年終考核評定,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此來作為對律師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年度考核的依據。
報告二
一報告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指示,根據司法部出台印發的《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以及20xx年2月在拉薩召開的全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座談會總體工作部署,xx市司法局大力推進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實際需要,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設功能定位,統籌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堅持線上與線下服務資源相結合,將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延伸至基層,於20xx年2月xx日開通運行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xx市總平台和卡若區、芒康縣、邊壩縣三個分平台),成為西藏地區率先開通運行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區域。因此,本報告所反映的xx市公共法律服務的現狀及揭示的問題,也折射出西藏全區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可能面臨的現實和存在的問題。
xx市是我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地處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歷史上為“茶馬古道”要地。因其連接西藏與內地商貿往來的樞紐地位,又素有“藏東明珠”的美稱。xx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市轄卡若區及江達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邊壩縣(一區十縣),包括24個鎮、1xx個鄉。全市常住人口78萬人左右,主體民族為藏族,占總人口的95%以上,此外還有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
二調研目的
1.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自開通運行以來,已逾一年時間,其運行效果怎樣、平台功能發揮如何、基層群眾是否受到實惠、還存在什麼問題、是否需要改進完善?針對這些問題,需對平台過往一年的運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進而作出評價,以查找問題,並尋求改進和完善的方案。
2.藉助調研本地線上公共法律服務狀況反觀線下實體公共法律服務存在的問題,並考察本地法律服務市場的供需關系,供相關部門、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參閱並引起關注。
三調查方式和分析方法
1.數據分析:調研人員通過檢索xx市掌上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台20xx年2月xx日至2020年3月1日期間的後台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比較和分析。
2.應用體驗:調研人員於2020年2月期間通過親自參與平台應用操作、後台咨詢解答、用戶線上流量和活躍度觀測等方式考察平台的實際應用狀況。
3.實地走訪:調研人員於2020年4月至5月期間實地走訪邊壩縣、洛隆縣、左貢縣、芒康縣、察雅縣、卡若區等地,了解當地司法行政部門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與不同類別的群眾進行交談,了解基層群眾對移動平台線上運用的認知度、願望與需求、操作性等方面的情況。
4.交流訪談:調研人員於2020年2月至5月期間通過與該平台開發與維護服務提供方人員、各地司法局平台運行管理人員進行交流訪談,了解平台管理狀況、運行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宣傳推廣、實施運用等方面的情況。
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平台應用功能未充分發揮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xx市總平台和卡若區分平台在群眾在線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方面有少量運用,而公證服務在線預約功能在總平台和三個分平台均無使用。
2.平台受關注度低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xx市總平台用戶數量xx人,卡若區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邊壩縣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芒康縣分平台用戶數量xx人。平台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用戶總數量僅為xx人。
3.平台活躍度低
經分析上述各平台群眾在線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公證服務在線預約四大板塊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用戶對平台整體運用活躍度不高。
4.後台無人員管理
經查看掌上平台應用界面及後台管理系統發現,平台在運行過程中,各板塊涉及到的在線申請、意見反饋、建議、說明等欄目幾乎無人回應,普法宣傳板塊幾乎無內容更新。由此可見,平台無人員進行日常管理,長期處於僵死狀態。
5.藏漢語言不通
經實地考察發現,本地區農牧民普遍存在不識漢字、不識藏文、不懂漢語的特殊狀況。目前,平台尚不具備實現藏漢文字互譯、藏漢語音輸入並轉換為文字等技術手段,暫不能解決西藏地區現實存在的農牧民藏語言表達、藏文信息輸入的實際運用障礙。而建設該服務平台的初衷,主要是面向最基層的群眾,並滿足邊遠農牧區廣大民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及時之需。平台的上述缺陷在解決西藏的特殊狀況方面顯得先天不足。
6.法律服務人員稀缺
經統計,xx市現有律師事務所4家:市區3家、左貢縣1家;執業律師8名:市區7名、左貢縣1名;公職律師14名:市人民政府2名、市司法局2名、市公安局3名、市市場監管局1名、市稅務局1名、八宿縣1名、芒康縣2名、察雅縣1名、江達縣1名;援藏律師(一年服務期)11名:市司法局2名,除邊壩縣、左貢縣外其餘九縣(區)司法局各1名。據此現狀,本地律師本身數量稀少,且幾乎集中於市區,加上xx所在西藏地區地域廣闊、上高路遠、道路艱險,使得當地社會律師的觸角由中心區域延伸至偏遠縣、鎮、鄉顯得遙不可及。而公職律師多服務於所在單位,對於公共法律服務的參與度有限。援藏律師作為補其短板的有益力量,仍不能保證每年都能覆蓋到所有的縣。
7.宣傳推廣不足
經調查了解,平台運行初期,各平台運行組織人員對平台的宣傳形式過於單一,推廣范圍過於狹隘,且未進行持續地宣傳推廣,以至於平台的存在及其功能未被廣為知曉,廣大老百姓對其並不了解,基層群眾運用甚少,宣傳推廣不足,進而效果不佳。
五原因分析
1.平台應用功能未充分發揮,源自於平台受關注度低、活躍度低和後台無人員管理。
2.平台受關注度低致使平台需求不足,進而造成平台功能無法發揮。
平台需求須通過調動平台用戶的需求來滿足。因平台的目標用戶為基層群眾,故應廣泛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才能滿足平台的需求。而有效的調動方式就是對平台進行大范圍、大力度地宣傳推廣。此前,宣傳力度不夠,推廣措施不到位,是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3.平台活躍度低致使平台運用頻次不高,進而造成平台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若要充分發揮平台功能,須讓用戶切實體驗到平台應用的及時性、便捷性,感受到平台的實用性、有效性。而對提交平台的咨詢問題、申請事項、意見反饋、建議說明等做到及時回復和有效解答,則是實現平台滿足用戶需求及時、便捷、實用、有效要求的最佳途徑。目前,平台接入的可提供法律咨詢解答的人員僅有本地的7名律師,對已提交的咨詢事項幾乎無人響應;法律援助在線申請、人民調解在線申請、公證服務在線預約等事項在後台幾乎無人對接受理;後台管理系統無人員管理、無信息更新、無動態跟蹤等缺位狀況,均是造成平台運用得不到提升和廣推的種種原因。
六改進和完善的建議
1.鑒於目前平台需求尚未充分調動,原為實現需求分流而設置的縣區分平台暫無必要開通運行。現階段,可只保留市局總平台,在接下來的宣傳推廣期間,一方面探測並逐步發掘群眾線上需求的總量,一方面測試並適時調整後台應對機制是否可行有效。這期間,各縣區群眾可直接登錄市局總平台進行在線法律咨詢和提交相關事項申請,總平台尚可滿足現有各縣區群眾在線需求量。待今後在線服務需求被充分調動並達飽和之後,再視情況開通縣區分平台,啟動需求引流機制。
2.應加大對平台及其功能的宣傳力度並在全市各縣區進行持續性、專門性地推廣運用,促使基層群眾與平台的接觸率和上線率大幅提升。具體措施:可在各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相關辦公場所展示平台二維碼及相關功能介紹、操作指引等,並在接待群眾來訪咨詢、受理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服務等工作過程中,指導群眾掃碼登錄和進行操作引導;在各種法律宣傳活動中,通過宣導並利用宣傳冊、展示架、二維碼台簽等對平台及其功能進行宣傳推廣;動員各縣區駐村工作隊對平台及其功能進行宣傳,並指導當地鄉鎮居民學習運用掌上平台。
3.針對本地法律服務人員奇缺的現狀,可積極利用域外資源,引入外部律師,與區外律所合作等方式,充實平台的律師庫,助力平台推廣運用。
4.平台的運行應當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業務受理人員,實現對後台的管理和信息跟蹤、數據統計,以及群眾需求的及時回應。
5.為解決藏區普遍存在的藏漢語言不通的問題,應開發運用藏漢文字互譯、藏漢語音輸入等技術,以助推平台深入藏區農牧民廣泛運用。目前,在語言、文字轉換手段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應在平台功能充分顯現的基礎上,暫時通過識漢字、懂漢語的人員協助藏區農牧民對平台進行操作的途徑來實現運用。
⑤ 法律調研報告範文3篇
法律監督調查具有實踐性、特定性和程序性。法律監督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查原則、內容、程序、 方法 等。法律監督調查需要堅持依法調查的原則、依職權調查的原則、程序與實體並重的原則、保障人權和依法辦案相結合的原則。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律調研 報告 範文 ,僅供參考。
法律 調研報告 範文篇一: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現在我國正在加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在這個大背景下,了解我國法制建設成效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更加清楚反映在這個現實,我將調查對象主要定格在農村居民,但由於農村知識水平的局限,因此我將問題設置的十分簡單,並且針對的是農村學生。調查時間就是這個寒假(即2012-1-12——2012-2-12),調查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查。
此次調查主要是能夠及時反映我國法制建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並給予自己的建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彌補農村的薄弱環節 ,加強法制宣傳和 教育 ,使得農民也能知法、懂法,從而做到守法、用法和護法。
在調查之前,我心中頗有幾個疑問:在新世紀,常言所說的「民不與官斗」是否還存在人們的思想里?人們是否有意識的去了解 法律知識 ?人們是否敢於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希望能通過這次調查來了解。
二.調查方法
1.關於法律常識的問卷調查。
針對以上問題,我向群眾發出的問卷有60份,回收51份,回收率達到85%。為了不耽誤群眾的時間,我只擬定了10道選擇題。其中,7道題都是判斷題。對此,我選擇了5道題來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表
第一題 .您的 文化 程度?
選項
A.初中
B.高中
C.大學
D.其他
第二題 .您是否經常看法制節目?
A.是
人數(人) 19
第三題。您關注國內重大民事或刑事案件嗎?
項目
A.是
B.否
人數(人) 28 23
第四題。2011年舉辦的「全國公訴人與律師電視 辯論 大賽」是第幾屆?
選項 人數(人)
正確 19
錯誤 32
第五題。我國第一部憲法是何時制定的? 人數(人)
A.1954 42
B.1976 4
C.1982 5
三.數據分析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比較分析,大多數被訪者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深。對最近發生的法律案件有過了解,但對法律知識的關注程度較低。 從第一題和第二題的數據上看,在被訪人中大學學歷的人居多,其他文化程度較少。但其中未經常看法律節目的被訪者約佔63%,這可能是他們認為法律太過於深奧和難以理解,對法律也無太大興趣。平時也不常用,對此有些忽略。況且,他們之間在發生糾紛是通常是通過居委會或村委幹部來協調解決的。因此,在大多數人眼中,法律知識是可有可無的。
從第三題的數據上看,多數被訪者還是經常關注國內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大約占總人數的55%。這說明大多數人還是有一定的意識來了解我國法律發展,不管關注刑事案件只是為了自己的好奇心理,還是認真想了解法律知識,但這在客觀上還是促進了法律知識在居民、群眾中的傳播,加強了人們的法律觀念。由此可見,法制建設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即使這種變化不是顯而易見的,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確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過對第四題數據的了解,人們對2011年首屆全國公訴人於律師電視辯論大賽還不是很了解。但我認為這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這畢竟只是首屆而已,可能是宣傳還不到位,這檔節目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眾人對此還根本不知道,尤其是工作者和在校學生。我想說的是「全國公訴人於律師電視辯論大賽」的確是一檔好節目,他所展現的不僅有精妙絕倫、激烈的辯論藝術,經典的案例分析和法學知名學者的評論,還有專業的法律知識。這里你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法律知識和欣賞法律人的精彩表現。有利於法律知識的發展和傳播。
在第五題中,絕大多數的人對我國憲法的制定時間都了解。這更說明大多數群眾對法律知識只有一定的了解,法律知識的更新還跟不上時代。法律是為廣大人民而制定的,只有讓大多數的群眾了解法律知識,才能更好的實踐法律,才能更好的建設法制社會,實現真正的法治。
四. 總結 建議
建設法制社會任重而道遠。實現法治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因此加強人民群眾的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更不可忽視。
在這次調查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經歷了幾番波折。原因在於當我發放調查問卷的時候,大多數人並不是很配合,以諸多理由推脫;要麼就對我不理不睬。在當時對我的打擊還是挺大的,但後一想,這也許是他們的自我防範意識吧。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了群眾在對待陌生人的冷漠······
為此,我建議以下幾點:
1. 加大法制宣傳,在村務欄或公告欄上公布法律知識,使法律知識得以普及。充實人們的知識面,使人們對法律有更深的認識,來促進法律在普通勞動大眾的影響力,使人們能夠對法律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使他們不在害怕法律。
2. 開展法制講評活動,以近期發生的案例來讓群眾評說,增加群眾對法律知識的渴求和興趣。這樣可以使他們不在固步自封,降低法律在他們心中的神聖不可及的觀念,是法律能夠真正進入人民的心中。
3. 加大法律節目的宣傳力度,擴大法律節目的知名度,調動觀眾的積極性,讓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法制建設中來。大量豐富的案例可以引發觀眾的好奇心,他們相互探討,共同促進法制社會的建設。
4. 可以邀請律師來進行一個法律知識講座或設置一個免費的法律咨詢平台。在一周中抽出幾天來進行群眾與律師有一個好的交流環境,律師的言傳身教讓群眾近距離的接觸法律工作者,這對法律知識的傳播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
5. 發揚基層幹部的學法風氣來帶動人民學法,使法律真正成為人民的好幫手,而不只是避而遠之。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法律只與犯罪、惡人聯系在一起,而忽略了法律也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層幹部是最接近人民的,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可以很大程度改變人們忽略法律的心態,從而真正認識法律,了解法律。讓法律成為我們的助手,而不是讓我們仰望她。
法律並不是完全無情的,相反,她是處處有情,她是基於常情常理而設定的。我們不要只去敬畏法律,而要真正的去了解她、認識她,讓她成為我們的朋友。
法律無時不在。她是一種規范,一種制度。法律處處與我們相伴,關鍵時給予我們援助,保護我們的勞動成果。國家因她而強大,社會因她而安定,家庭因她而安康。她總在無形之中默默的奉獻她的力量,為我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
讓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法、懂法、用法、護法,做一個更富有正義與理想的新一代接班人!
法律調研報告範文篇二:
法律是人類偉大的發明,它使人類學會了駕馭自己。因此,法律應有至高的權威;法律應有至尊的地位;法律應有至貴的價值;法律應有至誠的信仰。隨著近年來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法律對於中國公眾來說已經由遠而近,由陌生到熟悉。如今,究竟法律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人們對法律的認識程度如何?我做為一名法律專業的在讀大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對我的家鄉丹東20多名公務員、工人、農民、城鎮居民、執法司法人員以及在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內容為--1你作為行人時你會怎麼做,2你的朋友或親人向你借錢(數額較大)時你是否會要求對方寫欠條,3你認為現在打官司是靠法律還是靠金錢人際關系。從調查的情況看,近60%的人認為我國現行法律體系較為完備,執法情況總的較好,法律權威正在逐步形成,「法治國家」的目標能夠實現。40%的人對法律的現狀表露出不滿、擔憂、無奈、失望,他們反映的主要問題是:
(一)在一些地方法律得不到全面實施。
(二)輕視法律、漠視法治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公民對法律賦予的權利欠缺理解,不善於依法維權。
(四)執法不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五)法律的普及不夠深入,宣傳教育不夠廣泛,效果不很理想,尤其是邊遠地區、農村、企業、基層單位、學校等還存在「死角」、「空白」。
(六)在立法(包括法規、規章)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部門利益傾向突出,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在地方立法中群眾參與還不夠。
現針對調查問卷提到的三個問題一一具體解讀。
第一:問題1「當你做為行人時你會怎麼做」。目的:希望人們能遵守交通規則 。存在問題:有人闖紅燈,竟然有人跟著一起闖紅燈!還有人在汽車飛馳時,竟然瘋跑過去,嚇得汽車連踩油門,一旁的人嚇得魂都沒了。當然總體上人們還是能遵守交通法規的。大部分人能遵守交通規則,警察要加強對行人的管理和教育,可以在路旁發放交通常規,提醒行人不要闖紅燈,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讓更多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學會保護生命。
第二:問題2「你的朋友或親人向你借錢(數額較大)時你是否會要求對方寫欠條」。目的:考察公民在經濟理財方面的法律意識。存在問題:對於欠條的真確使用還存在誤區,也有人認為熟人之間使用欠條是對對方的一種侮辱更有甚者懷疑欠條的法律作用。雖然問題很多,但是大多數人對欠條的理解和使用還是正確的。但是在這里我認為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在法律中有關欠條的相關規定。在我國法律中規定有效,借條可以做為合法的證據使用。我國<<民法通則>>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希望大家在遇到此類問題是能夠真確的書寫使用已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同時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有關的宣傳力度。
第三:問題3「你認為現在打官司是靠法律還是靠金錢人際關系」。目的:全面考察我國公民對我國法律制度的理解。存在問題:不少人認為打官司難,訴訟難,民告官難,打官司成本高,執法不嚴,沒有關系打不了官司,還有人認為打官司是有錢人的事與平頭百姓無關。我們可以看見的是雖然我國的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加深,但是擺在我們法律工作者學習者面前的問題仍然很艱巨。法律應有「至高」的權威。在調查中,幾乎所有的調查對象都期望法律的權威高於一切。大家說,一個國家機器為了正常運轉,必須有一種權威,這個權威只能是「法」而不能是「人」。人們從內心要求法律在國家社會生活中處於最高地位,一切社會組織及個人都要服從法律,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當法律規范同其他社會規范如道德規范、政治決策不一致時,都要優先適用法律規范。相對個人而言,必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公民,其個人主張都應服從法律。相對組織而言,特別是政黨更應該模範守法、帶頭執法,維護法律的權威。當然,要實現法律的權威,首先必須提高立法質量,同時,要把立法與執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為執法不嚴的後果往往比沒有法律更糟。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法律的學習者應該做些什麼。更使我明白了作為未來的法律工作者我們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從調查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法律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大家普遍認為,在我國,法律應該是人民的意志、黨的主張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和充分體現,它應具有極大的權威和尊嚴,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
當然,實現上述願望,還有一個過程,需要提高立法質量,普及法律知識,強化法治觀念,讓全體公民真正理解法、接受法,引導群眾珍視法律所賦予的權利,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重要的是,司法和行政執法機關必須嚴格執法,切實服從並積極維護法律的權權威,從而堅定人們對法律的忠誠與信心。
法律調研報告範文篇三:
調查時間:2013年6月。
調查地點:農村、鄉鎮、就業辦事處等地方。
調查方式:採用收集材料、電話、網聊、面談等方式進行調查。
調查目的:了解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深入剖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 措施 。
前言:農民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成為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農民工法律素質普遍較低,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我在2013年 春節 期間,對大通縣的農民工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通過調查大通縣外出的農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築業、餐飲服務、批發零售、車輛 修理 、輕工業等行業。
一、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
調查顯示,電視、廣播、報刊、雜志這些傳統媒體仍然是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佔到了被調查人數的54.64%;通過法制宣傳櫥窗獲取法律知識的農民工佔到了總數的25.24%;以互聯網為載體獲得法律知識的農民工只佔到了總數的1.6%。
在農民工認為在哪裡咨詢法律問題比較可靠這一問題上,有48%的人選擇了政府相關部門,44%的人選擇了法律服務所,33%的人選擇了律師事務所,還有13.5%的人選擇了熟人介紹。
在有效解決法律問題途徑這一項目上,有66.51%的人選擇了依法解決,另外還有9.57%的人選擇了上訪,這說明大部分農民工已有了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而少部分把上訪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
在農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體條件的問題上,有84.07%的人選擇了了解一些。有85.64%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他們需要法律幫助時很方便或比較方便。此外還有89.84%的農民工認為他們能夠或有時能在社區獲得法律幫助。
二、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工分布較廣、流動性大、居住分散、難以集中,這些特性給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比較薄弱,存在不少盲點。
2、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還處在初始和嘗試階段,沒有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
3、由於缺乏有效的經費保障,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觀因素,造成宣傳形式單一,特別是對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4、個別單位和部門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將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也沒有將其列入年度普法計劃,致使此項工作開展的力度不大。
5、農民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教育對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
6、雖然建立了目標責任,但各部門的工作力度不盡相同,因此,在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加強各部門密切配合、總結推廣 經驗 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7、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單位對在農民工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目前宣傳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築工地、規模較大的工廠等農民工較集中的企業,分散在個體商業、服務業、私營企業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比較薄弱。
三、當前亟需法律幫助的農民工群體及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的問題
調查中,62.44%的被調查者認為建築工地農民工最需要接受法律幫助,在外經商人員佔23.08%,這說明建築工地農民工人員較集中,有些共性問題,最需要得到法律幫助。
在農民工最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上,有43.72%的人認為是拖欠工資問題,另有24.02%及21.26%的人認為是勞動時間過長和用工單位待遇過低。
四、相應的解決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推動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機制,實現對轄區內農民工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形成政府指導、法制宣傳教育部門協調、各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各企業保證落實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格局。建議建立各職能部門組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例會制度,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討,把握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探求開展工作的新機制、新途徑。協調解決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注重開展對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理論研究,以引導農民工的法制教育工作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普法主管部門負責領導機構的日常工作,對每一時期的具體工作制定方案,協調、督促和檢查。要加強對本轄內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檢查,共同推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層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網路。
2、將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積極營造氛圍,發揮媒體作用。一是普法部門要聯合各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適時組織普法講師團巡迴進行法制演講;二是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法律專業人士、法律志願者的作用,鼓勵法律職業工作者在承接農民工法律服務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倡導律師事務所自主為農民工舉辦各種類型的法制講座;三是充分發揮各級調解組織及法律援助機構的作用,將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相結合,及時調處農民工因工傷、勞資、人身傷害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四是組織農民工,積極參與法律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法制文藝匯演、學法考試等活動;五是及時總結推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典型經驗,表彰先進,帶動後進,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民工之中扎實、有成效地開展。
3、充分發揮企業的自身資源優勢,營造學法用法氛圍。企業自身要發揮內部黨、團、工會組織的作用,加強企業內部普法的組織領導,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普法宣傳,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要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教育培訓制度,制定企業普法五定、一考制度,即定目標、定人員、定形式、定內容、定時間,統一培訓後進一步進行考試的制度。同時制定培訓細則、學法制度、簽到制度、作息制度等,保證企業法制教育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要依靠和發揮企業自身的宣傳資源,利用已有的牆報、專欄、展板、內部刊物、內部網路開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學法、講法的氛圍。努力探索依託企業內部法律顧問室、調解組織促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法制部門,以及受聘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企業工會維權制度,通過職代會,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把評選「學法先進」同評選「名牌員工」、「守法員工」「優秀農民工」、「傑出青年」等活動結合起來,激勵廣大農民工自覺學法用法,不斷奮發向上。
4、重點抓好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企業主是企業發展、運營的決策者,抓好這部分人的法制教育,樹立起法治理念,也就抓住了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關鍵。因此要重點加強企業主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使他們深入理解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努力掌握憲法、基本法律以及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誠實信用、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觀念,並輻射影響到在企業內的農民工,達到依法治企,誠信經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在普法內容上,要選擇
一些實用並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流通、金融、稅收、勞動社保,以及與市場經濟規則有關的法律法規;在法制教育形式上,要組織一些質量較高,有一定層次的集中培訓或專業法講座,同時,鼓勵自學和積極參加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舉辦的培訓班;在組織方法上,由普法主管部門具體協調,行業協會和有關職能部門組織實施。各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與政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企業主的法制宣傳工作,積極引導企業主遵紀守法、依法決策、依法經營。
5、進一步抓好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將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社會治安、勞動用工、計劃生育、衛生管理於一體的管理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相關的部門和相應的用工單位中。在教育內容上,選擇與其工作生活相關,以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訴訟法基本知識;在教育形式和組織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靈活多樣。要抓好農民工的法律培訓工作,勞動部門在用工單位招聘人員時要把好就業前的培訓關,在崗前培訓時組織學習《勞動法》、《 安全生產 法》等法律法規。用工單位也要將法律學習融入各項業務培訓活動中,如經營培訓、管理培訓、市場培訓、策劃培訓,使農民工在接受業務培訓過程中逐步接受法律知識,使農民工掌握與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知曉解決法律問題、尋求法律幫助的 渠道 和方法。滿足農民工的學法需求。同時,做好農民工的維權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經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工群體的法律素質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大。在今後的「六五」普法工作中,應定期舉辦「法律進工地」活動,宣傳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使普法教育經常化、多樣化。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職能,簡化程序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工地民調組織,法律宣傳與法律服務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理性表達利益訴求。
針對農民工法律知識需求量大的特點,在對農民工普法的工作中,要加大法律知識覆蓋面,在過去的勞動法、民事法律法規等傳統普法內容上加大與農民工工作、生活更加貼近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
由於用工單位勞動時間過長及待遇過低等問題已開始凸現,今後的工作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對農民工合理合法討要拖欠工資的宣傳教育之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用工單位的宣傳教育,提高用工單位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通過對返鄉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宣傳工作的調查,綜合大通縣的情況,參看調查數據,我認為整個情況暫不嚴重,但可能會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化而趨向嚴重,不可掉以輕心,必須積極應對。我們要看到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情況,要努力變不利為有利,化危機為轉機,確保農民工就業與增收不受影響,並藉此促進現代農業和打工經濟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同時這是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遇到的新的突出問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穩妥解決,促進我縣的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法律調研報告範文3篇相關 文章 :
★ 法律調研報告範文3篇
★ 法律調查報告範文精選4篇
★ 法律調查報告範文3篇
★ 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3篇
★ 法學專業調查報告範文3篇
★ 法學調研報告範文3篇
★ 電大法學調查報告範文3篇
★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3篇
★ 關於法律調查報告範文
★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3篇
⑥ 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 #報告# 導語】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以下是 整理的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歡迎閱讀!【篇一】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在局黨組的重視下,市局成立了課題調研組,對全市鄉鎮普法工作進行調查現將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對今後鄉鎮普法工作如何開展、如何才能抓出成效談一些淺見:
一、存在的問題
1、責任主體錯位
黨的xx大明確提出要把中國建設為法治國家。在中國沒有全民的法治理念,就沒有中國社會的法治化。而全民法治理念形成,最主要是靠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作為普法工作又是全民學法的重要手段。應是全黨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就列入常規工作來抓。按照xx大的精神及上級文件的要求,普法工作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環節。這項工作應是全黨和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桐殲應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常規工作內容,由政府主抓,部門參與。在我市絕大多數鎮黨委、政府對普法工作的責任主體還搞錯位。實際上搞成了部門主抓,政府參與。
2、位置擺不正
不少領導和基層幹部(含村、居委會幹部)其主要精力都放在發展經濟等硬體建設上,更由於市、鄉鎮兩級對這些「中心工作」督促緊、考核嚴,村(社區)幹部將主要精力用於這些「中心工作」,普法工作在他們眼裡,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崇尚「時間就是金錢」之類的實用主義觀念,覺得參與普法工作費時、費力而又難見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其主動性不高,根本沒有將普法工作擺局做沖到應有的高度和位置。
3、鄉鎮普法力量薄弱
目前鄉鎮的普法工作主要靠鄉(鎮)司法所和有關單位的配合來做,雖然全市各鄉(鎮)都設有司法所,但每個司法所最多的二人,絕大多數司法所只有一人,由於司法所承擔了普法教育、矛盾糾紛調處、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眾多事務,同時還要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4、普法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單調
鄉鎮普法大多數時候還是採取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有時候通過掛橫幅、貼標語進行宣傳,往往造成農民只知法律名稱而不知其內容。至於分發的宣傳資料,雖然內容詳細,但很多農民未必能看得懂。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
5、普法考核流於形式
對階段性普法宣傳考核驗收,事前已將統一化的驗收內容和有關要求印發下去先由各部門自查,然後抽調人員再進行抽查;採取的方式主要是聽匯報、查檔案、看筆記等,至於普法的實際效果無從考核,這種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牆上式的普法宣傳,村組、農民都不當一回事,消極應付,走走過場。
二、試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領導認識不胡哪到位
部分領導幹部對普法的認識嚴重不到位而且在普法教育中嚴重缺位,認識不到位是對法制建設在推動中國社會進程,社會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正確的認識和估價,沒有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嚴重缺位是部分領導幹部在法制教育,宣傳普及方面沒有發揮領導幹部引領示範帶頭作用,從某種角度可以說「重人治,輕法治」這種傳統封建意識,影響到普法教育工作的開展。
2、廣大幹部群眾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
由於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現實中生活存在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以權壓法、以言代法、以罰代法等負面現象,使得不少的幹部群眾信訪不信法,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質疑,挫傷了他們學法、用法和守法的積極性。
3、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需求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鄉鎮流動人口多,組織鬆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4、普法經費保障不力
盡管省、市每年普法文件中有明確規定,但落實在基層鄉鎮很難,很多鄉鎮沒有把它列入財政預算,有的雖然列入了財政預算,但也僅僅是一小部分,如列印費,甚至有的是開「空頭支票」。還有不少鄉鎮的普法經費靠領導臨時審批解決一點,甚至有的鄉鎮純粹沒有,這就導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由於沒有經費保障而難以開展。
三、對策與思考
1、高度重視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普法宣傳工作具有歷史性、長期性、艱巨性,更具有現實重要性和緊迫性,非一朝一夕之事,既不能靠運動,搞突擊,畢其功於一役,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領導幹部要把普法工作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措施納於議事日程,進一步確立法治是「基石」,是「必由之路」的觀念,把普法工作特別是公民法律素質的提高當作科學執政「硬體」來抓,要帶頭學法、懂法、守法,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建立完善按照法律六進的要求分級負責長效機制,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營造全民學法、尚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2、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
糾正基層幹部群眾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幹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群眾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和學法興趣。
3、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
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努力探索普法工作新途徑,豐富新載體,採取各種有效的宣傳手段,廣泛開展「法律六進」和法制主題實踐活動,大力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運用繪製法制宣傳畫、印發法規小冊子、普法故事會、流動法庭、流動調解庭、現身說法、現代傳媒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同時,要善於發揮法制文藝活動的作用,組建基層普法文藝隊伍進行巡迴演出,使職工群眾在欣賞法制文藝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提高幹部群眾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
4、完善鄉鎮普法保障與考核機制
完善機制,用制度推動基層普法工作。建立普法長效工作機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推動普法工作,一是要完善保障機制。相關部門要按照區「xx」普法規劃確定的人均普法經費標准,把基層普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切實保障經費足額到位,專款專用,確保普法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二是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按照依法治場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xx」普法依法治區規劃》制定具體計劃、目標、步驟和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同時,建立年度普法考核督查機制,把法制教育列入「平安」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督查、抽查。要按照考核標准,於每年底對普法工作進行考核驗收一次,對普法工作不合格單位要堅決進行整改,推動普法工作朝健康、持久的方向向前發展。
【篇二】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按照茶陵縣城鄉環境衛生城鄉同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城鄉衛生同治已在全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以此為契機,我利用國慶假期兩天時間,對我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周密調研,了解了一些實際情況,聽取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示。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現狀
鎮位於茶陵縣東南部,南、北、西、東分別與桃坑、小田、堯水、腰坡、洣江、舲舫等鄉鎮和江西永新、寧崗兩縣毗連,全鎮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43716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建設,著力完善城鎮功能,大力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鎮品位。2005年以來,鎮政府累計投資1000萬元,高質量完成了光榮院大樓、3.5萬伏變電站、客運站、畜牧大樓、醫技大樓等民心工程建設,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位於鎮政府旁邊的文化大樓正在建設中。目前,嚴塘小城鎮建設布局趨於合理,城鎮規模快速拓展;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設與管理同步,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尤其是在2011年8月份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嚴塘小城鎮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質量顯著提高,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一是集鎮衛生環境顯著改善,「臟、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的認為嚴塘的街道較先前干凈、整潔。8月15日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築、廠篷,嚴塘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范。先後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嚴塘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廠篷亂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每戶發放了垃圾箱,成立嚴塘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規劃滯後,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嚴塘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築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烈的一個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許多小商販便佔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為集鎮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於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佔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臟、亂、差」之苦,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集鎮市場來統一劃線、統一競爭。自開展城鄉衛生同治以來,「臟、亂、差」現象雖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實現「生態嚴塘」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缺乏路燈
路燈的缺乏不僅給居民出行帶來許多不便,也影響到了嚴塘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安全。嚴塘中心小學晚上8點20放學,很多小學生都是各帶手電筒照路回家,而這時仍會看到許多車輛在街道穿行。調查中,多戶居民對小學生的安全表示擔憂。
(2)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窪不平。
(3)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布零亂。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嚴塘鎮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戶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並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4)電線桿新舊並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布無序。
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鄉衛生同治目標的實現和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後。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質、園區攻堅、旅遊升溫」三大戰役,全縣正大力深入開展城鄉衛生同治,嚴塘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衛生同治深入開展,開拓嚴塘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嚴塘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統一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修復路燈;改造電線桿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託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閱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為一個服務民眾,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篇三】鄉鎮普法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位於**鄉政府西北部,距離鄉政府1公里,緊鄰309國道。全村共有135戶,531人,2個自然庄,922畝耕地。黨支部現有20名黨員,其中女黨員2人,共有支部委員3人。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男,現年57歲,初中文化程度。
最近,XX縣委辦、縣委組織部、縣經管局、縣民政局等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村級班子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此次調查採取發放調查表、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查閱有關資料等形式,調查范圍涉及平口、小淹、楊林等10個鄉鎮、20多個村。調查結果表明,我縣村級班子建設總的形勢是好的,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同時,調查中發現,村級班子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影響著農村的發展和穩定。
通過調查,在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方面,**村黨支部配齊配強了黨支部班子,明確分工,能及時完成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在帶民生產、助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有較強的戰鬥力,在組織群眾參與公益事業、落實國家相關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班子成員有較強的履職能力,能勝任本職工作,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村黨支部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抓黨支部建設的:
(一)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堅持,已訂的制度要落實,缺少的制度要補建。村黨支部成員特別是主要領導要帶頭執行制度,做出表率。通過完善制度並嚴格執行,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支部一班人的事業心、進取心及責任感,以便更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黨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堅定、富民有方、團結戰斗、務實創新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加大發展黨員工作的力度。要及時吸收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斷增加新鮮血液,逐步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黨的力量薄弱的問題。
(三)選好農村黨組織書記,配齊班子。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充分發揮黨內民主,讓有能力的中青年出來挑大樑。對有問題的支部成員,要本著保證穩定,「多換思想少換人」的原則,採取措施幫助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有錢辦事」,就是村級集體經濟要有實力,沒有集體經濟實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就通通談不上。發展集體經濟,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只有集體經濟發展起來,農村才能解決有錢辦事、集中資金辦大事的問題,從而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因此,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緊、抓好。
(五)加強培訓教育,提高黨員特別是支部成員政治思想素質和發展經濟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質,增強黨性為目標,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加強黨員培訓教育。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來豐富他們的頭腦,用先進的經驗啟發他們的思路,用黨章約束他們的言行,增強他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不斷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培訓教育要結合實際,注重實效,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通過抓以上幾方面的基層組織建設,廣大黨員明顯感到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增強了,能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黨委與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黨員們也大都能夠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三、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通過深入村組開展調研發現,雖然我村黨組織建設在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的有力領導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在基層黨組織結構設置、黨員作用發揮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響我村黨組織正常發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班子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年輕、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多數外出,導致在家黨員均為老黨員,思想觀念陳舊,經濟基礎薄弱,缺乏解決實際問題和辦實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創業激情與本領,制約了村級組織正常化發展。
回顧今年以來的工作,我鄉黨建工作取得的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鄉黨委、鄉政府以及廣大黨員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支持的結果。拋開成績,冷靜反思,我鄉黨建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黨員和幹部培訓形式較單一;二是幹部隊伍思想素質和工作作風與加快發展要求存在差距;三是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的現狀與農業、農村工作發展新階段的要求不完全適應;四是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就我個人而言,也還存在政策理論水平不夠高等問題和不足。
(二)經濟基礎薄弱。一是村級黨組織班子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即使主觀有幹事的願望,往往處於有心想事,無力辦事的尷尬境地,基礎設施與公益事業等方面多年難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兩委辦公經費過少。由於近年來村工作業務繁重,各種檢查、會議較多,已不能滿足村級日常開支,有時甚至連基本的組織生活會都難以維持,黨的基本活動不能正常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支村兩委報酬低。由於當前農村工作任務繁重,低保、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危房改造等諸多惠農政策均需實施,給村幹部日常工作帶來極大壓力,90%的村幹部都成了脫產幹部。而且村幹部大多是家裡的主要勞力,每月工資已不能支持養家糊口,難以更好的激發村幹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個別村幹部軍心不穩,缺乏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村兩委委員、村民小組長的作用難以發揮。
四、意見建議
影響基層組織正常發展,有客觀與主觀的原因,同時又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顆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村幹部隊伍、農村黨員隊伍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保障農村社會穩定、是基層組織建設年的關鍵。為此,我們要把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與「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分類定級、轉化提升」為抓手,突出抓好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對照「五個一」(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工作制度、一個好的活動陣地、一個好的保障機制)的要求,扎實開展「五好支部」創建活動。
一是要處理好理教和情教的關系。就是講大道理與解決具體問題相結合,正面灌輸同時要注意解決實際問題。光講大道理是空洞的、乏力的,容易造成反感心理;就事論事,不講道理,受教育者未識大體不明大局,也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而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一)開展班子建設,發揮黨員致富幫帶能力。
一是對農村「兩委」班子實行規范化管理,把「一定三有」作為規范村務運行的根本制度,將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換屆未當選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員,納入後備幹部人才庫,為新基層組織建設提供堅強的領導基礎。二是執行好「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務公開、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的落實,保證村級組織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運作,確保限度地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保證全村各項工作得到群眾的支持與擁護。
(二)開展陣地建設,發揮農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黨的活動陣地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促進社會和諧協調和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高度出發,徹底改變過去黨支部忽視陣地建設的思想認識誤區,解決村級組織陣地功能不強的問題。一是實施村級辦公場所規范化建設,從根本上消除黨員幹部怕老百姓認為陣地建設是浪費、奢侈,把村級組織辦公場所打造成幹部辦公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群眾文化娛樂中心,確立黨的陣地為黨的建設服務。二是成立村級信訪室,定期安排村「兩委」班子成員帶班坐崗,讓群眾有苦有處訴、有理有處說、有難有人幫,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
(三)開展「四個培養」,發揮黨員隊伍「先鋒模範」作用。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人的問題至關重要。為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實施「四個培養」工程,即加強思想引導,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加強技能培訓,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加強示範帶動,把村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堅持優化結構,把致富黨員培養成村幹部。通過抓好「四個培養」工作,進一步優化黨員幹部結構,提高農村幹部素質,增強農村幹部為民辦事的能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二是要深入細致地做好黨員的思想工作,通過與黨員面對面的交心談心、上黨課、專題培訓、座談討論等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培訓,把廣大黨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解決人心散亂的問題。三是多在黨員的黨性觀念、服務意識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輕有為、退伍及高校畢業回鄉優秀青年、致富經商能手、外出務工返鄉優秀青年等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強化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把農村致富能人青年選配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幹,解決黨員「雙帶」能力不強、村黨組織後繼乏人問題。四是積極做好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工作,堅持黨員標准,注重改善結構,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三會一課」等措施,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切實提高全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巨任務,下面是為大家搜集的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⑦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是什麼單位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宗旨
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弘揚正氣遏制邪惡、反映民情民意,促進公平正義,展開學術爭鳴,推動法治進程。(從事企業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政府重大項目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重大法治個案調研、執法執政行為調研、綠色環保全面調研)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簡介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是司法部主管、中國行為法學會下屬的國家級綜合類法治調研單位。下設辦公室、顧問辦、研究室、社會工作部、宣傳部、機要室、對外聯絡部、機關事務接待處、內參部、編輯部、教育培訓中心、疑難及重大案件論證中心、事業發展部、資料檔案室、各省市聯絡處、法治人物評選委員會、全國培訓基地(暫定北京、湖南、浙江、廣東、遼寧)、等機構。
工作職能:進行法學理論及立法行為、行政行為、監察行為、審判行為、檢察行為、偵查行為、法律語言行為、企業商事法律行為、律師執業行為等實踐性調查研究。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的調研員和研究員分布全國多個領域,由著名法學家、行為科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大法官、高級檢察官、高級警官、高級律師、人代代表和政協委員組成,其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可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著名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及地方黨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部門和領導的決策依據。
重大法治動態、優秀調研報告和具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調研中心不定期以《內參》或《法治動態》形式刊發並轉送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及各省、市主要領導。
調研、監督、策劃、指導地方執法、執政、執教、醫療和環保行為是本中心義務。若有重大事件和個案,歡迎投稿或投訴。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
1、主 任:鮑衛兵
2、常務副主任:唐建華
3、副主任: 黃開堂、楊繼純、劉旭輝、任樹輝、何雨春
4、首席調研員:
5、各省、市調研分部主任、調研員
6、各機關、企業研究員
7、基層通訊員、聯絡員、監督員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
部長:曹衛國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湖南分部
主任:史有德 副主任:羅修雲、史承龍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