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重建法治信仰

重建法治信仰

發布時間: 2023-12-26 16:19:03

『壹』 如何讓法治成為信仰 [法治是如何成為信仰的]

法治是如何成為信仰的?

作者:朱景文 來源:中國法理網 發表於2013年5月20日 閱讀4601人次 編輯:法理

任何信仰都需要有基礎,否則信仰就建立在沙灘之上,法治信仰也是如此。法治信仰不是迷信,不是要建立法律拜物教,它建立在法治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的基礎上。如果法治狀況很好,有符合實際的立法、嚴格的執法、公正的司法,無論人民還是政府都認真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把法律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自然法治信仰就會確立。反之法治狀況不好,有法不依,法律只不過停留在紙面上,或者法律的執行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對違法有的處理,有的不處理,有時處理,有時不處理,睜隻眼,閉隻眼,人們很難形成法治信仰。法治信仰不是憑空建立的,它需要一定的物質保證,也需要一個過程。

一、規則之治

從形式意義上,法治指的是規則之治,法治信仰實際就是對規則的信賴,講規則、按規則辦事。一切規則都起源於人們的個別行為,只是在這些個別行為反復出現的基礎上才形成了規則。當個別行為出現的時候,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完全個別處理,而是按照已經形成的規則辦事。這樣做,可以避免個別處理容易出現的任意性和偶然性,從而使解決這類問題可預期。因此,規則之治是人類調整社會關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對規則的信賴實際表明對以往經驗所形成的認識的尊重。法律的產生也是這樣,我們所熟知的法律起源的原理是,在人類發展的很早階段,產生了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種統一的規則固定下來,這種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然後就成為法律,隨著法律的產生,就出現了國家。由於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因此對規則的尊重也意味著對國家權威的尊重。在世界各個民族法律產生的過程中,幾乎無例外,最早出現的都是習慣法,無論是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是制定法,還模指是判例法都是這樣。這些習慣法世代相傳,恆久不變。凡是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都會有相同的處理。在古代社會和中世紀大體都是如此,這種狀態延續了幾千年。中國古代社會所形成的「三綱五常」,「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以習慣為基礎的規則之治的寫照。

當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後,規則之治則具有特殊的意義。「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生產力,無論是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運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並不是來源於「日升而起,日落而歸」的習慣、固有的規則,而是來源於人類的創造,它們經過反復的試錯,付出過沉重的代價,或起源於實驗室,可復制,可重復,可傳播,因此只要按照固有的規

則程序,就能在實際中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正因為如此,體現這種可預期的法律在現代社會就顯得十分重要,人們必須按照事先制定的規則行事,而不是按照習俗,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社會創造出比以往所有社會的全部生產力大得多的成就。

可預期是習慣和法律共有的屬性,但是習慣的可預期來源於人們長期面對面的互動所形成的共識,相互熟悉,習以為常,而現代社會法律的可預期則來源於工具理性。有時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礎上的法律甚至可能和地方習慣、和人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按習慣行事甚至會違背法律。這就是現代社會或工業社會的根基。沒有規則或者有規則但不尊重規則,規則沒有權威,建立現代社會、工業社會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前中國社會形成法治信仰,建立「規則之治」,有來自兩個方面的阻力,一個阻力來自個人特別是當權者的任意,迷信於個人的判斷力和權力,即我們平常說的「人治」,從來都是一言堂,沒有規則意識,更談不上民主意識。這成為當權者無視法治的主要表現。另一個阻力則來自習慣,長期養成的生活方式,當遇到工業化、城市化的環境,不適應,依然按照過去的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這是群眾性的大規模的無視法治的一個主要表現。這兩方面的阻力雖然表現形式不同,甚至經常聽到相互指責:對領導者來講,法治是用來治民的,自己卻可以並扒不按法律辦;對公眾來講,法治是用來治吏的,領導都不按法旦蔽配律行事,為什麼要求我守法?法不責眾。但它們又相互作用,互為因果。

對規則之治的這兩種阻力,無論是人治還是習慣都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人治」來源於強人政治,產生於對緊急狀態、復雜局面的掌控,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需要權力集中,如果權力分散、事事走程序,講民主,會貽誤戰機,喪失主動。但是在和平時期,在正常狀態下,如果仍然不講民主法治,不尊重規則,把處理緊急狀態所使用的集權的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則會使正常的社會秩序乃至人們的安全感都受到威脅。而習慣來源於人們長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人們做出某種行為出於經驗的積累,是自發的、無意識的,甚至根本不通過大腦。但是任何習慣都有它產生的環境,習慣只不過是這種環境的內生物,是其中的內在規則,在一個人這樣做的時候,其他人由於相互熟悉的緣故,會有預期,相安無事,不會影響其他人的行為。但是一旦改變了環境,特別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隨著人口的密集,面對復雜的城市管理、經濟管理,固有的習慣已經失去了內在規則的地位,再按照自己的習慣,無視規則之治,整個社會必然會陷入混亂之中。當然,即使在現代社會,習慣也沒有失去內在規則的屬性,法律不能只建立在強制的基礎上,必須有公眾習慣的基礎,只不過應使公眾遵守法律成為一種新的習慣,新的常識。

應該指出,法治確實和不同的國情和社會發展階段有著密切的聯系,確實不能用一個標准去衡量不同國家的法治狀況。但是不可否認,法治中也確實包含著各個民族和國家共通的成分。就規則之治而言,是否遵重規則,是否按規則辦事,和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即使在同一個國家,規則之治的差別在城市和農村,在發達

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在不同的群體中都能體現出來。從一個大城市出發,駕車到中小城市,再到縣城,鄉鎮,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的差別相信每一個有著實際駕車經驗的人都能體會到。在小城鎮,人們經常發現紅綠燈的設置如同虛設,但是由於車輛稀疏,即使不遵守交通規則,也出不了什麼大事。而在大城市,不遵守交通規則帶來交通事故的幾率會大得多。可見,規則之治對於現代社會、對於城市化的迫切性。

二、良法之治

在實質意義上,法治指的是良法之治。對法治的信仰以良法為基礎。這種法治信仰不是僅僅由於法律代表了國家意志,遵守法律就是尊重國家,而是與法律本身的正當,即法律是「良法」相關。換句話說,如果法律不是良好的而是惡的、錯誤的,提倡法治信仰,不但沒有積極意義,甚至會有相反的作用。如果法律規定的不正確,要人們遵守,無異於迷信。而且從實際來看,一切規定的不正確的法律,盡管打著規則之治、法治的旗號,要人們一體遵行,實際上人們總會以這種或那種形式規避法律,甚至公然違反法律。

在實行良法之治的時候,「立法要符合實際」具有基礎作用。如果立法不符合實際,盡管我們可以把法治信仰喊得震天價響,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國家強制保障法律實施,但要人們把它當回事,上升為信仰,實在很難。

把良法的標准確定為立法要符合實際,應該包含幾種不同的意思:

一是立法要科學,要反映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討論的「中國式過馬路」,固然和人們的規則意識,行人的生活方式與大都市的交通管理不適應相關,但是也和我們的交通規則設置的是否科學、合理有著直接關系。如果交通信號燈的設計無論如何使許多人都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穿過馬路,從而使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過不了馬路,而只有不遵守規則才可能過馬路,人們還可能遵守交通規則嗎?除非他根本就不打算過馬路。因此,要使人們建立法治信仰,立法要科學是前提條件。否則,規則之治、法治信仰必然遇到尷尬。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立法的不科學,造成只有違法才能達到目的,按照法律辦,卻會阻力重重,耽誤許多時間和精力,違法的人佔便宜,守法的人吃虧,怎麼可能形成法治信仰?

二是立法要符合社情民意。有的時候立法盡管是科學的,但在實際中由於多年的習慣行不通。比如前些年在一些地方執行的有關禁放、限放煙花炮竹的規定。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燃放煙花爆竹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從科學角度完全應該禁止。但是燃放煙花爆竹又是一種民俗,有著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具有辭舊迎新,推陳出新的功能。立法在考慮這類問題時並不是完全以是否科學為基礎,而必須考慮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為大眾所接受。如果不考慮民意、民俗的因素,即使通過了,執法的成本會很大,效果會大打折扣。在美國憲法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即禁酒令。如果從科學角度,喝酒影響健康,耽誤工作,甚至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應該被禁止,但是喝酒又是相當多的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抒發情懷、聯絡感情的渠道,通過法律禁酒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私酒販子的生意越做越好,最後禁酒運動不得不無聲無息地收

場。

三是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立法科學,這是立法符合實際的保證。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利益多元化、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在立法過程中怎麼達成社會共識是一件很復雜的工作。一項法律的出台,不同群體經常會有很不相同的意見。許多立法之所以得不到公眾的信仰和尊重,恰恰是由於不遵守立法程序,立法前沒做過充分的調研和評估,在立法過程中沒有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公眾沒有積極參與到立法過程中,沒有聽取專家意見,或者即使走了立法程序,但是程序安排不盡合理,比如聽證會是立法公眾參與的程序,但是聽取的只是某一利益群體的意見,而沒有聽取其他相關群體的意見;論證會或座談會是聽取專家意見的程序,但如果只聽取了持某種意見的專家的意見,而沒有聽取持相反觀點的專家意見,雖然開了專家座談會或論證會,也是無濟於事。在聽取了專家和公眾意見後,怎麼做出取捨,如何綜合判斷,都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如果聽取公眾意見和專家意見,只滿足於走走程序,決策者依然固我,立法要科學、要符合實際仍然是一句空話。實際上,要做到立法科學、符合實際都需要用符合科學的方法收集意見、作出決策。只有這樣,才可能制定出值得信賴、信仰的法律。

我們所面臨的立法現狀是,大多數法律可能還不能完全做到符合實際,還達不到良法的標准,人們是否應該服從?當然,我們提倡守法,即使法律可能不完善、有缺陷,而不主張動輒以法律規定有缺陷為名,公然不守法。況且在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法律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能因為法律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就不遵守。從實際情況看,形成良法之治有一個過程,這是一個立法的完善和公眾的法治信仰相互調試的過程。法治信仰不是迷信,不可能指望一個錯誤的規定,不管出自誰,人們會有很大程度的信仰,唯一的辦法是一步一步的修改、調試,立法越符合實際,公眾對法治的信仰就會越高。而且這種調試,不一定都是通過修改法律而實現,在實施的過程中通過法律解釋、通過自由裁量的環節進行微調,通過執法、司法實踐為修改法律積累經驗,是經常使用的手段。

三、法律的平等與公正的實施

良法的制定,只是為法治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實施。在某種意義上,對於實現法治而言,法律的實施比立法更重要。只有通過法律實施的環節才能把紙面上的詞句轉變為現實。法律的實施不僅是法律的抽象一般規定的具體化,而且是檢驗法律是否符合實際從而進一步改進法律的試金石。對形成法治信仰而言,公眾要看到的不是法律說什麼,而是這些說的東西是否能實施。否則說一套做一套,不但形成不了法治信仰,而且會對政府的公信力,乃至法律的公信力造成破壞性影響。要做到良法之治,必須使法律平等、公正的實施。

法律的平等實施

法律平等的實施包括兩層意思。一是空間上的平等對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對所有人平等保護、平等對待,機會均等,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如果對一些人是一個樣,對另一些人是另一個樣,一切機會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一

切不利則讓另一些人承擔,法律是專門治民的,而不是治官,要讓公眾形成法治信仰很難。

二是時間上的同等對待,在不同時間的同等違法犯罪,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不能畸輕畸重。要做到法律平等實施,嚴格執法,必須有物質保證。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之所以不能做到平等實施,和執法力量的不足,執法經費的短缺,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經常看到的就只能是運動式的執法,選擇性的執法,即集中力量在一段時期重點打擊對社會危害比較大的犯罪和違法行為,在法律規定的量刑幅度內從重處理。這和平等實施的原則是不相符的,但又是執法的人力、物力保證不充足的不可避免的替代措施,如何解決好這一矛盾,建立嚴格執法的長效機制,對形成法治信仰起著重要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靠法律不行,只靠執法者解決違法犯罪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當我們說平等實施、嚴格執法要有物質保證時,需要轉換思路,只著眼於國家強制力,增大執法力度是不行的。通過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所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不可能把每個公民都看成是一個潛在的違法者,在每個公民的背後都跟著警察,跟著執法者,這樣就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而變成了警察國家。因此解決平等實施、嚴格執法的根本的辦法還在於公民本身,在於發揮公民的主人翁精神,在於法律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政府的力量和民間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因此,良法之治,法治不應該也不可能排斥其他的糾紛解決方式。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應該著眼於建立良法善政,更應該追求善治。治理不僅僅依賴於政府,而且需要利用一切社會力量;治理不僅僅需要法律,而且需要其他各種手段;治理不僅需要強行性的方法,而且需要溝通、協調、諒解。這對於一個利益和價值多元化的社會更為重要。

法律的公正實施

人們信仰法律與法律的公正實施有著直接關系,一切執法機構,行政、公安、檢察、法院都有公正與否的問題,但是由於法院的審判在公正實施法律中的決定意義,司法公正、審判公證就顯得特別重要。要做到司法公正需要一些列的制度保證,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司法獨立,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任何個人的干預。司法獨立是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否則很難在涉及不同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的爭議中,特別是涉及到政府和強勢集團的爭議中,真正做到秉公判案。

司法獨立需要有人身和尊嚴的保證,使法官、檢察官的公正辦案不受政府部門或強勢集團、黑社會勢力的威脅。在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或部門保護主義直接影響司法公正,也反映出司法獨立對於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如果司法受制於部門或地方的利益,如果法院要做出公正的判決,卻擔心影響了自己的財路、飯碗或升遷,可能將面對各種各樣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小鞋,司法判決的天平還可能不傾斜嗎?如何確立司法的尊嚴和權威,無論在制度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還有許多事情要做。當然,司法獨立絕不意味著司法專橫,法官想怎麼判就怎麼判,它必須伴隨著司法監督和司法責任。沒有司法獨立,談不上司法公正,沒有司法責任,缺乏監督,司法獨立就會演變成司法專橫,司法公信力就會盪然無存。實際上,司法獨立、司法責任

和司法監督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在於司法公正。

要形成法治信仰,沒有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的司法隊伍是不可想像的。德沃金曾說,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可見法院對於建立法治國家、形成法治信仰的重要作用。人們對法治的信仰不是建立在應然的基礎上,不是理論推導,而是建立在法治的實際運行,特別是直接適用法律的司法人員的操守的基礎上。當前人們之所以對法治缺乏信仰,和司法隊伍的公信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司法腐敗,利用審判權、執行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影響極其惡劣。特別是擔任司法機關領導職務的官員的司法腐敗,更會對司法機關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傷害。一段時期制度上的不完善,如自收自支的司法政策,法院經商辦企業、創收,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缺乏迴避制度等,也對司法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須知,人們之所以選擇法院作為解決爭端的機構是因為除了法律法院沒有自身的利益,如果法院有自身的利益在其中,能夠通過行使審判權或執行權,謀取更多的利益,那麼法院一定會選擇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問題在於這樣一來法院就不再是與當事人利益無關者,勢必導致公信力的下降。司法公信力破壞易,恢復難。司法機關必須從自身做起,從個案做起,經過長期的努力,與司法腐敗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對司法腐敗零容忍,真正以自己公正司法的行動取信於民,這也是真正獲得司法尊嚴的最為可靠的途徑。當人們談到法官、檢察官和公安幹警時,感到自豪,感到無論在辦案的質量還是人品方面,都受到人們的尊重,是人民的楷模,當人們對不同的職業群體的受尊重程度進行評價時,對法律職業的評價,特別是對法官的評價排在所有職業的前列,這是司法公信力的最有說服力的標志,也是法治信仰的最有說服力的指標。

四、法治建設的整體推進

法治信仰的形成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受到一系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法治實際運行狀態的限制,急不得。但是必須行動,要使人們看到希望和信心。

形成法治信仰不是單靠教育就能解決的事,歸根結底決定於法治實際運行狀況。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學教育,缺了哪個環節都不能奏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所提出的法治建設的一系列方針,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包括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所傳達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法治建設需要整體推進。其中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是對執政黨而言的,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是對政府而言的,公正司法是對司法機關而言的,全民守法是對對公眾而言的。在法治國家的建設中,雖然執政黨、政府、司法機關、公眾處於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職責和職能,但是缺少哪個環節,都不能成為法治國家。執政黨確定依法治國方略固然具有根本意義,但是如果政府不依法執政,司法機關不公正司法,司法缺乏公信力,公眾缺乏規則意識,不把法律當回事,存在大規模的群眾性的違法而又不被追究,依法治國不可能落實。要改變法治運行的狀況,既要從整體上做頂層設計,也需要在微觀層面上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一步一步的推進。堅持數年,不斷調試,抓住依法之國的基本方略不動搖,一定會使法

治實際運行狀況好轉,增強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公眾對法治的信仰一定會得到提高。

『貳』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是兩個內容互相銜接的科學命題。前者的關鍵在於強調法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基本原則,諸如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後者的關鍵在於強調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法治的普適精神。

實行法治,沒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在中國實行法治,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完全照搬。在遵循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我國封建社會歷史較長,「人治」等封建思想有一定影響,注重綱常倫理使中國社會具有「關系社會」、「人情社會」的色彩,這都成為了法治建設的歷史和文化障礙。要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實際出發,繼續尋找建設法治的可行途徑和方式,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在中國厲行法治,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我們所說的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法治思想內涵全面落實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監督、公民行為和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上,協調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制社會建設,全面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

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就是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以人為本、人民主體、執政為民、社會和諧;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為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

總之,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作為普適價值的法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既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又要根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和有效地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探索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嶄新道路。

『叄』 如何培育民眾的法治信仰

1、增強公民的權利意識,這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前提條件。公民的權利是一部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沒有權利內容的法律就激發不了公眾對它的渴望。權利意識的增強導致對法律的認識與對其價值的認同,有利於人們法律信仰的生長;同時,對法律的信仰也必將推動人們權利意識的提升,從而又推動法律意識的增強。公民的權利意識尤其是對權利的主張是近代自覺的主體者人格的吶喊,如果缺乏權利意識,法律規定的權利只能是寫在紙上的而不會轉化為現實中的權利。而權利意識的培養在於主體者自主意識的覺醒。我們說權利意識的培養主要在於主體——公民的自我意識的蘇醒。如果立法者一直崇拜和迷信國家政權的強制與威懾,而忽視了作為社會主體的公民的主體性與自我意識,那麼公民在國家的強制和威懾下,只能無可奈何地被動服從法律,自主判斷的思維就會逐漸麻木,參與的熱情也會逐漸泯沒,獨立的人格喪失了,那麼順從的、充滿奴性的依附人格便長成了,權利意識在其心中盪然無存,我們所倡導的法律信仰就無從談起。2、增強公民對法律價值的感受、體認與認同,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內在原動力。法律信仰具有親歷性。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輸出來的,被教導出來的,而是基於人們對法律的自覺信服和認可而使法律被認為是值得尊敬的、應當尊敬的。人們通過自己參與到法律實踐的過程,藉助一系列的社會實踐、個別經驗和親身感受而逐步到對法律的歸依,對法律神聖性的認同。從這一意義上說,法律就使人們信仰它獲得了必要的價值基礎。公民就是通過對價值的感受、體認和認同,才轉化為法律價值即價值法律化,這是法律信仰產生的主觀前提。對法律的信仰歸根結底是基於法律體現著主體的價值追求與價值理想,這也是法律之所以能夠被人信仰的最初原動力。正如西賽羅在《論法律》中說,羅馬人自兒提時便受到如此教育:「一個人要求求助於正義,就去訴諸法律」。因為只有法律體現著正義,反映著正義,保障著正義,實現著正義,從而使人們信仰法律、信仰正義獲得了發自主體內心的一種心靈的相契,法律信仰也由此而確立。所以,只要法律的內容體現並反映了主體的價值追求,法律才會得到社會主體的普遍體認與認同,並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最終完成信仰法律的理念塑造。3、增強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執法、司法人員的法律信仰,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有效保證,也是培育現代法治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國家公職人員對國家法律具備良好的信仰,才能在形成、培養、增強自身信仰的同時,有助於民眾法律信仰的培植,黨和政府的法律信仰是社會民眾法律信仰的榜樣。從心理學角度上說,這是一種模仿效應。律人先律己,法律信仰這一社會風氣形成的直接因素就是公職人員對法律的認同。國家公職人員作為由人民委託執掌一定權力的代表和法律的衛士,是法律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假使執法者、司法者自己首先知法執法又犯法,就會違背全國人民的意志,違背黨的領導,也會損害全國人民的利益。這樣的話,就會眾叛親離,甚至會使政府和法律的威信喪失殆盡,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誠如英國思想家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十倍於犯罪,因為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是污染了水源」。因而,為了公民法律信仰的培養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應切實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法律素質教育,首先培養其法律信仰。4、 徹底擯棄法律工具主義,掃除思想上的障礙,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重要步驟。目前存在一個最大的思想誤區是法律工具主義持有者居多,法律工具主義是一種關於法律本質和法律功能的法學世界觀和法學認識論,認為法律只是實現一定社會目標的工具和手段,不具有任何目的和價值意義,把法律視為國家的工具和政策的工具。有時候法律工具主義者非常重視法律的作用,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立法、執法和司法的發展。但是由於他們把法律視為工具,而工具又是可以替代的,一旦達不到預想目標,這一工具就會被棄之不用。政策、命令甚至長官意志都可與法律發揮同等的甚至更大的作用,就容易出現以權壓法,權大於法的現象,這時法律就形同虛設,伴隨的危機亦會爆發,並最終導致人們對法律喪失信心。文革期間時而把法律視為階級斗爭的工具,時而又砸爛公檢法,一切都無法無天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說明。法律工具主義是人治思想的特殊表現。其實我們知道,法律在具有工具性手段性的同時,亦具有目的性。在一定條件下,它是工具,在另一條件下它就具有目的性了。法律只有始終貫穿著人類的價值追求這一目的,才能真正具有公平與正義,才能具有這一法律調整下的經濟、政治與道德等的公平與正義。而法律工具主義是把法律視為一種工具,與目的價值等無關,那麼在立法時就不能最大值地記載法律的價值,執法時也不可能實現其價值,自然人們的守法活動也不能享受其應有的價值,導致法律價值的虛化,降低了人們對法律價值的期待,自然無法培養公民的法律信仰。5、通過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進行輿論導向和法治宣傳,是培養公民法律信仰的廣泛基礎。現在電視、報紙和手機都已普及,網路也縱橫各區域,這些現代化工具的作用就是迅捷,讓人第一時間去感知外部世界。尤其網路輿論的功能日趨強大,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特質。經過近十年發展的中國網路媒體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中國網民人數,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各種媒體是通過個案對法律實施關注的。針對每一個熱點事件,新聞媒體及網上言論都會非常活躍,進而馬上形成輿論趨勢,甚至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使任何部門、機構甚至公眾人物都無法忽視。例如孫志剛案、劉涌案、寶馬案等新聞、網上輿論的洶涌對該案的最終公正解決,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公民也直接或間接自發培養了對法律的情感。公民通過多種途徑站在一個局外者的角度「冷眼」觸摸法律,長期堅持下去,對法律逐漸習慣並認可,對法律產生一種不可阻隔的親切,這種親切感會使社會人群對周圍事物乃至自身事務第一時間以法律者思維去思考,使權利意識更深入民心,受到鼓舞的公眾將會繼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對法律事件的關注中去,法律信仰就會潛移默化地在公眾內心形成。法律堪稱人類迄今為止所能擁有的相對而言最為有效、最為合理和最為完善的治理手段,服從法律的規則治理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法律產生信仰是一個法治社會的終極標志。盧梭說:「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裡。」只有一個國家的公民具備法律信仰的心理基礎,那麼才有可能邁進法治社會的門檻。

『肆』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一、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整體法制觀念。推進法治建設,首先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學法用法,使公民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堅定法治信仰,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合法權利。經過多年的普法、宣傳等法治文化建設,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法治理念的具體精神還沒有深入骨髓、深入民心。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處於文化層次低、公民法治理念舊的傳統模式,固有觀念限制了公民只注重「守法」,而忽略了「維權」,加上一些法律法規和執法部門工作的嚴重滯後,導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使人們對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產生了片面消極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在做好普法宣傳的前提下,兼顧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既要抓公務員隊伍,又要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范圍,通過法律講堂、模擬鄉村法庭等宣傳教育載體,搭建法律直通車、法律宣傳周等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公務員和人民群眾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學會法律,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根據不同對象、人群的需求,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建立「城市法治顧問團」、「農村法律援助站」等機制,進一步拓展法律知識普及的覆蓋面,提高整體法制觀念。
二、改進形式方法,完善執法法治意識。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社會治安」的關鍵所在。然而當前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一是要加強執法隊伍,培養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能力。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廣大公務員執法隊伍學法制度。通過集中學習、法制講座、區別指導等形式組織學習行政法規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知識,定期開設執法培訓班、執法知識競賽、執法專題討論會,並將學習成績作為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切實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法治素養。二是要做到以法治法,完善領導幹部執法法治意識。通過強化法治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切實使群眾「信法不信權」、「信法不信訪」、「信法不信關系」,杜絕社會上輕視、無視法治和 「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無理情況的滋長,真正做到政府懂法、公平執法,百姓知法、自覺守法,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圍。
三、推動管理創新,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法規和機制是政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前提,我們必須推動管理創新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機制。一是強化行政監督與問責,促進行政公開透明。推行政務公開,把政府的決策、立法、行政和執法過程向公眾開放,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路、廣大人民群眾和紀委進行監督和制約,建立與民聯系溝通的公共事務平台,尤其是社會轉型期人民群眾所關心環保、醫療、養老、拆遷等熱點問題,積極推動公民參與,使他們的合理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法訴求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規范工作機制與流程,深化執法行政問責。通過實踐,完善政府決策運行的法規體系,及時修正與實際不符的政策法規,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越權行政引起的不合理現象」和「粗暴執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對違法行政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的,從嚴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伍』 如何增強全面的法治觀念,樹立法律信仰

首先,要來建立黨員領導源幹部帶頭學法、用法的相關制度,形成黨員領導學法、用法、信法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黨員幹部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社會氛圍。
其次,要不斷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立法要跟上社會發展需要,考慮社會接受程度,便於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易於營造群眾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氛圍。
第三,要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國家行政機關是法律法規實施的主要部門,也是運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主要窗口和「前沿陣地」,人民群眾能否相信法律,是否願意使用法律去解紛止爭,與執法部門的執法水平、執法方法息息相關。
第四,要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證司法公正,通過公正司法營造全社會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良好氛圍。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五,要加強法制宣傳力度,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增進全民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意識。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陸』 如何讓法治成為信仰

第一,立法且立良法。
其二,司法且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良法,即使司法公正,法律信仰亦是牆上蘆葦。
其三,執法且嚴執法。嚴格執法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之一,因為任何一個法院的判決若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無異於一紙空文。公正執法是嚴格執法的應有之意,因為此處的執法機關不僅僅是指法院的執行庭,更多的是指向行政機關的執法權。嚴格執法是政府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輝形象,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

『柒』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法制」是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如下為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精選15篇),歡迎閱讀!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

為了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制精神,增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觀念,權利義務相一致觀念,公平正義觀念,牢固樹立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落實。20xx年12月4日,淮北師范大學法學會部分會員及幹事開展了名為「法律維系社會,正義鑄就和諧」的法制宣傳活動。

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淮北老政府門口設立咨詢台向路人宣傳勞動法,第二部分是在校內以展板的形式宣傳憲法宣傳日以及現今重要的法律實踐。此次活動意在增強市民和學生的法制意識,讓市民與學生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同時也給我們學法的學生一次學以致用的機會,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發揮作為法律人才的作用。

通過這次活動會員們紛紛表示自己成長了許多,以前總覺得自己學的法律知識離現實生活太遠了,而這樣的活動恰好讓他們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又可以為淮北的市民解決法律上的疑難問題。這樣的活動以後應該多開展。以此來推進我國法制的進程,弘揚法制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2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的同時,為了增強全體教師的法制觀念,進—步推動學校依法治教治校工作,今天上午我校「12.4」教職工法制宣傳日座談會在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孫書記主持,學校領導和教師共30多人參加了會議。

結合本校實際,圍繞「傳播法律知識,共建和諧仁和」的活動主題,參會人員進行了熱烈的發言,氛圍濃厚。孫書記要求大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做違法事,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並學會使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通過此次法制宣傳日座談會的開展,增強了全校教師的法制觀念,一致認為,只有將法制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從而有利地推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開展。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3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群眾法制意識——黃龍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今年12月4日是第xx個全國法制宣傳日。12月6日,恰逢我鄉趕集之日,黃龍鄉政府聯合派出所、畜牧站等多個部門,在畜牧站門口舉辦了黃龍鄉「12.4」全國法制日宣傳教育活動。

各部門緊緊圍繞「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這一主題,積極開展了多項宣傳活動。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結合我鄉實際,通過懸掛橫幅,發放法制年畫、法律宣傳小手冊、宣傳資料,設立法律咨詢台等方式,向群眾普及、宣傳和解答了有關憲法、法律援助、低保、醫療保險、村委選舉等方面的法律知識,提高了群眾的法律意識。

此次活動,共發放法制年畫200餘份,宣傳小冊子200餘份,宣傳資料100餘份,接受群眾咨詢20餘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4

為了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讓學生了解法律知識。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到來之際,xx小學開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傳活動。現就活動開展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講活動。

二、開展法制知識競賽。要求各班級以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為重點,開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級的法制知識競賽。

三、辦一期憲法知識黑板報。要求各班辦一期憲法知識黑板報,讓學生全體參與,通過網路等各種途徑,收集憲法知識資料。讓學生在參與黑板報設計的過程中,學習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

四、開展「小手拉大手法律進萬家」活動。學校將通過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家校通」發送法制簡訊、LED宣傳屏幕等途徑,讓學生帶法回家,與家長共同學法,實現學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發展。

五、開展「法與我同行」法制講座。12月1日,張校長作了題為《知法、學法,做守法的好學生》的講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種子種在學生們幼小的心田裡。

六、開展講法制故事活動。通過以上活動,讓法制意識深入每個學生的心中,增強學生自覺守法的意識。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5

根據烏魯木齊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轉發市國資委關於認真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的通知》(烏經國綜20XX·22號)文件精神,為做好此項工作,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深入扎實地開展了系列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先將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我公司領導高度重視,把這次法制系列宣傳活動列入首要議程,首先成立了「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小組,同時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對此次活動所採取的形式、活動的日程以及人員安排等都作了細化分工,制定了周密詳實的實施方案。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促實效。積極組織召開座談會進行了交流、學習、座談,為這次系列宣傳日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形式多樣,全面促進普法宣傳教育活動

緊緊圍繞「深入學習《憲法》、《勞動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主題,充分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通過採取張貼宣傳標語及宣傳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憲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了宣傳教育。

一是深入宣傳《憲法》等法律法規和實施「六五」普法規劃的重要意義,廣泛宣傳憲法的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牢固樹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觀念,樹立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觀念,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觀念,形成全社會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良好氛圍。要將憲法的宣傳、教育和學習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切實起到增強員工憲法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的作用。

二是組織舉辦了法律法規講座。圍繞與公司實際工作和職工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了學習宣傳,在學習中,領導帶頭講學法、普法、用法在公司具體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體會。通過學習宣傳,進一步提高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的意識。

三、工作扎實有力,功效顯著,反響良好

在今年的法制系列宣傳活動中,我們緊緊圍繞宣傳主題,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責,扎實工作,使這次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這次宣傳活動的開展,不但在公司員工中掀起學法、守法的`法制宣傳熱潮,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員工的的法制意識和權利意識,牢固樹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觀念,為進一步推進公司依法治理進程、創建平安、構建和諧工作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6

20XX年12月4日是我國第X個國家憲法日,按照縣委宣傳部、縣司法局、縣普法辦安排部署,我辦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緊緊圍繞「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龍游」這一主題,從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周密部署

接到上級有關文件後,我辦領導對這一活動非常重視,要求今年的「12.4」系列宣傳活動一定要廣泛宣傳,大造聲勢,確保活動取得實效。辦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及時下發了活動通知,對活動進行了周密安排,要求各科室結合實際認真落實好「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方案,緊緊圍繞宣傳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同時積極配合普法辦開展大型宣傳活動方案,進一步增強全體公民的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為促進全縣法治化受理水平,深入推進依法治縣工作和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法制環境。

二、加大宣傳,廣泛參與

按照工作安排,我辦從12月1日至15日,通過開辟專項法制宣傳活動,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一是充分利用門戶網站、法治宣傳欄、LED顯示屏等媒體集中宣傳,重點宣傳憲法法律知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大「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無違建縣」等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宣傳,營造憲法宣傳的濃厚氛圍。二是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參加浙江省互聯網法制道德知識競賽,通過互聯網法律法規和文明道德知識網上答題競賽的形式,增強全辦職工自覺學習互聯網法律法規意識,為共建共享和諧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助力。三是參加「百家網站暨中國普法官方微博憲法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調動職工通過互聯網、微博等新型媒體學習憲法和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學習實際效果,促進提高法治觀念。

三、營造氛圍,效果明顯

我辦利用宣傳活動這一契機,進一步提高了法制宣傳教育的認識,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掀起了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高潮。在宣傳活動中,結合單位工作開展宣傳活動,注重時效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調動了全體職工及廣大市民學法、用法、守法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此次活動加強了對幹部職工的法制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幹部職工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7

20xx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三年,12月4日第xx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為此,我校利用這一契機深入開展了法制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讓全校師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現將本次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

124」法制宣傳日活動,組織學習了相關文件精神,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參照今年法制宣傳日活動主題「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安排了具體活動內容。

二、營造氛圍

為了配合本次「124」法制宣傳日活動的開展,增強宣傳力度,學校利用校園網、櫥窗、懸掛法制宣傳橫幅標語等進行法制宣傳,營造法制宣傳的氛圍。

三、宣傳活動

1.組織學習。為了真正把普法活動落到實處,讓每位教師以及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學校通過政治學習,例會宣傳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採用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對領導幹部、教師、員工進行法制知識宣傳。

2.升旗宣誓活動。學校利用升旗時間,開展「124」法制宣傳日中小學升旗宣誓活動。

3.宣傳板報。我校各班以「法制安全」為主題,出了一期黑板報,讓學生們通過板報的形式了解法律知識、法律常識。

4.開展班會活動。12月4日各班利用班會時間舉行了「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的主題班隊活動。讓學生們對法律知識、法律常識有了進一步了解。

5.法制講座。12月4日,在學校的邀請下,xx派出所孫所長一行到校為學生們做了一次關於未成年人教育的法制講座,學生們認真仔細地聽了這次講座,聽完這次講座,很多同學紛紛表示,要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6.手抄報比賽。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手抄報比賽活動,增強學生法制意識。

四、活動意義

本次通過開展以「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為主題的法律法規宣傳活動,不但在廣大師生中掀起學法、守法的法制宣傳熱潮,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師生的的法制意識和權利意識,使廣大師生不斷增強意識,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總之,我校對「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活動始終能夠做到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措施到位,並能堅持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為我校德育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努力推進依法治校、平安校園和美麗校園的建設。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8

根據我市《關於集中開展20xx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我局認真組織開展以宣傳「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就此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齊抓管理

為使宣傳日活動順利開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12.4法制宣傳日」活動領導小組,由各科室相關負責人為組員,由辦公室負責該項工作,形成了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法制宣傳是一項全民性的教育活動,要使這項工作取得成績,必須廣泛宣傳發動,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此,我局主要採取了以下形式:

1、組織召開專題會議。

結合我局大力開展的「社會治安綜合整治」工作,認真部署此次宣傳活動,並集中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幹部黨員法制意識。

2、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宣傳活動。

我局懸掛了以「創建平安河間、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宣傳標語,並在一樓大廳設立了普法宣傳欄加大宣傳力度,深入開展依法治建工作,在建設系統形成人人學法,自覺學法,嚴格執法的新局面。

活動中,現場發放宣傳資料重點宣傳了《新安全生產法》、《建築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農村危房改造知識問答》等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向過往群眾發放了宣傳材料300餘份。此次宣傳活動,對推動我局建築市場質量安全工作和增強居民防災減災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我局法制宣傳營造了良好氛圍。

通過開展「12.4法制宣傳日」活動,使我局幹部職工的法制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我們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宣傳上,我們目的是通過宣傳帶領幹部職工做好住建系統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使我局的社會綜合治理工作再上一個台階。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9

20xx年12月4日是第xx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為了加強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縣環保局緊緊圍繞「大力弘揚法治精神,譜寫偉大中國夢蘆山篇章,奮力奪取災後重建新勝利」的主題,在「法制日」宣傳活動中,准備工作充分,宣傳到位,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就20xx年「12.4」法制宣傳日活動作如下總結: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做好宣傳活動

按照縣委宣傳部、縣司法局、縣依法治縣辦《關於在全縣開展20xx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就活動主題、宣傳內容、活動形式進行了安排,並從各科室抽出骨幹人員、拿出專門時間和精力,認真組織好法制宣傳工作,明確責任和分工,調動全員參與法制宣傳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擴大參與面,確保了法制宣傳的有效開展。

二、突出重點,加強幹部職工法制教育

我局全體幹部職工在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期間,集中學習了《憲法》、《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同時,與縣級各部門一同開展了與本部門密切聯系的相關法律學習活動。在縣范圍內形成了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氛圍。

三、圍繞主題,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

在今年的「12.4」法制宣傳日活動期間,我局緊緊圍繞「大力弘揚法治精神,譜寫偉大中國夢蘆山篇章,奮力奪取災後重建新勝利」這一主題,創造普法氛圍,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我局在法治宣傳活動期間積極開展開展「弘揚憲法精神,送法制宣傳進企業」活動,旨在通過學法用法,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工全面了解《憲法》等國家基本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樹立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環保理念,提高環保意識。

通過一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廣大群眾的法律素質,促進了廣大群眾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公民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大家時刻都能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全縣公民充分認識到開展普法宣傳的重要意義,把今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推向了高潮。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0

今年12月4日,是「五五」普法規劃實施後的第一個全國法制宣傳日,我們鎮根據縣司法局的工作部署,於12月4日上午參加了縣司法局在街心花園開展的「法制宣傳」活動,我鎮出宣傳板兩塊。為了深入推進「五五」普法規劃的全面貫徹落實,我鎮於12月4日下午1時至3時,在各村居開展了以「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主題的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全鎮共開展11場法制宣傳活動。活動主會場設在xxxx街道,鎮與律師事務所聯合舉辦了義務法律咨詢活動。活動吸引了地區內80多名居民群眾參加,律師事務所的3名律師為轄區內23名有法律服務需求的群眾解答了婚姻、鄰里賠償、贍養、勞動合同等方面的法律咨詢。

我們這次活動,充分發揮各村居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適合民意的法制宣傳,各村居充分利用有限的宣傳陣地,開展廣泛的宣傳。參加活動的有100餘人次,前來法律咨詢的有30餘人次。這次活動共出橫額6幅、宣傳畫18張、黑板報20塊、法制宣傳欄9處、標語200條、咨詢台3處、發宣傳材料240份。如高橋社區,根據本社區動遷地段、又有工地、外來農民工很多的特點,針對農民工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差,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法律宣傳,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深受農民工的歡迎,農民工表示這樣的宣傳他們很需要。

總之,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日活動,大大地提高了群眾的法律意識,使群眾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同時也推進了「五五」普法規劃的全面貫徹落實,為促進xxxx轄區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1

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根據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辦公室要求,我校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活動內容。

第一是校園內外懸掛標語,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制中國;增強全民法制觀念,推進法制社會建設。

第二是要求各年級各班召開以「增強法制觀念,創建平安校園」主題班會。大力宣傳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學校里的法律既包括國家的各種法令法規,也包括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紀律條令。有的同學對校紀校規視而不見,忽視學校對學生儀容儀表、待人接物、行為言語等方面的要求,不愛護公物、亂扔垃圾等等?這些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不文明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們美麗的校園的和諧氛圍。

第三是國旗下講話「嚴以律己,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要求全體學生嚴於律己,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新的同時學會自我保護。學法用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法制」紮根我們心中!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2

「大爺,回去把這個貼在牆上,上面都是我們公安派出所的電話,您啊萬一有啥事,就趕緊撥打我們的報警電話。」我局民警正冒著瑟瑟寒風向過往群眾發放宣傳頁,講解各類安全常識。今天是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林州市在紅旗渠廣場舉行「12.4」法制宣傳日活動。林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呼雪昌帶領法制、交警、治安等相關單位到廣場開展法制宣傳日活動。

今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日主題為「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積極營造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林州警方通過懸掛宣傳條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開展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詳細講解交通安全守則、防範電信詐騙、普及法律法規以及防盜搶、防火、防騙等安全知識,並認真解答群眾提出的法律問題。宣傳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夯實精彩,吸引了大量群眾前來了解、咨詢,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譽。

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全民的安全防範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更好地普及了群眾的法律法規常識和安全防範知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3

在第3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近日,吉林延吉河南街道白山社區開展以「增強憲法意識,培育法治信仰」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社區共向群眾發放憲法宣傳資料110多份,接待咨詢40多人次。

為了做好憲法的宣傳工作,社區黨總支從11月下旬就開始積極准備,緊緊圍繞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宣傳主題,製作法制宣傳橫幅、編寫法制宣傳資料。同時,今年社區在編寫法制宣傳資料時,從居民群眾實際出發,切合主題。不再單獨將法條印發給居民群眾,而是在法條的後面通過詳細的案例加以註解,並配圖,力爭做到普法宣傳通俗易懂。活動當日,社區工作人員對前來咨詢的群眾,有問必答,切合普憲主題,宣傳憲法確立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成、基本特徵和主要內容,使居民群眾真正做到學法、懂法、用法。在宣傳過程中,許多居民駐足觀看學習,傾聽工作人員的講解,居民崔先生說:「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充分理解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憲法與公民的關系,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信仰憲法,遵守憲法,按照憲法的規定,行使基本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通過廣泛的學習宣傳,使法治觀念不斷深入人心,提高了廣大居民群眾的法律素質,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4

今年「12·4」是第三個國家憲法日暨第十六個全國法制宣傳日,12月4日,藍山縣緊緊圍繞「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這一主題,在縣城繁華街道舉行「12·4國家憲法日」主題宣傳活動。通過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向全社會倡導文明法治的行為方式,號召大家從我做起,自覺遵守憲法法律,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表達訴求,依靠法律來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活動採取懸掛法治掛圖、贈送法治用品、發放普法書籍及法制宣傳冊、宣傳資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等方式,為居民送上一頓法治文化大餐。活動中重點對憲法的基本思想、憲法的根本任務以及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了宣傳。這種貼近群眾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和幫助群眾樹立法治意識,凝聚法治正能量,傳播法治精神,真正做到把法治宣傳教育融入百姓生活,讓法治宣傳教育與群眾性文化活動緊密結合。

據統計,此次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品5000餘份、宣傳資料3000餘張,接待群眾法律咨詢50餘人次,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近年來,藍山縣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縣,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學用結合普治並舉,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全面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同時提高全民法律意識素養,促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制宣傳日活動簡報 篇15

12月4日是全國憲法宣傳日,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及潁上縣「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平安和諧潁上」精神,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婦聯積極開展以「反對家庭暴力,構建和諧潁上」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活動。

活動當日,潁上縣婦聯通過懸掛條幅,向群眾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等宣傳形式共發放宣傳材料500餘份,並在活動現場設置專門展台,接受群眾法律咨詢,向群眾普及「反家庭暴力法」相關知識。通過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婦女認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的權益,積極營造家庭享和睦、社會共發展的良好氛圍。

潁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法委書記汪利軍同志到展台慰問指導宣傳活動,並勉勵縣婦聯做好普法工作,在法制宣傳、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實現潁上縣和諧發展新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點內容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
法律援助辯護發生在那一階段 發布:2025-01-09 21:19:49 瀏覽:56
律師微信簽名 發布:2025-01-09 19:42:17 瀏覽:219
法制社會和法治社會 發布:2025-01-09 19:36:48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