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金剛經和道德經

金剛經和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3-12-28 03:52:46

1. 普通人如何去讀道德

老子《道德經》一書五千餘字,由於它那簡約的表達方式,那具有象徵性、多義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令人百思難解、撲朔迷離,連司馬遷也慨嘆「著作辭稱微妙難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呢? 綜觀老子《道德經》一書,其主要內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道家關於宇宙觀、社會政治思想、人生處事和修養原則的哲學著作。因此,只要我們明白老子《道德經》中「道」和「德」的涵義,便可開啟老子《道德經》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門。而我們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經》就要從明道、遵道、 體道三個方面來學習。

打開網路APP看高清圖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的中心范疇或最高概念 。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這個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的「道」是個什麼樣子呢?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這就是說:「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的,因而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的存在狀態,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盡管如此,但「道」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老子《道德經》中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就告訴人們:「道」雖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實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之人的行為容止,完全遵從「道」,即以「道」為行為的准則,更具體地說,即以形上的「道」所顯現的基本特性作為行為的准則。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說來,「道」具有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這些特性,可以為我們人類所取法,既可以作為人類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則。

體道:無形的「道」化生了宇宙萬物,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後,其「道」蘊藏於宇宙萬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運化,這也是「德」。《莊子·天地篇》說:「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體現於人,謂之「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也。譬如:「道」化生了萬物,而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佔有、不圖報、不幹涉,如果學道者修得「道」的這種特性,「行事與道合」,這就叫做「德」。

正是因為「道」由「德」顯,所以修道者,必須積德或養德。「德」是「道」的作用和體現,「道」因「德」而得以顯現於物的世界。正是由於「道」以「德」顯,因此「德」便成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關於老子《道德經》中「道」的涵義,並把它當做金鑰匙,我們便可以此開啟「眾妙之門」而步入「道」境。因為其「道」之「德」蘊含其中,只是有時老子在一章中只論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時便論述幾個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論之。老子《道德經》這部書的主旨為「尊道貴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貴德」作為其信仰、行動的准則。「道」所具有的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夠達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我們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貴德」,就會走向成功、獲得幸福,不說成為聖人,也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貴德「這就是我們普通人及社會中人學老子《道德經》之關鍵。

2. 古代有名的經書有哪些

詩經,孝經,道德經,三字經。為必讀之四大經書。
洗髓經.易筋經.痤骨經.肽陰經《太貞經》、《百烈經》、《洪冥法典》和《西武子經》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
《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3. 儒教三經、佛教三經、道教三經,分別是什麼

先說明一點,三經的說法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教的經典都不止三個,就三經只是說流傳較廣,多數人比較認可以三部代表作.

網上流傳的是以中國宗教協會禪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李安綱主編,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三套書為標准,它使三教精華公諸於世、弘揚光大.共分三卷。
《佛教三經》從書分為《金剛金》《圓覺經》《壇經》三個部分。
《金剛金》 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是經中之王,其中包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境界。是佛經中最讓人覺悟而且影響最大的經書之一。

《圓覺經》意思是圓滿覺悟的經書。佛教的智慧就在於圓滿的覺性,圓滿的修行,圓滿的智慧。是所有十二部經教的眼目核心。其宗旨是在自覺、覺他之外,更要覺行圓滿。

《壇經》可以說是禪宗獨產的標志,也是中國佛教的集大成者。禪宗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就是說,並不見得要去修煉苦行,擺脫世俗,只要能夠從自已的心地上見到自已的本來佛性,那也就是修煉成就了。

佛經三經的另一個版本就是<金鋼經><心經><壇經>不過說真話<壇經>是只有在中國佛教才有的.所以我個人認為說是中國佛教三經可能更准確一點.

《儒教三經》
包括《禮經》、《論經》、《易經》三部,儒教注重社會秩序,自然強調每一個人都能夠仁者愛人,義者合宜,所以要求全社會都認真學習,修養身心,遵守禮樂。

《論經》即是《論語》,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經典,也是一部儒家祖師孔丘與弟子們對話的語錄集,由他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根據孔丘當時的言行記述整理而成,大約在戰國前期。

《易經》講天地陰陽,宇宙自然,人倫五行,推演未來,使人類的生存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把握了這一點,才能夠對《易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啟迪和幫助。《易經》的原初,就是一部占筮的書,所以必須從占筮的本身去理解,才能夠有所契入和收獲。但是,它又是一部反映先民的思想與人生觀、世界觀的書,所以應該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根本,甚至可以說支配著每一個華夏子孫。

《禮經》可以說是人們進入儒家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在對秩序的遵守過程中,得到了審美的體驗和幸福的感受。書中《禮記》之中抱括了古代所謂的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古人的生活指南,所以從小必讀。其中有兩篇很重要,即是《大學》與《中庸》。前者講成人的必修課,後者是人生的智慧術,都代表了東方文化的精魂,所以為歷代大師所傾心與實踐。本書採用最具有權威性的注釋本,加以校勘標點,簡體橫排,譯作白話,標明要義,古為今用,啟迪智慧,豐富人生。

但這里也有個問題:就是<易經>能算是儒教的經書嗎?好象更偏向是道教的經典吧?
所以<孝經><論語>和<禮經>是儒教三經更准確一點.因為儒教就是以教治天下的王道之學.

道教三經分《南華三經》、《道德經》、《文始經》三個部分。道教是理想的、時間的、希冀永恆。儒家是現實的、空間的、要求秩序。士大夫達則儒,窮則道;群則儒,獨則道,正是所謂的出道入儒。

老子的《道德經》一書,僅五千餘言,但她文約義豐,博大精深,涵蓋天地,歷來被人們稱為「哲理詩」。她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人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道德經》一書越來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自韓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注本就不下千種。但到今天為止,可以說哪一個注本都沒能真正地說明老子究竟說了些什麼。世界各國的注本也很多,發行量都很大。

《南華經》本名《莊子》,是道家經文,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以後,便尊之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
《莊子》一書乃是莊周及其門徒後學所共著,《漢書·藝文志》載其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分為三部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乃為莊子所著,外篇多數為莊子所著,但間有弟子所篡補者;雜篇多為後學弟子所推衍。

《文始經》全名《文始真經》,又名《關尹子》或者《關令子》。所謂「文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本書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以及思想認識水平,批評了修道人中的的種種邪迷丑惡,指出了一條超越自我而進入精神絕對自由王國的金光大道。

但道教三經還有其它版本:道教內部一般認為三經應為<道德經><南華經><易經>;而道教全真派就以是<道德經><孝經><心經>三本經為主

4. 《道德經》第四章

    道[1],沖[2]而用之或不盈[3];淵[4]兮,似萬物之宗[5];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7]。

【注釋】

(1)道:宇宙運行的法則。

(2)沖:廣大。

(3)盈:滿。

(4)淵:深廣。

(5)宗:開始,帝,本源,出處。

(6)湛:清澈。

(7)象帝之先

象:現象界,物質界。帝:宗,最高,再往前沒有了。

象帝:指最早的(第一次的)無中生有。

  【譯文】

    道,非常廣大,好像填不滿。道,非常深廣,好像萬物都是從這里所出。道,非常清澈,如空氣一樣,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道,我不知道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我不知道是誰創造了道。但是,道在萬物還沒有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徐力(大多吉)分享個人感悟:

    一、道,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法則。世界上所有的萬物,一切有生命的、沒生命的,都有一個產生、變化、發展、滅亡的過程,這個過程都是遵循著一定的不變的規律的。我們人類把這些固定的規律稱為自然規律。自然規律,就是道。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是在道的范圍內,或叫制約下,發生的。道,不是物質,不屬於物質的范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道卻是真實的存在。道,不是我們人類虛擬出來的東西,道是真真實實的現實的存在。

    二、道,以兩種方式存在。第一種是存在於大自然中,即存在於萬物的運動變化之中。萬物的運行,都是有不變的、准確的運行規律的,都在遵循著固定的運行規則。一個人如果可以透過萬物運行的現象,找到萬物運行的規律規則,也就找到了道。道的第二種存在方式就是,道存在於人的心裡。我們每個人來投胎做人時,都是帶著一份道的拷貝件來的。我們所有人所帶來的拷貝件,全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不一樣的。這份道的拷貝件,就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稱為,良心,也叫良知。王陽明說,人人都有良知,就是指這個道的拷貝件。我們人類的祖宗們,一直告訴子孫後代,千萬不要泯滅良心良知,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天道規則就在良心裡。一個人,一旦把良心給蓋上了,打不開了,那麼就不知道天道法則是什麼了,也就不懂道理了。道理,道理,道理就是道的理兒,道的內容。如果把良心蓋上了,人就不明白道的理兒了,也就成了糊塗人,那麼就會在生活中亂來。

  三、道,在物質世界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個世界現在是由三界組成的 ,即物質界、非物質界、靈魂界。剛開始時,世界只有兩界,即靈魂界和非物質界,並沒有物質界。物質界是後來創造出來的。物質界是從非物質界創造出來的。所謂的非物質界,是為了便於我們人類理解,起的一個名字。其實非物質界也是物質,只不過是絕對靜止的物質。絕對靜止的物質,我們人類用眼耳鼻舌身去認識,就是平時大家說的空、無,好像啥也沒有。道家的無中生有,佛家的緣起性空,耶家的上帝創世,神話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劈地,其實都是描述的這樣一個事實:給絕對靜止的物質足夠的能量,讓絕對靜止的物質運動起來,絕對靜止的物質一旦運動起來,就不再是空、無了,就進入物質界,於是物質世界就誕生了。如何創造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創造出來後如何運作,這些都需要一些規則來遵循,這些規則,就是道,也叫天道法則。只有兩界的時候,先制定了道,然後再根據道的規則來精確地創造出第三界一一物質界。這樣,這個世界就是三界的了。所以《道德經》上才說,道存在於"象帝之先"。

    四、關於三界,我解釋一下。佛家有個色界、無色界、欲界的三界說法,色界對應的是物質界,無色界對應的是非物質界,欲界對應的是靈魂界。物質界,其實就是運動的物質。非物質界,其實就是絕對靜止的物質。靈魂界,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精神界。對於靈魂,我們人類有不同的稱呼,比如,稱靈魂為:心、意、精、神、魂、魄、元神、元嬰、真心本性、如來、阿賴耶、真我等。

    五、在《道德經》里,對於道的來源,只是說了一句"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就是說,寫《道德經》的人,已經認識到有個道的存在,也認識到在物質界出現之前道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對於道是從哪裡來的,沒有解釋。寫《道德經》的人,或許當時已經明白道的來源而不願寫在這本書里,或許當時還沒有弄清楚道的來源。《道德經》,這部祖宗留給我們的經典,是我們認識生命、萬物真理真相的基礎性的知識,是入門的知識。因此在講課分享的時候,遲國平(老夫先生)才先講的《道德經》,而後講的《金剛經》和《論語》。《論語》老夫先生已經講完了。接著老夫先生會講《聖經》。最後,老夫先生會講《統一論》。將來,在《統一論》里,老夫先生會把他對生命、人生、萬物、宇宙的運作原理的認識分享給大家,這其中,就包括關於天道規則來源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請您關注。

5. 易經,金剛經,和道德經,那個更好

易經和來道德經、南華經(源莊子)可以一起讀 更加容易懂
金剛經看過一眼 沒有深究 不評論
不過不管你讀那一本 建議道德經都要讀一下
因為以前的佛經都是通過莊子和老子來釋義的!
易經講的東西很多 包羅萬有;為人處世、品德修養、占卜醫學
道德經一些比較淺顯都教人向善,深處教人修養
莊子就含糊很多了 建議讀完老子再讀莊子

金剛經須請教其他大神了,我就看過一些段落

6. 道教最著名的五部經文

怎麼說呢,道教的經文浩若煙海,各家有不同的觀點,總的來說若論最著名,SC方敏同學與墨白散人同學所說的前五部應該都可算是正確答案,個人補充幾點如下
1、《道德真經》世稱《道德經》又稱《老子》是道教立教之根本,這是最著名的經典,注意沒有之一,它與佛教的《金剛經》,儒教的《論語》一樣出名,在中國這個國度,只要你認識中文,那麼繞來繞去總要看看這部據說是世上一切養生,修仙理論總綱的書。
2、《莊子》即所稱之《南華真經》,這本書與《老子》一樣出名,蓋因為只要上過學的同學,都讀過不下十篇它的節抄,如《逍遙游》《庖丁解牛》等。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讀過《老子》一書的,大多都會再看看《莊子》,這是一個很讓人費解的事情,但老莊、老莊就是先看老再讀庄,要不怎麼說《莊子》一書是「天下第一奇書」呢。
3、《沖虛經》即《列子》這個算是道教最著名排在第三絕對沒問題,因為你看完莊子,就會對書裡面被莊周批的狗屎淋頭但又會御風飛行的奇人——列禦寇產生興趣,有機會的話,你當然會去看看他寫的書是個什麼樣子,是不是真的有《御風》奇術藏於其中。
4、《文始真經》即《關伊子》就是那個強留老子在函谷關,求其傳道的關令伊喜寫的書,這個之所以叫《文始真經》,是因為他從《老子》中悟到了「道」的密秘,並把它們記述下來,將「文明」傳著後世而得名《文始》的。當然,有學者考證現世所傳之《文始經》實為偽作,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的傳播,開玩笑,沖著老子大弟子的名號,用腳趾頭想也明白,能不著名嗎?
5、《周易參同契》簡稱《參同契》,是魏伯陽讀《陰符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及《易》後而著有「萬古丹經之祖」的稱號,想要長生,修仙的沒有不讀的。
6、《黃庭經》分《內景》《外景》兩卷,為魏晉時期成仙的女道士魏華存所作,其中詳細記述了多種修煉方法,無論養生、修煉、求仙,這是屬於不可不看的經典。
7、《雲芨七簽》是北宋天禧年間,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後,又擇其精要萬余條而成,其中記述多種禱神、養煉之方法,算是道教法術的集大成的一部經典,想學法術的同學那是一定要看的。
8、《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傳為記述了黃帝與歧伯、雷公的問答之作,作者是黃帝。大家不要以為我寫錯了,說這是一部中醫學的書啊,與道教有個毛的關系。哈哈,你以為古人常將道家學說歸於「黃老之學」是怎麼來的,「黃」就指的是軒轅黃帝啊,這個《黃帝內經》當然是道教的經典了,看看裡面寫的是什麼,都是教人治病、養生的,知道彭祖這個典故出自那裡嗎?就是《內經》,知道所有的修煉方法的理論來源嗎?當然還是《內經》。你說我說錯了嗎?
9、《老子想爾注》又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這是道教的創始人張陵所著的著作。想不出名實在是很難很難啊。
好了道教認為九為數之極,過而溢之,我就不再寫了,寫太多了沒什麼人看哦。

熱點內容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
法律援助辯護發生在那一階段 發布:2025-01-09 21:19:49 瀏覽:56
律師微信簽名 發布:2025-01-09 19:42:17 瀏覽:219
法制社會和法治社會 發布:2025-01-09 19:36:48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