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商業道德問題

商業道德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1-05 19:39:00

『壹』 為什麼商業道德問題近年來越發得到關注

你好朋友!內心很高興你也關注這個層面的問題。

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後,商家掙錢版已成為權普遍的需求,正因為商家多了,消費者可選擇也就多樣化。同樣的東西,更願意選擇更誠信,更恪守商業道德水準的商家的產品。

尤其是目前全國上下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體現了商業道德問題的嚴重性,關系健康生死,誰能熟視無睹?大眾的心靈都是有良知的,醫生的醫德,演藝明星的藝德,為人的品德,擁有這些無一不是被當之無愧擁戴的!

『貳』 商業道德觀中,在中國有哪些行為規范

商業道德,商業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准則和規范。職業道德的一種。中國古代就有經商要合義取利、價實量足等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商業道德有不僅僅是局限於商人或與之發生關系的人,商業道德遵守和社會公德的維護是一個俞發緊密地關系。
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道德應該主要體現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這一點最為核心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城市信用的原則。和同為民法的公平原則不同的是,誠實信用的原則是建立在交易道德基礎上的當事人之間的公平的較量。也就是判斷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悖於城市信用原則的首要的標準是是否有悖於交易道德,次之為當事人的利益是否因此而失衡。灼見民法中極為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局限於當事人雙方的商業道德
所謂企業倫理(又稱為企業道德),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不僅企業,凡是與經營有關組織都包含有倫理問題。只要由人組成的集合體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在本質上始終都存在著倫理問題。一個有道德的企業應當重視人性,不與社會發生沖突與摩擦,積極採取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企業倫理觀念是美國70年代提出的,最近幾年日本也開始對企業倫理問題進行研究。而我國對企業倫理的認識與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企業倫理的內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認為,企業是將賺錢作為主要目標的,倫理則是追求的道德規范,企業的經營目標與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必然聯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認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倫理是相矛盾的。其實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追求利潤為唯一目標的思維方式是落後於新時代的。在當今時代,如果企業只追求利潤而不考慮企業倫理,則企業的經營活動已越來越為社會所不容,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如果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沒有必要的倫理觀指導,經營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樹立企業倫理的觀念,體現了重視企業經營活動中人與社會要素的理念。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倫理道德方根發揮著以下作用: 1、崇高的企業目標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以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相聯系的崇高的目標作為企業追求的目標,賦予了企業一種庄嚴的使命感,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企業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置。3、管理者運用倫理手段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業的內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決定,它能產生威信,使管理者贏得員工的信任,有助於二者之間的溝通,它能產生感染力和號召力,使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責任感,並進一步轉化為對企業的忠誠,產生強大的內聚力。5、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是企業立足社會的保證。產品質量、企業信益和服務是一個企業立足社會的三大要素,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意味著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堅持一流的產品意識,堅持信益高於一切和堅持一流的服務意識和行動。6、注重社會效益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企業不僅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而且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履行社會的義務和完成社會的使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7、高尚的道德覺悟是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基礎。

『叄』 何謂商業道德商業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觀點

ly商業道德,商業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准則和規范。職業道德的一種。中國古代就有經商要合義取利、價實量足等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商業道德有不僅僅是局限於商人或與之發生關系的人,商業道德遵守和社會公德的維護是一個俞發緊密地關系。
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道德應該主要體現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這一點最為核心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城市信用的原則。和同為民法的公平原則不同的是,誠實信用的原則是建立在交易道德基礎上的當事人之間的公平的較量。也就是判斷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悖於城市信用原則的首要的標準是是否有悖於交易道德,次之為當事人的利益是否因此而失衡。灼見民法中極為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局限於當事人雙方的商業道德
所謂企業倫理(又稱為企業道德),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不僅企業,凡是與經營有關組織都包含有倫理問題。只要由人組成的集合體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在本質上始終都存在著倫理問題。一個有道德的企業應當重視人性,不與社會發生沖突與摩擦,積極採取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企業倫理觀念是美國70年代提出的,最近幾年日本也開始對企業倫理問題進行研究。而我國對企業倫理的認識與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企業倫理的內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認為,企業是將賺錢作為主要目標的,倫理則是追求的道德規范,企業的經營目標與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必然聯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認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倫理是相矛盾的。其實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追求利潤為唯一目標的思維方式是落後於新時代的。在當今時代,如果企業只追求利潤而不考慮企業倫理,則企業的經營活動已越來越為社會所不容,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如果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沒有必要的倫理觀指導,經營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樹立企業倫理的觀念,體現了重視企業經營活動中人與社會要素的理念。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倫理道德方根發揮著以下作用:
1、崇高的企業目標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以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相聯系的崇高的目標作為企業追求的目標,賦予了企業一種庄嚴的使命感,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企業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置。3、管理者運用倫理手段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業的內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決定,它能產生威信,使管理者贏得員工的信任,有助於二者之間的溝通,它能產生感染力和號召力,使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責任感,並進一步轉化為對企業的忠誠,產生強大的內聚力。5、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是企業立足社會的保證。產品質量、企業信益和服務是一個企業立足社會的三大要素,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意味著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堅持一流的產品意識,堅持信益高於一切和堅持一流的服務意識和行動。6、注重社會效益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企業不僅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而且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履行社會的義務和完成社會的使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7、高尚的道德覺悟是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基礎。

『肆』 商業道德具體有哪些

1、企業與員工間的勞資倫理:勞資雙方如何互信、勞資雙方如何擁有和諧關系、倫理領導與管理、職業訓練(員工素質的提升,包括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

2、企業與客戶間的客戶倫理:

最主要是服務倫理,服務的特質包括;無形性(intangibility)、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異質性(heterogeneity)與易逝性(perishability)。

客戶倫理的核心精神:滿足顧客的需求才是企業生存的基礎。顧客是企業經營的主角,是企業存在的重要價值。

3、企業與同業間的競爭倫理:不削價競爭(惡性競爭)、散播不實謠言(黑函、惡意中傷)、惡性挖角、竊取商業機密。

4、企業與股東間的股東倫理:

企業最根本的責任是追求利潤,因此企業必須積極經營、謀求更多的利潤,藉以創造股東更多的權益。

清楚嚴格地劃分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讓專業經理人充分發揮、確保企業公司營運自由。

5、企業與社會間的社會責任:

企業與社會息息相關,企業無法脫離社會而獨立運作。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重視社會公益,提升企業形象。

謀求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

6、企業與政府間的政商倫理:政府的政策需要企業界的配合與支持,金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因而金融政策更是政府施政的重點,企業體必須不但要遵守政府相關的法規,更要響應與配合政府的金融政策。

(4)商業道德問題擴展閱讀

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社會里,利潤關繫到每一個企業的命運,因此有的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不把經營事業的目光放在「永續經營」上,而著眼於「短線操作」,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不惜採取各種非法途徑去達到目的:假冒仿製、欺詐行騙、商業賄賂、行業壟斷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猶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擾亂了市場秩序,也使企業掉入火坑,萬劫不復。

無視倫理准則,違反法律法規,不講公眾意識的不正當競爭不僅損害了誠實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企業本身也失去了公眾的信任。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正當的市場競爭永遠沒有贏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在美國、西歐、日本的一些先進的企業,就已經在組織內部建立起嚴格的倫理制度和監管制度,企業不再認為企業的競爭是赤裸裸的斗爭,不再認為打垮對手就是贏得了自己。這些認識,促使企業改變舊有的經營觀念,把企業定位在追求利潤與推動良性的社會變遷上,使企業能夠長久地生存下去。

例如,美國的美體小鋪(body shop)創立之始就很注重企業倫理,《天下》雜志在新聞媒體的專業倫理要求上也堪稱媒體之最,據了解,這兩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均超過同業水準。因此,要同時兼顧企業倫理與企業的生存絕非不可能,倫理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石,有了它,企業可以同時擁抱利潤與靈魂。

其實,企業倫理道德是企業一種極為寶貴的無形資產,會對人的經濟行為發生作用,從而促進對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因此,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必須加強倫理建設。

『伍』 何謂商業道德商業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觀點

ly商業道德,商業工作中應遵守的行為准則和規范。職業道德的一種。中國古代就有經商要合義取利、價實量足等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商業道德有不僅僅是局限於商人或與之發生關系的人,商業道德遵守和社會公德的維護是一個俞發緊密地關系。
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道德應該主要體現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這一點最為核心的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城市信用的原則。和同為民法的公平原則不同的是,誠實信用的原則是建立在交易道德基礎上的當事人之間的公平的較量。也就是判斷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悖於城市信用原則的首要的標準是是否有悖於交易道德,次之為當事人的利益是否因此而失衡。灼見民法中極為重視傳統意義上的,局限於當事人雙方的商業道德
所謂企業倫理(又稱為企業道德),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不僅企業,凡是與經營有關組織都包含有倫理問題。只要由人組成的集合體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在本質上始終都存在著倫理問題。一個有道德的企業應當重視人性,不與社會發生沖突與摩擦,積極採取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企業倫理觀念是美國70年代提出的,最近幾年日本也開始對企業倫理問題進行研究。而我國對企業倫理的認識與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企業倫理的內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認為,企業是將賺錢作為主要目標的,倫理則是追求的道德規范,企業的經營目標與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必然聯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認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倫理是相矛盾的。其實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追求利潤為唯一目標的思維方式是落後於新時代的。在當今時代,如果企業只追求利潤而不考慮企業倫理,則企業的經營活動已越來越為社會所不容,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如果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沒有必要的倫理觀指導,經營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樹立企業倫理的觀念,體現了重視企業經營活動中人與社會要素的理念。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倫理道德方根發揮著以下作用: 1、崇高的企業目標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以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相聯系的崇高的目標作為企業追求的目標,賦予了企業一種庄嚴的使命感,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企業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置。3、管理者運用倫理手段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業的內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決定,它能產生威信,使管理者贏得員工的信任,有助於二者之間的溝通,它能產生感染力和號召力,使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責任感,並進一步轉化為對企業的忠誠,產生強大的內聚力。5、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是企業立足社會的保證。產品質量、企業信益和服務是一個企業立足社會的三大要素,產品倫理道德內涵意味著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堅持一流的產品意識,堅持信益高於一切和堅持一流的服務意識和行動。6、注重社會效益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企業不僅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而且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履行社會的義務和完成社會的使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7、高尚的道德覺悟是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基礎。

『陸』 商業道德的中國的商業道德

商業道德是一個歷史范疇,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不僅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所決版定,而且也反作用於一定權的社會經濟,對商業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經歷了重大的歷史性轉型時期,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在這個漫長的轉型期,雖然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逐漸提高,商品經濟日益發達,但是,經濟領域的道德缺失現象日益凸顯,這些問題不但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經濟活動,而且影響社會風氣,制約著人的全面發展,並且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壓力。這就需要從事商業活動的商業主體講究商業道德,具備良好的商業信譽,樹立正確的商業道德價值觀,才能使他們在商業經濟大潮中健康、長遠的發展下去。所以說,只有加強商業道德建設,提高商業主體的道德水準,樹立正確的商業道德價值取向,找尋現代商業道德建設的新思路才是解決商業領域種種問題的出路所在。

『柒』 商業道德倫理問題

為了可持續發展。有些污染後是無法治理的,比如核污染。有些缺德的事情做了以後是無法彌補的,比如世界大戰。等到後知後覺,損失已經形成,無法彌補。

『捌』 目前的中國,商業道德缺失問題嚴重。許多人不是缺乏商業道德,而是根本沒有商業道德。三鹿事件曝光,引出

①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版活動中指向就不權同。價值觀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為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去從事有益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對錯誤的價值觀。
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反對小團體主義、個人主義。

『玖』 有關商業道德的論文,一千字

商業道德,是指在商業活動中,商家及其成員從事經營時,完善其素質和協調商業內外部利益關系的善惡價值取向以及在行為上應遵循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准則的總和。本文所談的商業道德問題,由企業人對某些商業道德規則的違背談起,同時涉及到企業人對企業的管理與經濟制度的道德性問題。

商業道德雖然涉及到商家及其成員對商業規范和經濟法規的遵守問題,商業道德並不等同於商業規范和經濟法規,後兩者帶有濃厚的強制性、他律性特點,而商業道德則屬於道德范疇,有著自律性和非強制性的特點。簡單講,商業道德對市場經濟領域的商家及其成員的要求,包括誠實經營、平等交易、公平競爭、合法謀利、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等。樹立商業道德的目的是通過保護市場經濟中商家的平等競爭、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藉以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同時通過培養個體的商業道德完善個體的道德人格。
二、商業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1.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市場營銷的本質在於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的同時,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的利益與消費者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增進社會的財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消費者是企業的「上帝」。但是,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漫天要價,亂「宰」顧客;利用虛假廣告進行欺詐,騙買騙賣等,對廣大消費者而言,不僅造成了他們經濟上的損失,而且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嚴重者會危及他們的生命安全。在這里,消費者的權益被破壞殆盡,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難以實現。

2.破壞了公正競爭秩序,損害了其他競爭者的利益

公正性是市場競爭的一條基本原則,在正常的市場背景下,每一個企業都是平等的,人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競爭,並通過正當的手段贏得競爭和優勢,由此獲得的利益也才是正當的、合法的。然而,有些企業為了排擠競爭對手,獨占市場,則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他們的商業秘密;用賄賂的方式推銷商品;在廣告或宣傳中詆毀、貶低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或產品聲譽;用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行傾銷等,所有這些行為的出現,無不有損市場競爭的公正性原則,使市場競爭秩序受到破壞,嚴重地影響了其他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使之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其正當利益遭受損害。

3.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市場營銷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並遵守社會公德。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為增進社會的福利和健康發展做貢獻。但打量假冒偽劣產品對名優產品的沖擊,不僅使名牌企業利潤減少,造成國家利稅下降,而且國家為查處假冒偽劣產品還得支付巨額資金,損失巨大。同時,某些不法分子為了使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合法化,不惜重金賄賂政府官員,或在銷售過程中拉關系、走後門,加劇社會風氣的敗壞,妨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嚴重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利益

無論是製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還是用虛假廣告進行騙買騙賣,以及採用其它不正當營銷手段,從短期看,企業由於欺騙消費者,引誘消費者上鉤而獲取了眼前的利益,但從長遠看,其違法活動一旦被揭露、曝光,必然危及本身的聲譽和信譽,遭受社會輿論的譴責,受到消費者的唾棄,最終失去顧客,失去市場。
三、商業道德重構的對策
1.重視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營造道德氛圍

首先,作為消費者,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道德水準,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既能唾棄、遏制不道德行為,使違反商業道德者沒有市場;又能文明、誠實、守信,給商家良好商業道德行為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消費者要學會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有效遏制不道德行為蔓延。對違反商業道德行為不予投訴,就是助紂為虐,推波助瀾。其次,作為商家要恪守商業道德,文明經商,禮貌待客。特別是企業經營者,要把商業道德當作無形資產,不斷強化商譽意識和經濟信用意識,真正認識到講商業道德可為自己創造更多商機。同時,還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把商業道德意識深深植根於全體職工心中,增強危機感和使命感,堅決不搞只顧自身眼前利益的狹隘滿足,而失去商業道德,失去市場和失去未來的短期的「自殺」性行為。

2.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必須強調依法治市。而目前我國的經濟法律體系尚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快立法和修訂,健全法律法規。一要積極健全合同監督管理法規,加強打擊合同欺詐工作的可操作性;二要完善企業登記管理制度,以杜絕企業違反商業道德行為發生;三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立法,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四要加快建立信用制度,使市場經濟真正成為信用經濟;五要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准入制度,使所有從業人員都有法定的「從業資格證」,便於執法機關檢查、控制,同時也能有效遏制不法行為發生。

3.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改革傳統的地方和部門領導的「政績」考核方式,即除了經濟總量指標以外,還應注重考察其市場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水平。與此同時,一個地方的市場開放程度和環保水平也能夠反映出其領導人的水平與能力。為追求經濟增長指標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甚至不惜以犧牲一個地區的環境為代價,這樣的「政績」又怎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清除地方保護主義這個信用和道德建設中的最大障礙,其關鍵在於改革對地方領導人考核的單純數量指標,這樣才有利於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4.推進產權制度的改革,遏制短期行為

目前,很多企業產權不清,「婆婆」非常多。尤其是國有企業,國家是通過政府官員系統來實現所有者利益的,而政府官員是要換屆選派的,從而導致經營者出現短期行為,往往置商業道德於不顧,急功近利,損人利己,對此,要明晰產權,解除政府的約束,把企業轉由企業家經營。因為企業家是以終生經營企業為職業的,關心企業長遠利益和自身人力資本的增值,故而能夠恪守職業道德。

5.大力推動名優產品的促銷活動,實施名牌戰略,使重質量、守信用的良好商業道德蔚然成風

通過由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名牌對市場的擠占,可以增強消費者的信心,擴大市場銷售,同時使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更為困難。現階段名牌的形成和發展單靠市場自發的力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應對其予以必要的扶持。

6.加強執法力度,切實嚴懲違反商業道德行為,做到天天都有「3.15」

對違反金融、外匯、工商行政管理法規,違反市場管理條例,非法從事工商活動,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必須徹底查辦。同時,堅決打擊執法犯法,貪污受賄等腐敗行為,維護法律尊嚴,促進商業道德健康發展。

『拾』 有哪些有違商業道德的事件

可參抄考公司的行為與商業道德規范襲,很多情況還是要依靠個人的判斷。思考以下問題有助於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是合法的嗎?這是公平的嗎?
我想讓其他人知道我做了嗎?
如果我在報紙上看到這種情況將會如何感受?
如果這是我做的,我將會如何看待自己?
在類似的情況下,我會讓自己的孩子或好朋友怎麼做?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孩子該跟誰 發布:2025-04-27 01:58:20 瀏覽:929
立法實驗感悟 發布:2025-04-27 01:58:13 瀏覽:106
黃康律師 發布:2025-04-27 01:57:32 瀏覽:781
刑法第140條 發布:2025-04-27 01:36:41 瀏覽:437
廣西欽州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4-27 01:30:10 瀏覽:646
勞動法5天 發布:2025-04-27 01:16:08 瀏覽:56
說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7 00:55:19 瀏覽:454
有關家暴的法律知識競賽題 發布:2025-04-27 00:51:36 瀏覽:614
怎樣聯系社會與法欄目 發布:2025-04-27 00:29:46 瀏覽:887
公交車經營權收回補償條例 發布:2025-04-27 00:25:08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