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偶素

法學偶素

發布時間: 2024-01-12 15:34:00

㈠ 大學生對法律觀的認識

我是一名一畢業的大學生,讓我來談談吧。
一、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1.法律意識的培養是以法治國的客觀要求

法治社會是現代國家的重要標志。現代法治社會的根本特徵是法律權威的至上性,而法律權威的確立,必須以良好的法律意識作為前提和基礎。法律只有贏得全社會普遍的心理認同,才會化為人們的內心自覺。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法治應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1〕可見,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至少應具備兩個因素:一是良好的法律;二是普遍的服從,也即完備的法律制度和積極的守法精神。如果沒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麼,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無法促成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 「法治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從精神層面上講,它還是一種觀念,一種意識,一種視『法』為社會最高權威的理念和文化。只有這種觀念與意識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信仰,並支配著社會主體的行為時,法治才能實現」。〔2〕

2. 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

市場經濟是法治化的經濟,經濟活動的主體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精神。它以利益為取向,要求的不是「重義輕利」的道德觀,而是以義為鏡、合法取利的法治觀。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必然要求大學生對公平、公開、競爭等主體精神的認同,及由此決定的對法治精神的呼喚。市場經濟的抉擇預示著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由道德本位向法治本位轉型。與之相適應,現代高校德育在內容、形式和對象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識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德育。為此,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體現時代的這一要求,把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放到一個相當重要、相當突出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突出其應有的地位。

3. 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傳統道德教育獲得有力支持的重要保障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這是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優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極大的傳承的價值意義。不僅不能放棄,而應與時俱進,繼續堅持並發揚光大。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由於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及社會利益分配的市場化,一方面激發了人們的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容易誘發人們的貪欲,加之,傳統的道德規范因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機制,而使之呈現出了弱化的趨勢。當代大學生道德認識和行為背離現象增多的事實表明,僅僅依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適應客觀現實的需要。為有效地規范他們的行為,必須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傳統精神由此獲得新的力量的支撐。

4.法律意識的培養是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從社會的維權角度來看,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能夠使其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學生唯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才會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具體的法律活動中,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法律所禁止的,什麼是法律所要求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如何通過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交往日漸加強,可以預見,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更加緊密地與世界連為一體,這種新形勢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在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的同時,尚需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唯有如此,才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1.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

當前,我國大學生對法律知識比較感興趣,且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現行的高校《法律基礎》課時有限,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地展開,加之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受專業的局限,對專業教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把握,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歷史及現實造成了大學生整體法律認識水平不高的狀況,甚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與社會接觸中出現許多法律盲點。

法律碩士法學碩士

可以很肯定的說你不是法律專業的。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都可以報,你根據自己的情況。
大體而言,法律碩士雖然比法學碩士學術素養要差一些,但是司考通過率和就業前景都比法學碩士好,總體而言,還是不錯的,關鍵看個人努力與否。
不管你拿的什麼學位,你不是刑法民法……等等法學專業的,法律碩士或者法學碩士你都可以報考,只是法律碩士要求你必須本科不是法學專業的。
法律碩士絕大部分學校都是自費,幾所專門的政法院校如中國政法、中南財經政法、西南政法等等有少量公費名額,另外好像也有極少幾所有極少公費名額

㈢ 如何提高自身法律素養

(一)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徹底,認識越正確,進行修養的自覺性就越高,在修養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地識別錯誤傾向,少走彎路,免遭挫折。修養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努力,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文件,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總政策。必須認真學好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程(即德育課)。還必須認真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學方面有關的知識如倫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學科。只有理論上的堅定,才能有行動上的堅定,才不致於隨波逐流,附和錯誤潮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狀況如何,主要以社會實踐來檢驗。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會實踐中,在待人處事中表現和形成的。人們要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離開了社會實踐,便談不上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人們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列寧曾經指出,舊社會給我們遺留的最大禍害之一,就是「書本與生活實踐完全脫節」。我國儒家倡導的「內省」、「自訟」、「吾日三省吾身」之類,雖可借鑒,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脫離社會實踐,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黃館所說:「歷數十年猶未足以純德明道」。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國情、鄉情,耳聞目睹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氣象以及碰到的許多新問題,既激發了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志,同時又看到改革、開放前進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勢發展的差距。在平時,大學生在學校的許多活動包括第二課堂活動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也是思想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例如擔負黨、團、學生會、系班幹部職務,工作實踐、參加集體組織的各項有益活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教育實習、專題報告會、討論會、聽錄音、看錄象、電影、開展書評、影評以及文娛、體育的比賽等。每個同學參加這些活動,既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現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從同學們的議論中得到大家對自己思想品德的評價,學習他人的優秀品質,從而促進自己思想品德的修養。馬克思曾說:「人來到世間,既沒有帶著鏡子,也不象費希特派的哲學家那樣,說什麼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頁注)說明人象照鏡子那樣,要從認識別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和評價自己的。特別是一個健康的集體,對於培養一個人優良思想品德影響更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結合點,才能架起書本知識與現實之間的多層次的立交橋,也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社會,豐富思想,堅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進人物學習
思想品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學會如何做人,培養高尚的情操。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以先進人物作為楷模,就會不斷激勵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很有道理的。學習先進人物,可以從歷史上學習,也可以從現實中涌現出來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貴的品質,更要注意學習身邊先進典型的精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特別是同齡人的先進業跡更發人深省。因為其所處的時代、環境差異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評的武器,發揚「慎獨」精神
思想品德修養,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思想品德修養的過程,主要是自我意識、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對自己要進行正確的評價,即正確認識自己有那些長處,有那些短處,有那些優點,有那些缺點。優、缺、長、短對一個人來講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嚴於解剖自己,才能不斷發揚優點,不斷克服缺點。也就是說要有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象掃把一樣,經常打掃灰塵才能清除;而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則應抱著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誠懇指出。同時,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自己應該虛懷若谷,認真進行反省。在我們大學生中,一些同學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對自己的缺點、短處不樂於別人指正,這是片面的,不利於思想品德的修養。修養貴在自覺,應提倡「慎獨」精神。「慎獨」語出《禮記·中庸》,原話是:「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君子在人們看不見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情況下,也很警惕。最隱蔽的東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顯出人的靈魂。所以,君子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總是非常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精神從防微杜漸,培養自覺自我改造精神來說是可貴的,是一種較高的思想品德修養境界的表現。
(五)思想品德修養同學習遵守校紀、校規相結合
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修養,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動地指導修養,通過實踐,檢驗修養的效果。而法律、法規,則是從理論、實踐的結合上去指導人們進行思想、意識行為的修養,是對人們偏軌行為的制約。大學生在學校里,應該認真學習,模範地貫徹執行學校所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因為這些規章制度是密切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而具體地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行為准則,是保證高校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是促使大學生沿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方向健康成長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養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任務,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須善於總結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實踐,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㈣ 如何把哲學上的因果范疇應用到刑法科學中來

刑關系刑重要理論確加運用司實踐具積極指導意義我見用數直接關系理論刑偶關系實踐應用則比較少見筆者現司實踐刑偶認識略做闡釋供商榷 、刑偶關系及其兩種情況 刑偶關系同於哲偶關系源於哲范疇清楚刑偶關系內涵我應明確哲偶關系、必關系、關系些概念間區別哲范疇關系包含必關系沒爭議否偶內涵卻期存異議種異議必導致刑關系否包含於刑偶關系爭論筆者認:刑關系即必偶關系刑必關系基本形式實踐量主要;刑偶關系補充形式少量、要關系間偶聯系概排除關系外否認刑偶關系存現實根據馬克思主義哲關於性與必性、偶性說原結、必性與偶性密切聯系、相互滲透僅視原與結間必聯系性與必性混淆另外必性與偶性辯證統沒離偶性純粹必性沒離必性純粹偶性切事物必性都能脫離偶性存必性事物發展定趨勢偶性事物發展或結某種事物發展結含必性則偶素作用即偶關系刑刑必關系與偶關系都客觀存意志轉移否認偶關系存勢必某些具偶關系情況視必關系或者視關系導致刑事責任范圍擴或縮刑偶關系理解:指兩必關系交叉形前與間關系即危害行造危害結或危險狀態稱前前;與另危害行或者事件相遇產另危害結稱前間關系刑偶關系刑偶關系兩種情況:與某種事物相競合偶關系即種危害行造 種危害結或者危害狀態與某種事件相競合產另種危害結事件包括自力素害行與第三行產種結決定素例:於某某港口商店內購物與其隙鄧某糾集持刀進店砍於某於某見狀逃跑鄧某等隨追砍於某路逃跳河港水藏進停港口兩船間夾縫於某等向水投石喝喊於某敢岸附近水閘閘泄洪於某沖走溺死案鄧某等持刀追砍行與於某死亡間具偶關系鄧某等持刀追砍於某於某種危害行拋石喝喊於某威嚇危害行持續與第三泄洪事件相競合造 於某死亡第三行事件競合倘若於某跳河鄧某等危害行尚未終止情況恰遇洪峰經於某捲走溺亡則自力素事件競合依存偶關系再徐某某晚蹬三輪車休息遇於某尋釁其故毆打拿折疊刀比劃於某於某躺蹬倒徐某手摺疊刀刺於某臟致於某死亡本案顯示徐某於某倒持刀沖向於某並踢踹於某種危害於某行種危害現實由於於某反抗行致其撲倒於某身徐某與於某死亡結間危害行與害自行競合產刑偶關系二與另危害行相競合偶關系即危害行造危害結或者危險狀態與另危害行相競合產種危害結例:劉某許某違章行車傷至腹部送往某醫院搶救醫張某與其矛盾即手術員齊間倉促未准備故意拖延間致劉某失血死亡案劉某死亡醫張某履行職責進行搶救故意延造肇事者許某僅造劉某傷害並且使劉某命安全處於危險狀態所許某肇事行與劉某死亡結間偶關系即許某劉某實施危害行與張某劉某實施危害行相競合 刑偶關系形式我刑界些類歸根結底本質屬於述兩種范疇 二、與危害結刑偶關系危害行刑事責任 勿庸置疑刑關系犯罪構客觀面內容僅僅具刑關系要件即能斷定行定負刑事責任能斷定行負刑事責任刑關系與犯罪構其要件相結合才能刑事責任基礎刑偶關系能否刑事責任基礎同要做具體析能概論具體講刑偶關系應負刑事責任負刑事責任兩種區標准呢筆者認:區標准看偶關系行積極促使行形消極連接行造所謂積極促使行指行實行或處於連續、持續狀態直接促使其結同外界事物巧遇並使些巧遇避免致造另種危害結發由於種行促使作用使危害結避免發偶關系應承擔刑事責任客觀基礎前述徐某刀傷於某案件徐某推倒於某條件脫離現場避免於某致死發徐某持刀沖擊主踢打於某進行攻擊實行危害行使於某躺反抗踢徐某腿持刀撲於某臟見於某踢徐某腿種巧合種巧合徐某追求危害行促使使危害結避免徐某應承擔偶關系所造應負刑事責任消極連接行指行行已經結束行引起結已經基本固定由於某種原引起結與其事物巧遇致產另種危害結行種消極連接產偶關系應承擔刑事責任客觀基礎甲欠乙錢乙討債糾集數眾毆打甲甲家沒面吊自縊乙毆打行與甲死亡間顯刑偶關系乙甲死亡否承擔刑事責任呢顯能乙甲危害行已經結束行引起結已基本確定甲自縊沒面種原引起自殺結乙行消極連接產偶關系乙應甲死亡承擔刑事責任 點要指刑偶關系作認定刑事責任客觀基礎必須刑規定前提並非所刑偶關系都具刑意義都認定刑事責任客觀依據實際存各種刑偶關系刑於需要選擇部做認定刑事責任客觀基礎刑偶關系主觀選擇通刑條文規定表現刑條文沒規定既使積極促使行連接偶關系能承擔刑事責任客觀基礎李某與王某鄰居幫工二口角李某推王某肩膀王某坐幾王某發現血尿醫院檢查系腎臟病變破裂摘除腎臟經剖驗腎組織證實病變已佔據腎臟三二即使受外力作用發展定間亦破裂例李某行競合王某病與王某腎臟摘除間偶關系李某積極促使行連接偶關系病變主要原刑未規定種關系應負刑事責任故李某應王某腎臟摘除承擔刑事責任刑條文關情節惡劣、情節嚴重或者造嚴重等敘述都認條文明確規定據再結合刑偶關系理論認識即研究行否追究刑事責任問題

㈤ 信息素跟佛洛蒙一樣的香水嗎,名字好奇怪啊對不對

英文:pheromone, 也有翻譯為 弗洛蒙、 佛羅蒙, 或者香偶素, 是一種與性有關的荷爾蒙,也叫做信息素。 費洛蒙香水主要有以下幾點效果: 1.吸引異性,增加異性對你的好感,提升你的個人魅力! 2激發情愛,燃起你與愛人新的愛火,並增進已存的感情! 3獲取自信,使用佛裸蒙能潛意識地使你周圍的人對你無比信任, 並感覺到你的自信. 初次見我現在的老公,本人用的就是這款香水,沒有想到, 我們第一次見面,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得不說, 這款香水,那可是我們的紅娘。 費洛蒙真有那種效果,很多容易用這個干壞事,基本網上都假的, 那些費洛蒙沒效果的,我一朋友要這個還是搖一搖上要的泡妞香水, 晚上泡吧去了,回來說好,記得是ninivx, 叫什麼大冰的,說挺神奇,他的比較好, 搖一搖不好找吧! 嘗試以下吧。、望採納

㈥ 政法幹警民法學筆記2

民事法律行為(現代民法的靈魂)


法律關系分為主體(當事人)、客體(權利義務的指向對象)、內容(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關系發生的要件:①有主體、②有法律規范、③有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以事實行為與法律行為的區別為中心


以法律事實的發生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有關,將法律事實分為行為和事件


根據事件的發生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可以分成自然事件(海嘯)和社會事件(罷工)


根據行為的法律後果是否是當事人意欲追求的,行為分為事實行為和民事行為(法律行為)


事實行為包括:侵權行為、無因管理行為、部分的不當得利行為(因為有的不當得利是基於事件)、創作行為、發明行為、添附行為、先佔行為、拾得遺失物、發現隱(埋)藏物等


民事行為的概念引進於德國,我國進行了改造,目前民事行為分為:


民事法律行為(civil legal act,合法有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能力有瑕疵);


可變更、可撤消的民事行為(意思表示有瑕疵);


無效的民事行為(內容違法);


----但理論結構本身就會產生混亂,如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合同行為,而合同行為又分為有效、效力待定、可變更可撤消、無效


按李建偉說:以後會把民事行為的概念取消,直接讓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相對應,再把法律行為按種類分為合同行為、婚姻行為、遺囑行為、收養行為、代理行為等,還可以按法律行為的效力狀況分為有效行為、無效行為、效力待定行為、可變更可撤消行為。


法律行為的內容和後果都由當事人自由決定(私法自治),法律只起補充作用


法律行為要求當事人具有行為能力


事實行為的內容和後果都由法律事先規定,法律表現為強行性規范


事實行為不要求當事人具有行為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看,一個返禪者行為可能同時是事實行為或法律行為或純屬事件,例如:


甲殺死乙,乙的兒女繼承了乙的財產,對於發生的繼承法律關系,甲殺死乙屬於事件


甲殺死乙,甲要承擔侵權責任,對於發生的侵權責任,甲殺死乙屬於事實行為


甲將汽車托乙保管,乙擅自將汽車出租給丙,對於乙丙之間的租賃,乙的行為是法律行為


而由於乙擅自出租甲的汽車,因此所獲取的租金屬於不當得利,出租汽車的行為對於甲乙之間產生的不當得利之債來說屬於事實行為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1、按主體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可以分為:


單方行為:無須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


單方行為又分為:


有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如授權、解除、免除、撤銷


無相對人的單方行為:如拋棄行為、遺囑行為


雙方行為:內容相同方向相反,如合同,需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


共同行為:意思表示方向相同,如訂立合夥協議、公司章程,採用多數決定原則


2、按是否需要支付對價可以分為


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贈與、保證、借用、沒有約定利息的民間借貸、沒有約定保管費用的保管合同、沒有約定報酬的委託合同)


區分的意義:關涉行為定性、當事人承擔的責任程度不同、對當事人的行為能力要求不同


3、按是否需要標的物的交付為行為的成立或者生效的要件可以分為


要物行為(實踐行為)和不要物行為(諾成行為)


主要的要物合同:動產質押、定金合同、保管合同、借用合同


區分意義:當事人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4、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還可以分為:


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要式行為又分為一般要式(書面形式)和特殊要式(書面+登記或批准)


沒有採取一般要式的,合同不成立;沒有採取特殊要式的,合同漏薯不生效


特殊要式合同:中外合資合同、中外合作合同襲粗、向外國人轉讓中國專利


5、按行為與原因的關系還可以分為:


有因行為(要因行為)、無因行為(不要因行為)


分類意義:“原因”的效力對行為效力的影響不同


目前我國現行法上的無因行為包括:債權移轉、免責的債務承擔、債務免除、票據行為、授權行為


6、按行為的效果還可以分為:


處分行為(物權性――發生、變更、消滅物權);―――物權行為


負擔行為(債權性――發生債權債務);―――債權行為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律效力不同。負擔行主要產生求權,處分行為直接完成權利移轉。負擔行為使債權債務發生變更,而處分行為直接導致權利的轉移或消滅,如動產交付或不動產過戶登記導致所有權的轉讓。值得注意的是,導致債權消滅的免除行為、導致債務轉讓的債務移轉行為也是處分行為。


(2).對標的是否特定的要求不同。負擔行為的生效不以標的物特定化為前提,但在處分行為生效之前,其客體必須確定、可能。


(3).對行為人是否有處分權的要求不同,行為人不具有處分權的,不影響負擔行為的效力,但在從事處分行為時,處分人必須具有處分權的,處分行為才有效。


(4).法律行為是否公示的要求不同。負擔行為一般不子公示、但為了維護交易安全,處分行為一般都要求依法公示。


7、法律行為還可以分為:


身份行為(如遺囑,婚姻,收養)、財產行為(如買賣、抵押);


主行為和從行為:行為是否可以獨立存在,是否依附別的行為


獨立行為與輔助行為;


生前行為與死因行為


三、意思表示的概念和分類


一德國法學家觀察在買賣關系中,買方和賣方的主觀心態有三個層次:


①效果意思:設立法律關系的意圖,獲得標的物或價款的所有權――合同的目的


②目的意思:指明法律行為具體內容的意思要素,如買什麼,買幾件,什麼價位


目的意思又分為三個構成:要素(必備條款)、常素(主要條款)、偶素(個別條款)


(效果意思+目的意思)=內心意思(mind)


③表示行為(expression,邀約,要約、承諾――將效果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內心意思與表示行為合起來就是“意思表示”(expression on mind)


二意思表示可以分為:


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遺囑、拋棄)


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又分為有特定相對人的(要約)和不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商業廣告)


有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又分為對話方式和非對話的方式―――對話方式一般只能撤銷,不能撤回


對有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對話方式(了解主義―――到達主義的變種),非對話方式(到達主義)


對不特定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採取發出主義(懸賞廣告)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採取做出主義(遺囑――由於是死因行為,因此生效適用特殊規則)


三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的區別:


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的概念密不可分,但實際上仍存有區別。比如,意思表示只能是某一方的意思表示,雙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則構成雙方或多方法律行為。法律行為可以由一個意思表示構成,如授予代理權、行使解除權、設立遺囑等,但更多的法律行為並不是指單個的意思表示本身,如買賣合同包括了買賣雙方的兩個意思表示所進行的相互行為,而合夥協議則往往是由多個意思表示構成。還有,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成立時問也往往不同。對於單方法律行為而言,原則上以意思表示的作出或到達為成立.對干雙方或多方法律行為,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之間達成合意為成立,而對子要物行為而言,不僅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合意達成,還要求完成一定的實標交付行為。


四、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1.成立的含義:當事人意思表示的完成―――事實判斷


雙方行為,指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即合意時成立;


單方行為,又分為無相對人(如遺囑),意思表示一旦完成就成立;


有特定相對人(如解除合同),意思表示還需要到達相對人才成立;


無特定相對人(如懸賞廣告),意思表示一旦發出就成立,如登載在報紙上。


2.生效的含義:當事人完成的意思表示獲得了一個國家法律的肯定性評價―――價值判斷


3.生效的條件:


①行為人有相應能力:


合同法上無行為能力則導致無效;限制行為能力,導致效力待定


無權代理,無權處分也導致效力待定


婚姻法和繼承法上主體的能力有瑕疵,則行為無效,不存在效力待定


②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不真實包括:意思表示不自由和狹義的意思表示不真實


意思表示不自由包括:(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一般導致可變更、可撤消,但特別情況下導致無效(如婚姻、繼承、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狹義的意思表示不真實包括:(單方虛偽表示――戲謔行為;雙方虛偽表示――雙方惡意串通;隱藏行為――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導致無效


③內容合法:


違法導致無效,所以無效的行為本質上是違法的;


A、這里的違法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規定。


B、且需違反的是強行規范中的效力規范才是無效的,如果是違反的是強行規范中的取締規范會導致行政違法,但民事行為仍然合法;


C、除了法律、行政法規,其他法律規范無權評價某個民事行為是否有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之外的規范可能會導致行政違法,但民事行為合法


④形式合法:


要式合同分為一般要式(書面)和特殊要式(登記批准);


A、一般要式是成立要件(商業借貸、融資租賃、建設工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


B、特殊要式是生效要件(中外合資à批准;中外合作à批准;向外國人轉讓中國專利à批准+登記)


(婚姻和遺囑也是要式行為,婚姻需要登記,遺囑只有特殊情況才能立口頭遺囑)


⑤標的具體確定且可能:


標的是合同的必備條款,所以“標的明確”是合同的成立要件;


標的不確定,連要約都不能成立,更談不上合同的成立


“標的可能”是成立要件還是生效要件,有爭議,按德國法上是生效要件,李建偉認為作為成立要件為好


4.成立與生效的關系:


①成立後立即生效:一般情況下都是如此,因為成立和生效的要件可以同時具備


②成立在先,生效在後:附生效期限的、附條件的;需要登記批準的


③成立後不生效(或無效):


A、需要批準的沒有得到批准;


B、沒有具備生效的期限或條件;


C、期限到來前已沒有履行意義(如當事人在期限到來前死亡);


D、無效合同被法院宣告無效;


E、可撤消合同被法院撤消;


F、效力待定合同被否認或撤消。


五、民事行為的效力分類


1.效力待定的行為:


合同成立後,要麼走向有效(追認),要麼走向無效(否認或撤消),並且是自始的有效或無效;在有效或無效之前的狀態就是效力待定狀態;―――即使合同最後走向無效,也沒有締約過失責任


如果行為時是限制行為能力,但過一段時間後取得了完全行為能力,追認權就不再是法定代理人行使,而是已經取得完全行為能力的本人


【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無論是否善意)。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追認權優於撤消權)。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善意並不能使合同有效,只是有撤消權而已)―――效力待定合同的撤消權不需要經過法院,通知即可


【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2.可變更、可撤銷的行為:―――相對無效(voidable)


不能因為一種行為可以撤消就認為是可撤消的民事行為;


不能因為一種撤消權不能行使就認為其他撤消權也不能行使;


可撤銷合同本身從一開始就有效,但如果撤消後自始無效;


合同撤消後產生的後果和宣告無效的後果相同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必須通過法院或仲裁,屬於形成訴權)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要求撤銷,法院可以變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73.對於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注意:不是從撤消事由發生之日)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欺詐和重大誤解的區別是:欺詐是對方故意的錯誤性稱述導致,重大誤解一般是對方過失的錯誤性稱述導致;重大誤解必須是對合同本身內容的誤解,而不能是別的方面的誤解,為了保護交易的安全,重大誤解一般適用於是雙方都有誤解,少數情況下可以是只有一方誤解,如對交易主體的誤解。--------隋彭生言。


注意:欺詐和幾種類似行為的區別:


①戲謔行為(如說“把頭擰下來給你當球踢”)


②誇大行為(如賣瓜的老農說自己的瓜“甜如蜜”)


③沉默不語(是否構成欺詐看有沒有告知義務,賣方有義務,買方無義務)


第三人的欺詐不能動搖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效力,除非合同當事人知道對方受欺詐―――如果不僅是知道第三人欺詐,甚至和第三人串通了,則行為無效。


除了合同法中的欺詐是可撤消的,在其他法律中都是無效的


脅迫如果是直接針對人身,如用刀威逼,這種行為是危害公共利益的,應該認定無效而不是可變更可撤消,因此這里指的脅迫一般是精神上的,並且是手段和目的違法


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是對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的兜底


注意:格式條款由於具有反復適用的特性,涉及公共利益,因此不是可變更、可撤消,而是無效


違約金顯失公平的也不是可變更、可撤消,而是由法院給於調整。


3.無效的民事行為:(void)


從成立之日起就是絕對、當然、確定、自始無效;


例外:


沒有預售許可證無效,但補辦後有效;


承包工程資質不夠無效,但竣工前取得資質的有效;


法院也可以主動宣布無效;


宣布無效沒有時效限制;


第三人也可以主張無效;


無效的後果:


自始無效;


返還財產(不當得利);


損害賠償(締約過失);


解決爭議條款仍然有效


六、附條件的與附期限的民事行為


1.條件與期限


條件的發生具有可能性;期限的到來具有確定性


假如所附的條件是已經成就的,叫既成條件,視為未附條件


惡意阻止條件成就,視為已經成就


惡意促成條件成就,視為沒有成就


2.條件的分類


解除條件(消滅條件、失效條件)


延緩條件(停止條件、暫停條件、生效條件)


肯定條件、否定條件:


判斷肯定還是否定,看前半句有沒有“不”


判斷解除還是延緩,看後半句有沒有“不”


如果......就......(肯定、停止)


如果不......就......(否定、停止)


如果......就不......(肯定、解除)


如果不......就不......(否定、解除)


3.不得附條件或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


法定抵銷(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票據背書(背書時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


匯票承兌(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票據保證(保證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不影響對匯票的保證責任)

㈦ 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法律修養

一,大學生應當具備哪些法律素養
1,首先,應培養自身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使社會主義法治得以真正實現。
2,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任何個人、機關和組織都不具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於法」,「人情大於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我們應當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3,再次,應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觀念。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我們要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社會、他人的義務。
4,另外,還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
(1)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2)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
(3)最後,應培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平等原則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律的精髓。不管是什麼人,只要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5,法律素養的前提是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正確的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
大學生應通過對這些觀念的內化和融合,上升為我們個人必備的法律素養。
二,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是:
1,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
(1)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2)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3)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2,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
(1)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
(2)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3,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
(1)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
(2)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
三,法律素養是指一個人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
法律素養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指法律知識,即知道法律相關的規定;
二是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即對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識,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決;
三是法律信仰,即個人內心對於法律應當被全社會尊為至上行為規則的確信,這是對法律認識的最高級階段。簡單的說,法律素質是一個人對法及法律的認識深度和實踐能力。

㈧ 如何學習法律

第一:要有興趣,關心民生,培養一定的法律敏感度和公平正義感。
第二:多看多讀多實踐,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和社會保險法、婚姻法、行政法、知識產權法等都要了解甚至是精通,只有融會貫通各門知識才能讓你在真正處理法律問題的時候從容不迫。除了法律領域以外的各個科目也都有一定的知識,比如說經濟學、文學、甚至哲學都可以有一定的了解,這些知識可能看起來「無用「,但是它們確實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經濟學知識能夠讓我們辦事更有效率,文學知識能讓我們在與人激烈辯論時有豐富的例證,而哲學知識讓我們在為人處事上多一份自省,看問題也多一個角度。總而言之,優秀的法律人才都是通才。
第三:學無止境,法律知識無邊無際,有爭議的領域也有很多,只有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專業素養,你才會在法律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四:試試復習法律知識。就本人的自身經歷來說,本人早年求學時就讀於一個比較著名的法律院校,每次考試時全校都燈火通明,整夜背書啃下一個學期的知識點,大多數人都是靠著瞬間記憶力去應付考試,第二天考完後,所有的法律知識都拋在了腦後。這種學習是速成且無效的,法律知識只有通過無數次復習、鞏固和實踐才能成為我們的本能,才能培養出我們的法律直覺。

熱點內容
關於軟體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9 16:30:27 瀏覽:625
反恐主義立法目的 發布:2025-01-09 16:24:34 瀏覽:459
中國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 發布:2025-01-09 16:11:02 瀏覽:862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