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反思
『壹』 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收獲
我收獲來了很多不僅僅知道了如自何做人,如何做事,而且職業道德就好比我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法律則是告訴你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遵紀守法是每個中華兒女必須要遵守的。
道德這兩個字很大,我認為每個人必須有道德,如若沒了道德,就跟禽獸沒什麼區別。
從古至今,不管是孔子,孟子,莊子,老子,曾國藩,范仲淹,文天祥,狄仁傑等等,都是道德修養極其之高的人。
總結,
只有好的道德才有好的未來,為什麼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一個字就是德字。想學做事先學做人 。
好的道德,遵紀守法,一定有好的未來。
德行天下,行善積德,舍己為人,保家衛國,報效祖國,孝敬父母,遵紀守法,人人有責。
『貳』 跪求一篇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心得體會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指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一定職業范圍內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等方面的行為標准和要求。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職業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是一般社會道德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一般道德原則和規范的重要補充。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又相互融合、相互統一,一方面,各種職業道德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某些一般社會道德的因素,體現著一般社會道德的要求;另一
方面,某些職業道德尤其是與廣大社會成員有直接接觸的職業的道德要求,也會轉化為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一般社會道德。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實踐緊密相聯的。從事某種特定職業的人們,由於有著共同的勞動方式,經受著共同的職業訓練,進行著共同的職業實踐,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職業興趣、愛好、習慣和心理傳統,結成某種特殊的關系,形成特殊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紀律,從而產生該職業
所特有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職業實踐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於人們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行為,而且對於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以及整個社會的道德習俗和道德傳統都有重大的影響。
首先,在內容方面,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至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表現為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們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甚至造成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在道德品貌上的差異。 內容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職業道德往往表現為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使人們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養成比較特殊的職業品質和職業風格。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里,職業活動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對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職業道德起決定作用的社會經濟關系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是由於職業分工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各種職業活動在總的發展方向上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在內容上必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其次,在表現形式方面:職業道德往往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它總是從本職業的交流活動的實際出發,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這些靈活的形式既易於為從業人員所接受和實行,而且易於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形式上的多樣性。與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活相聯系,各個行業的職業道德的形式也豐富多樣。各個行業為了較好地規范和約束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都往往從本行業的活動、要求以及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出發,根據本行業的客觀環境、職業特點及從業人員的接受能力,採用一些簡便易行的、能為本行業人員所接受的形式如規章制度、工作守則、服務公約、條例、誓詞、須知、保證等,來體現職業道德的要求,把職業道德規范具體化和條理化,這樣既易記易懂,易於為人們所接受,又易於實踐,有利於人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促使他們改進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
質量。
再次,從調節的范圍來看,職業道德一方面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內部關系,加強職業、行業內部人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用來塑造本職業從業人員的形象。 職業道德除具有道德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以下不同於一般社會道德的特點:第一,范圍上的特殊性。各種行業的職業道德都只能約束本行業的從業人員,而往往
不適用於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都只能在本行業的特定范圍內起作用,一旦越出自身的行業范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最後,從產生的效果來看,職業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職業化」,又使個人道德品質「成熟化」。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決不是離開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在階級社會里,職業道德始終是在階級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制約和影響下存在和發展的;職業道德和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著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樣,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在很大范圍上都是通過具體的職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成熟的階段。職業道德與各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在學校生活階段和少年生活階段所形成的品行,影響道德主體的道德風貌。
職業道德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首先,職業道德是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各行各業的分工協作關系,對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進程直接或間接地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職業道德則對各行各業中嚴密而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具有特殊的作用。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是忠於職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當各類從業人員把相應的職業道德要求轉變為自己的職業道德信念和責任感,形成高度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時,他們就能夠正確地處理個人、職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充分
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成員普遍地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覺悟,在每個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必然會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則會阻礙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進程。其次,職業道德是形成和改造社會風尚的重要因
素。社會風尚是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關系的綜合反映,由於每一行業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整個社會發生聯系,各行各業的人際關系和人員品德狀況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和習俗,職業道德對就社會風尚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每個社會從業人員都能自覺地遵守和履行職業道德,必然有利於促進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風尚的形成與發展;反之,則將導致不良社會風尚的產生和蔓延。再次,職業道德能夠促進勞動者的自我完善。每個人的大部分社會活動都在職業生活中實現,其社會貢獻也主要通過本職工作表現出來:而個人的知
識素養、勞動技能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過職業實踐活動來達到。職業道德是人們職業生活的指南,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深刻而經常的影響,它能夠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榮辱、是非和善惡觀念,確立具體的生活理想和奮斗目標,選擇具體的生活道路,形成具體的人生觀和道德理想,養成具體的道德品質。在職業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學習和鍛煉,不僅可以改變人們走向職業生活之前所形成的不良觀念,而且能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積極成果。職業道德對於從業者自我完善的重要促進作用不可忽視。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勞動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以其嶄新的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區別於已往任何一種類型的職業道德。(1)它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除原始社會外,已往社會里的職業道德都是對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私有制度下職業關系的反映,有自私自利的特點,以利己主義作為自己的原則。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從根本上消滅了某些舊的社會分工和舊職業,也消除了舊社會職業之間及職業內部的尖銳對立,形成了
職業之間的相互協助和同一職業內從業者之間的平等互助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各種職業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必要組成部分,其利益與整個社會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這就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形成奠定了客觀基礎,決定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根本原則必然是忠於職守,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2)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活動目的是一致的。在階級社會里,人們的職業活動都以個人利益和職業集體利益為目的,各種職業道德都不能很好地調解職業或行業內外的關系,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活動的目的不一致使得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往往
具有虛偽性。而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個人、職業集體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們從事職業活動既符合個人利益,又是為了他人、集體和社會,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規范和要求與人們從業活動的目的從根本是一致的,從而克服了以往職業道德中的虛偽性。(3)社會主義
職業道德不能自發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根本目標在於謀求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而從事某一具體職業的人們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局限性,往往只是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本職業集體的利益出發對待和選擇自己的行為,因而必須對他們進行科學理論的灌輸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教育,以使他們自覺地進行鍛煉和修養,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
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而軍人一樣有自己的職業道德。 就像人們常說,某人有「軍人作風」、「 工人性格」、「農民意識」、「幹部派頭」、「學生味」、「學究氣」、「商人習氣」。這些都可以歸結到職業道德中來。
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我們就已經看到了軍人精神。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可以講,它是一種另類的職業道德。每次回顧這段歷史,就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長征精神,同時,思考在自己的崗位中需要哪些職業素質,然後去學習使他得到提高。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征。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當然答案是肯定的。從焦裕祿、孔繁森、到時代英雄任常霞。還有抗洪戰線上的無數無名的戰士、平凡崗位中的廣大官兵,他們都在用軍人精神來向士人展示。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痴迷,都沒有迫使他們放棄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嚮往和似錦的前程啊。我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青年,作為一名光榮的退伍軍人,我深知自身肩負的使命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在自己素質提高,加強法制觀念,才能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將是一項艱巨而任重道遠的事情,相信自己可以堅持!
『叄』 你從《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得到的啟示是什麼
憲法不如看法大。
法就是一張廢紙。
『肆』 談一談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後的體會(700——800)字
公務員職業道德以其社會示範和社會導向作用直接影響政風和社會風氣。它是社會的主體性道德,在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中居於首要地位。公務員是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崗位上以身作則,將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孔子之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從一個側面說明:官德和官風好且正,就會大化流行,從而變化為好的民德、民風;而官德敗壞,官風不正,就會導致民德滑坡,民風敗落。鄧小平在談到黨風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時,曾引用毛澤東的話說,「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實踐也證明,社會的腐敗和墮落往往是從國家官員的腐敗和墮落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以「官德」建設帶動全民的、各行各業的道德建設。
2、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是防治腐敗,促成廉政建設的重要手段。腐敗現象在全國各地滋生蔓延,嚴重破壞了政府的威望,對此,我們不僅要以法控權,強化吏治,而且應該從治本做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公務員保持廉潔的自覺性。一切腐敗行為都說明腐敗是從踐踏道德開始的。從腐敗動機的形成,到腐敗過程的實施,都起始於對道德的背離,對良心的背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法則徒具其名。因此,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就成為防治腐敗的第一道線。
『伍』 職業道德與法律學後感200字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有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一、中職學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社會第一線--的德藝雙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實質就是就業教育。近幾年,隨著中職擴招,中職學生的數量持續增長,生源有了一定的規模。我們在校的中職學生大多能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職業素質不容樂觀。
我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本校學生中進行調查,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沒有明確目標。在回答,「為什麼來職校」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沒地方去」或者是,「家長讓我來的」和「看見別的同學來我就來」,(2)沒有職業概念。一半的學生在回答「來職校後干什麼」時,回答的是「不知道」,「混唄」。不知道職業概念及要為自己的將來職業做准備。(3)缺乏自信,自暴自棄,行為無度。表現在部分同學不求上進、成績差、迷茫、上課睡覺、攀比打扮、吸煙。(4)無視紀律,為所欲為。有的學生亂交朋友,忙於早戀,沉湎於網吧;以大欺小、勒索錢財;打架斗毆,聚眾鬧事。據資料調查,就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而言,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非常嚴重。有的地方惡性案件越來越多,手段極其殘忍。一些年輕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職學生。學生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會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出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不外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觀念模糊、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這從反面說明,必須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保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中職德育課程的核心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要積極貫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大綱》,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鮮活的社會生活為源,堅持習之以知、動之以情、樹之以信、練之以意、導之以行的教育教學觀。針對禮儀、道德、法律三塊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機勃勃的實效德育課堂,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1、學做合一,培養學生按禮儀辦事的行為習慣。禮儀是道德的外化,道德可以通過具體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的,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其特點是易理解掌握,難養成行為習慣。職校生教學需採用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課前預習、課中進行知識建構、禮儀實訓、課後學以致用的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如第一課中「讓別人悅納我們」的教學:我把全班分成實力相當的六個小組,在課前下發任務清單:三個小組分別運用交談禮儀、電話禮儀、做客待客禮儀來診斷特定情境下當事人行為的正誤,另三個小組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以上三種禮儀的情況進行調查,並做統計分析。
在課堂教學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組課前預習的成果,教師澄清學生理解的誤區,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師示範講解正確禮儀,學生進行訓練,設置實訓任務,按禮儀要求進行角色扮演,演練去同學家過生日的系列情節。最後師生共同進行總結評價後,下發作業,要求學生主動與師長按禮儀要求進行交談。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踐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價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德育如果迴避現實生活中道德選擇的多樣性與德育規范統一性之間的矛盾,就會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的信任危機。所以,我們始終堅持將現實生活中人們多層次的道德現象作為問題情境,尤其是將學生困惑的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導入到課堂中,在激發學生道德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以此讓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學會正確選擇,勇敢地踐行,成為一名有道德的人。
3、以案學法,築起合格公民的行為底線。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強制的道德。在法律模塊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公民的身份,緊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典型事件為案例情境,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以案激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例說法,讓學生按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來學法、知法;以法護行,讓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運用法律理性維權。
4、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德育來自於生活,也應該回歸生活。禮儀、道德、法律在生活中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規范和和引導人們的行為。所以,我們開展了德育活動課,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綜合地運用禮儀、道德和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德育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規范約束,而且是對個體生活的發展與提升」。德育是一種關懷,是心與心的交融;德育是一種化育,是等待花開的歷程;德育是一種享受,是真善美的綻放;德育教師從事的是經營人性的最美職業,德育之重、德育之美、德育之難,都激勵我們在教育實踐的大潮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終生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陸』 職業道德與法律學後感
一、通過學習,了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二、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盡管這次園林系統工人技術等級崗位考核的職業道德培訓課時短,但覺得這次職業道德學習的輔導老師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園林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園林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提高園林綠化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園林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多為首府南寧的綠化、美化和創建全國園林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通過學習,要在今後工作當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牢固樹立起來、自覺踐行開來,一定要模範帶頭把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己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貫穿於實踐工作生活中去,體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作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努力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要在全園林系統職工隊伍中形成見榮而為、遇恥而拒的良好風尚;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以一流的標准創一流的業績,為園林事業,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柒』 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感受800字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指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是一定職業范圍內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等方面的行為標准和要求。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職業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是一般社會道德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一般道德原則和規范的重要補充。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又相互融合、相互統一,一方面,各種職業道德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某些一般社會道德的因素,體現著一般社會道德的要求;另一
方面,某些職業道德尤其是與廣大社會成員有直接接觸的職業的道德要求,也會轉化為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一般社會道德。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實踐緊密相聯的。從事某種特定職業的人們,由於有著共同的勞動方式,經受著共同的職業訓練,進行著共同的職業實踐,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職業興趣、愛好、習慣和心理傳統,結成某種特殊的關系,形成特殊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紀律,從而產生該職業
所特有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職業實踐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於人們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行為,而且對於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以及整個社會的道德習俗和道德傳統都有重大的影響。
首先,在內容方面,職業道德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職業、行業至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表現為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們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甚至造成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在道德品貌上的差異。 內容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職業道德往往表現為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使人們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養成比較特殊的職業品質和職業風格。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里,職業活動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對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職業道德起決定作用的社會經濟關系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是由於職業分工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各種職業活動在總的發展方向上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職業道德在內容上必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其次,在表現形式方面:職業道德往往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它總是從本職業的交流活動的實際出發,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這些靈活的形式既易於為從業人員所接受和實行,而且易於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形式上的多樣性。與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活相聯系,各個行業的職業道德的形式也豐富多樣。各個行業為了較好地規范和約束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都往往從本行業的活動、要求以及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出發,根據本行業的客觀環境、職業特點及從業人員的接受能力,採用一些簡便易行的、能為本行業人員所接受的形式如規章制度、工作守則、服務公約、條例、誓詞、須知、保證等,來體現職業道德的要求,把職業道德規范具體化和條理化,這樣既易記易懂,易於為人們所接受,又易於實踐,有利於人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促使他們改進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再次,從調節的范圍來看,職業道德一方面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內部關系,加強職業、行業內部人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來調節從業人員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用來塑造本職業從業人員的形象。
職業道德除具有道德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以下不同於一般社會道德的特點:第一,范圍上的特殊性。各種行業的職業道德都只能約束本行業的從業人員,而往往不適用於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都只能在本行業的特定范圍內起作用,一旦越出自身的行業范圍,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最後,從產生的效果來看,職業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的「職業化」,又使個人道德品質「成熟化」。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決不是離開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
在階級社會里,職業道德始終是在階級道德和社會道德的制約和影響下存在和發展的;職業道德和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就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著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樣,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在很大范圍上都是通過具體的職業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同時,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成熟的階段。職業道德與各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在學校生活階段和少年生活階段所形成的品行,影響道德主體的道德風貌。
職業道德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首先,職業道德是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各行各業的分工協作關系,對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進程直接或間接地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職業道德則對各行各業中嚴密而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具有特殊的作用。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是忠於職守,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當各類從業人員把相應的職業道德要求轉變為自己的職業道德信念和責任感,形成高度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時,他們就能夠正確地處理個人、職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成員普遍地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覺悟,在每個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必然會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則會阻礙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進程。
其次,職業道德是形成和改造社會風尚的重要因素。社會風尚是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關系的綜合反映,由於每一行業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整個社會發生聯系,各行各業的人際關系和人員品德狀況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和習俗,職業道德對就社會風尚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每個社會從業人員都能自覺地遵守和履行職業道德,必然有利於促進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風尚的形成與發展;反之,則將導致不良社會風尚的產生和蔓延。
再次,職業道德能夠促進勞動者的自我完善。每個人的大部分社會活動都在職業生活中實現,其社會貢獻也主要通過本職工作表現出來:而個人的知識素養、勞動技能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過職業實踐活動來達到。
職業道德是人們職業生活的指南,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深刻而經常的影響,它能夠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榮辱、是非和善惡觀念,確立具體的生活理想和奮斗目標,選擇具體的生活道路,形成具體的人生觀和道德理想,養成具體的道德品質。在職業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學習和鍛煉,不僅可以改變人們走向職業生活之前所形成的不良觀念,而且能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積極成果。職業道德對於從業者自我完善的重要促進作用不可忽視。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勞動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以其嶄新的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區別於已往任何一種類型的職業道德。
(1)它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除原始社會外,已往社會里的職業道德都是對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私有制度下職業關系的反映,有自私自利的特點,以利己主義作為自己的原則。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從根本上消滅了某些舊的社會分工和舊職業,也消除了舊社會職業之間及職業內部的尖銳對立,形成了職業之間的相互協助和同一職業內從業者之間的平等互助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各種職業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必要組成部分,其利益與整個社會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這就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形成奠定了客觀基礎,決定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根本原則必然是忠於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活動目的是一致的。在階級社會里,人們的職業活動都以個人利益和職業集體利益為目的,各種職業道德都不能很好地調解職業或行業內外的關系,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活動的目的不一致使得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往往具有虛偽性。而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個人、職業集體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們從事職業活動既符合個人利益,又是為了他人、集體和社會,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規范和要求與人們從業活動的目的從根本是一致的,從而克服了以往職業道德中的虛偽性。
(3)社會主義
職業道德不能自發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根本目標在於謀求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而從事某一具體職業的人們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局限性,往往只是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本職業集體的利益出發對待和選擇自己的行為,因而必須對他們進行科學理論的灌輸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教育,以使他們自覺地進行鍛煉和修養,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而軍人一樣有自己的職業道德。 就像人們常說,某人有「軍人作風」、「 工人性格」、「農民意識」、「幹部派頭」、「學生味」、「學究氣」、「商人習氣」。這些都可以歸結到職業道德中來。
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我們就已經看到了軍人精神。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可以講,它是一種另類的職業道德。每次回顧這段歷史,就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長征精神,同時,思考在自己的崗位中需要哪些職業素質,然後去學習使他得到提高。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征。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當然答案是肯定的。從焦裕祿、孔繁森、到時代英雄任常霞。還有抗洪戰線上的無數無名的戰士、平凡崗位中的廣大官兵,他們都在用軍人精神來向士人展示。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痴迷,都沒有迫使他們放棄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嚮往和似錦的前程啊。
我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青年,作為一名光榮的退伍軍人,我深知自身肩負的使命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在自己素質提高,加強法制觀念,才能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將是一項艱巨而任重道遠的事情,相信自己可以堅持!
『捌』 職業道德與法律學習心得
良好的職業道德,既是對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要求,也是各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掌握職業道德規范,並在專業學習、教學實習、社會實踐中養成,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未來勤勉立業、成功創業的基石。
了解和掌握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可以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不僅做到自覺守法,嚴格依法辦事,而且還能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並為將來依法
從事職業活動打下基礎。
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玖』 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感想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有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一、中職學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社會第一線--的德藝雙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實質就是就業教育。近幾年,隨著中職擴招,中職學生的數量持續增長,生源有了一定的規模。我們在校的中職學生大多能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精神世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職業素質不容樂觀。
我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本校學生中進行調查,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沒有明確目標。在回答,「為什麼來職校」時,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沒地方去」或者是,「家長讓我來的」和「看見別的同學來我就來」,(2)沒有職業概念。一半的學生在回答「來職校後干什麼」時,回答的是「不知道」,「混唄」。不知道職業概念及要為自己的將來職業做准備。(3)缺乏自信,自暴自棄,行為無度。表現在部分同學不求上進、成績差、迷茫、上課睡覺、攀比打扮、吸煙。(4)無視紀律,為所欲為。有的學生亂交朋友,忙於早戀,沉湎於網吧;以大欺小、勒索錢財;打架斗毆,聚眾鬧事。據資料調查,就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而言,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非常嚴重。有的地方惡性案件越來越多,手段極其殘忍。一些年輕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職學生。學生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會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出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觀原因,不外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觀念模糊、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這從反面說明,必須加強中職生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保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教學的核心目標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中職德育課程的核心目標。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要積極貫徹《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大綱》,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鮮活的社會生活為源,堅持習之以知、動之以情、樹之以信、練之以意、導之以行的教育教學觀。針對禮儀、道德、法律三塊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合作,共同打造了生機勃勃的實效德育課堂,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1、學做合一,培養學生按禮儀辦事的行為習慣。禮儀是道德的外化,道德可以通過具體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的,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其特點是易理解掌握,難養成行為習慣。職校生教學需採用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了課前預習、課中進行知識建構、禮儀實訓、課後學以致用的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如第一課中「讓別人悅納我們」的教學:我把全班分成實力相當的六個小組,在課前下發任務清單:三個小組分別運用交談禮儀、電話禮儀、做客待客禮儀來診斷特定情境下當事人行為的正誤,另三個小組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以上三種禮儀的情況進行調查,並做統計分析。
在課堂教學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組課前預習的成果,教師澄清學生理解的誤區,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教師示範講解正確禮儀,學生進行訓練,設置實訓任務,按禮儀要求進行角色扮演,演練去同學家過生日的系列情節。最後師生共同進行總結評價後,下發作業,要求學生主動與師長按禮儀要求進行交談。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踐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價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德育如果迴避現實生活中道德選擇的多樣性與德育規范統一性之間的矛盾,就會導致學生對德育課的信任危機。所以,我們始終堅持將現實生活中人們多層次的道德現象作為問題情境,尤其是將學生困惑的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導入到課堂中,在激發學生道德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以此讓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學會正確選擇,勇敢地踐行,成為一名有道德的人。
3、以案學法,築起合格公民的行為底線。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強制的道德。在法律模塊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公民的身份,緊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典型事件為案例情境,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以案激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例說法,讓學生按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來學法、知法;以法護行,讓學生進行遷移性學習,運用法律理性維權。
4、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德育來自於生活,也應該回歸生活。禮儀、道德、法律在生活中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規范和和引導人們的行為。所以,我們開展了德育活動課,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綜合地運用禮儀、道德和法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德育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規范約束,而且是對個體生活的發展與提升」。德育是一種關懷,是心與心的交融;德育是一種化育,是等待花開的歷程;德育是一種享受,是真善美的綻放;德育教師從事的是經營人性的最美職業,德育之重、德育之美、德育之難,都激勵我們在教育實踐的大潮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加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中職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終生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拾』 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這一門課的心得體會
我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是自我認識與自我塑造的學科。如今,課程已經結束了,但留給自己的思考卻是永遠的。以前總是覺得思想道德課沒有專業課重要,但經過這學期的 學習才明白,思想道德課修養是人的靈魂,別的學科學得再好,如果道德品質不好,只能是有害於社會和人民的。這門課是不可缺少的,它與我們的學習、生活聯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來自生活,最終也走向我們的生活;它開闊了我們的眼界,關注了時代的脈搏,同時也解決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這門課實際上是一門指導我們如何為人、做人的課程。它重在內心訴求,更重在知行結合。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具有健全的人格與文明的 素質。也就是認識自己,懂得身心協調,關注自己的全方位發展,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毛澤東也曾經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如何做人?怎樣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學習完此課程,首先我懂得了做人應該有信仰,應該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達到人生頂峰的動力,美好的前途來自於自強、自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鬆,打垮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結,逃避是懦弱、消極的,退卻就顯得更加無能。
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要有堅強不屈的信心與毅力,並為理想不斷奮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每一節課上,老師都在敲打著我們,讓我們時刻謹記我們來到學校,坐在這里應該做什麼?光陰易虛度,歲月難回頭,有了理想還遠遠不夠,還要堅持,還要為之不懈地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成功時,不要陶醉;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更不要怨天憂人。面對「山重水復」之關卡,唯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於做大事,攬難事,立志向,樹目標。心在哪裡,路就在哪裡。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的一些實例,有的就是在告述我們,人生不一定人人都是輝煌的,但人一定是善良、正直的。
學習這門不僅使我們懂得了相應的做人道理和處事准則,更重要的是應用於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這將使我們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