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的行政立法體制

我國的行政立法體制

發布時間: 2021-01-06 03:53:20

A. 試論述我國的行政立法體制

行政立法體制是指國家行政立法機關的體系及其的劃分
1、行政立法主體:行政立法活動是由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機關進行的,根據憲法、組織法以及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的經濟特區市的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2、行政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許可權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許可權范圍,即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可以就哪些事項作出立法性的規定。

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嚴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法律保留即凡是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他規范無權規定,否則構成違法。根據《立法法》的規定,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保留以下事項的立法權: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其中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與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屬於法律絕對保留事項。

行政法規規定的事項有以下三個方面:(1)執行具體法律規定事項。(2)實施憲法規定職權事項,即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3)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即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制定的依據是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並且只能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地方規章可以規定的事項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以及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是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國家法律規范體系中的地位。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法規、規章不能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規章;省級人民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B. 從權利機關和行政機關兩方面闡述我國立法體制關系圖

全立體觀和行政機關兩方面闡述我國立法體制的關系圖,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問題,請一定要找一個相關的部門去闡述

C. ()我國國家審計機關的設置屬於: A.立法體制 B.司法體制 C.行政體制 D.財政體制

C.行政體制

D. 按我國立法體制,( )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稅收全國性行政法規

國務院,行政法規應該有最高的行政機關制定

E. 我國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專的法律法規,都屬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F. 請問政府審計模式中,哪種獨立性最強立法體制,司法體制,獨立體制三種中哪個獨立性最強

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政府審計機構類型。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政府建立的審計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行政模式
在行政模式下,國家最高審計機關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審計機關是國家行政機構的一部分,其根據政府所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執行審計業務,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泰國、瑞典、巴基斯坦、芬蘭、俄羅斯等少數國家目前實行的就是這種模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我國實施的國家審計也是行政審計模式,即政府審計機構是設立在國務院及各級政府之下,由國務院及各級政府直接領導的。審計署是我國最高的國家審計機構,在國務院總理的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對國務院負責並向其匯報工作。
行政模式的國家審計機構雖然獨立性較弱,但由於其隸屬於國家行政部門,在政府的領導下,便於更好的組織與協調審計工作,更好地履行經濟監督職能,維護國家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審計機關往往兼負其他行政監督職能,審計監督具有廣泛性和直接性,但其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司法模式
司法模式是指國家最高審計機構隸屬於司法部門,具有司法性質,擁有最終判決權。此模式下的審計機構一般以審計法院的形式存在,其機構和人員的設置也參照司法機關的模式,設有法庭、法官和檢察官,享有司法地位,有權對違反規定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處罰,使得審計機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這種模式在西歐和南美的一些國家應用得較為普遍,如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摩洛哥、巴西、葡萄牙等。
這種模式的審計機關屬於司法系列,審計部門具有很高的權威性,獨立性也較強,有效保證了政府審計機構的穩定性及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其作用的發揮往往受到業務量等多方面的限制,較適用於中小國家。
三、立法模式
立法模式是指國家最高審計機關隸屬於立法部門,直接在議會或國會的領導下,依據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執行審計業務,完全獨立於政府,負責向議會或國會報告工作,這種審計模式最早產生於英國,目前在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用得最為普遍,如英國、美國、埃及、以色列等。
立法模式的審計機構由於隸屬於立法部門,不受行政管理當局的干涉,因而能獨立行使監督權,獨立性較強,審計范圍廣,審計職能亦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但需要強有力的立法機構體系和完善的立法程序,才能發揮作用。
四、獨立模式
獨立模式是指國家最高審計機關不隸屬於任何權力部門,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部門之外,單獨形成國家政權的一個分支,按法律賦予的職權獨立地開展審計工作,直接對法律負責的一種審計模式。這種模式形式上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實質上更側重於服務立法部門。目前實行這一模式的國家主要有日本、德國、荷蘭、菲律賓、孟加拉、丹麥等國。
由於獨立模式的審計機構只對法律負責,審計機構可以不受任何干涉地履行職責,因此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性極強,能夠得出客觀、公正的審計判斷,為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門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及建議。國家審計機構自成體系,地位獨立,雖然同時向立法和行政部門提供服務,但更側重於立法部門,具有較強的宏觀服務職能。

本人也是學審計的,呵呵

G. 我國審計體制該選哪個

1、審計體制分類
按照政府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學術界一般認為有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和獨立型四種審計體制。
在立法型審計體制下,政府審計機構隸屬於立法部門,即各國的議會或國會,直接對議會負責,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實行立法型審計體制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國家,具有較為完善的立法機構體系與立法程序,能夠保證其立法型審計體制職能發揮。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50多個國家的政府審計體制屬於立法型。
在司法型審計體制下,政府審計機構擁有司法權,政府審計人員具有司法地位,即政府審計法制化,享有司法權力。有些國家還在審計機構內部設置審計法庭,直接對違反財經法紀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案件進行審理,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這種模式相對於立法模式而言,更側重於審查和追究當事人的財務責任,而不注重於向議會提供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主要有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
在行政型審計體制下,政府審計機構從屬於政府行政部門,其獨立性不如立法型和司法型體制強,獨立地位往往在憲法或有關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政府財政經濟工作的檢查之中。目前採用這種審計體制的國家為數不多,中國、巴基斯坦與泰國具有代表性。
在獨立型審計體制下,政府審計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機構,獨立於政府、議會和法院之外,單獨形成國家政權的一個分支。同立法型審計體制一樣,這種體制也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宏觀服務職能。主要有德國、日本、韓國等。

2、我國的理論界對審計體制的觀點
通過與國外經驗相比,對我國政府審計的獨立性、工作范圍、結果處理等問題的研究,大多數人認為我國的政府審計屬於政府的「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界對現有審計體制提出不同的改革意見,並逐漸形成了「立法論」、「升格論」、「垂直論」和「獨立論」等幾種觀點。
在這些觀點中,「立法論」是主流的改革觀點,長期以來為學術界所廣泛重視和討論,而且目前關於支持或反對審計制度改革的爭論大多集中或圍繞在這個觀點上。

3、當前審計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審計體制的關系
與理論界高漲的呼聲相比,審計實務界對審計體制的變革卻沒有如此高的熱情。在現有的審計體制下,審計機關克服重重困難,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取得的成效非常突出。但我國政府審計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解決起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問題。有些是由審計環境造成的,如受制於國家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改革措施等影響,受制於我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有些是審計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
將審計機關歸屬立法機關人大,有它的積極意義,如便於保證人大對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及時掌握,保證對政府各部門財政資金的運用進行有效監督,加強人大自身對預決算的監督職能。
但是這需要有一定前提,即監督預算成為政府審計主要任務,而在預算管理中立法機關發揮的作用更重要。目前審計機關承擔了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金融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黨、政府、群眾關心的重要工作。變動審計體制,不僅涉及到修改憲法,更會造成關鍵問題未解決,又引發新的問題。目前大多數直接向議會負責的審計機關,在審計制度建立之初也是行政審計體制,審計制度的發展和變革需要一個過程。在改革進入到關鍵階段時期,更需要黨和政府支持和領導。因此,行政型體制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解決審計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對政府審計工作有正確的認識,從優化政府審計環境入手,改革措施的整體推進等方面來進行解決。

H. 在中國歷史上規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第一個文件是 [ ] A、《中華民國臨時

A

I. 按照我國現行立法體制,立法主體有哪些

(全國人民代抄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另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一定的立法權)

J. 美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對我國的政治體制建設有何借鑒意思

美國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世界的頂端。同樣他的體制發展也為後來資本主義版和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構權建提供借鑒和參考。
上述問題主要是對美國政治體的機構關系了解。行政、立法、司法是三個獨立的部門,這有利於促成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為維護各方的利益,三方不停的協商,促成了社會法律的完善。
而中國的法律是一個主體——憲法,並在此基礎上,頒布實施地方性和區域性法律,而其他的與法相關的部門只是在自己的職權范圍之內執行法律,不涉及法律的制定更改。這樣做是不利於中國法制完整性的實現。
制定法律實在特殊的時間,特殊的事件之後制定與之相關的法律,譬如,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這段時間也出台了不少法規性的策略。
還有就是修改法律的事,那是在收集大量的民意調查後,經過一些相關的機構專門研究政治經法的發展後實施對法律的修改,並將具體修改內容報告相關部門,經全國人大批准後施行。

二者的區別就是 眾人思考共謀發展與一人之天下的區別。

熱點內容
普法官員 發布:2025-04-27 17:16:30 瀏覽:732
涉密信息法律責任要賠償多少錢 發布:2025-04-27 17:12:19 瀏覽:244
會計人員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4-27 17:12:11 瀏覽:575
關於新婚姻法的調查報告 發布:2025-04-27 17:05:34 瀏覽:238
昆明律師行 發布:2025-04-27 17:00:30 瀏覽:985
還珺堯律師 發布:2025-04-27 16:57:35 瀏覽:375
河北省關於結扎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7 16:25:55 瀏覽:789
2016年新合同法下載 發布:2025-04-27 16:22:54 瀏覽:793
依法治企問題 發布:2025-04-27 16:22:52 瀏覽:709
2014頒布的林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7 16:21:17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