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如何處理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如何處理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4-03-18 06:56:35

『壹』 如何推進法治和德治的相互結合

建設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是核心,同時也要堅持以德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選擇。

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是核心

治國方略問題是指導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問題,它帶有全局性、長遠性與根本性。

以德治國就是要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范。道德先於法律而產生,其覆蓋面又廣於法律。

道德在人類社會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他一切社會規范莫不受道德規范的制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以以德治國為基礎。

道德是立法的基礎。依法治國所依據的法,必須是反映人民意願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法,是合乎理性、正義、公平觀念的法。要制定這樣的法律,從參加人員、制定過程到法的內容,都必須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指導,充分考慮道德因素和道德標准。

道德是執法的基礎。公正執法是法治最重要的內容。社會關系是復雜多變的,而法律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和僵硬性,且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現實中,執法者還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和證據採信方面的自由心證權。

因此,能否公正、准確地把握立法宗旨,恰當地運用好這些權力,公正執法,就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取決於執法主體的道德能力,如果執法者的素質低,濫用權力,就會出現執法不公的情況。

道德是守法的基礎。大多數人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礎。外在的法律規范必須轉化為大多數人的內心自覺。

當大多數人對某一法律不屑一顧時,該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在正常社會里,道德水準的高低與守法自覺性的強弱成正比。守法的自律心態是法律他律性目標實現的基礎。

三、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必然選擇

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系、互相補充。

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應該緊密結合,統一發揮作用。

總之,依法治國是以德治國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貳』 如何簡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

1 、「法治」與「德治」相互配合和支持
「法治」與「德治」都是實現國家控制、促進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兩種手段,他們密切聯系、相互支持,共同推促著社會的進步。作為一種他律,法律的主要功能在於「懲惡」,而「揚善」則主要應依靠道德的自律來進行,因而在「勸善」方面,法律有著自身先天的缺欠與不足,需要道德來加以支持。同時,法律的創制和運作也必須要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指導。同樣,「德治」也離不開「法治」的支持與配合。道德作為一種規范,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推動的,其軟弱與蒼白無力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某些嚴重違反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行為,客觀上也必然要求運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在此種意義上,守法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法律所維護的是最基本、也是最低限度的社會道德。
2 、「法治」與「德治」有著共同的精神――秩序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法治」與「德治」的聯系還表現在,二者有著共同的精神――秩序。
「法治」與「德治」都以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為使命。秩序是「法治」與「德治」存在的價值基礎,又是二者可以同步並舉的理論依託。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法治」與「德治」之所以能夠存在和為人們所認同並可以成為並駕齊驅的兩種治國理論和模式,主要就在於它們能夠給人們帶來秩序。秩序意義在於,它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一旦脫離了秩序這一前提,無論是「法治」還是「德治」都將會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法治」與「德治」都是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以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團結的政治局面為前提。這兩者的實現都既離不開法律也離不開道德。法律可以利用其背後的國家強制力保證政治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可以合理的配置各種資源,及時解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和糾紛;可以有力的打擊各種危害國家和社會的顛覆和破壞活動。而道德則可以利用其內在的意識制約力來防止各種邪惡思想的產生,防止社會混亂;可以限制人們的某些慾望,減少其利益沖突,以加強人們的團結,增強其凝聚力;還可以對法律的創制和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配合和協調。可見,「法治」與「德治」都是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
「法治」與「德治」的這種辯證關系客觀上要求我們要「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叄』 結合我國實際,談談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如何處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版經濟發展的社權會主義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3)如何處理法治和德治的關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堅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規范功能。即通過科學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文化道德、生態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一般來講,道德是法律正當性、合理性的基礎,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關規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大多數調整社會關系和規范社會行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肆』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一、法律治外,道德修內,二者具有充分的互補性.
社會主義法律與道德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兩者都體現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著充分的互補性.
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律是統治階級用以統治的一種工具,它必須同經濟、政治、道德等諸因素緊密聯系相互適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再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法律和道德在實質上是一致的,有著共同的經濟、政治和思想基礎,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內容體現了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都是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力量和鼓勵力量,並且通過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和鼓勵而具有指引人們應該怎樣行為的功能,實現它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社會主義法律是傳播社會主義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肩負著維護社會共同道德的任務.」 「法律的最終目標是使人們在道德上善良.為了求得眾人所能達到的最大的善良,世俗法律使自己適應各種道德信條所認可的各種生活方式,但它應該抗拒那些由於道德觀念的真正鬆弛和墮落的風尚而為人們所要求的變更.它應該始終保持走向有道德生活的總方向,並使共同的行為在第一個標准上面傾向於道德法則的充分實現.」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同時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有益補充,二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的,沒有道德的支持,法律就不成其為社會組成部門,而僅僅是寫在官方文件上的詞句,只顯得空洞且與社會無關.」 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但是,社會主義法律本身屬於政治上層建築范疇,是以國家意志直接干預人們的行為,它只對人們的行為是否違法、是否構成犯罪以及違法或犯罪的程度,作出相應的評判;社會主義道德則屬於思想范疇,只有通過干預人們的思想和精神來實現干預人們的行為,因為思想問題是不能靠國家權力的強制來解決的.我們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道德建設,把法治和德治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的充分實現必然會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和幹部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的樹立和發揚又必然會促進法律的制定和實現.
二、法治和德治的差別.
法治和德治雖然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始終是兩種不同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方式.
「法律規定一般來說總是避免涉及良心的問題,不過問其意圖如何,而只考慮其行為和態度;與此截然相反,道德所選定的范圍則是意圖.對法律來說,『所有未禁止的都是允許的』.然而,反過來人們可以說在制裁方面,法律比道德更有強制性.違反一項道德規范可以招致指責,這是不可忽視的,因為指責,或者哪怕是嘲笑,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如造成精神失常,毀了前程,甚至引起自殺.但是,它畢竟不如公眾權力的行為,如刑事判決那樣在有關人員的身上打上烙印.」
德治強調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而法治則是強調公民意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公民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遭受損失時,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和要求國家賠償.德治要求人們多盡義務、多奉獻;法治則要求人權保障,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德治要求發揚傳統美德和老一輩革命傳統,而法治要求遵循現行法律和法治與國際接軌.德治從治心的角度來規范人們的內心世界和行為,執行的標准有點空洞,不便於操作;而法治從治行為的角度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執行的標准就是法律,明確具體,便於操作.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種不同的觀點.古代法學家明確提出「以法治國」的主張,他們認為,「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因而應「不務德而務法」.在中國古代,「法者,刑也」,法學家所主張的法治,實際上就是實行嚴刑峻法維護君主專制.儒家則反對法家的法治主張,他們認為,國家主要應由具有高尚道德的聖君通過道德手段來治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德治.我們現在強調依法治國,與古代法學家倡導的「法治」是有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的「法治」原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我們提出以德治國,與古代儒家提倡的「德治」也有根本不同,社會主義的「德治」強調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古代儒家所講的「德治」實際上是人治.
強調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是對我們黨治國理論與執政實踐的科學總結和深化發展.法律是外部強制性的管束,側重於調整人們的外部活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他律;道德是發自內心的自我約束和社會輿論的外力作用於內心活動,側重於調整人們的內心活動,一般體現為社會輿論的譴責,是自律.內外結合,方可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法治和德治的統一.
「法治的理念來自西方,德治則來自中國傳統法文化,兩者的結合順應了尋根意識與全球意識相結合、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潮流.」 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社會主義法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起著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作用.法律確認經濟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調整經濟活動中的各種關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糾紛和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但由於「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 社會主義法律的這些缺陷,彌補的手段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就是滲透於社會主義社會經濟、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習慣、傳統和輿論的思想觀念和准則.制定得再好的法律,也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如果社會成員缺乏守法的思想道德風尚,沒有他們對任何違法行為的道德上的抵制,法律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實施.再者,由於法律的不健全,如果社會成員缺乏起碼的道德水平,就會做出不違法卻又有害於社會公德的行為,影響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法律影響道德的發展,通過道德推動法律的制定和實施,並彌補法律的不足.
在西方,社會治理一手靠的是法律,一手靠的是《聖經》,法律管行為,《聖經》管靈魂和內心.「法律與道德代表著不同的規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圍在部分上是重迭的.道德中有些領域是位於法律管轄范圍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門幾乎是不受道德判斷影響的.但是,存在著一個具有實質性的法律規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證和加強對道德規范的遵守,而這些道德規則乃是一個社會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 (「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第368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改革由經濟改革向經濟、社會、政治以及倫理文化的綜合改革發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整體道德評價轉向對市場中的道德秩序與行為規范的關心和評價,因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成了治理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體系,而且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既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人們的自立、競爭、效率和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個人道德中來.我國目前社會面臨的狀況和帶來的問題首先是信用危機問題,其突出表現是:在宏觀方面,政府管理者一方以「三亂」來增加財政收入,甚至建立小金庫,亂發獎金;社會單位(包括企事業單位和社團)一方以各種偷逃稅方式來轉移和隱瞞利潤.在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之間利用「雙軌制」長期存在的條件,大規模地、非法地侵佔和轉移權益,「三角債」是最突出的表現.在社會組織內部,管理人員利用國家「所有人缺位」以及改革賦予他們的「自主權」,為個人謀取利益;勞動者則利用抽象的「主人翁」地位普遍地消極怠工,追求分配利益的擴大化,而國家又使勞動者在缺乏社會保障的情況下下崗,其利益受到損害.這樣,一方面,信用問題幾乎遏制了社會經濟活動,另一方面,社會對信用危機一致譴責,建立信用危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需要.其次是單純謀利的動機和取向問題,表現為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再次是不擇手段問題,表現為把致富與商業賄賂、商業欺騙、商業投機、商業偷竊和掠奪性開發經營;又次是對經濟利益的態度問題,表現為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不對等交易和強制性簽合同等;還有就是「搭便車」或「無票乘車」問題.不少人仍抱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使得國家權力被濫用,社會上貪污腐敗、徇私枉法現象屢禁不止,雖然採取多種措施,但各種職務犯罪行為仍然甚囂塵上.這些現象的嚴重性在於,社會組織和個人普遍「陷入」了不道德的經濟行為的泥潭,對應當遵從的道德規則失去信任,將以不道德手段謀取利益作為普遍的行為准則.
對此現象,全社會要共同行動,齊抓共管,協調一致,發揮法律的權威作用,發揮道德的感化作用.各級人大要發揮權力機關的主導作用,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力,加強監督,特別是有立法權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積極適應形勢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所必需的法律法規,為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執法機關要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要求,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同時通過各種具體的執法活動,把基本道德觀念的要求融於各項具體政策中,融於社會的各項管理中,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在全社會的形成和完善.大力整頓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創建社會主義文明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結 論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在健全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同時形成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的內容要求我們要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造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框架,把當前我們已經提倡的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設抓好.我們應使傳統美德和新型規范相互滲透,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把依法治國不斷完善,使以德治國深入人心.為改革開放營造一個人心思進的良好社會環境.

『伍』 怎樣處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屬於不同范疇。前者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後者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陸』 在中國,我們常談德治與法治。你認為此兩者關系為何為什麼(1100字以上作文)

德治是實行法治的根本保證。法與德均屬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上層建築,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道德的實施不是憑借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傳統力量以及人們的自覺來維護;法律則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強迫人們遵守。無論從立法還是司法實踐中,都離不開社會主義道德的保證,再完備的法律都是靠人來執行的,特別是對執法者來說,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會把法律作為謀私或滋生腐敗的工具和土壤。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通過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制裁和對合法行為的保護,既可以培養人們的守法意識,又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法律規范必須有道德作為基礎,同時道德狀況制約著立法的發展,道德水準的提高,會為法的制定創造條件,對法的實施起促進作用。法治與德治的結合,才是完備的治國方略。
德治既是治國的手段,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目標。從個人的角度看,人的自我發展很重要的內容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人格的完善主要依賴於道德水準的提高,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人是不會有健康人格的。同時,道德與法治比,它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概念,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離不開道德的規范。而法治則是歷史的范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它就會自然消亡。從這個角度上講,德治的意義更加廣范、更加深遠。

實現法治與德治的結合,需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道德體系。這種道德體系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基本內容。還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配合等等。

熱點內容
房屋出租合同法違約 發布:2025-01-08 05:44:23 瀏覽:366
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 發布:2025-01-08 05:18:21 瀏覽:292
道德情感中公 發布:2025-01-08 05:06:41 瀏覽:65
對婚姻法的咨詢 發布:2025-01-08 05:01:19 瀏覽:588
房親稅立法 發布:2025-01-08 05:01:14 瀏覽:589
丁少雲律師 發布:2025-01-08 04:37:45 瀏覽:399
民事訴訟法證據高度蓋然性 發布:2025-01-08 04:27:00 瀏覽:805
2017行政法有變化嗎 發布:2025-01-08 04:16:21 瀏覽:972
勞動合同法有關病假待遇的規定 發布:2025-01-08 04:11:30 瀏覽:491
彌勒法治新聞 發布:2025-01-08 04:01:08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