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刑
❶ 刑訴法一百四十二條規定: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指的的是什麼
第一百四十二條 【不起訴的條件】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不起訴的條件、不起訴時扣押、凍結財物的處理和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的處理。
不起訴是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結果之一,具有終止訴訟的法律效力。我國法律規定的不起訴包括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兩種。
法定不起訴,指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酌定不起訴,指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或者是對於經過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的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不代表被不起訴人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如果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
❷ 法治國家是法治中國的全部內容對嗎
這種說法是不完整的來 。
法治源中國,是新時期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為一體的法治建設新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
「法治中國」是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國版」「綜合版」和「升級版」。說它是「中國版」,是因為「法治中國」是世界的法治共性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它只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適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說它是「綜合版」,是因為它並不限指「法治國家」,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綜合體;正因為它既是「中國版」,又是「綜合版」,特別是中國新時期法治建設的新目標,因而是「升級版」。
❸ 法治中國擁有哪八大特徵
現在還說不復上什麼法治中國制,更不用說什麼八大特徵了。
法治應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第一,法治不只是一種制度化模式或社會組織模式,而且也是一種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識。第二,法治作為特定社會人類的一種基本追求和嚮往,構成了工業化和民主化的秩序基礎。第三,法治的最重要的含義,就是法律在最高的終極的意義上具有規限和裁決人們行為的力量,法律既是公民行為的最終導向,也是司法活動的唯一準繩。
現代意義的法治始源於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臘。古希臘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並論為實現他們的政治理想——城邦生活的和諧(「善」)的兩個基本政治准則,主張自由就是人只受法律約束,法律比人還要有權力。畢達格拉斯最早提出「人治不如法治」之說。古希臘偉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其代表作《政治學》中明確主張:法律是有道德的文明的生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導致城邦「善」的一個條件。在此基礎上,他認為法治的基本要素在於「法治」應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有應該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❹ 《寒戰》裡面的 鄺sir 搞刑訊,哪裡有什麼「法治精神」……
他是騎牆派,既有法制精神,也尊重自己的老大。
❺ 什麼是法治中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貌似只是說說而已
❻ 在中國的刑法里。可以依法將犯罪嫌疑人打傷甚至致殘嗎
不可以。
1、當事人是否構成犯罪,應以法院判決為准,任何人在未經法院判決有罪版之前都不權能確定為有罪,所以不能稱之為罪犯,而只能稱為犯罪嫌疑人,且犯罪嫌疑人仍擁有正常的人身健康權、生命權,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能因其涉嫌犯罪而侵犯其健康權、生命權。
2、如果當事人確實構成犯罪的,其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也應由法院判決確定,不能因其已經涉嫌犯罪而對其用「私刑」,否則就屬於違法,如果因毆打犯罪嫌疑人致輕傷或致殘的,則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應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❼ 刑法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哪一基本要求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
(一)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資依據和遵循。有法可依已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
(三)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於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執行法律。二是講執法要嚴格,這又可具體化為五項基本要求,即正確、合法、合理、公正、及時。
(四)違法必究
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❽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國在刑法領域的集中體現
你說的是正確的,依法治國確實是這樣
❾ 中國法治史中耐刑、完刑指什麼
耐刑是秦朝刑罰之一,即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大多單獨專使用,使用於屬一些較輕的罪名。耐刑輕於髡刑。
完刑,古代一種較輕的刑罰。對完刑的解釋,各種記載也是互有出人,大致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耐刑就是完刑,即兩種刑罰都是剃去鬢須(鬢毛和胡須)而保留頭發。持這種看法的佔多數,主要有沈家本、程樹德及現在的《中國法制史》統編教材等。另一種觀點認為,耐刑不等於完刑,耐刑是剃去鬢須而保留頭發,完刑則是剃光頭發和鬢須,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是蔡樞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