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經道德觀

經道德觀

發布時間: 2024-03-21 01:20:19

Ⅰ 《道德經》講了什麼

您好!

整部《道德經》五千言,都是從不同的層面引導世人追問「我專是誰」。老子屬堅信,一旦知道「我是誰」,整個宇宙的奧秘都將被打開。

從古至今,《道德經》所享有的盛譽,讓很多人為之著迷和自豪。但是很多人讀起來道德經又會覺得艱澀難懂,不知道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

系辭傳里的一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其實就是高度概括了什麼「道」,《道德經》的「道」也就是一陰一陽。陰陽理論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伏羲一畫開天,始有陰陽,然後生萬物,陰陽衍生出八卦,八卦又構成六十四重卦。老子的《道德經》用陰陽理論來解釋,從頭至尾,都在向人們闡釋一個「有陰就有陽,陰極必反」的道理。而這也是老子最先提出的一種樸素的辯證法,這比西方哲學的辯證法要早很多年。

比如道德經所言: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一系列對立的概念,實際上就是一陰一陽,老子不僅指出了陰陽的對立,更指出了它們彼此之間共同的關系,即兩者相比較而顯現,相對應而依存。這不是辯證法是什麼?這講的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關系。

Ⅱ 道德經論理念是什麼

《道德經》是人類傳統文化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東方的傳統文化,其實就是一部中華道德傳統文化,道德思想深植於華夏子孫的靈魂之中,我們的祖先對宇宙真理的認識要比現代人深刻得多,他們縱觀陰陽,玄覽隱顯,跨越太極弦線的障礙,認識自然,掌握自然,順應自然,是生命的真正主人。老子的《道德經》瑰集了遠古祖先們對自然大道本質的真知灼見,並且親身實踐聖人之治的方法論,性命圓成,回歸自然。他站在自然的高度,所撰寫的《道德經》也就自然地成為人類道德論的鼻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引領著我們復興道德,回歸德道。 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同樣是物質性的,這種物質特性,由於它超越人類的物理認識論的觀念,暫時還不能被智觀所認識和掌握,只有在慧觀中才能產生真知。這種玄觀的物質特性,不因我們智識的否認而消失,始終與人類形影不離,滋養著萬物眾生。中國古代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靈樞》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這段話所揭示的就是人類生命的真諦,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源動力,德性物質在體內的流動,才使生命體中的性體系統具有活力。 「天德養神,地谷養形」。更進一步深刻地闡發了這一生命原理。這也就是說道的德能,以炁的物質方式,營養滋養著人們的精神系統,也就是靈魂系統。而地上的五穀,所滋養的是我們的形體,也就是肉身。老子曾經深刻地指出地,對於一般人、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這也就是說天上的五種德性的不可見不可觀的氣,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這五種道的德性能量,滋養著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支撐著體內眾生(靈魂系統)的工作。我們體內的眾生,就是依賴於這五種德性的能量,才能正常地在體內擔負起生命活力的各項工作。離開這些五德能量的「炁」的滋養,我們性命兩大系統中的性體系統,也就無法正常地在體內工作,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也就難以維持。道所產生的五種德性能量,對常人而言只能從鼻孔經過呼吸系統引入體內。但是對道德修養實踐者而言,如果將命體上的穴位門窗都打開煉開,也就充分能地增強五德之氣進入體內的途徑,能夠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進入體內給體內的眾生傳輸補充能量,使它們處於富營養狀態。現代人由於離道失德日久年深,無法觀察到道德能量對性命中性體系統的生理作用,將道德觀念虛化,不能認識道德的能量和營養作用,片面追求可見的物質享受,認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養命,盲目追逐「有之以為利」而不知以德養性,忽視甚至忘卻性命的真主人,造成性與命和諧統一的陰陽失衡,因而疾病叢生,疑難雜症蜂起,社會犯罪率居高不下,整個世界災難重重。人們盲目地追求物質利益,私心慾望沒有扼制地膨脹擴張,使體內的道德能量日趨下降,私慾利己的個性張揚,陰我心神毫無道德制約。人們只知命不識性,人心的道德觀已經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後底線。心靈道德的沙漠化已經發展到了極其危險的境地,這是人類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 「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地球上的五味,是指的五穀麥、黍、稷、稻、豆等五穀,泛指一切有形有象物質的營養,酸苦甘辛咸之味。這些有形的五穀營養成份,通過口,進入消化系統滋養著我們的形體,營養著我們的肉身這個看得見的命體系統。各類五穀和一切有形可供食用的有形物質中,雖然也含有一定含量的氣,但是它們只能轉化成命體的營氣、衛氣供給形體肉身使用,並不能直接給性體(靈魂)系統提供能量。人們生命中的性體系統,只能從宇宙大道的德性能量場中獲得營養補充。如果人們不能大量從宇宙中獲得道光德能進入體內補充,就會耗干體內先天的元精、元氣,因為僅靠鼻的吸入,遠遠不能滿足體內性體系統新陳代謝的需求。天德養神,地谷養形。這是自然對人類生命中性命兩大系統的基本法則,只有遵循這一自然基本法則,修養道德,用道光德能滋養我們的靈魂,人類才會達到真正的健康,民族才會真正強盛,社會才能進入真正的長治久安, 道,無形無相,無為無名,清虛自然,化生長養萬物,「生之蓄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德道經·無不為》。她運用無窮的德性能量,昭示她的慈悲和特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猶如魚兒在水而不知水,不知水對它生存的意義。天德的能量彌淪於宇宙空間之內,萬物形體之中。宇宙空間中的道光德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增不減。《老子·德道經》中說:「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這也就是闡明道德能量與人之間關系的辯證法和因果關系,道光德能雖然無處不在,但卻必需「同氣相求」,只有我們本身具有道德的特性,心身之內具有道德,才能與其發生諧振,通過一種自然的和諧的「同頻共振」而接收到道光德能進入心身之中。我們自身的德性修持具備之時,道即用德能的五德之氣飼(食)之於我們。仁德修持好者,即能獲得陽木之氣;禮德修持完善者,即能獲得陽火之氣;信德修持真一者,即能獲得陽土之氣;義德修持上佳者,即能獲得陽金之氣;智德修持誠實者,即能獲得陽水之氣。五德全部都修持到淳厚無雜者,也就與道同體復歸於道。 在人體之內,陽五行就是五德能量,五德能量的強弱多少,決定著五臟六腑三焦內眾生的營養狀態。缺失過多,必然離道越遠,「道亦失之」而不能主持臟腑的正常工作,出現疾病和災咎。人類要想真正的健康,必須要高度重視性體系統(靈魂)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只有德性的健全,才能實現生命的真正健康,社會的健康發展。 《老子·德道經》揭示了整個自然萬物健康生存與發展的真諦,人類將在深入學習和實踐《道德經》的過程中,真正正確地認識自然,認識道德,認識生命的真理,從而實現回歸德道。首屆國際《道德經》學術研討會,為我們共同構築了一個探討、研究、實踐和普及《道德經》的平台。我們相信,在各位大德的鼎力支持、積極參與下,在各兄弟單位的緊密協作下,《道德經》的精神,必定會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道德經的哲學思想,科學理念,人文精神,聖人之治的方法論,必定會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當前《道德經》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在世界上也在廣泛的流傳。目前《道德經》的翻譯本,已經達到了560種語言版本,是不經人為推崇而僅次於《聖經》的多語言書籍。由此可見《道德經》的無窮能量和精神魅力。 《道德經》本身是超越一切宗教的自然大道學說,她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眾多的有識之士,許多的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文學家都從《道德經》裡面吸取豐富的精神食糧,完善他們思想,升華他們的品格,啟迪他們的智慧。我們相信通過《道德經》的解讀和學習,特別是實踐,將會使整個人類都變得美好。我們共同祈願世界德道的回歸,祝福整個世界早日道光普照,人類早日復歸淳德!

Ⅲ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的好處:

1、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3)經道德觀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Ⅳ 關於道德經的故事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道德經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道德經的故事篇一:機器人也要講道德

根據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機器人》里有這樣一個場景:2035年的一個早晨,機器人與人類一起穿梭在美國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它們在送快遞,幫主人遛狗,做搬運工,急著回家給主人拿急救葯品——這並非遙不可及,日前,谷歌公司的機器人汽車項目就有可能讓這一虛構成為現實。

今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為一輛搭載谷歌智能駕駛系統的汽車頒發了牌照,允許這輛無須人工駕駛的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行駛。據行業人士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在歐美有望於3年至5年後投入使用。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網站公布的數據,自1961年以來,全球機器人的銷售總量已達230萬,2011年銷量最高,達到16萬台。眼下,全球機器人產業已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上升期。

阿西莫夫定律的困境

當機器人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由此引發的法律與道德問題也隨之而來。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學教授諾爾·沙吉舉例說,設想你的機器人汽車正在開往停車場,此時一個兒童正在附近玩耍。一輛卡車開來,濺起的塵土干擾了機器人汽車的感測器,機器人汽車因不能感知兒童的存在而造成交通事故。那麼誰應該對此負責,是機器生產廠家、軟體工程師還是機器人自身?

隨著機器人越來越聰明,用途越來越廣泛,機器人最終將面臨這樣一種情境:在不可預知的條件下做出道德判斷——在有平民存在的情況下,無人飛機是否應該對目標所在房間開火?參與地震救援的機器人是否應該告訴人們災難真相,即使那樣會引發恐慌?機器人汽車是否應該為了避免撞到行人而突然轉向,即使那樣會撞到其他人?

1942年,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目睹人類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沖突時例外;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看似完美的三定律在電影《我,機器人》中遇到了麻煩;在兒童和成人同時出現交通事故時,機器人會計算出成人存活率高,選擇優先救成年人,而不是兒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教會機器人進行道德判斷就被提上了日程。

像人一樣學習道德

怎麼教機器人學會道德判斷?《道德機器:教會機器人如何判斷對和錯》一書的作者之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系教授科林·艾倫表示,這要從人類修習德行的方法中去尋找。

他舉例說,2010年4月的美國紐約街頭,一名見義勇為的男子在與歹徒搏鬥後奄奄一息,但在近兩個小時里,先後有20多名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該男子終因失血過多而死亡。人們對道德的理解有時候並不和實際行動相符。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此,艾倫解釋說,在現實中,人們往往“本能地”做出反應,並沒有考慮行為所產生的道德問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人需要在現實中不斷地踐行有道德的行為,最終使其成為一種習慣。在以後再遇到道德選擇時,才能不經思考就能表現出良好的品行。

因此,艾倫認為,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簡單規則的機器人汽車。當汽車遇到上述情況的時候,學習著去進行救助,然後再根據一些道德規范,對機器人汽車的“救助”行為進行分析和肯定,從而逐漸培養起它們的道德感。

然而,另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接踵而來。當人類本身尚對諸如網路下載、墮胎以及安樂死等問題的看法存在分歧的時候,工程師們也不知道應該將哪一套道德體系輸入機器人。同時,將一種價值判斷應用於具體案例時,也會有分歧。比如,在不傷害到別人的情況下,實話被認為是美德。如果說謊能促進友誼,且不傷害到雙方,這時說謊就是“對的”。基於人類道德的差異性,機器人的道德可能會有若干版本。

當機器人像人一樣開始學習並實踐道德,它們是否會超越和取代人類?艾倫說,他現在還不擔心這一點,眼下需要做的事是如何教會機器人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至於怎樣的道德判斷是正確的,這個問題,恐怕連人類有時候都還沒有弄清楚。

關於道德經的故事篇二:1500歐元的道德底線

我到德國留學,那天去交學費。

交完300多歐元的注冊費和保險費之後,收費的老師給了我一張1800歐元的收據,我稀里糊塗地收下了,到另一個房間辦其他事情。可是我知道我還有1400元的語言學費沒有交。於是我就問辦公室桌前的另一個中國同學到哪裡交學費,她很詫異地看著我手裡的收據說:“你不是已經交過了嗎?”我立刻反應過來,是收費的人弄錯了。

我當然知道1500歐元對於我這種窮學生來說是怎樣的一種誘惑,可是在幾秒鍾的時間內,我做出了決定,這筆錢我必須交上去。我轉身走出去找弄錯收據的那個人,結果發現辦公室的老師跟我一起出來了。他在弄清楚情況之後,很兇地批評了弄錯收據那個人,然後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你很誠實。”我微笑著說了一聲“謝謝”,可是我心裡想的是:“其實我並非誠實,我也沒那麼高尚。”

現在來分析一下我那幾秒鍾的所思所想。在通常的觀點上,這件事會有兩個相反的結果。

壞的結果是誰沒交學費最終被查出來,那當然是一件面上極端難看的事情,而且對中國人的影響極壞。

好的結果是這1500歐元歸我所有,這筆錢足夠我半年的生活費。

可是,在深層含義上,這兩個結果所面對的道德處境都是我不能承受的。前者意味著在眾人眼中的道德敗壞,而且代表著中國人的道德敗壞,雖然這個錯誤的直接原因是德國人導致的,但是在道德上理並不在我們一方。後者呢?後者意味著我的下半輩子將永遠受到良心的拷問和譴責,因為它嚴重越過了我心中的道德底線,它將為我的人品抹上最大一筆污點。事後很多人說:“學校那麼有錢,又不差你那一點。”可是我知道事情不是這樣看的。其中的道理,不用細說。

事後想起這件事,覺得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確。我決不能為了這1500歐元下半輩子不得安生,我買的是一片良心的清寧。為這片清寧,我寧願明年冒著烈日和暴雨去打工幹活,因為自己辛苦勞動得來的錢花得理直氣壯。

這件事是我出國以後面對的最嚴峻的道德考驗,讓我踏實的是,它為今後可能遭遇的一切波峰浪谷開了一個好頭,遠多於誠實和高尚。

關於道德經的故事篇三:訓練“道德”

吳奶奶是一位退休工人,養老金不高,房子也不大,住在杭州富陽的一個社區里。汶川地震後,她捐了一筆錢,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以“日日捐”向社會獻愛心。雖然捐的錢不多,每日只有區區一元錢,但她說,這一元錢帶給她許多快樂,只要有一日不捐,心裡就會空落落的。

前幾天看新聞,有位文具店老闆街頭孤身追賊,為一位女士追回一條金項鏈。鏡頭中,店老闆的妻子說:“丈夫就喜歡管這樣的閑事,開店十年,這樣的見義勇為不下十次了。”這則新聞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追小偷時只有他一個人,而且追了長長的一條街。

善與惡、是與非、黑與白……這樣的“道德觀”認知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對“好人”、對“好事”,我們心中還會油然而生出感動和敬佩,但感動歸感動,行動歸行動。“感動”與“行動”之間還橫亘著一條長長的溝壑,有的人走了一輩子,都沒有跨過去。看來“道德觀”與“道德”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道德觀”只是一個理念,而“道德”在行動,“行動”真的很難。

香港有位義工叫蘇金妹,她認為道德不能靠說理,而靠“訓練”。如果要讓孩子富有愛心,就應該讓孩子走上街頭去幫助別人,這樣才能“訓練有素”。

“道德訓練說”可以解釋許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譬如吳奶奶的“日日捐”、又如那位店老闆的“古道熱腸”。一個人做了好事,就會經常做好事,就再也看不得別人“受苦受難”,也看不得“不平之事”了。

山東濟南有位叫鄭承鎮的老人,自從1987年那年在濟南“收養”了一個流浪孩子之後,這十多年一共幫助了四百多位流浪孩子,最多的時候家裡擠住過十三個孩子。在他收養的孩子中,有的讀了中專、警校,有的參了軍,沒有一個再去流浪。

常人很難理解鄭承鎮的行為,唯有“訓練有素”這四字才能理解。他顯然已把這種救助視為一種習慣,並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和滿足,所以才能樂此不疲,視為一生的追求。

“道德”真的需要訓練。這段時間,網上在熱議一位名叫陸傑森的美國在華留學生,他在麥當勞門口遇到一位乞討的老奶奶,於是買了兩份薯條,兩人席地而坐,開心地吃著。陸傑森的愛心讓許多國人為之感動,但對於陸傑森來說,這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因為他在美國就是一位義工,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為乞丐買一份食物,只是舉手之勞。

陸傑森的“很簡單”,對許多人來說卻是“很困難”,現在許多網友甚至還提醒陸傑森被騙了,說那位老奶奶不是真正的乞丐,不應去幫助她。“扶弱濟貧”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但要走出一步、付出一點,原來這么難。

我們接受了太多的道德說教,但缺少實踐和體驗。結果,我們永遠站在“道德觀”的陣營里,樂於做一個評判者,而不願做一位實踐者。

2010年去香港培訓,在九龍塘地鐵口曾看到溫情一幕:一位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站在地鐵出口,手舉一塊“哮喘基金募捐”的牌子向路人募捐,而他的父母則靠在一輛賓士車邊,微笑著看著他。

Ⅳ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是倫理道德

簡單講,倫是類別、次序,倫理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文化中將其總結為五大類,即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中相處應該遵循的方法就叫倫理。這些關系都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
道德,道是道路,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中庸》說: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應自性的意思,就是順應宇宙萬物本體的運行規律。道包括宇宙人生方方面面,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其自然的運行規律,因此說「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德,是達到萬物本體的方法。華夏文化中將其歸納為八條,稱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修養這八種品德,就能回歸「道」。因此「道德」其實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以及我們應當如何通達這種自然規律的方法,它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為規律的。

倫理道德不容?

老實說,你分的清愛情與情親不?因為很多女生會對她男朋友說,你給我的感覺像父愛。說明什麼?說明你現在的想法只是一種潛在的喜歡,可是喜歡和愛還不一樣的,等等吧,等真愛到的時候,你再想想現在,保證你自己笑自己。

什麼是倫理道德觀?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職業道德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者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對新聞職業道德原則、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規范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
在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基礎和核心,它是決定和統率其它內容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 *** 人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各項事業的基本方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指出:" *** 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 宣言》,第36-37頁,人民出版社)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 *** 人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存在,而戰斗的。
*** 的表述則更加明確。他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 *** 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 著作選讀》,下冊,第591、592頁,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但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針,也包含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內容。
1991年1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這個准則後來又經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兩次修訂,成為全國新聞界共同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條例
這個准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這六條准則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思想、業務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及其行為實踐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六條准則集中表述了一個核心思想:即新聞工作者必須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真理;必須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它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在品質和作風方面的嚴格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

倫理道德問題

科技倫理問題:在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倫理,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例如,
(1)計算機與通信技術誕生後結合了互聯網,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溝通方式,帶來了劃時代的巨大進步的方式,但也給道德構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如:計算機黑客,人格缺陷,信息污染問題,信息安全,違反了一系列違背了隱私和知識產權問題,文化霸權等傳統道德問題的現象,成為當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熱棘手的問題)。
(2)生物技術用於生產和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同時生存帶來顯著的變化,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進化,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道德的影響人的尊嚴,社會和道德的關系問題;基因專利問題基因技術研究基因組和人類引起的,基因歧視,生命的遺傳決定論的危險,所謂的「優生」問題的人為干預,基因治療恐懼引起的倫理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負道德問題。
(3)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核戰爭,核污染,消除核威脅和核訛詐和其他超級大國的各種問題的認識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類安全的深切關注。
(4)所造成的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外空問題上的競爭空間資源的開發,空間環境問題的保護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5)納米技術的倫理問題的發展。通過調動人類的納米技術的發展將能單分子,原子來創建某種微型和超微型裝置或一些小體積的智能機,它們可以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被植入人體或人在大腦中發揮作用是有吸引力的應用之一,但也可以給人類不可預見的潛在危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給人們創造一個「道德風險」的恐慌,協調和穩定生活的社會秩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
所以,我們要注意的倫理問題和研究技術引發了科技進步的關注可能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為了避免或減少由此引起混亂的社會影響,也給提高認識,積極評估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倫理指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應建立和道德意識和對人類的規范,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循。在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倫理直接影響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間接和直接的影響日益突出道德。科技進步既有道德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但也有負面影響。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正確的道德行為的指導下,使對人類健康的發展,但技術進步的好處的方向,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的後果,如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人類長久以來自然的征服成功的生態危機眼花繚亂擺正人在自然界中沒有位置,誤以為自己是高手的性質,統治者和自然辱罵,肆意剝削發展各種資源。可以說,正是以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或人類的禍害的利益,這是不是一門科學和技術本身可以決定,而且必須訴諸道德的力量。科學技術才有發展的正確道德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使人類走向健康發展,科學和技術造福社會的方向,道德帶來了負面影響只能是消除和道德調節的技巧緩和。因此,技術進步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
隨著技術的工人是在科技,科技工作者如何從事科技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活動的方向的主要活動,因此,應加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積極並故意從事科學研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加強科學技術日益品德和倫理蘊涵的道德影響,因為科學家和科技活動的主體,這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從事科研活動,不能簡單純粹的「科學的科學「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後果,樹立真,善,美人們普遍認為,從純粹的現實和轉向求是善,美的統一,牢牢把握科研方向和技術實際應用中,仔細測量各種技術的選擇滿足人類的需求,也不會帶來危害人類,注重科研和全人類更加緊密的長期利益。

什麼世俗,什麼倫理道德

__世俗一般指現實的生活世界。
__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行為規范,道德就是通過非暴力性手段來維系的調整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在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__「倫理」一詞有時和「道德」通用,有時特指研究道德的科學——倫理學。

什麼是職場倫理道德

所謂職場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公司或企業人際關系的倫理和道德規范,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它要求員工之間相互尊重,尊重彼此之間的隱私,男女之間正常交往,不做有違社會風俗的行為;同時,員工與管理者之間也應該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人格平等,沒有封建附屬關系。健康的職場倫理道德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競爭力。

什麼是倫理道德之說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五倫:夫婦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朋友關系。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系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系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沖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系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倫理道德重要嗎?

倫理道德很重要,它是人類歷史幾千年發展的遺留的真理,也是人們遵守的道德准則,誰敢越雷池一步,都會遭到唾棄的。

Ⅵ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內容想要人們明白什麼道理

道德經主要講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從中回學到。道德經答由春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貫穿全書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辯證,想要人們用辯證的思維去想事情思考問題,培養獨立的精神。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6)經道德觀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Ⅶ 《道德經》的主旨是什麼

《道德經》的主旨是什麼?

《道德經》主旨是:

將無為作有為,將形而上轉形而下,都是古來賢聖無可奈何之事吧。說法者,無法可說,不得不說,言之有物,強名「說法」耳。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守中,順其自然,善於引導。不貪名利,始終如一的保持寧靜、淡薄、踏實、沉穩、清凈、犀利(思維)。凡事成竹在胸,不做無把握之事。凡事適度,懂得放棄。

不為名、利、情所奴役。致虛極,守靜篤。養浩然之氣,恬然之心,泰然處於世,靜觀眾妙之門,利萬物而不爭。低調做人,摒棄慾望。虛懷若谷,心處世外,身安人下。

寬恕任何人,任何事。以博愛之心去引導萬物,順其自然,不做強迫。善為功而不居功,安於自身所有。時時謹慎,不可大意。做事要以最少的行動達到最佳的效果,不可繁化。

《道德經》概要

一、老子的人生綱領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仍然。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

聖人處無為之事。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二、老子的處世原則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於水。

見小曰明,守弱曰強。

柔之勝強,柔之勝剛。

反者,道之動。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三、老子的為人之道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四、老子的處世技巧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曲則全,枉則直。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天地不仁。

治之以未亂。

動,善時。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不敢進寸而退尺。

五、老子的修身方法

五色令人目盲。

自勝者強。

強行者有志。

為學日益。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

專氣致柔。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賢於貴生。

六、老子論言

善行無轍跡。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大辯若訥。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七、老子的交際智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輕諾必寡信。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聖人被褐懷玉。

八、老子的避禍智慧

大丈夫取其厚,不居其薄。

寵辱若驚。

揣而銳之,不可常保。

功成而弗居。

功成而不處。

我有三寶。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不貴難得之貨。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勇於敢則殺,用於不敢則活。

禍莫大於不知足。

禍莫大於輕敵。

九、老子的謀略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大者宜為下。

欲上民,言下之 。

善戰者不怒。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治大國若烹小鮮。

十、老子的感嘆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天下皆知美為美。

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損不足而奉有餘。

莫能知,莫能行。

Ⅷ 老子的《道德經》和康德的道德觀念相同嗎

其實這二者的觀念是大差不差的,只是康德的道德觀主要是為了說人的理性。老子則是一回種形而上的思想答,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本質上的道德,是更深層的

道與德是兩個概念,除了書名《道德經》,並無道德一詞。道和德在我們古代其實是兩個很大的概念,並不是我們現在連用起來的這個意思。

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我們都具有不同的人為道德觀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終是不會改變的。

而西方的所謂道德就是社會心理意義上的利他行為。我們所謂的道德則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所以說這可能是差異,卻又有相同的地方。

熱點內容
安徽當塗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6 18:00:21 瀏覽:201
法規教育課件 發布:2024-11-16 17:52:09 瀏覽:18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4-11-16 17:51:28 瀏覽:287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4-11-16 17:49:38 瀏覽:972
道德具有廣泛 發布:2024-11-16 17:48:15 瀏覽:44
2016年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4-11-16 17:48:10 瀏覽:105
兩高貪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16 17:34:31 瀏覽:980
刑事訴訟法第二第七節 發布:2024-11-16 17:24:22 瀏覽:847
法律法規文本資料庫 發布:2024-11-16 16:53:09 瀏覽: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發布:2024-11-16 16:43:00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