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監察法的立法目的

監察法的立法目的

發布時間: 2024-03-21 08:29:20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制定依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制定依據是憲法。

為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等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在「國家機構」一章中專門增寫「監察委員會」一節,並在其他部分相應調整充實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內容,確立了監察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的法律地位,為設立國家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提供了根本法保障,為制定監察法提供了憲法依據。

(1)監察法的立法目的擴展閱讀:

監察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有四個方面:

1、一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涉及政治權力、政治體制、政治關系的重大調整,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

黨的十九大對此作出戰略部署,要求將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制定監察法。出台監察法就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以立法形式將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將改革的成果固定化、法治化。

2、二是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

在我國,黨是領導一切的,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國家機關都屬於「廣義政府」范疇。在人民群眾眼裡,無論人大、政協,還是「一府兩院」,都代表黨和政府,都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得到有效加強,強化了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監督對象覆蓋了所有黨員,這也為國家監察覆蓋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作了示範、打了基礎。

制定監察法,就是要貫徹落實上述改革精神,以法律的形式全面填補國家監督空白,實現國家監察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全覆蓋,將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統一納入監察范圍,由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進行監察。

原來檢察機關只偵查職務犯罪行為,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既調查公職人員的職務違法行為,又調查職務犯罪行為。

3、三是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

各級監察委員會與同級紀委合署辦公,根據監察法的規定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利於加強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統一領導,形成工作合力,推進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必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和信任,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4、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不斷提升治國理政水平是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的題中之義。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依規治黨,依據黨章黨規黨紀管黨治黨建設黨;二是依法治國,依據憲法法律法規治國理政。目前黨內監督已經實現全覆蓋,而行政監察主要限於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覆蓋面窄,二者不相匹配。

實行國家監察是對公權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監督,監察全覆蓋和監督的嚴肅性實效性直接關乎黨的執政能力和治國理政科學化水平。

制定監察法,就是落實黨中央關於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通過制度設計補上行政監察范圍過窄的短板,真正把所有公權力都關進制度籠子,體現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有機統一,探索出一條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的有效路徑,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人類社會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❷ 監察法屬於什麼類別法

《監察法》是反腐敗國家立法,是一部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和基礎性作用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是為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而制定的法律。
一、監察權力結構
監察權力結構包含下列幾方面:
1、權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監察權力運行毖然具有某種確定的指向,並在現實過程中形成確定的權力運行軌道,而監察權力的一定作用方式,則對軌道起著充實的作用,使其獲得現實性。
2、權力作用的層次。監察權力往往需要經過許多中間層次才能達到最終客體。而這些中間瑤次會使權力的強度有所增強或減弱,使權力作用的方向產生偏離,從而使監察權力的運行呈現非常復雜的情況。
3、權力作用的時間。在監察權力運行中,時間的因素具有極重要的意義。一種監察權力若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到達客體,其作用將喪失,這意味著權力的中斷。權力中斷以後,需付出幾倍的力量和代價才能恢復,而且難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此外,權力的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磨損和消耗,需要不斷補充能量。
4、權力作用的結果。監察權力的效虛是以其結果來衡量的,即要看在權力的作用下,客體的行為符合主體目的的程度。因而,權力作用的結果成為權力結構的最終環節。
二、監察的權力內容
監察機關擁有四項基本權力。
1、檢查權
檢查權是指監察機關對國家行政機關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中的問題進行檢查的權力。它包括:查閱、復印材料;要求解釋和說明問題;責令停止違法違紀行為。
2、調查權
調查權是指監察機關依法擁有的對監察對象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進行專門的調查核實的權力。在調查時可以根據需要,採取下列措施:
(1)暫時扣留、封存與案件有關的材料;
(2)責令涉嫌單位和涉嫌人員保全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3)責令有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地點解釋和說明稿坦頌;
(4)建議暫停有嚴重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執行職務;
(5)查詢案件涉嫌單位和涉嫌人員在金融機關的存款和提請法院予以凍結。
3、建議權
建議權是指監察機關在檢查、調查的基礎上,就一定的事項向被監察部門鍵鄭和人員或者有處理權的有關機關提出處理問題及改進工作的建議的權力。
監察機關行使的建議權的表現形式是提出監察建議。監察建議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建議,它具有一定的行政法律效力。對於監察建議,監察建議的相對人如無正當理由,就應當採納,並且履行監察建議要求其履行的義務,否則,要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
監察建議的適用內容主要有以下六種情形
(1)拒不執行法律、法規或者違反法律、法規以及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應當糾正的;
(2)本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決定、命令、指示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政策,應當予以糾正或者撤消的
(3)給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需要採取補救措施的;
(4)錄用、任免、獎懲決定明顯不適當的,應當予以糾正的;
(5)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
(6)其他需要提出監察建議的。
4、決定權
決定權是指監察機關根據檢查、調查的結果,就一定的事項向被監察部門和人員作出處理決定的權力。
監察決定的內容有兩項:
1、「違反行政紀律,依法應當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開除行政處分的」;
2、「違反行政紀律取得的產物,依法應當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這兩項內容,監察機關可以作出監察決定,也可以作為監察建議提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一條
為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信謹能的專責機關,依照本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下稱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

❸ 監察法的立法依據

法律主觀:

我國《監察法》的立法依據為《憲法》,以及為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的需要。《監察法》規定,為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客觀:

《陸瞎春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一條為了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對所有神首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早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❹ 監察委由誰監督

事關政治體制改革全局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近來牽動人心。尤其是已在徵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下稱《監察法(草案)》),所引發的熱議與關注都遠在許多法律之上。

近日,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與反腐敗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國家監察法立法座談會。多位專家對於如何規范和制約監察機關,保護被調查人員的合法權益等問題表示關注。

「很多人對於如何監督監察委非常關注。實際上,在《監察法(草案)》的立法過程中已經充分注意到了這一問題,通過一些制度上的設計,來確保監察委接受相應的制度和法律的約束與監督。」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教授說,「當然,在具體的規定上還有一些可以完善的空間。」

監察委員會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機構,由誰來監督,怎樣監督,是一個非常受關注的話題。

在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看來,在「規范反腐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行為,防止其濫用職權,保護被監察人員人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方面,《監察法(草案)》作出了很大努力,為此設計和確立了一系列相應的規范、制度。

例如,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行使職權實行全方位監督,包括人大監督、上級監察機關監督、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以及監察機關在工作中的自我監督。

監察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嚴格遵循程序,其內部問題線索處理、調查、審理等各部門之間須建立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監察人員採取訊問、詢問、留置、搜查、調取、查封、扣押、勘驗檢查等調查措施時,均應出示證件,出具書面通知,由二人以上進行,形成筆錄或者報告、意見等書面材料,並由相關人員簽字蓋章。

留置應由監察機關領導人員集體研究決定,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或備案(省級以下留置經批准,省級經備案);除有礙調查的,應24小時內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單位或家屬;留置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延長不得超過3個月;被留置人的飲食、休息、醫療服務應予保障;對之訊問應合理安排時間和時長等。

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違法方式收集證據;嚴禁侮辱、打罵、虐待、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被調查人;進行訊問、查封、扣押等應全過程錄音錄相等。

從上述規定中,不難看出監察委的自我監督在監察法中也得到體現。比如,對留置的全程錄音錄像,留置的時長,還有對審批許可權的嚴格掌握,都屬於自我監督,防止權力濫用的措施。

「另外,還可以考慮比照香港廉政公署,在監察委內部設立投訴委員會,接受包括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和社會公眾的投訴。投訴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可以包括社會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學者等。」馬懷德說。

維護人的尊嚴應有共同規則

現有的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監督機關並非無人監督與無從監督。但是,專家們認為,仍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空間。

例如,人大究竟應當如何監督監察委,是當前引發熱議的問題。其中的兩個關鍵是,監察委是否需要向人大報告工作,以及人大是否有罷免監察委主任的權力。「監察委作為跟法院、檢察院、一級政府相類似的國家機構,應該向人大作報告。監察委員會由人大產生,向人大負責,接受人大監督是理所當然。」馬懷德說。

另外,多位學者主張,按照憲法的規定,各級人大有權罷免各級政府領導、法院院長、檢察長。在修改憲法時,也應當增加人大有權罷免監察委員會主任的條款。「修改憲法的程序較為特殊,目前需要抓緊研究修憲方案,例如是大修、中修還是小修的問題。」馬懷德解釋。

中央黨校教授王勇認為,憲法修改勢在必行。例如,要增加監察委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的規定。憲法當中的一些具體的條款也要修改,涉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規定中,應將與監察委相關的內容包含進去。

姜明安認為,《監察法(草案)》規定的某些控制權力、保障人權的措施較為抽象,不夠具體,這可能給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留下任意解釋、規避法律制約的空間。

例如,第41條規定監察機關對被留置人進行訊問應合理安排時間和時長。什麼是「合理時間」?是晚上11點以前,清晨7點以後,或者是晚上12點以前,凌晨5點以後?什麼是「合理時長」是一次訊問不得超過4小時,還是不得超過8小時?又如,第29條規定監察機關決定採取技術調查措施,應履行嚴格的批准手續。什麼是「嚴格的批准手續」?是應經本級監察機關負責人批准,還是應經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或者是應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批准?

「《監察法(草案)》目前規定不夠精細化,尚有一定的完善空間,需要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修改。」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應松年說。

此外,對於頗受關注的監察法與刑事訴訟法關系的問題,應松年指出,「適用銜接的關鍵問題在於,對人身自由、對人的尊嚴維護,這應該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共同的規則作為底線,不能突破。」

❺ 監察法如何確保既有實權反腐又防濫權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以下簡稱《監察法(草案)》,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筆者認為,國家監察法立法應力爭實現兩大目的:一是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反腐敗體制、機制,為加大反腐敗力度,提高反腐敗效率和質量提供法律支撐;二是規范反腐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履行監察職責和行使監察權力的行為,防止其濫用職權,為保障人權、保護被監察人員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

其三,監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或者干涉監察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對其打擊報復(見「草案」第10條)。比較現行三個訴訟法,均規定的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和個人(而非「任何組織和個人」)的干涉。如此看來,《監察法(草案)》對監察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力度甚至高於司法機關。

其四,監察機關實行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監察對象包括黨和國家機關、民主黨派、國有企事業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公共管理的六類公職人員(見「草案」第12條)。比較現行行政監察制度,監察對象僅限於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范圍大為擴張。

其五,監察機關可行使查封、扣押、凍結、搜查、留置等15項監察許可權和手段(見「草案」第4、5章)。比較現行行政監察制度,監察措施主要限於查詢、復制、凍結、扣留、封存5 項,《監察法(草案)》賦予監察機關的許可權手段大為增加。與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關於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比,這些許可權和手段又增加了技術調查、通緝、限制出境(分別見「草案」第29、30、31條)等3項。

以上五個方面,對於實現監察法立法「構建集中統一和權威高效的反腐體制、機制」的目的,其力度無疑是既大且實的。

熱點內容
美國是實行過合同婚姻法 發布:2025-01-06 20:15:09 瀏覽:50
我國勞動法關於勞動派遣的 發布:2025-01-06 20:03:09 瀏覽:714
武漢租房法規 發布:2025-01-06 19:50:26 瀏覽:933
法律知識演講文稿 發布:2025-01-06 19:30:23 瀏覽:483
法院傳票多久能收到 發布:2025-01-06 18:51:27 瀏覽:524
浙江省司法廳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06 18:46:28 瀏覽:150
勞動法關於病休勸退 發布:2025-01-06 18:17:31 瀏覽:87
雲南昆明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06 18:17:29 瀏覽:264
非法人分支機構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6 18:16:05 瀏覽:700
河北水土保持條例 發布:2025-01-06 18:07:09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