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立法研究
『壹』 我國現行的國防法規體系區分為四個層次
我國國防法規按立法許可權區分為法律、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四個層次。
依次排序如下:
1、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
2、法規。法規是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的;
3、規章。由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為軍事規章,由國務院有關部委與軍委有關總部聯合制定的為軍事行政規章;
4、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貫徹執行國家國防法規的實施辦法等。
國家的國防法規按調整領域劃分為以下十六個門類:
1、國防基本法類;
2、國防組織法類;
3、兵役法類;
4、軍事管理法類;
5、軍事刑法類;
6、軍事訴訟法類;
7、國防經濟法類;
8、國防科技工業法類;
9、國防動員法類;
10、國防教育法類;
11、軍人權益保護法類;
12、軍事設施保護法類;
13、特區駐軍法類;
14、緊急狀態法類;
15、戰爭法類;
16、對外軍事關系法類。
國防法是國家國防政策的法律體現,是指導國防活動的行為准則,又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可以與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適應,基本上可以滿足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需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三條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堅持全民國防。
國家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依法開展國防活動,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貳』 什麼是國防法治
國防法制,是指國防法律規范以及制定、修改、廢止和實施國防法律規范的活動的總和。版
是國家法制的重要權組成部分,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的重要法律依據。
國防法制一般包括國防立法、國防法律制度、國防法律的實施等主要部分。
『叄』 反恐怖法律常識
1. 反恐法律法規
我國現行反恐法制還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學、反恐原則缺失、基礎概念不明確、刑法反恐重心偏移、反恐程序立法空白、人權保護不力和執法體系不完備等問題,我國應構建「以憲法為依據,以反恐怖法為主導,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新格局,確立法治和人權、標本兼治、國際合作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等反恐基本原則,釐清恐怖主義基礎概念,在刑法中增設恐怖行為罪、明確規定特殊的反恐程序、加強反恐中的人權保護並不斷完善反恐執法體系,推動反恐領域國際法制與中國法制的良性互動。
來自: 中國反恐法制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英文標題】A Study on China'S Anti—terrori *** Legal Mechani *** /Article_Info?Id=117688【作者】尹生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期刊名稱】《當代法學》【期刊年份】2008【期數】第3期 總第129期。
2. 中國反恐怖活動有哪些法律法規
刑事訴訟法中涉及反恐的相關條款
第二十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
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
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一百四十八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第二百八十條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緝一年後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規定應當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
公安機關認為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寫出沒收違法所得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
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應當提供與犯罪事實、違法所得相關的證據材料,並列明財產的種類、數量、所在地及查封、扣押、凍結的情況。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申請沒收的財產。
3. 反恐防暴常識
一、辨別可疑人員
在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注重觀察周圍環境和人群,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舉止行為可疑時,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例如:1、神情恐慌,言行異常者;2、著裝、攜帶物品與其身份明顯不符或與季節不協調者;3、冒充熟人,假獻殷勤者;4、在檢查詢問的過程中,催促快點且態度蠻橫,不願配合,不願接受檢查者;5、頻繁出入在酒店大堂或車場者;6、貌似公安機關通報的嫌疑人員。
二、遇有 *** 突襲的應對技巧:
面對 *** 突襲要做到「逃跑、躲避、反擊」這三個原則」。1、沉著鎮靜,保護自己是首要問題,對突發其來的恐怖襲擊,不能因為恐慌影響了正常的判斷;判斷自己是否面臨危險,如有危險,要先做好個人防護,並極力疏散圍觀群眾;2、如自己無法逃避時,要找大型遮蔽物體遮掩自己,能迅速就近找到防衛器材,等待時機,如需出擊時,一定要准、快、猛、狠;3、切勿激怒 *** ,更不能驚恐喊叫;4、盡量穩定情緒,觀察現場,看時機迅速撤離;5、不要好奇,拿手機拍照,觀看熱鬧;6、場面確定安全時,聽從現場有關人員的指揮,據自身的條件,對受到傷害的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切勿盲目行動,做無謂的犧牲,盡力將傷亡與損失降到最低。
三、報警注意事項:
報警時,要報告最重要的內容,包括地點、時間、發生的事情、後果等,以及嫌疑人的體貌特徵,衣著打扮,傷亡人數等。
4. 反恐法律法規
我國現行反恐法制還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學、反恐原則缺失、基礎概念不明確、刑法反恐重心偏移、反恐程序立法空白、人權保護不力和執法體系不完備等問題,我國應構建「以憲法為依據,以反恐怖法為主導,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新格局,確立法治和人權、標本兼治、國際合作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等反恐基本原則,釐清恐怖主義基礎概念,在刑法中增設恐怖行為罪、明確規定特殊的反恐程序、加強反恐中的人權保護並不斷完善反恐執法體系,推動反恐領域國際法制與中國法制的良性互動。
來自: 中國反恐法制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英文標題】A Study on China'S Anti—terrori *** Legal Mechani *** /Article_Info?Id=117688【作者】尹生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期刊名稱】《當代法學》【期刊年份】2008【期數】第3期 總第129期
5. 如何利用法律對恐怖主義進行打擊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今天表決通過了反恐怖主義法。
該法共十章97條,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反恐怖主義法是在總結近年來我國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工作的經驗、借鑒國外有效做法的基礎上制定的,是一部規范 *** 和社會開展反恐怖工作的法律。
該法全面系統地規定了我國反恐怖工作的體制、機制、手段和措施,它的出台必將為我國依法打擊暴恐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加強國際反恐合作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律支撐和保證。 制定專門反恐法是現實需要 為什麼選擇當前時機出台反恐怖主義法?國家反恐辦副主任、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長安衛星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前恐怖主義已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受國際恐怖活動高發、境內外「東突」勢力滲透煽動的影響,我國國內面臨的暴恐活動威脅愈發突出,國內發生的暴恐案件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失,恐怖活動對我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安衛星說,我國 *** 歷來高度重視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建設,反恐怖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進行。
有關反恐怖主義的法律規定見於刑法、刑事訴訟法、反洗錢法、人民武裝警察法等多部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等,同時我國還締結參加了一系列反恐怖主義國際條約。在現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一部專門的反恐怖主義法,既是當前打擊恐怖主義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國的國際責任。
為進一步加強對反恐怖工作的組織領導,12 月,公安部設立了專職反恐專員。安衛星表示,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我國 *** 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打擊任何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暴恐犯罪活動。
反對在反恐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始終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與國際社會一道打擊恐怖主義。今後,我國各有關部門將認真貫徹反恐怖主義法,不斷創新反恐怖主義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提升反恐怖工作能力水平,進一步加強反恐防範,持續深化嚴打暴恐活動,持之以恆地進行源頭治理,加強反恐國際合作,堅決把暴恐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網路恐怖主義已成國際公害 反恐怖主義法第十八條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進行防範、調查恐怖活動提供技術介面和解密等技術支持和協助。由於該規定涉及到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防範和調查恐怖活動的一些協助義務,此前美國對反恐怖主義法草案表示嚴重關切,認為可能會引起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也會使中國的言論和宗教自由受限制。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壽偉指出,在反恐怖主義法立法過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和一些機構、企業都對反恐怖主義法的一些條款表示關注。「制定這條規定的原因,也是因為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恐怖主義也出現一些新趨勢,越來越多的 *** 利用網路宣揚煽動恐怖主義,利用網路組織策劃實施恐怖活動,將網路作為一個重要的工具, 即網路恐怖主義活動,這已成為國際公害。」
李壽偉說。 對於如何去應對網路恐怖主義活動,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
聯合國安理會曾專門出台決議,要求各成員國採取措施打擊網路恐怖主義。實際上,很多國家都對網路運營商和網路服務商的一些協助義務在法律中進行明確。
比如,美國的通信協助執法法等,規定了網路服務商、網路經營者要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為司法機關包括執法人員進行合法監聽提供技術協助。另外,對於加密傳輸的一些文件,這些企業要提供相應的解密支持。
考慮我國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實踐需要,此次反恐立法就有關問題研究借鑒有關國家的立法經驗,廣泛聽取了各方面意見。
6. 《反恐怖主義法》規定的安全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是,基礎防範措施,包括宣傳教育、網路安全管理、運輸寄遞貨物信息查驗、危險物品管理、防範恐怖主義融資、城鄉規劃和技防物防等。
二是,禁止極端主義。極端主義是當前我國恐怖主義的主要思想基礎。
本法明確規定,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對宣揚極端主義,利用極端主義危害公共安全、擾亂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公安機關發現極端主義活動的,應當責令立即停止,將有關人員強行帶離現場並登記身份信息,對有關物品、資料予以收繳,對非法活動場所予以查封。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宣揚極端主義的物品、資料、信息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三是,重點目標保護,包括重點目標范圍、單位職責、主要安全制度及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等。
四是,國(邊)境管控與防範境外風險,包括邊防管理職責、出入境監管、境外利益保護、駐外機構內部安全防範等。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的政策解讀
恐怖主義已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
當前,針對中國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發頻發態勢,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中國是法制國家。
制定反恐怖主義法是完善國家法治建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的現實需要,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責任,是十分必要的。2011年10月1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
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對恐怖活動、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做出界定,為反恐立法邁出第一步。201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議,反恐怖法應該明確界定恐怖行為、恐怖組織等概念,對編造恐怖信息,傳播或放任傳播,或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宣傳、散布恐怖思想和恐怖言論等行為,都應入罪。
2014年各地發生多起恐怖事件,3月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建議盡快制定反恐怖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反恐立法是一個全面的法律體系問題,在防範、打擊等整個過程中都要發揮反恐怖法的作用,而不單是打擊嚴懲 *** 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議,反恐怖法應該明確界定恐怖行為、恐怖組織等概念,對編造恐怖信息,傳播或放任傳播,或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宣傳、散布恐怖思想和恐怖言論等行為,都應入罪。2014年4月,由國家反恐怖工作領導機構牽頭,公安部會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安部、工信部、人民銀行、國務院法制辦、武警總部等部門成立起草小組,組成專班,著手起草反恐怖主義法。
在起草過程中,多次深入一些地方調查研究,召開各種形式的研究論證會,聽取各方面意見,並反復徵求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各有關單位、地方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同時還研究借鑒國外的有關立法經驗,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草案)》。 。
『肆』 沿海國在爭議海域執法中使用武力行為的國際法剖析
沿海國在爭議海域執法中使用武力行為的國際法剖析海上執法武力和國際法所禁止的武力的區別是復雜的,而當強制行為發生在爭議海域時,執法武力與國際關系中禁止的武力之區分是沿海國遇到的難題之一。對於爭議海域執法武力使用的問題尚沒有明確的國際法規則,但是部分國際實踐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初步的探討。目前,我國與周邊國家在相關海域有著復雜的主權爭議。因此,明確在爭議海域執法行為的合法性依據,避免執法中違反相關的國際法規則對於我國海洋秩序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海上執法使用武力與《聯合國憲章》 (以下稱《憲章》)所禁止的武力之間的區別是判斷一國海上強制行為合法性的根本依據,但二者之間的區分也是相當復雜的。當海洋劃界爭議懸而未決時,爭議海域執法中的武力使用將會引起更大的海上沖突。目前,我國周邊海域與其他沿海國有著復雜的管轄權糾紛,部分國家在爭議海域動作頻頻,如何確保我國海上執法尤其是在爭議海域執法的合法性對於我國海洋秩序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雖已有對海上執法中的武力使用問題的研究,也有對於爭議海域執法、軍事行動的問題研究,但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爭議海域執法活動中的武力使用的合法性依舊是值得探究的話題。
一、海上執法使用武力的合法性
來源
(一)國際條約對執法武力合法性的規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公約》)沒有明確肯定海上執法使用武力的合法性,但其中的部分條款對執法武力持肯定的態度。例如《公約》允許沿海國在一定區域內對外國船舶進行緊追。《公約》第七十三條規定了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可採取登臨、檢查、逮捕等強制行為。《公約》對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實施緊追、登臨、檢查、逮捕等行為的許可,均暗示了沿海國在海上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另外,作為《公約》重要補充協議的《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養護管理跨界魚類種群和高度洄遊魚類種群的規定的協定》規定檢查員在必要條件下可以使用必要程度的武力。《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2005議定書中也有類似的規定,但所使用的武力要以最小程度為限。1979年《執法人員行為守則》和1990年《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明確允許各國海上執法人員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用武力。以上條約的相關規定均體現出國際條約允許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使用合理的武力。
(二)部分國內立法允許海上執法武力
各沿海國海上執法相關的立法一般均允許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合法使用武力。例如美國《美國法典》第十四篇允許美海岸警衛隊為保障其執法目的的實現而使用武力;《關於俄羅斯大陸架的聯邦法律》第四十三條規定聯邦執行機關的軍艦和飛機可以在海上執法中使用武力,但是規定了使用武力的前提條件;《加拿大沿海漁業保護法》第十九節規定在安全距離內進行一次以上的警告後可以使用武力;我國2007年頒布的《公安機關海上執法工作規定》第九條規定公安邊防海警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
(三)國際案例實踐對海上執法使用武力合法性的肯定
一些國際案例的裁決也表明,沿海國在海上執法中使用符合條件的武力是合法的。1933年「孤獨號案」的聯合委員會宣稱:沿海國可以「為實現登臨、檢查、扣留和將嫌疑船隻帶回港口之目的,使用必要且合理的武力」;國際法院在1995年「漁業管轄權案」中認為:「根據對執行養護和管理概念的『正常和合理的』解釋,出於這些目的的登臨、檢查、逮捕和最低限度地使用武力的手段都被涵蓋在這一概念之內」;1962年「紅十字軍戰士號案」的調查委員會,1999年「賽加號」的國際海洋法法庭以及「蓋亞那訴蘇利南案」的海洋法法庭也認可沿海國執法人員執法中可以使用武力,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求。
由此可見,海上執法中合法使用武力已經構成《國際法規約》第三十八條所規定的國際習慣。以上國際組織條約的規定、各國國內法規定以及國際實踐中的情況證明,其具備了「國家實踐」和「法律確信」兩個要素。
二、執法中的武力與國際法禁止的武力之區分要件
《憲章》規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
《公約》規定:「締約國在根據本公約行使其權利和履行其義務時,應不對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進行任何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與《憲章》所載國際法原則不符的方式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
。」
雖然上文分析海上執法使用合法武力是國際法所允許的,但是沿海國在海上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與《憲章》及《公約》上所禁止的武力是完全不同的。
(一)行動的根本目的
根據對沿海國海上執法權的
來源分析可知,其執法活動必須依據國際法有效的管轄權和自己國內法。因此,沿海國為了行使其管轄權、確保其國內法的有效實施而採取的強制行為都應當被認為是執法活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沿海國的強制行動所依據的國內法不符合《公約》的規定,也不會改變行動的性質,判斷的關鍵仍然是行動是否是_了實施其國內法。例如在「賽加號」案中,幾內亞巡邏艇依據《幾內亞海關法》的規定從其專屬經濟區開始對郵輪「賽加號」進行緊追並在獅子山專屬經濟區內將其逮捕。雖然按照《公約》的規定,沿海國的管制行為至遠可以延伸到毗連區以及專屬經濟區內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而《幾內亞海關法》規定可以在專屬經濟區的所有海域內對外國船舶進行緊追。國際海洋法法庭裁定該強制行動所依據的國內法違反了《公約》,幾內亞行使緊追並沒有合法的國際法基礎,卻沒有將幾內亞的行動視為使用國際關系中所禁止的武力。
在蓋亞那訴蘇利南案中,仲裁庭主要根據證人的證詞判斷蘇利南行動的性質。根據石油平台鑽機監督員的證言,蘇利南海軍發出的命令意思為:如果鑽井平台及其支援船在12個小時內沒有離開該地區,那麼炮艇將不受限制地打擊其鑽井平台。蘇利南提供了采礦法令作為其行動目的是維護執行國內法的證明,該法令第二款第六條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采礦活動的人,可處以最高兩年的監禁或最多10萬蘇利南盾的罰款
。」
但是由於含糊不清的警告,以及蘇利南軍方在行動中認為該國的主權受到該案中鑽井平台活動的威脅以及總統的密切參與等原因,仲裁庭認定蘇利南的行動目的並非是為了執行其國內采礦法令,而是超越了單純的海上執法性質的武力使用,該行動的性質更接近《憲章》規定的使用武力威脅。由此可見,在判斷執法中的武力與國際法禁止使用的武力時,行動的目的是重要的判斷標准。在對行動目的進行考察的過程中,並不僅僅是考察行動是否有法律依據,還會結合沿海國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執法目的來考察是否是為了維護其國內法。例如在本案中,蘇利南海軍命令的內容並沒有體現武力使用是為了實施其國內采礦法令。
來源:西部學刊
『伍』 我國國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哪些法律法規構成
我國國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國防法》、《反分裂國家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構成。
國無防而不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發展和安全問題。強大的國防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榮辱興衰的根本大計,是維護全國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了解和認識現代國防,牢記歷史教訓,增強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國防實力,我們也需要國防教育,以適應未來現代化戰爭的需要。
(5)邊防立法研究擴展閱讀:
國家的興衰與國防密切相關,國防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
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
和平時期國防的作用是威懾,要求不戰而勝;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