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8上
⑴ 八年級道法教學計劃
新學期到了,上新,最新2021部編人教版上冊:
最新2021部編人教版八年級初二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新課程標准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以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准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遠大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統編)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在我任教的八年級1班、2班,共有學生84名。學生的學習態度良好,積極上進,整體氛圍不錯,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人際交往、網路特點、法律知識等方面的鋪墊。進入八年級,孩子們的思維也開始從具體走向抽象,如何把握課程的特點,實現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引領,是本學期著重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八年級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不斷增強,本學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正逢其時,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有效而具有創造性的課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也要轉變孩子們的觀念,讓他們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並不只是需要記憶一些基礎知識,更需要靈活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和主要內容
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材,包含4個單元,依次是:「走進社會生活」「遵守社會規則」「勇擔社會責任」和「維護國家利益」。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本場域,以「社會生活」「社會規則」「社會責任」「國家利益」為單元主題,傳遞親近社會、遵德守法、學會擔當、心繫家國的核心導向。
本冊教材以每個單元作為大的學習主題,再以每一課的學習主題(課題)貫穿。每一課包括:「導言」,引領學生進行學習;「框題」,總結1課時的學習內容;「正文」,闡述本課的基本概念、觀點和結論;「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方法與技能」「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拓展空間」等欄目,承擔著不同的功能。
本冊教材以學生參與的社會生活為基本空間,在七年級教材闡述家庭和學校空間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國家層面,與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教材相聯接,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本冊教材立足學生社會生活,體現出德育回歸生活的課程理念,突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引領。教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選取學科核心內容,科學選材,設計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採取顯隱結合、由近及遠、漸次展開、貫穿始終、集中闡述與分散滲透的方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凸顯了國家安全教育。
教材以學生的個體經驗為起點,通過《運用你的經驗》設計問題,力圖使學生的個體經驗得以表達、分享,激發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已有經驗是否符合現實發展,以及時調整經驗、豐富經驗。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等活動,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觀點的碰撞、交融和共識,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價值觀引領。
(三)單元分析
1.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
本單元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題,設計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網路生活新空間」2課,意在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明確自身應肩負的使命,努力成長為負責任的公民。
教材引導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將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關系。引導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以積極入世的態度參與社會事務、實現人生價值。同時,互聯網開創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新空間,為了更好地引領初中學生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本單元帶領學生深入了解網路怎樣從日常生活、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改變了人類社會。網路在豐富日常生活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問題,如不良信息誘惑、沉迷網路、網路安全等,由此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路,做守法、理性、負責的信息化時代的公民。本單元為後三個單元起到鋪墊的作用,所以在整冊教材中舉足輕重。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網路。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最新2021部編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⑵ 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 #教案# 導語】寫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考 網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在社會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社會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資料,同時社會也能促進個人進步。學生通過學習在理解了個人離不開社會的基礎上,也應懂得作為社會的成員,在社會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社會這面大鏡子既可以照出每個人的長處、優點,也可以照出每個人的短處、缺點,為今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了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與認識自中攔己是社會中的一員,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到生活之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系。
難點
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夥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區活動室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朋友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小學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鑽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東類似的經歷?與同學交流你的付出與收獲!
分享同齡人的故事:
1.小林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願崗活動
2.地鐵志願服務工作
3.杭州中學生清潔共享單車
結合學生的分享進行小結:
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了解真實的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能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社會經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在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付出的快樂與收獲的欣喜。
板書:在社會中成長
二、新課講授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出示圖片情景(四副圖片)
結合圖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
通過父母的撫育、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會環境中學會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狼孩兒故事詳見PPT)
狼孩兒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和你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結: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
從狼孩的告訴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握攔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賣皮胡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知社會,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課堂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仔細觀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哪些物品?這些物品與社會上的哪些職業或行業發生聯系?
作為學生,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書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書,要經過怎樣的流程才能到達我們手中嗎?
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工業、建築業、紡織業、五金業所提供的物品,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既然人的生活、成長離不開社會,那麼中學生應該與社會建立怎樣的連接呢?
(二)親社會行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於2015年10月啟動初中學生學農教育,編制了學農項目市級實施方案,將學農教育計入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農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田間勞動,都學習配菜做飯,都有勞動成果。學農期間學生跨區跨校混合編班,學生自帶鋪蓋,自行負責日常生活、內務整理。學生們不僅學習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體會動手創造的樂趣,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了互助、友愛、感恩的精神。
分享兩個同學的學農日記,思考問題。
思考:學校為什麼要組織類似於學農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是什麼?你參加此類活動嗎?說一說你的收獲。
(教師可利用PPT內的教學素材或者找尋本校學生身邊的真實素材)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
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願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的行為,有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出示材料: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探究與分享:
中學生小明的學校要組織大家去研學旅行,小明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該是學習書本知識,去研學旅行會耽誤學習時間,所以小明很不想參加這次研學活動。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學,你會如何規勸小明參加這次活動呢?
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拓展空間
研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熱詞。和你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一個研學方案。
如果設計巧妙且富有創意,可以把你們的創意提交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爭取讓你們的創意變成現實!
三、課堂總結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
四、布置作業
預習第2課,第1框。
板書設計
在社會生活中成長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
二、養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2)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題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勤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只要抓住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條線展開。
在教學上,根據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標准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設計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幹事,事事能幹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我與社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了解社會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感受社會不同的社會生活,體會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
能力目標: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追問,拓寬思維的深度及廣度,能理解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活動,談論與分析,從而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積極融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學難點: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社會生活空間極大延展,社會生活內容更加豐富。
課件: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圖片。
同學們,你了解我們的社會嗎?你知道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體味生活的美好,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二、新課學習
探究一感受社會生活
活動(一)了解社會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點30分,李銘和爺爺到公園晨練。他們發現公園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鋪上了塑膠,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點20分,李銘的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他們發現蔬菜品種多了,蔬菜可新鮮了。
情景三下午3點15分,李銘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機上網。
情景四晚上7點10分,李銘和爸爸一起看有關《大國工匠》的新聞,交流關於新聞的看法。
(1)在李銘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
(3)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親身實踐,與人交流,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上網、旅遊,等各種方式來了解社會生活,來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學生小華的日記節選」,
暑假裡,中學生小華經歷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記節選: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的兒童樂園當志願者,引導和照顧前來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來,雖然累得精疲力盡,卻很有成就感!
7月25日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園里除草、採摘蔬菜,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8月3日
在家看電視,我看到關於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紀錄片,心潮澎湃,對航天人的奉獻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問題一:小華日記里記錄的「大事」,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
問題二:讀了小華的日記,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問題三:在暑假裡,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與同學分享?
明確小華日記里所謂的「大事」看起來並不是大事,但是對他而言這是他所經歷的,是他對社會的一種認識,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對這個社會有了經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實。
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並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
二、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1.出示一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個人,為什麼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紹自己。
教師總結: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2.通過對圖片和課本材料的分析,小組討論總結: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准,社會關系可以分為那些不同的類型?舉例說說明在每種社會關系中,我們都具有什麼身份?
教師總結:主要的社會關系有: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等。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下,我們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在家裡,我們是孩子;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商場里我們是消費者……
3.小組活動:繪制我們的社會關系網路圖
要求:根據自己的設計情況完成圖表,與同座交換,說一說自己的社會關系。
思考:這些人通過哪些方式與你產生聯系?他們的存在對產生了什麼影響?
4.結合上述的社會關系網路圖和你的生活經驗,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麼社會就是由每個人組成的大網。因此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對立統一的關系。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一員,社會就是有我們這樣的許多個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課,希望同學們可以來接認識社會,了解的社會的方式和途徑,從養成關注社會的行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從而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是我們個人組成的,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在不同的場合,在不同社會關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布置作業
完成導學案的習題
板書設計:
我與社會
感受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感受社會生活,勇擔責任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
教學反思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走進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去感悟。明確我們是社會的一個分子,要為社會承擔責任。
1.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教學,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討論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工作的關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另一方面,通過探究,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構建了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互助合作的機會。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認知、探索、實踐的對象,在討論的基礎上合作完成實踐活動。
《創新改變生活》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智慧家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使學生感受創新,從而認識自己的新生活。
2.通過回顧,科技創新改變2018年的央視春晚,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春晚的慣常看法。
3.通過討論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感受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
4.通過觀看視頻:《輝煌中國》科技篇,增強對創新的好感,熱愛創新,自覺投身到創新實踐之中。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創新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全面認識創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家後熱水就已經燒好,回家前空調或暖氣已經打開,飯已經自動煮好,可以隨時了解冰箱裡面有什麼菜,下雨也會自動關窗戶,還能隨時監控家裡的情況,讀取家裡數據中心的各種數據。可以說,「智慧家庭」正替我們實現著這些願望。
觀看視頻:「智慧家庭」的出現說明了什麼道理?
教師總結:科技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創新讓生活更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創新這個話題。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感受創新
(一)創新來源於生活
1.材料呈現:2018年的央視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慧元素,不僅有在桌上活蹦亂跳的機器狗,還有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組成的「三無艦隊」,在大橋上擺出令人驚艷的隊列陣型。在這個全世界華人共同歡慶的節日里,這些全部由中國自主製造的智能產品,也在向世界展現中國人工智慧值得期待的未來。
2.想一想:這些創新項目來源於哪裡?
3.總結:這些創新項目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生活的慣常看法。
(二)創新無處不在
1.活動:閱讀教材第15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體驗過這樣的創新樂趣?請與同學分享你的創新故事。
3.總結:
(1)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
(2)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創新點燃*,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
(三)互聯網改變世界
1.閱讀教材第16頁「探究與分享」,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2.總結:互聯網改變世界,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美好。
3.辯論賽:分成小組圍繞「創新只是滿足個人興趣,與大眾的幸福生活有無關系」進行辯論。(手機上的美篇)
4.總結:創新讓生活更美好。隨著時代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將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目標導學二:創新引擎
(一)呼喚創新
1.閱讀教材第17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創新作為中華文明深厚的內蘊……將成為推動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句話?
3.總結:
(1)回顧人類文明史,創新始終貫穿其間。蒸汽機的改良、電力的應用和計算機的出現,推動時代的車輪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時代發展呼喚創新。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孕育興起。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二)創新發展
1.材料呈現:2018年1月9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全社會R&D支出佔GDP比重為2.15%,超過歐盟15國2.1%的平均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3.總結: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實施創新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三)改革創新
1.閱讀教材第18-19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雄安新區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城市。從雄安新區的發展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3.總結:
(1)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2)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正走在通往強國富民的創新路上。
4.閱讀教材第19頁「拓展空間」。
5.圍繞以下辯題,在班級舉行辯論會。
正方辯題: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總有一天會超越人類智能。
反方辯題:不管人工智慧如何發展,都不可能超越人類智能。
三、課堂總結
1.溫馨提示:一則消息觸動人類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科研組正在進行一項不同的項目:利用包含活細胞的油墨凝膠列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列印的產品會被注入牛軟骨細胞和老鼠的膠原質,培育直至3個月後它們生長成成品。研究人員表示,人類有可能會在3年內開始移植這種假體。
2.板書設計:
四:作業設計:
1.實踐作業:
A:請觀看系列節目《輝煌中國》科技篇等作品下節課與同學分享。
B:結合歷史,製作表格匯總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的貢獻。
2.練習作業:(基礎關,能力關,中考關)
⑶ 八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有哪些
一、必背知識點:
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2、社會關系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
二、基礎問題:
1.走進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生活對中學生的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
①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投身於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
②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③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並獻計獻策。
④我們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准備為之分憂。
2.怎樣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①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②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⑷ 什麼是違法行為八上政治
新東方在線中考頻道整理了《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做守法的公民》,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
1、法律的規范作用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各種規則。法律為人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准或方向,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繩。
2、底線: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3、什麼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出於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4、違法行為的類別
①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②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③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 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
④刑事違法行為就是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5、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
①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②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③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6、什麼是民法?
民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規范平等的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
7、什麼是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都是較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
8、如何遵章守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
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範民生侵權行為和合同違法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9、刑法的含義
刑法是規定什麼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麼樣的刑罰的法律。
10、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的有力武器。
11、犯罪的含義
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1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
嚴重社會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質特徵)、刑事違法性(犯罪的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犯罪的必然後果)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
13、刑罰的含義
犯罪的法律後果是刑罰。又稱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
14、刑罰的種類:主刑、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15、如何加強自我防範,遠離違法犯罪?
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凶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
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於未然。
16、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
④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17、什麼是訴訟?
①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
②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後屏障。
類型: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
18、未成年人容易受侵害的原因
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於制止違法犯罪。
19、如何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
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②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於並善於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③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於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藉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採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④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