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蹚新路

法治蹚新路

發布時間: 2024-03-24 10:55:38

『壹』 大學生與全面依法治

中國的“法治”思想,不論在思想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與全面依法治國,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與全面依法治國篇一

一、概述

在展開論述前,我們首先肯定要理解什麼是“依法治國”,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推進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哪?

(一)“依法治國”的概念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的、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治國方略和價值選擇。“依法治國”包括兩個含義:第一,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的理論和指導思想,即國家要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決定性條件是能否建立良好的有權威的法律和制度,而不應寄希望於聖主賢君;第二,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的行動准則,即國家不能依照少數領導者的個人智慧、看法和注意力來治理,而應依照符合事物規律、時代精神、社會主義理想、人民利益的法律來治理。[1]所以,所謂依法治國,其實就是依靠《憲法》和其他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推進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就是對他們進行法律制度、法律思維,法律修養和紀律修養等方面的教育。[2]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目的在於幫助他們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增強法律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並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推進大學生法治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在要求。因為依法治國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與青年大學生交流時曾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3]因此,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是國家的建設者、接班者,法治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繫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二、目前大學生法治觀念發展現狀

2015年,筆者承擔了一個省級課題,曾針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發展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主要通過問卷了解大學生學習法律的狀況,包括學習態度、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形成的狀況。通過調查,發現以下情況: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有所增強,但仍較為薄弱,學習法律的積極性仍需提高,學習的內容應更為廣泛,更為深度。另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大學生對法律的學習存在某種功利性影響,並存在無視法律的情況;有些大學生雖然對法律有所了解,但卻沒有真正把法律當成一回事;有些大學生雖然似乎明白我國法律的一些規定,但是法律的嚴肅性仍認識不足。

(二)大學生法律知識儲備量嚴重不足,“知”、“行”脫節較為嚴重。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例如憲法、民法刑法、交通法,其他法律仍然了解較少,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三)大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低下,是“知”、“行”脫節的另一種表現。從問卷調查得出,不少大學生是明白法律,也知道法律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就經常不用法律的方式去處理和對待生活中的問題,或者真正面對問題的時候無從下手。是“知”而不懂“行”,而最終不“行”。這樣情況的出現和我們教材的設置和教學方法是有密切相關的,在我們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教授些和日常生活相關系的法律,並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通過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增強同學們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從小事入手,主動運用所學過的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一)營造濃厚法律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

濃厚法律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能讓大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同身受,學習法律,並愛上法律。為此,我們學院的做法是:1.利用LED顯示屏、宣傳櫥窗等載體開展法律文化教育;2.建設12個法律文化宣傳燈箱。按照主輔兼容、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理念,建設12個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律文化宣傳燈箱,打造法律宣傳陣地。燈箱內容融入法律文化建設元素,與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和育人工作相結合;3.在各個系部教學樓下擺放展板,宣傳和專業有關的法律知識。通過LED顯示屏、燈箱、展板這些畫面、燈光,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時刻都能感受到法律文化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 (二)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活動讓大學生汲取法律知識,提高法治觀念

1.在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站開設“校園法治動態”欄目,讓學生汲取法律案例故事

我們學院在校園廣播站開設“校園法治動態”欄目,每周都會為學生播報相關法律知識和生動有趣的案例故事。在優美、愉悅的音樂伴奏聲中,學生聽著動生動有趣的案例,定能激發學生學法、懂法、用法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

2.舉辦各系模擬法庭活動,在庄嚴的庭審過程,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技能

我院將模擬法庭活動列為教學常態化工作,每年在每個系各開展一場模擬法庭活動。活動中庄嚴的庭審擺設、肅穆的法庭、端莊的法官服、對稱的法庭陳設等,無不體現了法律的內在美。正是這些內在的美,讓學生對審判產生尊重,對法律產生信服。

模擬法庭活動,是將文本的法律變為應用的法律,這是一個法律的實施過程,在這個過程,也就是庭審的過程也處處充滿了美。如審判程序的層層展開,辯論的順序、層次與節奏、審判獨立原則與檢察監督無不體現了比例、協調、節奏、層次、均衡之美。如果理解了法律的程序美,也就能運用法律,讓法律保持協調,讓其他訴訟參與人達到神與情的交往。

總之,利用模擬法庭這個活動,讓學生體驗法律的內在美和程序美並更好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

(三)與教學相結合,通過法律情景劇分析感染學生,讓學生愛上法律

法律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容易流於說教,學生不易從內心中認同教材上的內容和思想,而將法律情景劇融入課堂,將流於空洞的說教式內容融於自己製作出來的法律情景劇中分析,用感人,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案例分析佐證教學內容,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這樣的思想和價值。

具體的實施過程是通過教師的指引,由學生確定一個有關法律的主題,撰寫成劇本,選好演員,並用手機進行拍攝,電腦軟體進行剪輯,最後播放並討論的形式。具體實踐中,主要由4個環節構成,它們分別是“撰寫情景――表演、拍攝情景――剪輯情景――探究情景”。這樣通過學生的自編自演,以情動人,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用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潛移默化,形成輕松、愉快、合作、和諧的良好課堂氛圍,避免了枯燥的灌輸式教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能極大地提升課堂的教育教學效果。實踐表明,以法律情景劇分析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遠遠勝過老師的苦苦說教。

當然,劇本案例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選取的案例要經典,案例的分析以正面為主;第二,選取的案例要盡量實時,因為這樣才會吸引學生的關注,觸動學生的心靈,才會引導學生對於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自覺認同。

(四)善於讓大學生把所學法律知識化為行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一個人僅僅知道是不夠的,只有從情感上產生愛好,才能心悅誠服,才會在行動中發揮最大的積極性。例如前段時間一個學生發了信息來感謝我,說他們旅遊時,因為下雨本來安排的踩單車項目臨時被取消,旅行社原想不承擔責任,但是由於同學們法律意識強,在與他們簽訂合同前就注意寫明如果不能完成既定行程,就應採取補救措施,不能忽略不計,後來他們就利用這個條款與旅行社力爭到底,並最後獲得了勝利。這位學生說,如果不是受到學校法律文化的熏陶,知道應該注意合同的條款,他們也不會採取法律的武器,或許會不了了之,因此會將所學化為行動,學會如何運用法律技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多麼地重要。

總之,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法治觀念水平影響著整個社會法治化建設和國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因此重視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國家、學校、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共同努力。

大學生與全面依法治國篇二

青年大學生要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的精神實質。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在公報中“黨的領導”共出現了13次,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應當認識到,法治藍圖需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系,深刻把握當下具體國情,細致學習我國社情,把青年大學生的時代責任與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有機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新的偉大實踐。

青年大學生要堅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法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衛法治權威,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履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年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群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力軍。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意氣風發,開拓奮進,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了應有貢獻。

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面臨更為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極為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中央審時度勢,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年輕一代大學生應堅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法治理念、信仰法治精神、捍衛法治權威,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履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使命。為此,我們向全國大學生朋友們發出倡議:

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身處社會發展最前沿的我們,當努力學習、接受法治理念,以道德法治引領思想,用規則法律規范行為。樹立法律權威,需要我們內心的擁護和真誠的信仰。讓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依法治國理念的指導下實現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做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遵守法治,一是要求我們學法知法,培養法治思維,錘煉規則意識;二是要求我們遵規守法,身體力行實踐法制規范;三是要求我們懂法善用,依法辦事,依法維權。讓我們爭當厲行法治的公民表率,用實際行動為鮮明導向,引領遵紀守法的社會風尚,不負“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時代青年之名。

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捍衛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新時期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作為改革發展的有力推動者,當代大學生應從我做起,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依法治國,捍衛公平正義。讓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用生動的青年實踐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助力護航。

功成不必在我,責任舍我其誰!明法者強,慢法者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角。大學生朋友們,讓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德法兼修、明法篤行,弘揚法治精神、共築法治夢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大學生與全面依法治國篇三

一、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從總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等方面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明確要求。請你結合實際,談談《決定》的現實意義以及大學生應當如何踐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方略。

依法治國從我做起

黨的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從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至今中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中國法制法規體系還存在漏洞缺失,社會法治觀念還較淡薄,官員權力濫用、國人道德缺失現象時有發生。

在全會上指出,“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法治化反腐新路徑指明方向。以“打虎拍蠅”為主題的反腐風暴高壓推進,其中一些委員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撤銷職務。據統計,在以後的21個月里,光省部級幹部,就有近50人落馬,每兩個月,落馬5人。在某些省份,有近一半被查。在依法反腐上取得進步。中共從嚴治黨的舉措深獲民眾支持與贊許。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踐行依法治國呢?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鄧小平指出,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江澤民指出,沒有民主和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胡錦濤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們應該緊緊記住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重要性,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們應該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培養法律思維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

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一個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維方式。法律知識通常包括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識,這兩部分法律知識對於培養法律思維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規在某個問題上的具體規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則,才能更好地領會法律精神,養成法律思維,並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和處理各種法律問題。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們從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法律方法構成法律思維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我們要培養法

律思維方式,必須掌握法律方法。應當指出,大學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

參與法律實踐。法律思維方式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律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一種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調整范圍將越來越廣泛,人們面臨的法律事務必然會越來越多。這既對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供了良好條件。

最後,大學生應該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樹立,既有賴於國家的努力,也有賴於公民個人的努力。從國家角度來說,應當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消除損害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因素。例如,要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保證法律的科學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實施的狀況,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從個人角度來說,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對於大學生來說,至少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努力樹立法律信仰。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大學生應當通過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深入理解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精神,從而樹立起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信仰。

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大學生在自己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特別是要宣傳法治觀念,幫助人們徹底根除“權大於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殘餘思想,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優越性,使人們了解、熟悉和認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良好風尚。

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違法犯罪行為既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也是對法律權威的蔑視。大學生不僅要有守法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敢於和善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法律權威。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事前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後制止、檢舉、揭發違法犯罪行為。我們要在保護好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樹立法治觀念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應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從根本上了解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打心底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貳』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

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道德先於法律而產生,其覆蓋面又廣於法律。道德在人類社會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他一切社會規范莫不受道德規范的制約。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以以德治國為基礎。

(2)法治蹚新路擴展閱讀

要有充分自信,並批判性地繼承,揚棄其專制性、等級性、工具性、殘酷性,而繼承其「以法為本」「緣法而治」「刑無等級」「法不阿貴」「注重官德」「注重家庭」「立德修身」等有益的思想和實踐,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發揚光大。

既不能走西方法律和宗教相結合的道路,也不能走阿拉伯國家政教合一的道路,要走出一條新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這條道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為主體,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原則,以中國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以突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為特色。這就是法治的中國模式,就是法治的中國方案。

『叄』 如何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改革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執政方式和領導方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肩負的歷史使命,黨的自身狀況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們黨及時總結過去在執政方式和領導方法上的經驗教訓,根據新的實踐加以改革、創新。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執政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的重要論斷,把依法執政提到一個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和實踐上有了新的飛躍和重大進步。黨依法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黨的各級組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堅持在依法治國條件下改進和完善執政理事的方式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一些不依法執政、不會依法執政的現象仍然存在,影響了黨依法執政的水平和效果。首先是思想認識問題。一些同志對依法執政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足。有的認為,依法執政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套「枷鎖」,辦起事來不方便、不隨意,捆住了自己的手腳;也有的認為,在我們國家,黨是領導一切的,黨委有處理一切事情的決定權,依法執政會變相地削弱黨的領導;還有的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主要是行政機關做到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做到司法公正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強調黨依法執政。如此等等,造成一些同志不循法治思想謀事,不按法律法規辦事,降低了依法執政的能力。其次是體制機制問題。在理政體制、運行機制、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法、無視法現象。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門時有以黨代法、以黨代政的情形,黨委權力包攬過多,「一把手」個人說了算,嚴重影響了執政效能和科學決策。再比如,依法執政必須用嚴格的制度來保證,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隨意性較大。有的有制度,但程序不完善,使制度流於形式;有的制度有,程序也有,但規范化不夠,導致制度走過場、打折扣,制約了依法執政能力的提高。還比如,監督機制不順暢,監督效能低下,乃至不敢監督、害怕監督、壓制監督、逃避監督,群眾沒有知情權、從而無從監督等情形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進;還有選人用人問題,無論是用人導向、選拔標准,還是工作程序、評價機制,都存在一些難症、頑症,不利於為依法執政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再次是能力素質問題。一些黨員幹部的法律意識、法制思維和依法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不強。有的無視法律,在處理矛盾問題時,依仗權勢強壓硬打;有的不善用法,遇到具體問題仍然按照老經驗、舊習慣來處理;有的認為法不如情,熱衷於找關系、疏通門路,找領導寫條子解決問題。這些既反映出能力素質低下的危害性,又損害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也表明了提高黨員幹部的依法執政能力是當務之急,必須抓好。
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積極探索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的實現形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當前要從破解重點和難點問題人手,著力做好六個「強化」。
一、強化全黨依法執政的法治觀念
依法執政的實質,是對法理的尊重,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體現。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強化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總開關。
實踐證明,一些地方的工作起色不大,除了環境、基礎、思路、方法等原因,根子往往出在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執政上,工作的出發點雖然很好,但在具體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搞以黨代政、以言代法、以政策或指示代替法律,大小事情都由黨組織和領導者說了算,結果只會脫離群眾,事與願違。因此,各地各級要把強化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作為提高依法執政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廣東省東莞市近年來開展了「強化四大理念、打牢思想基礎、增強依法執政能力」的主題活動,即強化憲法與法律至上的理念,強化執政為民的理念,強化現代法治理念,強化法律信仰。他們採取主題討論、專題研究、分層指導、典型引路等方法,引導和促進廣大黨員幹部結合實際工作不斷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他們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判斷能力和法律運用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切實增強黨員幹部的現代法治觀念,有效提升黨依法執政能力辟出了一條新路。
二、強化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格局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理順黨委和人大、政府、政協的關系,形成科學、規范的執政機制,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實現手段。黨要實現依法執政,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與協調各方的關系。
許多地方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福建省漳州市根據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總要求,制定了黨委工作的「八字職責」,即:領導、溝通、協調、服務。領導就是要求各級黨委著眼於全局,集中精力抓帶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把握政治方向,安排重要人事,決定重大事項,維護社會穩定。溝通就是主動與人大、政府、政協交流工作情況,暢通信息渠道。協調就是統籌組織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其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服務就是支持各方依法行使職權,為各方開展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創造良好環境。如對人大工作,市委明確提出要把黨對人大的領導法制化,對人大選舉制度、人大代表制度、人大工作制度等的改進和完善都進行了大膽探索。在人大選舉中適度引進競爭因素,促進幹部奮發有為。在人民代表的提名選舉中,不再片面要求政治地位和專業政績,更加強調知政、參政、議政、督政的素質要求,促使其更好地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對政府工作,他們堅持「一個統一、兩個各自」,即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黨委統一領導、做出決斷。在職能分工上,黨政領導各自履行職責,各自發揮職能作用,黨委不幹預政府的施政過程。同時還制定了明確界定黨委和政府領導人、特別是黨委主要領導職責的規定,清晰權力邊線,防止以黨代政、以黨攬政。漳州的探索在實踐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既堅持了黨的統一領導,又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的三個文明建設。
三、強化黨內監督機制
鐵一般的監督是權力運行的「法眼」。依法執政對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適應和達到新形勢新要求,必須進一步健全黨內監督機制,為依法執政提供監督保障。
江蘇省蘇州市在圍繞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開展黨內監督工作中,緊緊抓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根本,實施了「兩輪齊動」的監督管理新體制,使黨內監督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兩輪齊動」就是一方面加強黨內監督,另一方面實行黨內民主。監督與民主齊動,民主與監督並行。他們在實踐中認識到,一個沒有監督的黨不可能具備良好的依法執政品質,一個缺乏黨內民主的黨不可能形成較高的依法執政能力。在加強黨內監督上,重點抓了體制創新和制度建設。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總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構建紀檢監察組織領導新體制,加大了垂直管理、垂直領導的比重,對權力部門和掌權者的監督制約更加有效。同時出台了配套制度措施,從制度設計上把黨內各個層面都納入黨內監督范圍,並將監督重點放在「一把手」身上,從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入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三者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在實行黨內民主方面,他們以健全黨員民主權力保障機制為取向,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黨內民主實施細則,完善了黨內學習制度、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領導幹部民主評議制度,開設了黨員民主講壇,請普通黨員上講台,評得失、提建議、當高參,行使建言立策、臧否是非的權利。「兩輪齊動」既調動了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又增強了黨內監督機制的效能,提供了提高依法執政能力的新經驗。
四、強化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舉措
黨要實現依法執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變為民作主為讓民作主。變「為」為「讓」,這一字之差,充分地體現了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為人民掌權、依靠人民掌權的思想,體現了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的「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精神。明確並落實這一點,就會促進黨委和政府做到依法執政,並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
這些年,各地各級黨委和政府圍繞此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許多地方堅持擴大幹部選拔中的民主,落實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普遍採取了票決制選拔領導幹部;不少地區進行了市、縣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一些地方和部門制定了制度措施,探索以黨內民主帶動和示範人民民主的路子,等等,都是黨依法執政朝著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方向邁進。
重慶市在工作中,把黨有沒有本領讓人民起來為自己負責、為自己掌權,當作檢驗黨的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尺,努力從具體制度上予以確認和保障。市委在全市農村推廣實行了「八步工作法」,這八個步驟是:第一步,深入調查收集民意;第二步,召開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廣泛徵求群眾對初案的意見;第四步,民主討論確定方案;第五步,戶戶簽字進行公決;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實到戶;第七步,村民小組組織實施;第八步,竣工結算張榜公布。「八步工作法」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化、程序化。從一條鄉村公路的走向,到一座橋該不該建、誰來建、群眾付多少錢,都要反復討論、醞釀、表決,達不到85%以上贊同率就不能實施。正是在這種看似繁瑣的過程中,使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得到了切實體現。
五、強化正確政績觀的樹立
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還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依法執政是執政方式問題,政績觀是執政目的問題。正確的政績觀是黨依法執政的前提。因此,實現黨依法執政的目標,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從各地實踐看,要著力解決好兩大問題:一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最高准則,規范自己行為,統領全部工作;二是要建立科學的幹部任用、考核評價體系。目前,各地普遍建立起對幹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對正確政績觀的樹立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還需要不斷修訂和完善。要害是對幹部的考核評價,究竟是由上級制定一套衡量標准說了算,還是廣大人民群眾說了算?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最高標准,是黨的執政觀和群眾觀的根本問題。
六、強化懂法、守法、善用法的幹部隊伍建設
黨依法執政能力的提高,歸根到底取決於每個黨員幹部依法辦事能力的提高。只有廣大黨員幹部堅持依法執政,善於依法辦事,才能真正做到不斷提高黨依法執政的能力。對建設一支政治思想強、法治素質高、執法用法嚴的幹部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在努力不懈地探求,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其中一條有效經驗,就是要圍繞增強幹部行為的「合法度」來強化懂法、守法、善用法的幹部隊伍建設。
安徽省黃山市把增強幹部行為的「合法度」具體化為三個數字:一是全市每年出現多少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案件;二是每年查處多少腐敗案件;三是每年有多少群眾舉報執法部門的「三亂」案件。這三個數字的高低,與依法執政的優劣密切相關,成為全市幹部依法執政能力高下、行為是否正當的檢驗標准。從把這三個數字減少到最低限度入手,市委下力氣從三個方面抓了幹部隊伍建設。首先,實施了法治精神入腦入心工程。在全市開展了依法執政大討論,通過灌輸、研討、辯析,使憲法精神、法律規范與黨和國家的要求廣為人知,入腦入心,夯實幹部隊伍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其次,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在黨校、行政學院和相關院校開設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幹部專門培訓班和專題深造班,分期分批組織幹部進行培訓進修。各部門還經常舉辦不同形式的「學習日」,請專家學者和經驗豐富的實際工作者授課講解,提高了幹部依法執政的素質。再次,加強實踐鍛煉。市委每年有計劃地安排機關幹部到基層鍛煉,讓他們在條件差、矛盾多、熱點難點問題突出的地方開展工作,錘煉其依法辦事、依法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同時,組織黨政幹部到各級人大和司法機關進行一定時間的掛職交流,增加實際工作感受,增強依法辦事能力。近幾年,廣大群眾對全市工作的滿意度逐年上升,全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肆』 黨領導國家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是什麼

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政治文明的歷史就是一部治國理政的制度體制、方略方式等的創造史、選擇史和實踐史。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人民從國情和實際出發,選擇並實施自己的治國基本方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治國理政的新路?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開始了全國范圍的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黨治國理政開始從依靠政策辦事,逐步過渡到不僅依靠政策,還要建立健全法制,依法辦事。

但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教訓十分慘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民主法治建設的深刻教訓,提出必須加強法治,從而把治國理政納入法治軌道。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任務,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賦予了依法治國在黨治國理政事業中的根本性、主導性和制度性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發揮依法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視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專門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

提出並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把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高度。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4)法治蹚新路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核心功能

對於黨和國家事業而言,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構建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中國共產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需要用好法治這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對於公權力而言,依法治國就是要管住「關鍵少數」,把權力關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

權力腐敗歸根結底是權力濫用、權力尋租和權力異化,是對法治的最大破壞、對人權的最大侵害、對執政黨權威的最大損害,因此依法治國必須依法治權,必須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依法治國要依法治權,更要依法治官、從嚴治吏,領導幹部自身及其權力的運用必須接受法律約束,自覺依法辦事、守法用法。

對於全體人民而言,依法治國就是要切實尊重保障人權。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是人民主體地位和根本利益的憲法化法律化表現形式,是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人民尊嚴的具體化和法治化。對每個公民來說,幸福的根本體現,就是每項人權和基本自由都得到切實尊重和有效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熱點內容
陝西省技術市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04 19:01:24 瀏覽:306
未滿十八周歲勞動法 發布:2025-01-04 18:29:10 瀏覽:566
婦女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4 18:26:22 瀏覽:578
取保候審監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4 18:21:42 瀏覽:51
法治在線綁架 發布:2025-01-04 18:16:16 瀏覽:600
小學生依法治國讀後感 發布:2025-01-04 17:54:08 瀏覽:326
手機銀行轉賬截圖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4 17:44:41 瀏覽:525
法律服務所轉讓協議 發布:2025-01-04 17:08:05 瀏覽:952
收養中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04 17:05:50 瀏覽:426
公司自行清算後法律意見 發布:2025-01-04 16:50:06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