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對依法治國的看法

對依法治國的看法

發布時間: 2024-03-30 20:17:18

Ⅰ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心得體會3篇

篇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心得體會

以來在多次講話中深刻闡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關注和期待,明確提出了加強法治建設的新要求,表明了黨中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更加註重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的權威和地位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准。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利益關系日益復雜,利益訴求日益多樣,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人們政治參與意識、民主法治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公平公正意識普遍增強,對法治的期待越來越強烈,法治作用的空間越來越廣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條件下,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務更加繁重。而現實生活中,法治權威不夠、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公、徇私枉法以及信訪不信法等現象依然存在。可以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全體人民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句話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思路,顯示了新的法治思維、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指導和促進作用。

各級領導幹部是我們黨依法執政、依法實施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領導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法治能力如何,直接決定著我們黨依法執政理念的落實程度,直接關系整個法治建設的進程和效果,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現在有些領導幹部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甚至撇開法律另搞一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把尊憲守法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硬標准、硬功夫、硬約束,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帶頭知法、帶頭用法、帶頭守法,努力做到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經濟社會關系、統籌協調各種利益沖突,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確保社會穩定,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國家機關都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一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都要嚴格依照法律開展活動、規范行為、承擔責任。每一位公民都要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利益訴求,依照法律賦予的權利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憲法至上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准。對我們國家來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和法律,把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強調,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他還指出,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憲法和憲法實施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指導性。實踐證明,抓好憲法實施,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才有堅實基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長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才能獲得蓬勃偉力。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必須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 文化 大發展大繁榮,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護生態環境,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構建科學有效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等等,都會對立法提出新的要求。要進一步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特別需要抓緊完善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醫療、住房、環境資源、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憲法賦予的公民基本權利得到進一步落實和保障。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必須抓緊完善確保憲法有效實施的體制機制。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現在,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還不健全,這種狀況亟待改變。要支持各級人大依法履行監督職權,對各方面發布的明顯違反憲法的規范性文件,及時依法予以撤銷,確保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符合憲法;對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果斷予以制止、堅決予以糾正,讓憲法通過實施獲得活的生命,使憲法真正成為現實力量。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必須加快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任務。強調: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認真落實這些要求,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就能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要求是具體的、現實的。他們既關注執法為民、從嚴治警、司法體制改革等等,更關心自身的權益是否得到公正保護,自己遇到的問題是否得到公正解決。司法機關處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罪犯沒有得到應有懲處、當事人勝訴權益沒有得到及時實現,社會正義就難以伸張;如果司法不公,甚至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社會就會失去最起碼的公平公正,人們對公平公正的最後一線希望就會破滅。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求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這對於推動司法權力公正高效廉潔運行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貫徹落實這些重要要求,推動司法公正,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首先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研究制定有效排除干擾、維護司法公正的具體 措施 ,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有效防止和糾正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濫作為等行為。其次,需要全體司法幹警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把維護司法公正作為首要價值追求,正確處理權與法、情與法的關系,堅決抵禦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把每一起案件的辦理都當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具體實踐,努力從實體上、程序上、時效上全面保障司法公正的實現。另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體系,努力滿足各類社會群體對法律的不同需求,使人人平等地享用法律資源,使有理無錢的人一樣享受法律的公正,切實解決群眾打不起官司、打贏了官司又難以執行等問題,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正就在身邊、公正就在眼前。

篇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心得體會

2015年1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2015年第1期將發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的 文章 ,題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篇文章選自2014年10月23日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重要講話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深刻闡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文章指出,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這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文章的第二部分,向全黨提出扎扎實實把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總要求,並從五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第一,緊緊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第二,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第三,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著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第五,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文章最後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加強黨對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履行對本地區本部門法治工作的領導責任,找准工作著力點,抓緊制定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意見和 實施方案 。要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放在基層,努力把全會提出的各項工作和舉措落實到基層。

篇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心得體會

隨著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進一步確立,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得以完善,並在保障社會穩定,維護經濟秩序,推進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立為治國的基本方略;1999年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又以修正案的形式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之中。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是管理國家的根本途徑。

一、要提高對依法治國重要性的認識。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 報告 中精闢地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由此可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對國家的法律負責,嚴格依據法律行使行政執法權,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本質。

在人民和政府關系的認識上,注重向公民權利和政府責任轉變。人民政府始終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者和維護者。因此,政府機關在工作中,應當體現國家意志與人民意志的一致性,體現對上級機關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過去在政府管理中要求公民履行義務多,保護公民權利少,甚至出現一些政府部門爭權奪利、推諉責任的現象。因此要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必須加強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

二、要通過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三、要在依法治國中把握正確的原則。

一是法律優先原則。指行政機關和執法機關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受法律的約束,不得與法律相違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或沖突,法律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整個社會,尤其是行政機關都必須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和服從法律,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二是程序公開原則。這包括行政行為、行政過程和行政結果公開,以及行政行為中涉及到的文件、資料、信息情報公開。沒有程序公開,人民就沒有知情權,行政權力就難以受到人民廣泛的監督,公民權利就難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三是權力監督原則。行政權和執法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國家行政機關管理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最重要的國家權力。由於行政權、執法權具有管理領域廣、主動性強、自由裁量度大、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等特點,它既是與公民、法人切身利益最密切相關的一種國家權力,又是容易濫用的一項權力,因此必須依法監督行政權和執法權。四是法律救濟原則。指公民、法人權利受到損害時必須要有公正的救濟機制。政府必須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其實施管理的行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審查的權利。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制度就是這樣一個司法審查機制。

四、要在依法治國中強化四方面的工作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發揮法制的作用,逐步實現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需要強化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 教育 。通過在全社會公民中廣泛深入地開展普法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增強其法律意識,使社會團體和公民能夠自覺用法律規定規范自身行為,履行自身義務和權利,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依法辦事的良好風尚。經過了二十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我國的普法工作已進入的“五五”普法的啟動年。法制宣傳工作不僅是面對人民群眾,也是面對廣大政府機關和代表政府機關的國家工作人員。要通過全面的法制宣傳,加強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更好地做到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利益,為人民服務。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執法的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近年來對成克傑、胡長清、李紀周、李嘉廷等大要案的查處,充分證明我們在努力認真地建設法制國家,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法律至高無上的神聖權威正逐步深入人心。同時也要看到,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這方面,領導幹部的影響和行為是很大的,因此在執法工作中,必須加大規范領導幹部的行政行為的力度。

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督。一方面要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執法監督,不準徇私枉法,不準濫用職權,不準收受賄賂,不準歪曲事實,不準玩忽職守。另一方面要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工作,使政府重大事項的辦理和重要問題的決策置於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之下,同時要建立領導幹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以防止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為的發生。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的決定,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做到集體研究,科學決策,盡可能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損害國家和群眾的利益。

四是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現實當中,一些執法人員把自己和法律劃等號,認為“我自己就是法律”,執法的隨意性很大,如交警執法中的“開口罰”,有的審批部門“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這些都是執法理念不端正導致的違法行為,應當按照嚴格執法的要求認真加以整改。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範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麼,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群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並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因此,每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聖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 以模範守法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執法者的信任,從而使依法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針對執法隊伍中少數貪贓枉法、徇私枉法、執法違法等嚴重危害行為,要切實加強機關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秉公執法教育,提高其思想和業務水平,努力把執法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優良、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黨和人民信賴的隊伍,為保障社會穩定、服務經濟建設、推進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Ⅱ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一、具體包括以下基本內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它作為一個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有利於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是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 4更有利於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合法權益。
(3)嚴格依法辦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含義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培養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的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Ⅲ 機關黨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1500字(三篇)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一:

4月23日下午,我局按照縣委政法委統一安排部署,組織全局幹警集中學習了省委黨校社科部王卿教授的輔導講課,通過學習,對依法治國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治國,是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與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如果執法機關威信掃地,司法沒有權威,就難以有效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只要有理怎麼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包括有些自認為「有理」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沒有執法部門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再好的法律,也難以彰顯其權威性,難以起到規范人們行為,規范社會秩序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凡能做到執法如山,法制的權威與尊嚴就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就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嚴格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體到執行某一部法律,檢驗我們執法行為合法、正當與否的一項重要標准,就是執法的結果是否符合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強調執法結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強調維護法制的統一,尤其要克服當前執法環節中存在的部門保護、地方保護、只重視單位利益和個人主義的傾向。

模範遵守法律,是政法幹警的應盡責任。政法幹警模範守法對於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在普通社會公眾眼裡,執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權威和形象,執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範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麼,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群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並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因為我們是執法者,法律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們自己不帶頭遵守法律,不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導致整個社會輕視法律,到最後,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也就不會被社會所尊重,也就喪失了價值和尊嚴。因此,每個政法幹警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聖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二:

依法治國、建設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這標志著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的相當發展為經濟基礎、以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為政治基礎、以發達的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精神文明為思想文化基礎的。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在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實行,但是,正如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樣,資本主義也不可能有徹底的法治。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政治的逐步發展與成熟,以科學的權力義務觀為中心的法律文化的逐步發展,全面確立依法治國方針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繼承鄧小平同志的民主法治思想,總結古今中外治國的成功經驗,反映全國人民的意願,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的治國方略,並從憲法的高度確立了依法治國的理念,這標志著黨和國家治國方略的根本性轉變。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法可依,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有法必依要求:

(1)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執政黨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能否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能否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能否實現的關鍵。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實行並堅持依法治國,要求執政黨不去隨意干預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更不能代替國家政權包辦一切,而是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嚴肅認真的監督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嚴格執法守法,保證其充分、正確、合理地行使職權。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增強法治意識,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幹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是代表國家制定、執行和實施法律的專門機關和人員。它們嚴格依法辦事,是實行並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都要嚴格依法辦事,這樣才能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又為人民群眾樹立守法的榜樣。

(3)廣大社會成員要依法辦事。廣大社會成員不但要自覺以法律為行動指南,還要善於運用法律來爭取和捍衛自己的權力和自由,勇於同一切破壞法律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威嚴。這是依法治國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是依法治國真正實現的重要標志。

(三)執法必嚴,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於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執行法律。二是講執法要嚴格,即正確、合法、合理、公正、及時。

(四)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違法不究,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而且還會損害法律的威嚴,使法律失。

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是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

作為基層司法人員,我們要切實做到從自身做起,模範地遵守國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全面依法治國學習心得篇三:

黨的報告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報告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軍號,對加快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黨的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內在目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黨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對堅持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創新。我們要勇於把自己的思想從各種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但觀念的變革容易受到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影響與束縛,容易停頓、反復甚至逆轉;因此,我們更要把法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載體,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導向、制度創新來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沖突,真正把科學發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內。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從發展的早期進入發展的中期和後期,越是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就越需要通過法治來克服在發展過程中個體行為選擇和政府決策行為選擇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現象,糾正各種重速度輕效益、重總量輕質量、重效率輕公平、重局部輕全局、重當前輕長遠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動和保障科學發展的長效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從而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1.黨員幹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2.基層司法人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兩篇)

3.領導幹部依法治國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五篇)

4.基層黨員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400字範文(四篇)

5.機關領導幹部依法治國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三篇)

6.依法治國造句,用依法治國造句

7.2019年全國兩會關於依法治國最新消息及提案解讀

8.2019年關於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講話全文內容

9.2021年領導幹部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心得體會(三篇)

10.2021年黨員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心得體會(兩篇)

(二)發展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人民民主是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在當代中國,要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對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進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改革開放以來,正是由於我們黨成功開辟和堅持了政治發展道路,才有力保證了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保證了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保證了黨與國家最高領導權的平穩交接和黨的領導集體堅強有力,保證了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則全面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依靠法治治國、執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開啟建設政治文明的******。

總之,只要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法治規律與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結合,堅持自上而下有力推動與自下而上全民參與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就一定能開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取得加快建設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中國創造出與經濟建設奇跡相媲美的法治建設奇跡。 ;

Ⅳ 怎樣看待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能依法進行,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它反映了社會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歷史進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人類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秩序之中,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生活在封建秩序之下,那時已經有了許多的法律條文,但它們大多都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所有的大權都在君主的手中,君主容易憑一時的好惡來決斷國策,隨意按自己的意志制定與修改法律,造成政策上的反復法律成為統治階級謀取私利的工具,從而造成了社會混亂,乃至崩潰。這一點從我國封建社會不斷的更換便可以看出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個人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權利控製法律。而統治階級的行為得不到約束。即使是出現一時的"明君"什麼的,也只是一時的現象,因為利用統治者自己約束是不現實的,在我國建國初期,雖然制定了憲法,卻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制約領導人的權力,在文革時期甚至出現了"要人治不要法治"的權威思想,領導人的權威大於法的權威,林彪,四人幫正是利用人治的政治運作機制,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 歷史的進步總是建立在災難上,文革證實了人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1978年,社會主義法制的確立,使中國慢慢開始了法制的建設,1997年黨中央又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政策,依法治國與依法制國有什麼區別呢?法治不是簡單的執行法律來治理國家,法治更重要的是其法律的運行方式,程度和過程。它包括了法律的至上權威性,法律的公平性、普遍性等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以法律來約束統治者,對權力的限制。只有在法治的條件下,才能對權力的執行者實行著有效的監督及懲罰手段。法制是法治的基本條件,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法制的卻不足以表達法治的實質。法制的焦點是秩序,而法治的重點則在有效的制約和合理的運用權力,也就是說法制是用來規定國家的秩序的而法治通過對權力的制約與合理利用使法律真正能夠得到應用與發揮。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的建設更是離不開依法治國,市場經濟的建設與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律來規范和保證,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來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引導經濟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實現 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管理,並確保社會公正,沒有法制市場經濟是難以運轉與發展的,但有了法制並不代表市場經濟能夠建立與發展,最終還是需要法治,法治並不單純的強調市場經濟,而且還調整各種市場行為使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確立了合法的原則,法在市場經濟中有著最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依法治國的主體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這表明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緊密相連的,回望歷史文革便是由於沒有將黨內民主以及國家社會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國家的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黨內的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滋長,也就使黨難以防止與制止"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與發展。因此發展民主的時候還要注意法在其中的作用,通過法治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加強的同時法律也會有了穩定性,不會因領導人看法與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民主又可以保正法治的行之久遠。 2.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否是一個國家的法律健全與否的前提,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立法時要做到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做到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各項人格尊嚴、人生自由、民主權利、政治自由、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社會主義法在實質上應當實現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規律性幾個方面的深刻統一,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法的生命力與優越性之所在。要經由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制定,這是保障法律科學性、民主性的程序基礎。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有助於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立法,廣泛集中民意民智,避免立法工作單純受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驅使,或者完全依領導人個人的意志而立法。要講究立法技術,注意借鑒歷史上的和國外的立法經驗,更要注意總結自己的立法經驗。 健全民主制度和監督制度。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要切實做到:公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國家權力的配置,包括中央與地方、領導者個人和領導集體、執政黨和國家機構、其他政黨和社會組織的關系,都要充分體現民主原則。人民應能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當家作主,進行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司法與執法體制和程序的各個環節,也都要貫徹民主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與民主制度相連的是監督制度。我國當前應加強對國家權力的立法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包括輿論監督)。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就難以保證國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辦事,也很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權利。 要繼續加強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與公正的司法制度。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法定程序實施,嚴格依法行政;行政權力不得濫用,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濫用行政權力造成的損害必須經過法定程序予以救濟。同時,還應建立對行政違法責任人的追究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對受到侵害的人民權利給予補救的關鍵一環,也是維護社會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關。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依法享有的地位應當得到保障;要有公正的審判制度,保證案件的審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嚴明的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要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數量足、素養高的執法隊伍,包括公務員隊伍、行政執法隊伍、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同時,還要建立從事高質量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員隊伍。所謂素養高,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要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和具有以身殉法的精神;二是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避免一些庸才濫竽充數;三是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 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大計,是社會政治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進程。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狀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要求相比還是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增強"依法治國"的思想觀念,擴大"依法治國"的民主基礎,完善"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強化"依法治國"的監督
希望採納

Ⅳ 什麼是依法治國。意義和實質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實質和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5)對依法治國的看法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Ⅵ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3篇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 文化 ,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今天我整理了依法治國 心得體會 範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篇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決定》明確提出,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這對於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民主建國、民主立國,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主張,是實現人類解放和文明進步事業的必由之路。《共產黨宣言》明確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這就從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上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民主國家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目的和實現途徑。

爭取、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己任,帶領人民進行了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就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使中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開辟了中國人民民主制度的歷史新紀元,其重大民主政治意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 經驗 。後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十年「「」」期間,我們在民主問題上發生過重大失誤,推行以群眾運動為主要形式的所謂「大民主」,致使黨和人民的事業遭受嚴重破壞和損失,人民民主權利受到恣意侵犯和踐踏。這個教訓極為深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在深入 總結 和思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後深刻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集中體現了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觀。一是民主與社會主義不可分,民主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二是民主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分,民主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始終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同其他事業一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重大進步,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展現出旺盛的生機活力和巨大的制度優越性。

二、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

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如何體現,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途徑才能有效地實現,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而又復雜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各方面情況差異很大的國家,實現、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新課題。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答案,只能是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進行實踐探索。

在我國60多年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中,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曾一度走過很大的彎路,嚴重偏離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方向。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同時,確立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民主要堅持下去,法制要堅持下去。這好像兩只手,任何一隻手削弱都不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發展人民民主,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重大轉變,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制度化的關鍵是法制化,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法制建設。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將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而又極其復雜、艱巨的宏偉事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方面要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另一方面還要動員和組織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堅定地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前進。要實現上述要求,只有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過完備的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民主權利落到實處,使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使全社會成員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才有可能做到。人們從自己的 社會實踐 和實際生活中越來越認識到,依法治國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正確途徑和基本方式。

三、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主要成就和重要經驗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取得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成就和進展。

我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斷取得新的重要進展。主要體現在:一是改革和完善選舉制度,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的范圍由鄉一級擴大到縣一級,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制度,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二是修改憲法,健全並突出強調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制度,確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一系列重要原則。三是加強和完善全國人大及其會的職權,規定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會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共同監督憲法實施。四是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賦予省級人大及其會、較大的市人大及其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五是加強各級人大及其會組織建設,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的比例,優化組成人員結構,健全專門委員會和會工作機構。六是完善保證國家權力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制度,制定完善全國人大組織法、地方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議事規則等一系列加強和規范人大組織和職權的重要法律。

我們還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出發,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增強黨和國家活力、反對官僚主義、調動基層和人民積極性。一是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廢除實際上存在的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確保了黨和國家領導機關正常換屆和領導人員有序更替。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入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鞏固和發展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三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四是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立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五是改革和調整權力過分集中、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領導體制,推進行政體制、司法體制、企業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形成了職能明確、協調配合、充滿活力、運行高效的體制機制。六是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通過多種 渠道 和形式集思廣益,促進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七是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制度,全面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為各方面優秀幹部充分涌現、各方面優秀人才建功立業開辟了廣闊渠道和發展空間。八是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保證了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創造性實踐,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我們在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政治制度,同時我們還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的實踐經驗,成為我們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所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和完善。

重要經驗可以作多方面、多維度的總結和概括,其中以下三點值得特別提及和重視。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最鮮明的特色和最顯著的優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以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為主要制度載體和主要民主渠道,推動實現「三者有機統一」,使之統一於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民主政治制度,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和實際決定的。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立足國情、立足實際、立足實踐,不斷鞏固和發展人民民主;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民主與專政、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法治的關系;走自己的道路,總結自己的經驗,同時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成果,但絕不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堅持中國特色民主觀。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八個能否」,即: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就是要堅持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程序民主與實體民主相統一,使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方面工作做到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充分實現人民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益,並為實現「八個能否」開辟廣闊發展空間。

四、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方向和重點任務

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並作出全面部署和頂層設計;同時指出:「以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這就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

(一)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通過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黨內法規、政治慣例等各種規范,從制度上、法律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以法治化為主要方向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也是我們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完善選舉制度和工作制度。在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中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廣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三)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完善黨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制度,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建設團結、繁榮的民族自治地方。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 教育 、自我監督,完善和發展基層民主制度。

(四)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構建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和健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組織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渠道。分層分類就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保證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最大限度聚集社會正能量。

(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重要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下一頁還有更多優秀精彩的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2000字

Ⅶ 請就如何做到依法治國談談你的看法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版個方面: 權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熱點內容
手機銀行轉賬截圖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4 17:44:41 瀏覽:525
法律服務所轉讓協議 發布:2025-01-04 17:08:05 瀏覽:952
收養中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04 17:05:50 瀏覽:426
公司自行清算後法律意見 發布:2025-01-04 16:50:06 瀏覽:374
情事變更原則合同法 發布:2025-01-04 16:35:24 瀏覽:99
刑事訴訟法140條 發布:2025-01-04 16:32:01 瀏覽:847
法官證樣本 發布:2025-01-04 16:09:56 瀏覽:552
最高法院隊伍 發布:2025-01-04 15:48:11 瀏覽:429
老賴大罵法官被拘 發布:2025-01-04 15:44:28 瀏覽:387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 發布:2025-01-04 15:03:49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