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制網站
道德和法治不是對稱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對稱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專對稱概念。
法律是屬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② 有關法制和道德的電視節目(如今日說法、法制在線),概括案例,寫至少100字以內的感受
今天看了《今日說法》(我每天都看)感觸頗深。
講的是7名(6女1男)12歲-16歲之間一群孩子的事情,這些孩子們也都是小康之家,家長對其物質要求有求必應,但是他們卻迷上了網路,雖然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但共同的愛好和使其走到一起,在網吧附近對一些女同學實施搶劫。最後超過14歲的兩個孩子被判刑,才14歲!!花骨朵一樣的年齡,不等花開就已凋謝!在看守所接受采訪時她痛哭流涕,後悔莫及。
雖然現在我已不再是四高的老師,但是想到如果你們會像案件里的學生···
說實話,網路是方便的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給你帶來無限樂趣的同時也深深的給你埋下一顆地雷!你不踏上去即便是100年也不會出事,但是如果你稍微不慎,後果則不堪設想!
你們還是高中的學生,正是這種封閉式的管理使教師們的責任重大,放假期間學校,老師們都管不住,但是在上課期間你出了什麼事,連帶責任問題是誰都接受不了的。全縣批評,校內處分,你在網吧里暢游游戲世界時,老師們的命運,學校的聲譽都是擔在你的手上的。
給大家一句忠言,高中上課期間最好別外出上網,對你對老師們都沒好處2007年9月25日中午,看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節目,有感如下: 一\應當追究周曾二人的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但沒有追究,是對公權力的放棄.讓人們看到的只是法律的無奈.實質是執行人員等司法人員在贖職. 二\醫療機構放棄三萬余元應收回的費用,實質是對國家財產的放棄.這種妥協是對不法行為的縱容. 三\如此宣傳,會增加更多人來採取類似方法來解決類似問題.講道德和人性化,不能以犧牲法律的尊嚴為代價. 附:2007年9月25日中午,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節目內容 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如此狠心,丟下十幾天的嬰兒不管?又是由於什麼目的,才讓他們做出如此舉動? 川川今年兩歲半了,可愛伶俐,活潑好動,而他卻是在醫院的病房裡長大的,由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照顧著他。川川沒有父母家人嗎?為什麼會一直在醫院里呢?醫生說,川川的父母就住在遠醫院不遠的地方,那川川的父母為什麼不把孩子接回家呢? 川川的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2005年,川川的媽媽在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順產生下了川川。孩子生下來後母子平安,在醫院觀察了兩天後就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到了家。誰知回家之後,川川的媽媽卻突然發現川川的左手有些問題,不能上抬。這是怎麼回事呢?全家都著急了,趕緊抱著川川再次回到了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為了及時給孩子看病,當天醫院的工作人員就陪同川川的父母到當地一家擅長兒科的醫院對川川進行了全面檢查。經拍片檢查,川川是因為左鎖骨骨折導致脖子上長了包塊,手抬不起來。給川川看病的醫院說,像川川這種情況不需要特殊的處理,讓骨折的部位復位後可自動癒合。 得知剛生下幾天的孩子就鎖骨骨折了,川川的父母情緒很是激動。川川的爸爸認定孩子鎖骨骨折就是保健院的責任。但是醫院說在孩子出生之後醫生和家人都沒有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骨折不應該發生在醫院。醫生說,川川回家一星期之後才發現骨折,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骨折現在誰都說不清楚。況且就算是醫院在接生的時候出現了這種孩子鎖骨骨折的情況,也應該是屬於正常的情況。一般骨折的地方不用特殊處理都會自然癒合,不會留下後遺症。 可是還沒協商出個結果,醫院就發現川川的媽媽和爸爸都不見了。只有剛出生幾天的川川孤零零地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川川的父母到底去哪兒了呢?醫護人員一邊尋找川川的父母,一邊趕緊找人幫忙照顧哇哇大哭的川川。原來,川川的父母見醫院拒不承擔責任,就將川川扔在醫院回家了,並且提出接回孩子的條件是必須保證川川長大後沒有後遺症。父母走了,留下了不到一個月的川川在醫院里。 醫院的新生兒科24小時有醫護人員值班,考慮到孩子的安全,醫院就把孩子暫時放在了新生兒科,科室里的醫生護士給予了川船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此期間,川川的父母一直沒有再接他回家,川川就住在新生兒科。 為了讓川川的爸爸媽媽早一點把孩子接回去,也為了明確小川川鎖骨骨折的責任到底在誰,醫院決定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經鑒定,結論為新生兒鎖骨骨折系巨大兒分娩過程中不能完全避免的並發症,目前癒合良好,不屬於醫療事故。得到這樣的結果,川川的父母更生氣了。川川的父母認為,孩子骨折了,醫院怎麼會沒有責任呢? 本以為有了醫療事故鑒定事情就可以順利解決,但由於川川的父母不認可鑒定結果,所以仍然不接川川回家。就這樣,川川在醫院一住就是將近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川川的骨折早已長好,經拍片檢查已和正常的右臂沒有任何區別。小川川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川川會爬了,川川會站了,川川會牙牙學語了,川川會叫媽媽了。 川川的一周歲生日也是醫院的護理人員給他過的。在此期間,川川的父母也隔三差五地來看過川川。因為不屬於醫療事故,院方不答應川川父母的要求,雙方一直不能達成協議。川川就一直在醫院住了下來,期間的費用當然都是醫院負擔的。川川1歲之後,院方專門找來了一個婆婆負責照顧他。 主持人:現在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他們很堅定地認為如果最後認定醫院沒有醫療事故,那麼醫院就不會對自己的孩子的未來負責,他們的這個觀點對不對? 王躍:其實我覺得父母有些過慮了,可能他們有一種擔心,現在孩子可能還沒有暴露出什麼問題,那麼隨著他的成長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他們希望醫院做出一種承諾。我們講在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這個損害結果沒有發生的話,醫患雙方都沒有辦法真正去預見今後會怎麼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真的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個時候家屬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被告醫療機構來賠償損害結果的。因為從目前的狀態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妥。 現在對於川川的父母來說,沒有醫院的承諾他們就100萬個不放心,所以他們採取了一個方法,就是把孩子扔在了醫院,用這種方法希望給醫院施壓。那麼川川在長大的過程當中,他的生活會不會發生改變?川川能不能順利地回家呢? 2006年7月,四川省婦幼保健院以無因管理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川川的父母領回川川自行撫養,並要求他們支付川川住院期間的生活費用。成都市武侯區法院經過調查作出了判決,判決川川的父母將川川領回家自行撫養,並支付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生活費,住院費共35863元。但是川川的父母接到判決後依然不想把川川接回家。 2007年春節前,川川的父母再次來醫院看川川,可最終川川的爸爸媽媽還是沒有接川川回家過年,還是把他留在了醫院。為了讓孩子能早日回家,法院執行庭的工作人員多次給川川的父母做工作,並希望他們會領回孩子。最終,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做出讓步,只要川川的父母將孩子領回家,他們可以不要這幾年的撫養費。2007年8月,川川終於回家了。 主持人:醫院在這個訴訟當中提出來的是無因管理,我們應該怎麼來通俗地理解這4個字? 王躍:沒有法定的義務或約定的義務,為他人的利益管理他人的事務,這就是《民法通則》中所設定的無因管理,父母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他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他應該把子女接回到家裡去撫養,但是他們沒有這么做。可是如果醫院也不去管這個孩子了,孩子的生命健康會有威脅,所以醫院基於這個事實來照顧這個孩子兩年多的時間,我想醫院的行為完全符合無因管理。 主持人:那我們再來說一下家長的行為。基本上是把孩子在醫院扔了3年,已經應該算是遺棄的行為了,那麼這種遺棄行為算不算遺棄罪? 王躍:遺棄和遺棄罪還是有不同的。遺棄是一種違法行為,但遺棄罪就已經構成了犯罪。按照我們國家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如果遺棄了被撫養人的話,我們的公安機關可以對他做出5日以下(拘留),如果這個遺棄被撫養人的情節非常惡劣,比如說造成被扶養人死亡或者屢教不改就涉及到一個犯罪的問題,就是《刑法》規定的遺棄罪,可以對當事人處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主持人:在這個個案當中我們最關心的是孩子,我們希望回去之後父母能夠有加倍的呵護和關愛,讓孩子忘掉不愉快的那3年的經歷。同時這個故事也在提示我們所有的患者和醫療機構,當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大家真的能夠心平氣和,先不要惡意地假設對方,先不要把所有的過錯全部歸在對方身上,雙方要彼此地互信,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開誠布公地解決問題,可能很多醫療糾紛都會變得簡單起來。剛看了今日說法,講述了邯鄲人民醫院因為農民欠費幾百元,把出生才一個月的孩子放到洗衣房,3天後孩子死去。看了挺氣憤,現在的社會竟然是這樣的吃人的社會,只認錢了。想到前幾天統計局的統計私營企業的工資數據,網民的回應真是有意思,別搞笑了,全都不在乎的樣子,都是嘲諷的口氣,堂堂的大國,人民的每天的冷嘲熱諷,難道當局者看不到么,農民的收入如果高,他願意放棄治療嗎,底層的收入再低,也看不到,而高層每年幾千萬的年薪也不當回事,股市製造了多少的億萬富翁,是怎麼出來的。
③ 3年級道德與法治線上哪裡可以學習
學科網,21世紀教育網。
要想在線上學習3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在比較權威的教育平台如學科網及21世紀教育網進行學習。首先可以選擇手機端或者平板或者電腦端作為學習工具均可,然後打開任意一個瀏覽器輸入3年紀道德與法制進行搜索,搜索後進入官網界面,進入之後需要對教材版本,年級等基礎信息進行定位篩選,我們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即可。
信息篩選完成後可以選擇所出現界面的任意一個學習視頻進行課程的線上學習和交流,視頻學習可以重復播放。
④ 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案三篇
【 #教案# 導語】寫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考 網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在社會中成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社會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資料,同時社會也能促進個人進步。學生通過學習在理解了個人離不開社會的基礎上,也應懂得作為社會的成員,在社會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社會這面大鏡子既可以照出每個人的長處、優點,也可以照出每個人的短處、缺點,為今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了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與認識自中攔己是社會中的一員,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到生活之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系。
難點
社會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夥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區活動室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朋友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小學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鑽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東類似的經歷?與同學交流你的付出與收獲!
分享同齡人的故事:
1.小林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願崗活動
2.地鐵志願服務工作
3.杭州中學生清潔共享單車
結合學生的分享進行小結:
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了解真實的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能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社會經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在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付出的快樂與收獲的欣喜。
板書:在社會中成長
二、新課講授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出示圖片情景(四副圖片)
結合圖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
通過父母的撫育、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會環境中學會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狼孩兒故事詳見PPT)
狼孩兒的故事給你什麼啟示?和你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結: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
從狼孩的告訴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握攔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賣皮胡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知社會,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課堂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仔細觀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哪些物品?這些物品與社會上的哪些職業或行業發生聯系?
作為學生,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書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書,要經過怎樣的流程才能到達我們手中嗎?
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工業、建築業、紡織業、五金業所提供的物品,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既然人的生活、成長離不開社會,那麼中學生應該與社會建立怎樣的連接呢?
(二)親社會行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於2015年10月啟動初中學生學農教育,編制了學農項目市級實施方案,將學農教育計入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農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田間勞動,都學習配菜做飯,都有勞動成果。學農期間學生跨區跨校混合編班,學生自帶鋪蓋,自行負責日常生活、內務整理。學生們不僅學習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體會動手創造的樂趣,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了互助、友愛、感恩的精神。
分享兩個同學的學農日記,思考問題。
思考:學校為什麼要組織類似於學農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是什麼?你參加此類活動嗎?說一說你的收獲。
(教師可利用PPT內的教學素材或者找尋本校學生身邊的真實素材)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
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願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的行為,有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出示材料: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探究與分享:
中學生小明的學校要組織大家去研學旅行,小明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該是學習書本知識,去研學旅行會耽誤學習時間,所以小明很不想參加這次研學活動。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學,你會如何規勸小明參加這次活動呢?
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拓展空間
研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熱詞。和你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一個研學方案。
如果設計巧妙且富有創意,可以把你們的創意提交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爭取讓你們的創意變成現實!
三、課堂總結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
四、布置作業
預習第2課,第1框。
板書設計
在社會生活中成長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
二、養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2)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題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勤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只要抓住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條線展開。
在教學上,根據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標准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設計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幹事,事事能幹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我與社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了解社會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感受社會不同的社會生活,體會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
能力目標: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追問,拓寬思維的深度及廣度,能理解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活動,談論與分析,從而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積極融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學難點: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社會生活空間極大延展,社會生活內容更加豐富。
課件: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圖片。
同學們,你了解我們的社會嗎?你知道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體味生活的美好,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二、新課學習
探究一感受社會生活
活動(一)了解社會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點30分,李銘和爺爺到公園晨練。他們發現公園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鋪上了塑膠,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點20分,李銘的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他們發現蔬菜品種多了,蔬菜可新鮮了。
情景三下午3點15分,李銘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機上網。
情景四晚上7點10分,李銘和爸爸一起看有關《大國工匠》的新聞,交流關於新聞的看法。
(1)在李銘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
(3)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親身實踐,與人交流,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上網、旅遊,等各種方式來了解社會生活,來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學生小華的日記節選」,
暑假裡,中學生小華經歷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記節選: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的兒童樂園當志願者,引導和照顧前來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來,雖然累得精疲力盡,卻很有成就感!
7月25日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園里除草、採摘蔬菜,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8月3日
在家看電視,我看到關於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紀錄片,心潮澎湃,對航天人的奉獻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問題一:小華日記里記錄的「大事」,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
問題二:讀了小華的日記,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問題三:在暑假裡,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與同學分享?
明確小華日記里所謂的「大事」看起來並不是大事,但是對他而言這是他所經歷的,是他對社會的一種認識,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對這個社會有了經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實。
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並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
二、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1.出示一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個人,為什麼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紹自己。
教師總結: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2.通過對圖片和課本材料的分析,小組討論總結: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准,社會關系可以分為那些不同的類型?舉例說說明在每種社會關系中,我們都具有什麼身份?
教師總結:主要的社會關系有:血緣關系、地緣關系、業緣關系等。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下,我們的身份是不一樣的。在家裡,我們是孩子;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商場里我們是消費者……
3.小組活動:繪制我們的社會關系網路圖
要求:根據自己的設計情況完成圖表,與同座交換,說一說自己的社會關系。
思考:這些人通過哪些方式與你產生聯系?他們的存在對產生了什麼影響?
4.結合上述的社會關系網路圖和你的生活經驗,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麼社會就是由每個人組成的大網。因此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對立統一的關系。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一員,社會就是有我們這樣的許多個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課,希望同學們可以來接認識社會,了解的社會的方式和途徑,從養成關注社會的行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從而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社會是我們個人組成的,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在不同的場合,在不同社會關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布置作業
完成導學案的習題
板書設計:
我與社會
感受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感受社會生活,勇擔責任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
教學反思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走進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去感悟。明確我們是社會的一個分子,要為社會承擔責任。
1.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教學,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討論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工作的關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另一方面,通過探究,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構建了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互助合作的機會。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認知、探索、實踐的對象,在討論的基礎上合作完成實踐活動。
《創新改變生活》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智慧家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使學生感受創新,從而認識自己的新生活。
2.通過回顧,科技創新改變2018年的央視春晚,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春晚的慣常看法。
3.通過討論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感受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
4.通過觀看視頻:《輝煌中國》科技篇,增強對創新的好感,熱愛創新,自覺投身到創新實踐之中。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創新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全面認識創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家後熱水就已經燒好,回家前空調或暖氣已經打開,飯已經自動煮好,可以隨時了解冰箱裡面有什麼菜,下雨也會自動關窗戶,還能隨時監控家裡的情況,讀取家裡數據中心的各種數據。可以說,「智慧家庭」正替我們實現著這些願望。
觀看視頻:「智慧家庭」的出現說明了什麼道理?
教師總結:科技創新改變我們的生活,創新讓生活更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創新這個話題。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感受創新
(一)創新來源於生活
1.材料呈現:2018年的央視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慧元素,不僅有在桌上活蹦亂跳的機器狗,還有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組成的「三無艦隊」,在大橋上擺出令人驚艷的隊列陣型。在這個全世界華人共同歡慶的節日里,這些全部由中國自主製造的智能產品,也在向世界展現中國人工智慧值得期待的未來。
2.想一想:這些創新項目來源於哪裡?
3.總結:這些創新項目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生活的慣常看法。
(二)創新無處不在
1.活動:閱讀教材第15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體驗過這樣的創新樂趣?請與同學分享你的創新故事。
3.總結:
(1)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
(2)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創新點燃*,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
(三)互聯網改變世界
1.閱讀教材第16頁「探究與分享」,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2.總結:互聯網改變世界,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美好。
3.辯論賽:分成小組圍繞「創新只是滿足個人興趣,與大眾的幸福生活有無關系」進行辯論。(手機上的美篇)
4.總結:創新讓生活更美好。隨著時代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將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目標導學二:創新引擎
(一)呼喚創新
1.閱讀教材第17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創新作為中華文明深厚的內蘊……將成為推動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句話?
3.總結:
(1)回顧人類文明史,創新始終貫穿其間。蒸汽機的改良、電力的應用和計算機的出現,推動時代的車輪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時代發展呼喚創新。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孕育興起。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二)創新發展
1.材料呈現:2018年1月9日,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全社會R&D支出佔GDP比重為2.15%,超過歐盟15國2.1%的平均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3.總結: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實施創新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三)改革創新
1.閱讀教材第18-19頁「探究與分享」。
2.思考:雄安新區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城市。從雄安新區的發展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3.總結:
(1)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2)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正走在通往強國富民的創新路上。
4.閱讀教材第19頁「拓展空間」。
5.圍繞以下辯題,在班級舉行辯論會。
正方辯題: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總有一天會超越人類智能。
反方辯題:不管人工智慧如何發展,都不可能超越人類智能。
三、課堂總結
1.溫馨提示:一則消息觸動人類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科研組正在進行一項不同的項目:利用包含活細胞的油墨凝膠列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列印的產品會被注入牛軟骨細胞和老鼠的膠原質,培育直至3個月後它們生長成成品。研究人員表示,人類有可能會在3年內開始移植這種假體。
2.板書設計:
四:作業設計:
1.實踐作業:
A:請觀看系列節目《輝煌中國》科技篇等作品下節課與同學分享。
B:結合歷史,製作表格匯總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的貢獻。
2.練習作業:(基礎關,能力關,中考關)
⑤ 道德與法律的名人名言摘抄
法律是約束,道德是良知,道德與法律都是為了建設美好的社會,營造一個好的社會環境。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道德與法律的 名言 ,希望能幫到你。
目錄
法律與道德的名言名句
道德與法律的格言
法律與道德的名人名言
1.法寬則刑者少,刑者少則民為恥矣。――崔敦禮(宋)《芻言》
2.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學大全》
3.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
4.假如沒有法律他們會更快樂的話,那麼法律作為一件無用之物自己就會消滅。――洛克(英)《政府論》
5.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6.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7.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8.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日)《立正安國論》
9.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唐)《天論上》
10.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唐)《天論上》
11.疏法勝於密心,寬令勝於嚴主。――呂坤(明)《呻吟語·治道》
12.在一個國家中,法律永遠是由強者的權力制定的。――柏拉圖(古希臘)《法律篇》
13.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凶惡悖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14.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15.沒有永恆的法律,適用於這一時期的法律決不適用於另一時期,我們只能力求為每種文明提供相應的法律制度。――柯勒(德)《法律概念》
<<<
1.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康德
2.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3.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蘇霍姆林斯基
4.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朴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道德。——蘇霍姆林斯基
5.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喝酒上了癮的,是因為做了錯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責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過著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葯物;強盜或小偷,賭徒與妓女沒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爾斯泰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康德
7.美德對於每個人,都是善;不道德對於每個人,都是惡。——莎甫慈伯利
8.美德與過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稱為最道德的人。——伏爾泰
9.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蘇霍姆林斯基
10.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11.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2.忍耐——肉體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氣的混合。——哈代
13.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 兒童 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 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蘇霍姆林斯基
14.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15.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
1.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2.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法諺
3.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
4.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滋賀秀蘭
5.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6.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布魯納
7.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8.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9.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列寧
10.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
11.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12.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霍姆斯《普通法》
13.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14.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5.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著名的法律學者
16.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17.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18.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魯赫
19.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西塞羅
20.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
道德與法律的名人名言摘抄相關 文章 :
★ 道德與法律名人名言
★ 道德與法律的格言法律與道德的名言名句
★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 法律的名人名言
★ 法律的名人名言
★ 有關法律的名人名言
★ 有關法律名人名言摘抄
★ 道德法律的名人名言大全
★ 道德與法治名人名言
★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