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內立法組

國內立法組

發布時間: 2021-01-06 16:38:21

A. 國際經濟法與海商法的區別,還有具體利弊分析

海商法是國際經濟法中的一個分支。

國際經濟法是個廣義的概念,包含涉及國際經濟、貿易、商業的各國國內立法和國際法的總稱,它沒有國內立法。而海商法是種特別法,也有國內立法,主要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等。海商法也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狹義的海商法指國內立法,廣義的海商法還包括海上運輸國際公約和國際航運慣例。

補充:既然有爭議,這位白色碎米芥朋友,你怎麼就能確定海商法不是國際經濟法的分支呢。目前海商法在我國的性質定為「涉外民商事法律」,而我國沒有獨立的商法,所以實際上就是民法的特別法,這點和英美法系不同,因為他們大多是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是部狹義海商法,沒錯,我已經說過了,狹義的海商法是指國內立法。但是廣義的海商法的淵源和國際經濟法是差不多的。在我國沒有出台海商法之前,研究海上運輸的法學專業就叫做「國際經濟法專業」,後來1993年我國實施《海商法》之後,就有專門的「海商法專業」了,但是原來的國際經濟法專業或者國際商法專業並沒有取消海商法的課程,也保留了海商法的研究方向。

國際教委將海商法從國際經濟法中分離出來是因為我國法律制度和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區別(我們民商合一,人家民商分離)。我國《海商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擁有海商法的國內立法,而國際經濟法無法進行單獨的國內立法,只能通過接受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的方法來變相進行國內立法。這也是二者的區別之一。

研究一下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就會知道,它已包含了海商法眾所調整的對象范圍。

補充一下:就業的話,我個人認為海商法更好一些。海事海商律師掙得相當多。

B. 沖突規范國內立法的立法形式有哪些

沖突規范在國內立法中的表現形式(立法方式)

(1)散見式。即將沖突規范專分散規定屬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關條款中。在民法典或有關的單行法規中,就某個方面的涉外民商事問題規定有關法律適用的規范,稱為「散見式」的立法方式。

(2)專篇式。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列入專篇或專章,比較系統地規定國際私法規范。稱為「專篇式」的立法方式。
(3)法典式。以專門法典或單行法規的形式制定系統的沖突規范,稱為「法典式」的立法方式。

C. 國際海商法法律規范,各國海商法立法特點

海商法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為:
1、海商法的海事性
海商法的適用對象是海,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里所說的海,主要又不是指的內海、領海,而是佔地球表面水面95%以上的公海。公海不屬於哪一國的領域,自然也不在我國的管轄范圍之內。所以主張以屬地原則作為確定海商法的效力原則並不利於貫徹海商法,其結果反而會限制海商法的適用。當然不可否認,在海商法所指的海中也包含了領海、內海以及其他部分內水,但一方面由於這些水面所佔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由於對發生在領海和內水范圍內的純屬國內性質的海事和海商活動,法律大都已明確規定不適用海商法(如我國《海商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即如此),所以,強調這一部分水域的屬地性意義不大,而重點是要解決發生在公海上的海事爭議的法律適用問題。
2、海商法的涉外性
與海商法的海事性有密切聯系的是海商法的涉外性,這一點在當今世界各國的海商法中都有體現。所稱涉外性,是指海商法主要調整的不是本國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海事法律關系,而是本國公民或者法人與外國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海事法律關系。對此,我國《民法通則》雖然在第八章中也規定有「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這部分內容,但《民法通則》總的任務還是為了調整國內公民或者法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制訂的,涉外性不是其主要特徵,所以,海商法的適用范圍與其明顯不一樣,所採用的效力原則自然也不應相同。
3、海商法的國際性
海商法是國內法,但它又具有很強的國際性,這從海商法的歷史發展以及當今各國的海商法與有關國際公約的相互銜接中即可看出。海商法最早起源於西歐,在它剛產生時,並不屬於國內法,而是以國際性規范形式出現的。例如最早流行於東地中海一帶的《羅得海法》實際上就是以共同海損為中心,在長期航海實踐中形成的國際海上商業習慣法。後來,中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三大海法,即《康蘇拉地海》、《奧列龍法》和《威斯比法》,它們不屬於哪一國的國內法,而是沿岸各國都普遍承認並採用的國際性規范。最先將海商法由國際法轉變為國內法的是法王路易十四,他於1681年頒布的「海事勒令」,實際上就是一部國內海商法,在此基礎上,拿破崙1807年在制定法國商法典時又將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收編為該法典中的海商編,此即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海商法。以後西方各國相繼仿效,紛紛制定本國的海商法,這樣便完成了海商法由國際法向國內法的轉變。
但當歷史發展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國際貿易和海上航運業的迅速發展,仍然依靠由各國國內立法機關制定的海商法來調整國際海上運輸關系已顯然不適應形勢,國際社會要求制定統一海事規范的呼聲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由國際海事組織牽頭,經過反復醞釀、協商,逐漸制訂出了一系列用於調整各類海事法律關系的單行性國際公約,如用於調整國際海上貨物運輸關系的《海牙規則》、《威斯比規則》和《漢堡規則》;用於調整海上旅客運輸關系的《雅典公約》;用於指導共同海損理算的《約克—安特衛普規則》;以及用於處理國際海難救助關系的《救助公約》等。這些國際公約以及有關國際慣例匯集在一起,實際上就起著國際海商法的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雖然存在著國際海商法和國內海商法並立的局面,但大多數國家的國內海商法都在向國際海商法靠攏。如有的國家將國內海商法的條款修改,以適應有關的海事國際公約,有的國家則直接通過國內立法,將有關的國際公約轉變為國內海商法。我國海商法在起草過程中也參照採納了大量的國際公約、國際慣例以及國際上通行的許多標准合同格式,包括吸收了不少國際海事立法中的最新成就。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海商法由國內重新走向國際統一已在所難免。而這一特徵則更是其他許多國內法,特別是民法所不具有的。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所以決定了海商法的效力原則不能簡單地照搬民法中的屬地與屬人相結合的效力原則。對此,誠然在國際法學界,也有人通過擬制的方法,即賦予船舶以自然人的某些特徵,或者將其比擬為浮動的國土,以此適用屬人原則或者屬地原則。然而,擬制畢竟只是擬制,而不是現實。船舶終歸只是一種物,它不能像自然人那樣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以歸入屬人原則顯然不妥;另外,由於船舶固有的財產性(財產可以抵押、買賣、繼承、轉讓),也使船舶在被視為領土時,可能引起理論上的困擾,並且當一國的船舶航行於另一國領海時,還會引起領土概念上的重疊。更何況擬制自然人同擬制領土本身又是互相矛盾的,船舶不能同時既適用屬人原則又適用屬船原則。所以我們只有擺脫傳統的民法觀點,大膽地從理論上重新進行探索,才能確定最恰當、最合理和最符合海商法實際的效力原則。

D. 交通運輸法的國內立法

各國運輸立法一般包括公路運輸立法,鐵路運輸立法,內河、沿海、遠洋運輸立法和航空運輸立法。以日本為例,自20世紀以來制訂的重要運輸法就有20多種,包括《鐵道營業法》(1900)、《軌道法》(1921)、《日本國有鐵道法》(1948)、《運輸事業法》(1949)、《公路運輸車輛法》(1951)、《海上交通安全法》(1972)、《海上碰撞預防法》(1977)、《航空法》(1952)等,這些法律包括在日本的經濟法體系中。 關於公路運輸方面的重要法規有:《公路汽車貨物運輸規則》(1972)、《公路汽車旅客運輸規則》(1980)和《關於改善和加強公路運輸管理的暫行規定》(1982)等。
調整航空運輸關系的有中國民用航空總局1977年制訂的《國內旅客運輸規則》和《國內貨物運輸規則》;調整國內貨物聯運關系的有交通部1954年制訂的《江、海聯運試行辦法》,鐵道部和交通部1958年聯合制訂的《鐵路和水路貨物聯運規則》,國家經濟委員會1981年頒發的《聯合運輸工作暫行條例》等。 中國交通運輸法除規定有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外,具有下列特點:①計劃運輸原則。為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要求各種運輸活動按照國家下達的運輸計劃,組織均衡運輸。②合理運輸原則。為有效地使用各種運輸工具的運輸能力,提高運輸效率,對對流運輸、過遠運輸、重復運輸等不合理運輸,作了某些限制性規定。③統一管理原則。為保證社會主義企業性質,中國的交通運輸業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管理,貨物運價和票價也由有關部門統一規定,雙方當事人都必須遵照執行。

E. 國際貨物買賣法的國內立法及其沖突規范

英國是著名的「判例法」國家,但它也有許多制定法。如《年貨物銷售法》,既適用於國內貨物買賣,也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在美國,調整貨物買賣之類法律關系的有《統一商法典》,貨物買賣規定也是既適用於國內貨物買賣,又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
在歐洲大陸,一些國家一般都制訂有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的商法典制,同樣既適用於國內貨物買賣,也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日本的商法情況與德國相近。
所有有關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是國際貨物買賣法的另一淵源。 首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一)關於《涉外經濟合同法》
我國的《涉外經濟合同法》於1985年7月1日起施行,是為了保障涉外經濟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而制訂的,它包括:
1.涉外因素的認定問題
2.合同的訂立問題
3.履行問題
4.合同爭議的解決問題
(二)關於《對外貿易法》
我國的《對外貿易法》,對於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國際貨物買賣法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包括:
1.國際貨物買賣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問題
2.國際貨物買賣經營者問題
3.國際貨物買賣經營原則問題
4.限制或禁止貨物的進出口問題 有關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是國際貨物買賣法的淵源,但是,國內法不能直接適用於具有國際(即涉外)因素的貨物買賣關系,一定要通過沖突規范的指定才得以適用。實際上地沖突規范與有關國際貨物買賣的國內立法中某一實體規范結合在一起,來調整國際貨物買賣關系。

F. 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各國國內法和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的關系,,你能把那篇文章發來嗎,完全找不到啊

應該沒人會專門就這么多個「法」的關系寫文章。國際公法也稱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調整國際關系(主要是國家間關系)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
國際法是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與國內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還包括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和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個人不能成為國際法的主體。 2、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不是國家之上的法律。即不存在超越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來制定法律然後強加於各國。國際法中對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是由國家通過協議制定的。 3、國際法不存在超越國家的強制實施法律的機關,國際法的實施主要依靠國際法主體本身的行為。當國際法遭到破壞、國際法主體的權利遭受破壞時,國際法主體通過自助或集體制裁,以捍衛國際法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際法的實施。
國際公法與國際毛衣規則和慣例的關系不大,國際私法跟他們才有關系。
國際私法廣義來說不是什麼法,這是一個從名稱就存在爭議的法律部門,從古羅馬時期的「法則區別說」,到現今「國際私法」、「私國際法」、「法則區別說」等各種稱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促進了國際私法的繁榮。 1834年美國法學家J.斯托里首創「國際私法」一詞作為法律抵觸法的同義語。隨後,在德文、法文中創造了相應的詞彙,再後在義大利、西班牙文中也產生了相應的詞彙。在中國和日本則稱為國際私法。因為國際私法是關於各國民法的適用的法律,所以又稱為法律適用法。
國內法與國際私法的關系:國內立法是國際私法最古老的淵源。 在國際私法的發展史上,國內立法是最早的國際私法淵源。最早的成文國際私法規范當屬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早期影響最大的當屬1804年《法國民法典》。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在國內立法中接受國際私法,但是各國的立法模式並不完全一致,大致分為三種: (1)分散立法式; (2)專章專篇式; (3)單行立法式。 國內立法在國際私法上的發展趨勢為:呈現出法典化的發展方向;調整對象不斷擴大,適用范圍愈加廣泛;沖突規范靈活性加強。 對於判例法的國家來說,司法判例是國際私法的重要淵源。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將其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
國際貿易慣例本身並不是法律,但卻是國際法的一個重要淵源。如(1)《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00年)。(2)《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1993年)。(3)《托收統一規則》(1995年)。(4)《國際保付代理慣例規則》(1994 年)(國際保理商聯合會頒布)。(5)《見索即付保函統一規則》(1992年)。 上述慣例在國際貿易中均得到普遍遵守。貿易雙方當事人有權在合同中達成不同於慣例規定的貿易條件。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慣例的約束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國際貿易規則相對於慣例來說,可以說官方的色彩多一些,如一開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後來的WTO。

G. 在沖突法的國內立法方式上,我國主要採取的作法是

將沖突規范分散規定在民法典的有關章節中

滿意請採納

H. 如果中國在南極進行國內立法,應該包涵哪些方面

國際法規定,南極的一切主權聲索目前都是凍結狀態。

所以我國不存在任何在南極立法的可能性,更無從探討包含哪些方面的問題。

I. 國內安全座椅立法的省市有哪些

這玩意我記得我有過歸類,做小懶兒童安全座椅這行真的這些少不了。。。噥,你看看吧。 1:深圳市 《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第十一條第六則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三百元罰款:十二周歲以下兒童乘坐在副駕駛位置,或者四周歲以下兒童乘坐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未使用符合國家標准兒童安全座椅的。 2:山東省 《山東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機動車進入高速公路行駛,駕駛人和乘車人應當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駕駛人不得安排未滿十二周歲未成年人乘坐在副駕駛位;未滿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車,應當為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濟南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乘坐家庭用車時,未滿十周歲未成年人應當坐後排座位,未滿四周歲兒童應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3:上海市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七條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攜帶未滿十二周歲未成年人乘車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在副駕駛座位;攜帶未滿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車,應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4:蘇州市 《蘇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十九條第七則明確規定:鼓勵機動車配備、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 5:杭州市 《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應當按照規定使用並督促乘坐人員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12周歲以下或者身高低於1.5米的兒童不得乘坐前排座椅。4周歲以下或者身高低於1米的兒童乘坐小型轎車時應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6:重慶市 《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七則明確規定:自行車在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區行駛,不得載人;其他地區駕駛自行車可以搭載一人,搭載六周歲以下兒童應當設置固定座椅。 7:合肥市 《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2013修訂)》第三十條明確規定:車輛駕駛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攜帶兒童時應當使用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兒童安全座椅 8:海南省 《海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攜帶未滿十二周歲未成年人乘車時的,不得安排其乘坐副駕駛座位;攜帶未滿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車時,應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9: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八條第五則明確規定:嬰幼兒乘坐家庭乘用車時應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J. 國內立法中哪些屬於國際法的淵源

國內立法中屬於國際法淵源主要就是國家加入的國際條約,其次就是國際慣例,學說等!

熱點內容
吳川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4-28 19:18:48 瀏覽:923
電子簽章和鮮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8 19:12:43 瀏覽:52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復試 發布:2025-04-28 19:12:01 瀏覽:973
天水市甘谷縣2019年法律知識考試答案 發布:2025-04-28 19:06:54 瀏覽:823
學習貫徹新准則和條例解讀 發布:2025-04-28 19:02:10 瀏覽:574
民法在行政法 發布:2025-04-28 18:53:31 瀏覽:99
2019年最新版本的勞動法 發布:2025-04-28 18:37:25 瀏覽:324
2016鍾秀勇講民法 發布:2025-04-28 18:34:19 瀏覽:453
授權法人擔當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4-28 18:09:57 瀏覽:414
砍樹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8:09:51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