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與道德經
⑴ 道德經【58】:層次高的人看本質,層次低的人看錶象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一、原文(通行本)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譯文
政治寬厚清明,人民便淳樸忠誠;政治嚴苛黑暗,人民便狡詐抱怨;
災禍可能隱藏著幸福,幸福可能隱藏著災禍。誰知道究竟是幸福還是災禍呢?它們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
正突然轉變為邪,善突然轉變為惡,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
因此,聖人方正而不生硬,銳利而不傷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三、拓展思考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這句話是老子辯證法思想的精髓,古往今來,被無數人引用。事物相反的兩種屬性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因此,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福」,也沒有絕對的「禍」,而是以福禍相依的狀態存在的。
事物時刻都在運動變化著,我們看到的只是它們的表象,待人接物過程中,要學會透過表象看本質。
莊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人心比珠峰還要險惡,比天道還難預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天尚且有四時和晝夜的變化,百花齊放便知是春,雪花飛舞便知是冬。而人心雖然隔肚皮,卻是最難揣測的。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以「喜怒不形於色」著稱。「煮酒論英雄」曹操那句石破天驚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嚇的劉備變了臉色,筷子落於地,但天不滅劉備,忽傳驚雷,劉備這才掩飾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驚雷和機智,使劉備逃過一劫。
劉備韜光養晦,曹操煮酒論英雄,這是政治家之間的心理較量,梟雄曹操尚且看穿不了劉備的內心世界,足見人心叵測。
下面我們再用老子的辯證法分析一下。事物時刻都在運動變化著,即使「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面對強悍的曹操也變了顏色。哪怕一個人隱藏的再深,也可以通過識人術看穿他的本質。如果沒有一聲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
「筷子落於地」對劉備來說是「禍」,伴隨著一聲驚雷,「禍」瞬間轉化為「福」。從禍到福,藉助了驚雷的外在條件。也就是說,事物正反兩個面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只是老子沒有詳細地說明。
現實生活中,成功者若能居安思危、謹言慎行,便不會向失敗轉化,使自己長期立於不敗之地;而失敗者如果繼續墮落沉淪,又如何向成功轉化呢?
綜上,「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蘊藏著兩個道理。
01、福禍相依,福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有道便是福,無道便是禍。
02、要學會透過表象看本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一」就是本質,後面的二、三乃至萬物都是表象,只要抱住「道」、守住「一」,則萬變不離其宗。
舉個例子,數字10000,「1」代表身體和德性,後面一連串的「0」代表房子、車子、地位等;「1」就是本質,如果失去「1」,一切都會清零。
生活中,我們要時刻守住「道」,一個身心健康、德性深厚的智者,才是人群之中最幸福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⑵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華。什麼意思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白話翻譯: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版。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權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華。
解釋:在寂靜沒有聲音的地方,聽驚雷;在蒼茫寥落的地方看世間的繁華。
總結:
無聲和無色就是指極平淡的環境、事物、或是人,驚雷和繁華都是聲色中的美妙絕艷,就是說能從最平凡最普通的地方感受到不平凡的東西,這需要很高的境界。老莊所謂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這個道理。
⑶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 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在寂靜沒有聲音的地方,聽驚雷;在蒼茫寥落的地方看世間的繁華。
無聲和無色指極平淡的環境、事物或是人,驚雷和繁花都是聲色中的美妙絕艷,也就是說能從最平凡最普通的地方感受到不平凡的東西。
出處:張曉風《歲月在,我在》
《歲月在,我在》內容簡介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永遠以細膩溫柔的情懷歌頌著生活,熱愛著生命。張曉風的文字從細微處洞悉世情,又有悲憫的情懷,用筆用情收放自如,語言含蓄和含義深邃,值得人深思並能得到人生啟迪。
書中收錄了張曉風的《我在》《我有》《釀酒的理由》《愁鄉石》《春之懷古》《初心》《塵緣》等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