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2013立法工作計劃
1. 存款保險條例的出台過程
2007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2007年年中,由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牽頭,相關部委參加的存款保險制度工作小組已開始進行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的設計,國家有關部門也開始進行存款保險條例的立法。
2007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會見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希拉·拜爾時又再次明確,中國正在積極考慮籌建存款保險公司。
2012年9月,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編制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加快存款保險立法進程,擇機出台《存款保險條例》,明確存款保險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組織模式。
2013年6月,根據國務院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由央行起草的六大立法項目中,《存款保險條例》被列為預備項目。
2014年11月30日,央行、國務院法制辦就《存款保險條例(草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期限30天。
2015年3月31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中國《存款保險條例》,將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合並計算的金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2. 行政法約束()的權利,督促其履行(),管理(),為公眾提供服務
行政法約束行政機關的權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職責,管理公共事務,為公眾提供服務。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的精髓,貫穿於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監督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廢除並指導行政法實施前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的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第十條 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上報國務院前,應當與國務院法制機構溝通。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第五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3.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權責統一。
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
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九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對行政法規立項申請和公開徵集的行政法規制定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第十二條 起草行政法規,應當符合本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轉變;
(三)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規定由一個行政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四)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
(五)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4. 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的概念】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授權組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有關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和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行政立法的特徵】一是行政立法的主體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授權的組織;二是行政立法相對於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而言,具有從屬性;三是行政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多樣性。
【行政立法的分類】是指依照不同標准對行政立法所作的劃分。如依照行政立法的權力來源,行政立法可分為職權立法和授權立法;依照行政立法與國家權力機關立法和上級行政機關行政立法的關系,行政立法可分為執行性立法、補充性立法和自主性立法等。
【職權立法】是指行政機關依照憲法和組織法規定的職權進行的立法活動。職權立法是與行政機關同時產生和存在的行政機關的固有職權。如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
【授權立法】是指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或有關決定授權而進行的立法活動。授權立法不是與行政機關同時產生和存在的行政機關的固有職權,而是行政機關依據組織法以外的法律或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授權取得的。如1985年4月1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條例的決定》對國務院的授權和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對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授權。
【執行性立法】是指為了執行法律或法規及上級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而進行的立法活動。執行性立法不創設新的法律規范,而只是將法律、法規及上級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具體化,以便執行和實施。
【補充性立法】是指為補充法律、法規和上級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而進行的立法活動。補充性立法一般需創設新的法律規范,必須得到有權機關的授權。
【自主性立法】是指行政機關為履行法律規定的行政職權而對管理事項創設一定法律規范的立法活動。自主性立法不是對法律、法規的具體化或補充,而是對法律、法規未規定事項自主地創設新的法律規范。
【行政立法的主體】是指有權進行行政立法的主體,包括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制定部門規章的主體、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主體以及制定經濟特區規章的主體。
【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即國務院。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分兩種情況,一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對國務院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二是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依法對尚未制定法律的法定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
【制定部門規章的主體】主要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根據憲法和組織法可以制定部門規章;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務院直屬機構根據立法也可制定部門規章。此外,有些事業單位經授權也可制定規章,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授權可以制定有關證券市場監督管理方面的規章。
【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主體】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是指經國務院批准享有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許可權的市。國務院曾分別於1984年12月15日、1988年3月5日、1992年7月25日和1993年4月22日批准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青島、無錫、淮南、洛陽、重慶(後為直轄市),寧波,淄博、邯鄲、本溪,蘇州、徐州等19個市為「較大的市」。這些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規,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方式和步驟。
【制定行政法規的程序】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制定行政法規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
【行政法規的立項】是指將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項目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每年年初編制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項;國務院法制機構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國務院審批。
【行政法規的起草】行政法規的起草,由國務院組織。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由國務院的一個或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確定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起草或組織起草。行政法規的起草,要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並可採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起草部門就涉及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與其他部門關系密切的規定,應與其他部門協商一致,對涉及有關管理體制、方針政策等需要國務院決策的重大問題,應提出解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
【行政法規的審查】行政法規送審稿的審查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負責。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從是否符合憲法、法律和國家方針政策,是否符合起草要求,是否與有關行政法規協調、銜接,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等方面進行審查。
【行政法規的決定】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或者由國務院審批。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主要負責人提出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建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行政法規草案時,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或者起草部門作說明。
【行政法規的公布】根據國務院對行政法規草案的審議意見修改形成的行政法規草案修改稿,由國務院法制機構報請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施行,並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行政法規的施行】行政法規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行政法規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法規的備案】行政法規在公布後的30日內由國務院辦公廳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制定規章的程序】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規章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
【規章的立項】是指將需要制定規章的項目列入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擬訂本部門、本級人民政府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報本部門、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規章的起草】部門規章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組織起草;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起草。行政法規的起草,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並可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起草規章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的,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起草部門規章涉及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與其他部門關系密切的,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其他部門的意見。
【規章的審查】規章送審稿由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統一審查。
【規章的決定】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審議規章草案時,由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作說明,也可以由起草單位作說明。
【規章的公布】根據有關會議對規章草案審議意見修改形成的規章草案修改稿,由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報請本部門首長或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部門規章簽署公布後,部門公報或者國務院公報和全國范圍內發行的有關報紙應當及時刊登。地方政府規章簽署公布後,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和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發行的報紙應當及時刊登。在部門公報或者國務院公報和地方人民政府公報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准文本。
【規章的施行】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規章的備案】規章在公布後的30日內,由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向有關機關備案。
【規章的清理、修改和廢止】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應當經常對規章進行清理,發現與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或其他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的,或者與法律、行政法規或其他上位法相抵觸的,應當及時修改或廢止。修改、廢止規章的程序,參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5. 國務院公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 含住房租賃條例
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明確了55項立法項目及負責起草的單位。
《通知》顯示,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將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8個方面科學合理安排立法項目。
其中,在圍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方面,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制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住房租賃條例、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條例等。
附:《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明確的立法項目及負責起草的單位
一、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13件)
1.契稅法草案(財政部、稅務總局起草)
2.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退役軍人部起草)
3.社區矯正法草案(司法部起草)
4.密碼法草案(密碼局起草)
5.原子能法草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起草)
6.出口管製法草案(商務部起草)
7.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生態環境部起草)
8.稅收徵收管理法修訂草案(稅務總局、財政部起草)
9.著作權法修訂草案(版權局起草)
10.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公安部起草)
11.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交通運輸部起草)
12.監獄法修訂草案(司法部起草)
13.檔案法修訂草案(檔案局起草)
二、擬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42件)
1.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人民銀行起草)
2.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銀保監會起草)
3.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證監會起草)
4.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生態環境部起草)
5.地下水管理條例(水利部起草)
6.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7.反走私工作條例(海關總署起草)
8.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條例(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9.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網信辦起草)
10.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1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12.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3.住房租賃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4.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條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15.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條例(科技部起草)
16.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衛生健康委起草)
17.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8.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條例(交通運輸部起草)
19.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民政部起草)
20.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公安部起草)
21.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外交部起草)
22.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安部起草)
23.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
24.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科技部起草)
25.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司法部起草)
26.政府督查工作條例(國務院辦公廳、司法部起草)
27.司法所條例(司法部起草)
28.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訂)(銀保監會起草)
29.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修訂)(商務部起草)
30.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科技部起草)
31.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發展改革委、糧食和儲備局起草)
3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財政部、稅務總局起草)
33.個體工商戶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34.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文化和旅遊部、文物局起草)
35.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教育部起草)
36.失業保險條例(修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37.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38.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修訂)(農業農村部起草)
39.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葯監局起草)
40.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葯監局起草)
41.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交通運輸部起草)
42.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修訂)(財政部起草)
三、擬完成的其他立法項目
1.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以及需要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
2.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涉及的法律法規清理項目
3.外商投資法相關配套法規
4.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立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