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提供道德
A.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論述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具體內容 :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文化浩瀚淵博,有諸多的道德規范;有豐富的踐履道德規范的德行;有如何實現道德社會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中國文化獨到的修身之道;以及道德名言、理論等等。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規范最早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尚書•堯典》中就有「以親九族」、「協和萬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禮」、「德」、「孝」等文字,說明商代就已制定有體系性道德規范,出現了所謂「六德」,即知、仁、聖、義、忠、和的提法。
在我國,傳統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創始人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時值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 他從自己的政治理念出發形成他全面系統的道德思想。他以「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將「孝」、「悌」、「禮」、「信」等德目置於其下,形成了中國最早的道德學說。
商代「六德」察絕就提出了知、仁、聖、義、忠、和六個規范;孔子倫理思想中的道德規范主要包括「仁」、「孝」、「悌」、「忠」、「信」等;《管子•牧民》中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政治倫理的規范;戰國時期,孟子上繼孔子,提出了「仁」、「義」、「禮」、「智」四德說,並提出「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倫理原則。董仲舒根據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三綱」《春秋繁露》,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 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常」《舉賢良對策》說。宋元時期 ,人們在管子的禮義廉恥上,配以孝悌忠信,就成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
國家教育委員會組織編寫,羅國傑主編的《中國傳統道德》的多卷本《規范卷》中把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規范分為四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規范,有公忠、正義、仁愛、中和、孝慈、誠信、寬恕、謙敬、禮讓、自強、持節、知恥、明智、勇毅、節制、廉潔、勤儉、愛物;第二部分是職業道德規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師德、藝德;第三部分是家庭倫理規范,或州選取了三個最主要的方面,它們分別是關於親子關系的規范,關於夫妻關系的規范,關於長幼關系的規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禮儀規范,分別是尊老敬賢之禮,接人待物之禮,儀態言談之禮,慶典婚喪之禮。
這些衫沒蔽道德規范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中國封建社會道德的綱目,道德規范體系,充分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在人類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貢獻,當然,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又具體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思想和要求,成為統治階級實現統治的有效工具。所以,對待中國傳統道德規范既要繼承也要批判。
B.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叫倫理道德, 什麼是倫理道德
簡單講,倫是類別、次序,倫理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文化中將其總結為五大類,即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其中相處應該遵循的方法就叫倫理。這些關系都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
道德,道是道路,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中庸》說: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應自性的意思,就是順應宇宙萬物本體的運行規律。道包括宇宙人生方方面面,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其自然的運行規律,因此說「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德,是達到萬物本體的方法。華夏文化中將其歸納為八條,稱為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修養這八種品德,就能回歸「道」。因此「道德」其實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以及我們應當如何通達這種自然規律的方法,它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人為規律的。
倫理道德不容?
老實說,你分的清愛情與情親不?因為很多女生會對她男朋友說,你給我的感覺像父愛。說明什麼?說明你現在的想法只是一種潛在的喜歡,可是喜歡和愛還不一樣的,等等吧,等真愛到的時候,你再想想現在,保證你自己笑自己。
什麼是倫理道德觀?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職業道德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者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對新聞職業道德原則、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規范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
在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基礎和核心,它是決定和統率其它內容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 *** 人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各項事業的基本方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 *** 宣言》中指出:" *** 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 宣言》,第36-37頁,人民出版社)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 *** 人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存在,而戰斗的。
*** 的表述則更加明確。他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 *** 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 著作選讀》,下冊,第591、592頁,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但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針,也包含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內容。
1991年1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這個准則後來又經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兩次修訂,成為全國新聞界共同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條例。
這個准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這六條准則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思想、業務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及其行為實踐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六條准則集中表述了一個核心思想:即新聞工作者必須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真理;必須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它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在品質和作風方面的嚴格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
倫理道德問題
科技倫理問題:在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倫理,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例如,
(1)計算機與通信技術誕生後結合了互聯網,它極大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溝通方式,帶來了劃時代的巨大進步的方式,但也給道德構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如:計算機黑客,人格缺陷,信息污染問題,信息安全,違反了一系列違背了隱私和知識產權問題,文化霸權等傳統道德問題的現象,成為當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熱棘手的問題)。
(2)生物技術用於生產和人類生活和環境的同時生存帶來顯著的變化,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進化,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道德的影響人的尊嚴,社會和道德的關系問題;基因專利問題基因技術研究基因組和人類引起的,基因歧視,生命的遺傳決定論的危險,所謂的「優生」問題的人為干預,基因治療恐懼引起的倫理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負道德問題。
(3)核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核戰爭,核污染,消除核威脅和核訛詐和其他超級大國的各種問題的認識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類安全的深切關注。
(4)所造成的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外空問題上的競爭空間資源的開發,空間環境問題的保護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5)納米技術的倫理問題的發展。通過調動人類的納米技術的發展將能單分子,原子來創建某種微型和超微型裝置或一些小體積的智能機,它們可以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被植入人體或人在大腦中發揮作用是有吸引力的應用之一,但也可以給人類不可預見的潛在危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道德真空」給人們創造一個「道德風險」的恐慌,協調和穩定生活的社會秩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比驚人的變化和現代科技的迅速崛起,最顯著的技術發展帶來的。隨著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它的每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道德觀念?人類已經對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發出了新的挑戰。
所以,我們要注意的倫理問題和研究技術引發了科技進步的關注可能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為了避免或減少由此引起混亂的社會影響,也給提高認識,積極評估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倫理指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應建立和道德意識和對人類的規范,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循。在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倫理直接影響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間接和直接的影響日益突出道德。科技進步既有道德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但也有負面影響。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正確的道德行為的指導下,使對人類健康的發展,但技術進步的好處的方向,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的後果,如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人類長久以來自然的征服成功的生態危機眼花繚亂擺正人在自然界中沒有位置,誤以為自己是高手的性質,統治者和自然辱罵,肆意剝削發展各種資源。可以說,正是以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或人類的禍害的利益,這是不是一門科學和技術本身可以決定,而且必須訴諸道德的力量。科學技術才有發展的正確道德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使人類走向健康發展,科學和技術造福社會的方向,道德帶來了負面影響只能是消除和道德調節的技巧緩和。因此,技術進步需要正確的引導道德。
隨著技術的工人是在科技,科技工作者如何從事科技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活動的方向的主要活動,因此,應加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積極並故意從事科學研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加強科學技術日益品德和倫理蘊涵的道德影響,因為科學家和科技活動的主體,這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從事科研活動,不能簡單純粹的「科學的科學「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後果,樹立真,善,美人們普遍認為,從純粹的現實和轉向求是善,美的統一,牢牢把握科研方向和技術實際應用中,仔細測量各種技術的選擇滿足人類的需求,也不會帶來危害人類,注重科研和全人類更加緊密的長期利益。
什麼世俗,什麼倫理道德
__世俗一般指現實的生活世界。
__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行為規范,道德就是通過非暴力性手段來維系的調整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在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要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__「倫理」一詞有時和「道德」通用,有時特指研究道德的科學——倫理學。
什麼是職場倫理道德
所謂職場倫理道德是指調整公司或企業人際關系的倫理和道德規范,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它要求員工之間相互尊重,尊重彼此之間的隱私,男女之間正常交往,不做有違社會風俗的行為;同時,員工與管理者之間也應該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人格平等,沒有封建附屬關系。健康的職場倫理道德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競爭力。
什麼是倫理道德之說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五倫:夫婦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朋友關系。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系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系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沖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系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倫理道德重要嗎?
倫理道德很重要,它是人類歷史幾千年發展的遺留的真理,也是人們遵守的道德准則,誰敢越雷池一步,都會遭到唾棄的。
C. 倫理和道德一樣嗎
聯系:在通常情況下,這兩個詞意思相近,可以互換。在英語中,Ethics(倫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義。
區別:
(1)作為日常用法,「倫理」更具客觀、外在、社會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於個人,更含主觀、內在、個體性意味。道德是倫理的載體和形式,倫理則構成了道德的基礎和前提
(2)作為價值本身,倫理的核心是正當(適當、合適、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為規范,倫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獨特性。
(4)作為評價尺度,倫理的尺度是對與錯,道德的尺度是好與壞、善與惡。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即不同的屬性
1, 倫理是生命個體內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為的原則,是個體動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標准底線。比如懶惰,
在實際生活中懶惰既不違反道德,也不違反法律,但是它卻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或者說這種行為只是動物的一種惰性而已,在既不違法也不違反道德的前提下,它違反了生命積極進取的生物意志,也就是說它不是人類理性提倡的行為,因而也不是人類提倡的或說應該具有的基本品德或德行,所以一個好吃懶惰的人的懶惰行為是違反正常人的德行或反倫理的行為,即是惡的或消極的。
而道德是個體在實際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外在規則,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個體之間相互性約定或應該遵守的規則,它介於倫理與法律法規、職業規范等社會管理的條文之間,既是倫理的高級形式,又是社會化行為規范的下線,即當社會或群體的約定達到法制化規約或職業化限定時,就已經不是道德范疇,因而違反法制化規約或職業條例和時,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道德沒有社會化法庭,道德法庭依然存在,只是正如康德所言,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比如,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人同動物一樣能夠盡到養育子女或後代的責任,但一定比例的人群,卻不願承擔瞻仰年老體弱的父母的義務——這一定程度上是同普通動物是一致的,事實上作為人,這樣的行為既不一定違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一定違背道德,但這樣的行為卻嚴重違背了倫理——人與動物的區別,這個基本倫理都做不到的人,也許任何人都別指望他會有高尚的道德或完整的人格,所以他在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是殘缺的或德行是不能保障的。
2,倫理強調的是家庭內在或社會生活中作為生物性個體間的秩序與規則。除中國傳統倫理規定的父子有親、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貫常的親情關系及它們之間和各自內在的內涵——父有父的尊嚴與責任,子者有子的角色與義務等外,在社會生活中,個體之間許多時間不是法律、職業、利益等關系相處或相遇,因而此時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任何社會性關系而純為生物性意義的個體關系,比如扶老攜幼、某個個體突然受到不可預測事情而需要幫助時的被幫助行為等,尤其表現在生命個體不平等狀態時的純自然性的行為選擇,以及你救助一隻無家可歸的貓咪或流浪犬、受傷的飛鳥等,這是人道主義的內涵也正是倫理的基本表象。在人類現有的文明中,唯一的倫理性機構就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沒有國家概念、沒有利益企圖亦沒有任何人群或個體概念區別的國際紅十字組織——即國際紅十字會,它的本質只要一個:從倫理上救助一切需要救助的人類生命!當然,某些國家或某些人以國際紅十字會的名譽做的其他事,不是國際紅十字會成立的目的。
而道德以各個體的獨立為原則,強調的是個體自我的平等與規則,實現相互或相對的公平與公正,因而道德的主體是個體的自我,而不存在集體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實踐本身只能標量個體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別人也有這種或必須擁有這種德行。
3,倫理的義務與實踐具有雙向性,即倫理前提下的任何行為的實施本身,有施比有受,一方的付出,對方亦需要接受這種付出,比如愛心,關照,慈善行為等;而道德的義務與實施是單向,即只能這樣做或者不能這樣做,因而道德只有施方而無受方;比如不能隨便丟棄垃圾、高空住宅不可向外拋物,或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等,它們都不屬倫理范疇,因為每個個體在心目中都應該明晰的知道這些行為的可能後果,所以個體自我的約束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如果在生活中這些行為一旦被法律法規限制,則已經不是道德的范疇,既它們上升到社會管理或群體管理的法制規范,因而,道德義務與守法一樣都只具有單向性,付出了當然不能企圖有任何回報.
4,倫理具有客觀性,即它往往客觀存在著相對固定的規則或限定著當事者行為的實施,存在必須或不可以、可以等肯定或否定的事實判斷;但道德往往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即道德行為的判斷、實施的標准等因個體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情感、理智等決定著道德判斷的不同因素,所以正如康德第三個命題說的那樣,道德的立法都是自我的,因而不具有社會性,也就不可能要求別人同你一樣執行你自己認為的道德標准,或者說,倫理的實施本身是他律的,即倫理是建立在對他人的意志或群體意志的尊重或服從;而道德的實施本身是自律的,即道德是建立在自我的意志之上作出的自認為正確的事實判斷。
D. 如何理解倫理學與道德的關系
作者:樂觀的悲觀者
鏈接:https://zhuanlan.hu.com/p/793726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1 倫理與道德(Ethic and Morality)
這決不是我們平常討論的一件小事,而是事關『人應該如何生活?』這一問題的大事。
——蘇格拉底
(柏拉圖,《王制》,352D)
倫理學旨在澄清人們應當如何生活的嘗試,這里有趣的是,它跳過了前階段的認識:什麼是生活。而直接討論第二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我想,這或許和「道德」(morality)一詞的由來有關。雖然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會刻意區分所謂倫理(ethic)與道德,然而在古代,它們的指向並不相同。倫理(ethic)源於希臘文ethos,它的意思是人的品質、人格;而道德(morality)源於拉丁文moralis,它的意思是風俗。這樣看來,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或許我們可以通過認識論達到某種對道德的認識(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了一個地方的風俗),這種對道德的最初認識是不存在歧義的。但我們卻很難通過細致的觀察產生對一個人品質的一致認識,必須要依靠某個更高的標准。
因此,「道德」一詞首先回答了「什麼是生活?」這個問題,繼而我們才能關注倫理一詞所代表的「我們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在後來漫長的發展中,「什麼是生活?」的回答逐漸讓位給社會學或人類學,因此道德與倫理在某種程度上統一了。
1.2 價值(Value)與規范性(normativity )
那麼為什麼 我們 對「什麼是生活?」(單純描述生活的樣態)很難出現歧義,而對「我們該如何生活?」(什麼是好的生活)卻很難產生統一的認識呢?
這就引入了 道德哲學中最為根本的概念——價值。我們會發現,分歧的本質來自於對「好」的不同認識,「好」本身必然存在著一些無法被描述性語言所窮盡的內容,這個內容一般被稱為「規范性」(normativity )。正是規范性,使得我們的哲學思考由理論理性(我能知道什麼)過渡到實踐理性(我該如何行動)領域,倫理學因為與自然科學在這方面的本質區別,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要不我還是不要加圖片了。。。
接下來,需要被處理的概念是「價值」(Value)。很容易推理出來的是,「規范性」代表了我們的價值判斷,自然的,價值也就成為了道德的起源。正是由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某些事物,會以一種只屬於人類的方式去看待它們,認識它們的價值。而對價值的判斷又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對價值的不同認識產生了不同的道德判斷。
這樣看來,我們很容易將道德的起源歸結到價值上。而對於價值的不同理解,也就成為了各種倫理學理論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1.3善與正當(Good and Right)
當我們試圖知道,被稱之為價值的東西在世間的具體形態時。就涉及到了倫理學的下一個基本概念:善(good)。對於善,存在兩種對立的認識,一種傾向於將「善」理解為某種現實的、客觀的事物,如慾望 的滿足,可感的快樂。
比如:炎熱的夏天,喝了一杯汽水,感到很爽。這瓶汽水因為滿足了我的慾望,所以就是善的。這時的善可以被理解為 goodness。
另一種理解 則認為作為goodness的善太過於膚淺了,他們更傾向於將「善」理解為脫離一般經驗的幸福(well-being),理解為人的全面發展、精神的滿足、長遠的快樂等。
比如,現在努力掙錢雖然痛苦,但是卻可以帶來未來的快樂,因此現在的、經過深思熟慮的痛苦是善的。
雖然不同的理解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論傾向,但無論對善持有何種理解,它總是承認善是有價值的。那麼,面對價值,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這就進入了下一個概念——正當。
一般來說,人類對於價值,會持有兩種 :促進或是敬重。對於價值的促進是指,一旦認識到價值的存在,我們就應該努力的提升它們。而另一種則是關於「敬重價值」的學說。它要求對於某個事物具有價值這一事實的恰當回應方式不應是力求盡可能多的創造它,而應當是敬重它。敬重價值的理由在於,我們再促進價值的過程中,由於人類的有限性,很可能適得其反或者產生一些不可接受的後果,對他人造成損害。
比如:假設父母看到了孩子具有學習圍棋的天賦,並且認可這種天賦是一種價值。然後他們遵循促進價值的態度,盡可能的促進孩子學習圍棋。但實際上,這個孩子的願望是 成為一名廚師,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他並不能感受到快樂。這樣,我們很難說對價值的促進是好的。
出於對 價值的敬重,由各種善的概念中分化出一種特殊的善——正當。正當要求我們去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這樣,前面所說的關於「規范性」的爭論,就可以用一種相對輕松的方式得到解決。我們可以懸置我們對價值的不同理解,然後規定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為模式」,要求所有人即使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 也 必須遵守這套模式 。
比如:當看到希特勒落水這一事實時,A和B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判斷,A認為放任他淹死是道德的,這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價值;B認為應該拯救他,然後讓他接受法律的審判,這才有利於促進人類的價值。可以看到,A和B的爭論或許無法快速的被解決,這時候他們就可以訴諸一種「正當」的程序去解決這個問題——假設他們都默認至少應該遞一個游泳圈吧——那麼,即使B滿心厭惡,也要去履行這個行為。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說正當派生於善,是因為所謂「正當」只不過是去除了有關「善」的具體內容,而並沒有排除」善「本身。一個不存在善的正當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如果認為對於價值的合理態度是促進,我們會贊同用善去定義正當。如果認為對於價值的合理態度是敬重,我們則傾向於設計一套獨立的規范,將正當優先於善之前。
總結:這里只列舉了三組概念,這些有助於初步了解 道德哲學研究的基本術語,關心的 旨趣。當然也可能比較枯燥。。。。。。。好吧,或許枯燥是由於我的原因。
如果對道德、規范性、正當有了基本的認識,我們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結論有:
①倫理學 的目的在於准確的描述人們的道德判斷(對價值的理解)。
②當道德判斷(價值)沖突時,我們至少可以有兩種解決方式。
③倫理學的研究領域 是關聯於自然科學(社會學或者物理學),但又有所不同的領域。
E. 浼︾悊鍜岄亾寰蜂箣闂寸殑鍏崇郴
浼︾悊鍜岄亾寰蜂箣闂村瓨鍦ㄥ瘑鍒囧叧緋匯
浼︾悊涓昏佹寚涓緋誨垪鎸囧艱屼負鐨勮傚康錛屾槸浠庢傚康瑙掑害涓婂歸亾寰風幇璞$殑鍝插︽濊冦傚畠涓昏佹槸浠ュ逛漢綾婚亾寰風幇璞℃櫘閬嶈勫緥鐨勬傛嫭鍜屾葷粨涓哄熀紜錛屾槸涓緋誨垪鍏充簬閬撳痙琛屼負鐨勫噯鍒欏拰瑙勮寖銆
浼︾悊鍜岄亾寰風殑浣滅敤涓昏佹湁浠ヤ笅鍑犵偣錛
1銆佺淮鎶ょぞ浼氱З搴忥細浼︾悊鍜岄亾寰風殑瀛樺湪緇存姢鐫紺句細鐨勭З搴忎笌紼沖畾銆備雞鐞嗗拰閬撳痙璋冭妭浜轟滑鐨勮屼負鍜屾濇兂錛屽湪寰堝ぇ紼嬪害涓婂噺灝戜簡紺句細鐭涚浘鍜岀悍浜夈
2銆佹彁鍗囦釜浜洪亾寰風礌璐錛氶亾寰峰拰浼︾悊鐨勯伒寰鑳藉熷煿鍏諱漢浠浼樼鐨勫搧寰峰拰閬撳痙緔犲吇錛屼粠鑰屾洿濂藉湴鍙戞尌鑷韜鐨勪綔鐢ㄣ
3銆佹寚瀵艱屼負錛氫雞鐞嗚寖鐣翠晶閲嶄簬鍙嶆槧浜轟雞鍏崇郴浠ュ強緇存寔浜轟雞鍏崇郴鎵蹇呴』閬靛驚鐨勮勫垯錛岄亾寰瘋寖鐣翠晶閲嶄簬鍙嶆槧閬撳痙媧誨姩鎴栭亾寰鋒椿鍔ㄤ富浣撹嚜韜琛屼負鐨勫簲褰撱
F. 浼︾悊鎻愪緵浜嗛亾寰風殑浠涔
浼︾悊鎻愪緵浜嗛亾寰風殑瑙勮寖鍜屽熀紜銆
浼︾悊鏄鎸囦竴緋誨垪鎸囧艱屼負鐨勮傚康錛屾槸浠庢傚康瑙掑害涓婂歸亾寰風幇璞$殑鍝插︽濊冦備雞鐞嗕負閬撳痙鎻愪緵浜嗚勮寖鍜屽熀紜錛岃岄亾寰峰垯涓轟雞鐞嗘彁渚涗簡綺劇炴敮鎸佸拰浠峰煎繝璇氥傚畠涓嶄粎鍖呭惈鐫瀵逛漢涓庝漢銆佷漢涓庣ぞ浼氬拰浜轟笌鑷鐒朵箣闂村叧緋誨勭悊涓鐨勮屼負瑙勮寖錛岃屼笖涔熸繁鍒誨湴鈒存兜鐫渚濈収涓瀹氬師鍒欐潵瑙勮寖琛屼負鐨勬繁鍒婚亾鐞嗐
浼︾悊涓庨亾寰烽兘鍦ㄤ竴瀹氱▼搴︿笂璧峰埌浜嗚皟鑺傜ぞ浼氭垚鍛樹箣闂寸浉浜掑叧緋葷殑瑙勫垯鐨勪綔鐢錛屽畠浠閮芥秹鍙婁漢浠琛屼負鍝佽川鐨勫杽鎮舵i偑,涔冭嚦鐢熸椿鏂瑰紡銆佺敓鍛芥剰涔夊拰緇堟瀬鍏沖垏絳夛紝浼︾悊鏄鎸囦漢涓庝漢鍦ㄤ氦寰涓褰㈡垚鐨勪漢闄呭叧緋諱互鍙婂勭悊榪欑嶅叧緋繪槸鎵搴旈伒寰鐨勫噯鍒欍傞亾寰鋒槸浜轟滑鍦ㄧぞ浼氱敓媧諱腑搴斿綋閬靛驚鐨勫師鍒欏拰瑙勮寖浠ュ強灝嗚繖浜涘栧湪鐨勫師鍒欏拰瑙勮寖鍐呭寲鑰屽艦鎴愮殑鍝佽川銆佹儏鎰熷拰綺劇炲冪晫銆
浼︾悊涓庨亾寰風殑鍏崇郴
浼︾悊涓庨亾寰蜂箣闂村瓨鍦ㄥ瘑鍒囩殑鍏崇郴銆備雞鐞嗘槸鎸囦竴緋誨垪鎸囧艱屼負鐨勫噯鍒欐垨瑙勮寖錛屽己璋冪殑鏄紺句細涓鐨勭З搴忓拰浜洪檯鍏崇郴銆傝岄亾寰峰垯鏇村己璋冧釜浜虹殑鍝佽屽拰鍝佸痙錛屾槸涓浣撳逛簬鍠勬伓銆佹槸闈炵瓑閬撳痙鏍囧噯鐨勭悊瑙e拰瀹炶返銆
鍦ㄦ煇浜涙儏鍐典笅錛屼雞鐞嗗拰閬撳痙鍙浠ヤ簰鎹浣跨敤錛屼絾鍦ㄥ叾浠栨儏鍐典笅錛屽畠浠鍙鑳藉叿鏈変笉鍚岀殑鍚涔夈備緥濡傦紝鍦ㄥ晢涓氱幆澧冧腑錛屼雞鐞嗛氬父鎸囦紒涓氭垨涓浜虹殑琛屼負鍑嗗垯鎴栬勮寖錛屼互紜淇濆叕騫崇珵浜夊拰璇氫俊緇忚惀銆傝屽湪涓浜虹敓媧諱腑錛岄亾寰峰彲鑳芥洿渚ч噸浜庝釜浜虹殑鍝佽屽拰鍝佸痙銆
浼︾悊鍜岄亾寰風殑瀛樺湪緇存姢鐫紺句細鐨勭З搴忎笌紼沖畾銆備雞鐞嗗拰閬撳痙璋冭妭浜轟滑鐨勮屼負鍜屾濇兂錛屽湪寰堝ぇ紼嬪害涓婂噺灝戜簡紺句細鐭涚浘鍜岀悍浜夈
浠ヤ笂鍐呭瑰弬鑰冿細鐧懼害鐧劇-浼︾悊
G. 道德和倫理的關系
「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作者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
論: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會的政治、法律、倫理的支配和約束.為了使人真正成為人,社會成為真正的理性社會,就必須有道德的自覺規范.作為社會調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倫理道德與法律規定共同構成人們的行為規范內容.
本專題包括四個主要內容:倫理規范與道德傳統、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以及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
本專題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對道德傳統與倫理規范的學習,對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的知識的掌握,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道德品質和民事法律,引導學生自覺錘煉道德品質、恪守德行規范.
重點和難點是品德的特徵、個體德行由他律到自律、誠信的當代價值、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