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的五項原則

依法治國的五項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06 22:43:48

A. 學習憲法的體會900字

要點:

1、學習憲法的初衷

2、憲法的作用

3、你對憲法的了解看法

4、學習憲法你明白了什麼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2018年3月11日通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按照中央關於修改憲法的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完成了憲法修改的崇高任務,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修改內容涉及序言、總綱、公民基本權利、國家機構、國歌等內容。

憲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修改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並將繼續加強。」;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後增寫一句,內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憲法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憲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闡述精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帶頭尊崇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

根據中央精神,各級黨委政府需認真開展《憲法》的學習宣傳活動。我單位也積極貫徹落實縣委部署,把學習宣傳貫徹憲法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全民憲法意識,大力推動和保證憲法實施。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充分認識這次憲法修改的重大意義,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此次憲法的修改在總體上保持了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推動了憲法的與時俱進。

體現了黨和人民事業的歷史進步,展現出憲法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更好地發揮了憲法的規范、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今後我將更加堅定不移維護憲法作為根本法的權威地位,切實保證憲法實施,以實際行動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深刻領會把握憲法修正案的核心要義,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堅持全面准確,學懂原文、悟透原理,在遵循系統性、連貫性基礎上,注重深刻領會和把握這次憲法修正案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知行合一,做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B.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既是我國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國法治的特有優勢。沒有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實現;不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就會失去政治和社會基礎;不推進依法治國,黨就難以對國家實現有效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基本保障。

2、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規范公權力與促使公權力機關積極有效履職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公權力執掌者必須合法、積極、有效履職盡責,確保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祉,不得消極無為。同時,又強化制約和監督,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做到控權和促進積極履職雙管齊下,防止權力濫用與預防庸政、懶政、怠政同時發力,從而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到實處。

3、堅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價值有機統一

我國法治強調自由與平等、秩序的有機統一。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和遵守憲法法律,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黨和政府不斷創造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充分保障憲法法律所賦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各種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4、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有機統一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從而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公權力機關依法行權、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事三者的有機統一。

(2)依法治國的五項原則擴展閱讀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路徑。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已經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必須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礎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不斷完善發展。

C.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D. 試論述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項基本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

E. 以下哪些屬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法治建設"五項原則

「五大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F. 十八大提出的關於依法治國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主體,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有關庭審方式的規定 發布:2025-04-28 22:40:45 瀏覽:160
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對嗎 發布:2025-04-28 22:39:06 瀏覽:946
法律顧問合同的解除 發布:2025-04-28 22:38:15 瀏覽:232
鐵路運輸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8 22:37:44 瀏覽:322
故意損壞法官證件 發布:2025-04-28 22:36:21 瀏覽:967
企業有道德案例 發布:2025-04-28 22:21:20 瀏覽:568
解決刑法疑難問題 發布:2025-04-28 22:16:22 瀏覽:636
司法考試勞動法在哪裡考 發布:2025-04-28 22:16:19 瀏覽:909
行為道德證明 發布:2025-04-28 22:03:52 瀏覽:947
黃韋博2016行政法 發布:2025-04-28 21:56:12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