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知榮辱有道德

知榮辱有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07 00:06:06

Ⅰ 找演講稿,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到的時間活動的內容。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去年的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作出決定,將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黨和政府為什麼對我們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如此重視呢?因為我們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有3.67億,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成敗興衰。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接班人,就能夠確保幾代人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就能夠確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勇氣的,有時還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剛剛結束的第28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們不僅在金牌數上取得了突破,而且表現了道德風尚,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好評。給我印象很深的中國男子花劍團體的運動健兒們和俄羅斯體操運動員涅莫夫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一切服從裁判」的道德行為,告訴每了一位運動員和我們這樣觀眾這樣一個道理:只要表現出高尚的道德風尚,那麼雖然可能會失去項目上的金牌,但一定會得到觀眾心中的金牌。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除了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區開展的「青少年維權崗」、「青少年網路文明行動」、「手拉手」、「雛鷹行動」等有意義的活動外,還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家裡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在關心著我們的成長,爸爸媽媽在期待著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當當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http://www.china5000.org.cn/de/index.htm

Ⅱ 探究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某

①思想道德模範和最美人物能夠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對於推動思想道德建設至關重要
②思想道德建設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存在於億萬人民的生活實踐之中,不僅僅靠個別人物推動。
③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高中生應當要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在實踐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因此學生也應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2)
角度
實際行動
理論支撐
文化生活
幫助弱勢群體;參加愛心公益活動等
腳踏實地、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投身於文明創建活動當中,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新風等

Ⅲ 辯論,我方觀點是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但是對方有一句: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我怎麼反駁

衣食足,而奢侈,就是不道德的表現。
為富而不仁者,也是不道德的表現。

Ⅳ 關於知榮辱,講道德的演講稿

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是一代代教育家的思想,他們為了讓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更加文明,繁榮,從而逐步培養我們對"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的好意識。在日益文明的生活圈中,誰不想樹新風呢?
談"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大家都知道,簡單地說,"選優汰劣",既然大家都很明了,為何大家不能順理成章呢?我偶爾聽到別人說:"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的確是個好政策,好措施,能夠改善我們目前的狀況,加深我們繁華文明生活的程度,大大提高我國公民的文明水平,有立足於世界中的好模範。看起來作用還小嗎?那以後幾乎沒有陋習後,世界似乎又有幾分和平,這不是一種好事嗎?有人卻不這樣認為,"那些領導是故意整治我們的行為弊端的,縮小我們的自由空間,假如沒有陋習,世界也就太安靜和平,我們是不是讓世界活躍起身子呢?"
你們知道現有哪些不文明的陋習嗎?哎!多的很,比如:不做作業,打架,破壞公物,私下與社會不良份子接觸,偷抄別人的有用信息,上課講話,搞小動作,頂撞老師,威脅他人,打電子游戲,打檯球,說臟話,上課不認真聽講,偷東西,抽煙,考試作弊,私自與同學夜不歸宿,整日東游西逛等,這些嚴重地危害了我們的健康持續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不良的後果,造成了不必要的弊端,這就是"除陋習"的重中之重。
你們知道現在有哪些新風嗎?比如:上課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作好本職工作,積極參加各項課外活動,熱心幫助他人解決困難,協助老師作好班上的各項工作,主動請教同學或老師,勸阻同學不因小事而發生糾紛,愛護公物,拒絕考試作弊等這些有利於我們健康持續發展的好事,這些會給我們帶來理想的空間歲月,會更好地讓我們的好模範源源流長。
"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我認為,它是一付好葯,一付治病救人的良葯,會給人家帶來健康和快樂,擺脫病痛的折磨,這不好嗎?它肯定是大家的心願吧!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活動開始的確困難重重,但堅持之後就會無限光明。真的,我挺佩服它,它對我們有作用,它能幫助各界朋友恢復健康,又能使祖國更加健康,這意味著它是一筆巨額財產,難道你們會捨去嗎?讓我們大家來做"除陋習,樹新風"的好模範吧!讓我們大家高興、快樂的健康成長吧!讓我們大家永遠健康的存在於世界的文明之上,它真是"金玉良言"呀!
"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能夠使我們洗心革面,把我們改造成為有風范、有作用的先鋒部隊

Ⅳ 求一篇關於「講道德,知榮辱,樹新風」的作文

知榮辱,樹新風,講文明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光十色的社會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中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家家戶戶都擁有了彩電,有些家庭已經買得起電腦、汽車了。可以說現在大家都在奔小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可在帶來了物質文明滿足的同時,也帶來了精神文明的缺失。所以,在今年的「兩會」中,胡爺爺為適應當今文明發展態勢提出了「八榮八恥」,他是我們人文道德的結晶,也是新社會行動的「標尺」。
隨著外交關系的增多,中方的文明不斷被一些西方的「污點」所腐蝕。因為大量的人才互交,導致西方元素的不斷流入,在中西文化的大沖突下,不少人盲目的追求那所謂的「時尚」「美觀」「榜樣」。使得一些能力差的人迷失了方向。這時,八榮八恥,也是時代的標尺,給我們糾正了「榜樣」,樹立了方向。叫我們怎樣做人,指引我們走向遠方,走向成熟。
可是,樹立新風氣,找到標尺,開始努力時,又浮現出了不以榮為榮,不以恥為恥的人。他們把危害祖國的人叫做「鬥士」,把崇尚科學的人叫「書獃子」,還把遵紀守法的人說是「不開竅」,把艱苦奮斗的人說成是「老保守」。而他們自己呢???背離人民是「本事」,愚昧無知是「時尚」,驕奢淫逸竟還成了「榮耀」!?這樣的人真是社會的敗類,無辱,可恥!
這時有人會問,你的講文明呢??還有一個講文明啊!是的,讓我們結合前面的八榮八恥,大家可以看出,榮的裡面其實已經包含了講文明,只要做到不亂扔垃圾、不亂說臟話、不隨地吐痰,養成良好習慣,這就已經做到了講文明,至於其他的我想不用說大家也會明白了。
知榮辱,樹新風,講文明,人文道德的結晶,新元素時代下的標尺,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向這三點努力吧!因為畢竟每個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Ⅵ 如何理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

兩千六百多年前,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說過這樣一段話:「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當時的齊國經濟得到了傲視其它各路諸候的飛快發展,為齊桓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以食為天」也成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特別是在飢荒的年代,這句名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之後,飢餓與窮困逐漸離我們遠去,「民以食為天」的現實意義也隨之減弱。
漢朝司馬遷在寫《史記—貨殖列傳》時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如今的形勢之下,管仲這段有關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論述再次受到關注。有人面對社會上出現的許多怪現象與不良風氣發出了「倉廩實未必知禮節,衣食足未必知榮辱」的感嘆。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這句話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史記》在引用的過程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古人惜墨如金,用詞審慎,我們不要小看這個改動,這裡面大有文章。
在管仲所處的時代,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而諸候蠢蠢欲動。當時仍然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社會公約仍然能夠對各諸候國的民眾形成有效的約束。當時全民的倫理觀、道德觀尚未受到有效的挑戰,對各諸候國而言,「天下」的大環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管仲用了「則」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管仲敏銳的政治觸覺使得齊國佔得了稱霸諸候的先機。
而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武帝時代,環境則大相徑庭。經歷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漢武帝元朔五年有個特別的詔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
在西漢早期,有「一朝兩制」的政體結構:即周朝「封國土,建諸候」的傳統封建體制與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並存於漢。而到漢景帝時期,社會高層逐漸認可了中央集權制,著手改革並引發了諸如「七王之亂」的社會動盪。漢武帝時期盡管經濟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但舊的社會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社會矛盾仍然是突出的。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自己也覺得當時仍然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不難體會漢武帝時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惑:經濟發展的勢頭樂觀可喜,但整個社會看起來卻總是很不和諧,橫豎不對勁。
從這個詔書我們可以知道:漢武帝已經意識到「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並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份條件。也就是說「倉廩實、衣食足」只是個前提。
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改動了管仲的原話,用「而」字闡述了「倉廩實、衣食足」與「知禮節、知榮辱」之間的聯系。從上至下,最高統治者與史官之間的默契反映了當時的高層形成的一種難得的共識,打造了一個至今仍然被人稱道輝煌的時代。

Ⅶ 以「知榮辱,講道德,促和諧「為主題寫一篇3分鍾的演講稿,謝謝啦!

知榮辱樹新風演講稿範文參考以何為榮?以何為恥?這樣的思考,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並且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歷久彌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榮辱觀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是社會用以評價人們行為的道德價值尺度;另一方面,是個人對行為道德價值的自我意識。簡言之,榮辱觀包括了對人們行為的道德價值所做出的社會客觀評價和本人的主觀意向。在存在市場經濟的社會里,兩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沒有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引導,就沒有個體價值觀的匡正。沒有個體價值取向的扶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構建只能是空中樓閣。生活中,一些人以追求經濟與效益為名,行欺行霸市、違法亂紀之實。他們看到了市場經濟是利益經濟、效益經濟,但卻忘卻了市場經濟同樣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而信用經濟、法制經濟的構建,正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在要求與題中之義。時代呼喚精神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間。在鞭撻丑惡的同時,我們弘揚世間的真情,秉承人性的光輝,用一己之力,用實際行動勾勒出人世間不可或缺的真善美。「神舟六號「一飛沖天,奏響了中國太空探索的號角,更凝聚了幾代航天人的無私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與報效祖國的拳拳愛國之情;濮存昕擔當」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他走上街頭義務獻血,與艾滋病友如兄弟般握手相擁,展現的是崇尚科學,關愛生命的高尚情懷;大學生洪戰輝12歲起扛起家庭重擔,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在背起妹妹上大學的故事裡感動了世人,感動了中國;中國女排17年磨一劍,自強不息,苦盡甘來,用輝煌的戰績詮釋了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更有我們華工的丁靜教授苦心孤謚,潛心鑽研,揮灑著華工人的赤誠熱血,無愧於」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在前人的事跡里,我們追尋人生的價值,我們探求人性的光輝,讓天地間永不休止的浩然正氣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我們以何為榮?我們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為人民服務為榮!我們以何為恥?我們以危害祖國、背離人民、見利忘義為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肩負著現代化建設的艱巨重任,承載著民族興旺的光榮使命。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中,在弘揚時代精神,樹立科學品格的征途上,大學生責無旁貸!實踐榮辱觀,我們更要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用無悔的青春創造閃亮的人生,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前行,作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踐行者!芸芸眾生中,我,只是滄海一粟。浩瀚的知識海洋里,我更像個無知者。但我不因渺小而枉自菲薄,不因無知而自矮三分。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征程中,我時刻不敢放鬆自己。在社會變革的年代裡,在物慾面前,在喧囂聲中,我要以青春的昂揚,以年少的銳氣,堅守誠信,守住本分,堅守勤奮,守住理想,堅守科學,守住信仰,堅守信念,守住精神,以榮辱觀為科學指引,用昂然銳氣在天地間書寫一個大寫的人生!

Ⅷ 倉廉實而知禮節足而知榮辱,怎樣看待溫飽與道德有關隨筆

蒼嶺十二織里結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強調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決定意識。

Ⅸ 辨析題: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道德觀念是建立在相適應的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原始人為了搶奪食物,內相互殘殺,那是很自然的容事情,用當時的情況去衡量,這就沒有道德不道德之說。連生存都是問題,哪裡來談道德。
但是,填報肚子的人也不一定有道德。腐敗分子們,夠吃夠穿夠用了,還要腐敗,能說有道德嗎?為富不仁的人也是一樣。

在物質完全匱乏的情況下,是沒有道德可言的,但是在物質能滿足生存的情況下,物質和道德的關系就不是那麼單純了,道德還受 別的因素的影響。

熱點內容
海南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9 02:27:08 瀏覽:896
比較實體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發布:2025-04-29 02:26:56 瀏覽:396
對陰莖的刑法 發布:2025-04-29 02:25:18 瀏覽:616
有關合同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4-29 02:18:55 瀏覽:18
關於新冠疫情和法治 發布:2025-04-29 02:02:11 瀏覽:497
催告函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01:51:21 瀏覽:211
新婚姻法惹爭議 發布:2025-04-29 01:35:17 瀏覽:800
公務員辭職當律師 發布:2025-04-29 01:16:10 瀏覽:976
幼兒園舉辦者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9 00:50:43 瀏覽:701
法治部分 發布:2025-04-29 00:28:13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