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法治
1. 當代中國為何要摒棄人治,而選擇法治之路
人治無任何公平、公正可言,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尤其在中國,只有法治才能體現公平、公正。
2. 為什麼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差別,沒有任何國家的法治道路是完全相同的。
凡是法治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創造性地把本國國情和法治規律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富於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法治道路。
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根本結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
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我國法制建設走了彎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
(2)為什麼選擇法治擴展閱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治建設真正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我國,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實踐者,是法律的主人。
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同時,要讓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更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全體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3. 為什麼法治是中國現代社會的必然選擇
當有人用法治實現了社會公平後,他就會成為一個標桿,成了一個管理水平的衡量點,一直找借口不願實現的人群不得不掂量掂量。
4. 當代中國為何要摒棄人治,選擇法治的道路
所謂人治,就是國家以一套嚴格的道德制度去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從而產生社會秩序。要內使道德高容度變為德治,必須以權利的不平等和權力的不制衡為前提。常見於我國的封建社會.用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利去進行國家的統治,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5. 秦孝公為何選擇法治治國而不是帝道,王道呢
衛鞅游說秦孝公三次,第一次以道家學說治國,第二次以儒家學說治國(王道),第三次以法家學說治國(霸道),最終秦孝公選擇了法家學說治國。戰國時代是一個鐵血大爭的時代,不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小國圖存,大國求強,每一個國家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奮斗。大國攻滅小國,不可計數;大國被瓜分取代,不計其數。生存成為諸侯國的第一要務,禮儀、道德退居二線;畢竟國都亡了,禮儀、道德做給誰看?
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在魏國呆了三十餘年,深知魏國是如何強大起來的,而秦獻公推行的新政跟魏國的變法也頗有幾分相似。因此秦孝公深知道家不可為,儒家不可用,唯有用法家才可以變弱秦為強秦。衛鞅給秦孝公講帝道、王道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當講到霸道時,秦孝公才喜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