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社會信用立法

論社會信用立法

發布時間: 2024-06-21 04:04:41

❶ 如何構建我國社會誠信體系

您好!
按照市場交易因素標准,社會誠信可以分為市場誠信和非市場誠信,市場誠信是市場主體在市場交易中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狀況,包括商務誠信、金融誠信和消費者誠信。非市場誠信是特定主體在社會管理或服務中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狀況,包括政務誠信、司法公信和非盈利組織事務誠信。
市場誠信是社會誠信中最普遍、最重要,也是出現問題最早、最多的部分。我國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的初衷即「以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同時,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源頭也在於市場誠信的危機。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確立以來,由讓粗於市場體系不完備等原因,致使市場各類信用危機嚴重。尤其是市場誠信危機轉入社會其他領域之後,商業機會與行政權力、司法權力、學術權力等耦合牟利,易於滋生政治與學術腐敗,導致政務、司法、學術失信於民。因此,市場誠信是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與核心。
政務誠信是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在政務活動中,依法行政、遵約重信的狀況。司法公信是司法機構及其從業者依法行使司法權,取信於民的狀況。政務誠信與司法公信分別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承擔著依法管理社會事務、防範社會風險、化解社會矛盾的重任。我國民間素有「以吏為師」的文化傳統,政府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居於社會管理地位,對社會的影響不言而喻。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實現、社會公共秩序的維持、國民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都需要通過公務員或司法從業者的日常工作來貫徹落實。而社會公眾對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的認識及評價,一般首先通過對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行為的觀感做出。因此,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的誠信道德至關重要。
非盈利組織包括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慈善等行業或領域的組織,其顯著特點是公益性。非盈利組織事務誠信較為龐雜,大致包括醫務誠信、校務誠信、慈善誠信等。非盈利組織絕大多數屬於體制內的事業單位,也有一部分屬於體制外的民間公益組織。這類組織的誠信狀況反映著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相對來說,治理非盈利組織誠信缺失雖然是重點,但不是難點。
綜上所述,構建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基礎是市場誠信,關鍵是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
德法並舉治理社會誠信問題
治理社會誠信缺失既要依靠道德提升,又要依靠制度坦洞鎮建設,即堅持德法並舉的原則。道德具有基礎性、普遍性、治本性的特點,制度具有規范性、針對性、穩定性的特徵,二者相得益彰,交叉互動,相互協調,不可偏廢。然而,就個人而言,在人與制度之間,人是更活躍的因素,制度往往由人來制定、執行和解釋,制度的缺陷可以通過道德彌補,而道德的缺失則很難由制度及時補充,因而需要當事人具備良好的誠信道德水平。對社會而言,法律把道德的底線上升為國家意志,是維護誠信道德的有力保障。制度一經制定並加以執行,就具有引導人和約束人的作用,因而能夠實現對誠實信用的規范性、穩定性預期。
鑒於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具有制定、執行和解釋制度的機會及功能,又與廣大納稅人存在「衣食父母」和服務對象的雙重關系,因此,社會公眾對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的誠信
道德水平明顯具有較高的要求。按照「打鐵首先自身硬」、「治國先治吏」的理念,政府機關和司法機構均應將誠信道德作為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入門」的重要條件和執業資質,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提升公務員和司法從業者的道德水平,力求在道德要求層面滿足從事社會管理或司法活動的需要。
對於廣大市場主體來說,其基本責任是依法經營和誠信交易。因此,法律要求市場主體在追求利益時,守住「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的底線。
對於非盈利社會組織的管理者而言,情況則比較復雜。一般來講,對於這類主體的道德要求應當不僅僅是商德,否則無法實現非盈利組織的宗旨。
解決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問題,需要在法律規制的基礎上強調道德。通過制度安排,可以保障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依法行政、有法可依;保障司法機構及其從業者依法辦案、有法必依;保障社會公眾對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司法機構及其從業者進行有效監督。因此,制度安排與道德提升相比,確有立竿見影之效。然而,無論制度設計多麼精巧,總難免存在缺失或者重疊,這就需要制度的解釋人顫鬧、執行人誠信地即時補漏,完善社
社會管理。可見,對制度解釋人、執行人的道德要求比能力要求重要,甚至與制度本身同等重要。
不同於解決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問題的手段,解決市場誠信問題必須依靠法律規制。一方面,我國市場主體的數量多、差異大,道德與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我國市場誠信缺失的時間久、范圍廣,危機程度嚴重。運用道德手段雖可治本,但曠日持久,時不我待;運用法律規制雖有「治標不治本」之虞,但能普遍推行,立等見效。因此,對於市場誠信問題只能依靠制度建設來解決。此外,對於非盈利社會組織事務的誠信問題,顯然需要典型的道德與制度並舉的方式予以解決。
市場誠信的直接規制與間接規制
治理市場誠信缺失的主要手段是市場誠信立法,運用法律手段規范市場誠信。規范市場誠信的法律手段,包括直接規范和間接規范兩種方式。
直接規范是根據我國現行合同法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對失信行為人予以直接制裁。現行法律規范內容豐富,體系繁雜,既包括民法、經濟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又包括相關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還包括部門、地方規章。直接規范屬於傳統的規制手段,司法和經濟生活實踐證明,直接規范的作用有效、有力,然而實則有限。
間接規范是通過徵集、披露、流轉、使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方式,對失信行為人予以制裁,即通過技術手段公開失信行為人的信用信息,讓包括失信行為人的交易對象在內的相關市場主體充分了解,再由市場主體自行決定是否繼續與失信行為人交易。間接規范是運用信用信息傳導機制,將失信人排除市場的方法。間接規范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已有多年的成功經驗,在我國卻處於摸索實踐之中。我們所說的信用立法主要指對信用信息傳導機制的立法,對此急需進行頂層設計。
市場信用立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立法培育信用市場,規制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徵信活動,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將市場主體履行義務的情況以信用信息的形式向社會或特定人披露,由此鼓勵市場主體誠信交易,淘汰失信行為人,為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在於市場誠信立法。市場誠信屬於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基礎與核心,必須以制度方式優先解決。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規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慈善等行業或領域的非盈利組織事務誠信,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根本解決我國社會誠信整體缺失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是構建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關鍵。「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廉明的政府機關和司法機構是社會誠信的表率和保障。
總之,通過社會監督機制,督促政府機關和司法機構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從而實現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通過加快市場信用信息傳導立法,培育信用市場,從而實現市場誠信。解決好市場和政務、司法領域的誠信問題後,其他領域的社會誠信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謝謝閱讀!

❷ 在信用立法中,信用立法所保護的對象主要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法人

不是,都保護。

在制定信用基本法方面,基本上是在沿著兩條軌道進行著:專

1、是呼籲保護信用權的屬立法,以《中國民法典·人格權法編(草案)》為標志,但它僅僅是強調保護公民、法人的信用權,並未對社會信用制度和體系的構建進行立法設計;

2、另一條是通過信用立法保護信用權,這是社會主流。

(2)論社會信用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信用立法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1、信用權及侵權責任的界定。

由於我國法律未承認信用權為一項權利而給予直接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只調整具有競爭關系的商人間的權利和義務,民事主體的名譽權僅僅是人格權利,不直接與財產利益相關,故不能視為對信用權的保護。

2、信用信息中對個人穩私及商業秘密的界定。

信用信息的採集非常廣泛,信息採集者要保證信息的客觀性,並且應當承擔不得侵害被採集人的個人穩私和企業的商業秘密的義務。

3、規范信用徵信法律關系。

我國徵信業還非常落後,無論是民間機構的規模,還是整個社會的徵信制度建設,都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房產拍賣程序 發布:2024-12-28 18:41:29 瀏覽:593
美國移民法214b條款b 發布:2024-12-28 18:25:21 瀏覽:348
合同法民事責任 發布:2024-12-28 17:58:49 瀏覽:647
彭陽縣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4-12-28 17:25:08 瀏覽:811
勞動仲裁律師費標准 發布:2024-12-28 17:07:07 瀏覽:919
司法局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務 發布:2024-12-28 17:02:21 瀏覽:458
經濟法二審模擬法庭 發布:2024-12-28 16:11:23 瀏覽:704
新婚姻法排斥同性嗎 發布:2024-12-28 15:41:52 瀏覽:784
婚姻法保戶男性 發布:2024-12-28 15:33:41 瀏覽:144
違婚姻法的研究 發布:2024-12-28 15:01:21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