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包括什麼法的認可

立法包括什麼法的認可

發布時間: 2024-06-23 23:13:54

『壹』 制定法律和認可法律分別是什麼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

一、制定法律

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二、認可法律

是指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對習慣(法)進行認可,賦予習慣(法)以法律地位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1)立法包括什麼法的認可擴展閱讀:

法律制度特點

1、法律制定即國家的一項專有活動,也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創制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的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活動;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動,也包括法律修改、補充、廢止以及認可活動;

4、現代社會的法律制定活動是一種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法律承認的方式

1、用函電或照會將承認國的這種意思表示正式通知被承認國;

2、締結條約,明文宣告對新國家或新政府的承認;

3、派遣特使參加新國家或新政府舉行的慶典;

4、利用國際會議等場合,發表聲明,宣布對新國家或新政府的承認。法律承認是永久性的承認,具有溯及力並不可撤回。

它是建立外交關系的前提,其法律效果主要有:

1、雙方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和領事關系;

2、雙方可締結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條約;

3、雙方尊 重各自的司法、行政及其它機關的權能,彼此承認對方的法律、法令在本國法院的效力;

4、彼此承認對方國家財產的司法豁免權和處理在外國的本國財產的權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承認

『貳』 法律是由()制定或認可的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依據我國法律規定,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可劃分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具體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叄』 立法是指制定法的活動 對否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我國當今法學中,對「立法」一詞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理解.從狹義的解釋來看,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立法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法律.從廣義看,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也有在制定地方行政法規規章的權力, 呵呵呵,剛學法學,顯示一下

『肆』 法律的由國家"制定"和由國家"認可"的區別

制定是指法律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起草通過的。因為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是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

認可是指不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由別的機關制定或者起草,由立法機關認可,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國家狹義上的立法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或認可的法律。

廣義上的立法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民族自治地方性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港澳地區的立法。

(4)立法包括什麼法的認可擴展閱讀: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制定是指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創制、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在這里,創制意指制定一部新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修改包括修訂和修正,分別意指對已有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大規模和小規模的改動;廢止意指終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認可法律規范又稱認可法律。有權的國家政權機關進行的旨在賦予某些習慣、判例、法理及其他行為規范,以法律效力的一種立法活動。法的創制的一種形式。

認可的主體是有權的政權機關,如立法機關、有關法院;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統治階級認為有必要適用國家權力予以保障或推行的習慣、判例、法理和以道德、政策、國際公約等形式出現的規范;認可的目的是賦予認可的對象以法律效力,使其成為法律規范或規范性法律文件,從而得以用政權的強制力保障其實施。

在不同時代和國家,有不同認可法律規范的制度或做法。在當代大陸法系國家,認可法律規范的主體一般是享有立法權的政權機關,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習慣、道德和國際公約。在當代英美法系國家,認可的主體包括立法機關和有關法院,認可的對象主要是典型判例,其次是習慣、道德和國際公約。

在當代中國,認可的主體是享有立法權的政權機關,認可的對象主要是習慣、道德、共產黨的政策和國際公約。但中國法的創制的主要形式是制定成文法,認可法律規范的做法較少,並且一般都是在成文法中以條文的形式賦予某些習慣、道德、黨的政策以法律效力,對國際公約則以發布專門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認可。

『伍』 法的制定包括有關國家機關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修改什麼和廢止的四個過程

法的制定包括有關國家機關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修改、認可和廢止的四個過程。
法的制定就是指法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是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
根據立法主體行為的特徵不同可以分為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
創制是具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製作和規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認可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於社會上存在的某些習慣承認和許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動。
修改又叫修正、修訂,是國家立法機關對於原先國家機關頒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變更,包括刪除原有內容和補充新的內容。
廢止又叫廢除,是指國家機關終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動。廢止的形式有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
廣義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國家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狹義的立法僅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法律的活動。

『陸』 簡答題 立法的定義與特徵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及認可法律的活動,是將一定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利益進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動。立法是對個人行為自由與行為限制的界定,個體自然性與社會性的最優化統一。
立法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的立法概念與法律制定的涵義是相同的,泛指一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它既包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憲法和法律的活動,也包括有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制定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還包括國務院和有權的地方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狹義上的立法是國家立法權意義上的概念,僅指享有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即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和廢止憲法和法律的活動。
立法是國家機關的專有活動和基本職能,是隨著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並且日益完善和制度化。在古代的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一般實行君主專制,國家最高權力集中於君主一人手中,立法權也完全由君主一人代表國家來行使,君主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又可以廢法,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國家一般也沒有獨立於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專門立法機關及法定的、不可違背的立法程序。資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後,確立了代議民主制度,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使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相互獨立和制衡,從而出現了專門的立法機關、明確的立法權和嚴格的立法程序,實現了立法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法是廣大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國家機關,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願望進行的活動,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立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第二,立法是一項國家職能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有效調控;第三,立法是以一定的客觀經濟關系為基礎的人們的主觀意志活動,並且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第四,立法是產生具有規范性、國家強制性的普遍行為規則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進行的專門活動;第六,立法是對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制度性的分配,是對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反映了社會的利益傾向性。立法是對社會進行權威的、有效的資源分配、財富分配,通過權利義務的分配,從而實現社會控制、社會調整、實現社會動態平衡。
立法是法治的重要內容,制定完備而良善的法律是進行法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應當高度重視立法丁作。
特徵:立法活動具有如下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
第二,立法是依據一定的職權進行的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廢止或認可法律規范的活動。

熱點內容
法學碩士的要求 發布:2024-06-28 11:56:27 瀏覽:153
法院執法舉例 發布:2024-06-28 11:30:08 瀏覽:912
法官加班補貼 發布:2024-06-28 11:15:42 瀏覽:787
貴陽致之祥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6-28 11:14:08 瀏覽:177
在行政法關系雙發當事人中 發布:2024-06-28 10:58:30 瀏覽:596
國歌立法唱不好 發布:2024-06-28 10:57:49 瀏覽:971
電大民法學1 發布:2024-06-28 09:32:17 瀏覽:291
司法資格證改革 發布:2024-06-28 09:30:45 瀏覽:894
交通法規兩車停車距離 發布:2024-06-28 08:14:15 瀏覽:851
浙江省考法律碩士 發布:2024-06-28 07:53:51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