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有也

道德經有也

發布時間: 2024-06-26 10:44:07

① 《道德經》解析第一章 「有」與「無」的智慧

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1】。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1.徼(jiào):邊界

今譯:可以用言語表達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說得出來的名,就不是常名。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源。

所以常從無中,去觀照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關照道的端倪。

無和有這兩者,同一來源而不同名稱,都可說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引述

開篇這一整章,就在寫一個「道」字。關於老子的「道「,陳鼓應教授如是說:

」道「是老子哲學上的一個中心觀點,在老子書上它包含有幾種意義:一、構成世界的實體。二、創造宇宙的動力。三、促進萬物運動的規律。四、作為人類行為的准則。

本章所說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發動者。它具有無限的潛力和創造力,天地間萬物蓬勃的生長都是」道「的潛藏力之不斷創發的一種表現。

《道德經》與生活智慧

當年老子在關令尹喜的一再懇請下,盛情難卻,給後人留下了這五千多字的奇書,到如今真跡早已失傳,現今最古老的傳抄本子就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了。然據專家考證,帛書中有非常多顯而易見的錯誤,所以雖說帛書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版本,但並不是最靠譜的。說不定是當年哪位貪玩的富二代或官二代的不合格抄寫作業,本來是被教書先生差評要求重抄,興許是被愛子心切的母親大人作為墨寶收藏,陰差陽錯傳到今世也未可知。

聖人老子在勉為其難為後人留點什麼的想法下,又覺得「道「這東西太難講了,所以提筆就說」道可道,非常道「(第二個」道「字作動詞,言說之意),告訴你能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恆常的道了。大概老子也是擔心文字會束縛思想,所以惜墨如金,加之古文又沒有句逗,所以斷句都是各憑理解。也有人將這一句斷為」道可,道非,常道「,意在指出道的辯證統一,恆常的道是一體兩面的,而不是二元對立的,所以此解亦可通。

有與無,是道之兩面。道之精深微妙,當然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言明。更何況憑我輩之根基和悟性,殫精竭力恐怕也未必明了聖人真義。但為學以致用,還是絞盡腦汁,以期求得一分正見,因此斗膽姑妄解之。

這里的 無 ,並不是指零或者沒有,而是一種潛藏力,無法被我們的感官所辨識,所以用 無 來指」道「的難見其形,無邊無際。

而 有 ,是用它來指稱可見的物質實體,所以通過這個 有 ,就象是一個座標定位,我們就能理解萬物,因此說 有 是萬物之母。

為了更好的理解 無 和 有 ,我們姑且拿「人」來打比方。 無 可以指我們內在心智,浩瀚無邊,你很難形容它長什麼樣,什麼顏色,什麼味道,無法言明又確實的存在著,因為 無 ,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探索的願望,創造力無限生發;而 有 ,則是有形有象的,它既可以是我們外在的這個身體,也可以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准則,通過 有 ,給我們劃定了邊界,這個邊界既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讓人與人能和諧的這個世界上更好的生存。

所以老子讓我們「常無」,「以觀其妙」,就象心理咨詢技術中的自由聯想,不設置任何框架、不進行任何評價,讓你完全放鬆地去想像和發揮,在無的狀態中去連接,去觸碰跟你最近的那個點,去抓住稍縱即逝的那一抹亮光。瑜伽中的靜坐或禪宗打坐,也是進入遼遠廣闊的無的法門。「常無」,讓你回到內在,保持定靜,你內在的資源才能涌現,妙處自現矣。

老子教導我們「常有」,「以觀其徼」。我們既擁有無限潛能和無垠內在空間(無),又有著肉眼可見的物質實體(有)。「常有」,可以讓人覺察到邊界,尊重別人的空間,尊重人際關系的界限。

有 與 無 同歸屬於道,用這兩個字來指稱道的兩種不同狀態,二者在道保持著平衡穩態。但 有 始於 無 ,如果失去了與 無 的連接,人的內心會感到匱乏,內在的力量出不來,不安全感加劇轉而外求,這時候向外的索取就不是「常有」的狀態了,而是一種失衡狀態。越失衡越希望靠外在的給予補足,導致在現世生活中隨意越界,如焦慮的媽媽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多疑的妻子對丈夫的百般考驗、豐衣足食生活優裕卻還不停索賄的貪官 ........在情感或物質層面做無止境的貪求,再多的索取也難以填滿慾望的溝壑,並會加劇這種失衡狀態。

如果簡單的把「無」比成是心靈的加油站,那麼「有」,就是文明的通行證。

以」無」修心,感受精神世界的豐盛富饒;以」有「正行,尊重物質世界的規則界限。把握和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就已經來到了豐饒世界的門口。

② 道德經"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是什麼意思

(有大概就是存在,萬物都是存在的,且存在的必然是事物,因此說)存在就是萬物之開始,(有生於無,因此說)不存在是萬物之母體

③ 《道德經》中的「有」與「無」究竟是指什麼

《道德經》中的「有」與「無」究竟是指什麼

「有」與「無」二字,《道德經》乃至其他諸經中時常提到它們,然而今人對此二字的理解卻大有偏差:有的認為是指具體形物的「存在」與「不存在」而言,這個「存在」與「不存在」是由眼、耳等覺知器官所決定的;有的乾脆認為是指「某物看得見」與「某物看不見」而言,譬如將人活著稱為「有」,人死火化了而稱為「無」。對「不滅論」學得好一點的人則認為,無論形物存在與否或人活著與否,其中有一個本質的東西是永遠不會生滅的,所以「有」與「無」是指「形」、「象」而言也。
上述諸說法不能說不對,只是不符合《道德經》乃至其他諸經中的本意而已,那麼其本意是指什麼呢?除了「不滅論」的一層意思之外,本質應是指我人乃至萬物的識心而言也。
看過佛家《楞嚴經》的人都知道,我人的識心並不是那個真正的「心」,那個真正的心是「不知不覺」的,也就是《莊子》中所說的「庸矩知」,也就是「知而不用」;唯有識心才形成了萬物的自身,唯有識心才能識別萬物。譬如一個植物人,既不能說他死了,又不能說他不活著,若說其還活著,何以連人都認不得呢?若說其死了,又何以知道喂他而懂得張嘴呢?可以說,他的識心並未全死,只是識心中的意識心死了而已;如此說來,「有」與「無」則應是指識心中的意識心而言,《道德經》中所說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即是指識心與識心中的意識心兩方面而言也。
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當初只是一派渾沌,忽起一動,於是識心也就隨之而漸成了,此時雖有了點識心但卻未發生作用,此即謂之「無」也。由於這個「無」的作用是後來所產生萬物的第一步,故曰「無,名天地之始也」。那麼此處的「天」、「地」,是否就是指頭上的天與腳下的地呢?非也,此二者也是萬物中的一種而已。如果將那個渾沌之心叫做真心或道心的話,那麼它的一動即謂之「天」,它的一靜即謂之「地」,一動與一靜的作用就漸長了識心,故曰「天地之始」而不曰「萬物之始」也。
因為「有」了識心的作用,所以才產生了萬物,故曰「有,名萬物之母」也。說到這里不免要問,植物人為什麼不認得萬物的呢?你會說「那是因為他沒有了意識」,由此而知,意識心才是我人認識萬物的根元。人類當初並沒有意識心,就連嬰兒也沒有意識心,人類長大了才有了意識心,所以也就能識知萬物了;由此而知,萬物早就存在了,只是我人不識得它們而已,不識得則等同於「無」,識得則等同於「有」,故曰「有,名萬物之母」也。
《道德經》不是在講什麼世界的形成,當然也含有世界形成的原理在;《道德經》也不是在講「如何認知世界」,當然也含有認知世界的道理在;《道德經》主要是講如何使我人恢復道心的,而恢復道心的第一步即是除意識心,繼而除識心,最終達到「五蘊皆空」的精神境界。「五蘊皆空」只算是歸入道體了,但還不能發生道的「妙用」,只有體、用皆具才是完整的道,所以必須「即空即有」也;這個「即空即有」,即是「常無」與「常有」,故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也。

④ 道德經中的「有」和「無」

無與有一定是同級的,老子很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個人更偏向於無的力量,內無形無態又可以化為容有形有態,所謂無中生有,只是一個感觀認識,兩者依然是同級的。

1樓的說二者肯定不同級別,那如何解釋有無相生,高低相成,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何況有與無本身能夠生長並且被區別出來,那就是說一開始連有無都沒有,連沒有都沒有,那不正是有么?難道有比無還要先形成?

「這一點,和我們現在的唯物辯證法原理是一樣的,不能象我們現在的某些所謂專家在解讀我國先秦哲學思想一樣生硬的將這種辯證用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抽象起來,給我們現在的學生對祖國的哲學產生造成厚此薄彼的錯誤引導。」我覺得你這種只摳住書本而不進行合理的分析,才是真正的錯誤引導。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有就不會有無,為何缺一不可?因為兩者本身就是同一個東西,以兩種方式呈現出來。至於為何要形成兩種相反的內容而存在,這個道理我不需要在這里解答。

⑤ 《道德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如何理解

[原文]

反者道之動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③,有生於無④。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大自然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季節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會生老病死。

但“弱者道之用”告訴我們,這個變化不是一夜之間疾風暴雨的變化,而是緩慢的運行方式。

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那麼,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

一個建築,我們看到的是門、窗、牆、頂,但這些其實是沒有用的,能用的還是圍出來的空。沒有中間的空,大家住哪兒?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 發布:2024-09-29 08:54:03 瀏覽:79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沒過 發布:2024-09-29 08:40:02 瀏覽:741
霍州法律援助 發布:2024-09-29 08:40:00 瀏覽:343
海南大學法律碩士法學招生 發布:2024-09-29 07:18:42 瀏覽:570
監獄學和法學哪個好 發布:2024-09-29 07:02:45 瀏覽:346
法院下街道 發布:2024-09-29 04:03:00 瀏覽:795
道德法律標准 發布:2024-09-29 03:34:35 瀏覽:360
鯉城司法所 發布:2024-09-29 02:14:39 瀏覽:82
貴州司法考試c證 發布:2024-09-29 00:45:36 瀏覽:113
淄博高新區法院招聘 發布:2024-09-29 00:45:30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