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責任與職業道德

道德責任與職業道德

發布時間: 2024-06-26 15:19:16

① 職業道德總是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和職業責任,證明職業道德有什麼特點

一、職業道德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古至今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二、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② 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內容有哪些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一)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具體說,就是每個職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活動,對自己的工作認識明確,感情真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出熱情積極、勇於探索的創造精神。
(二)誠實守信:誠實,就是忠誠老實、真實無妄。它包含三層含義。
第一,在社會交往和職業活動中要忠誠於自己的國家、民族,忠誠於自己服務的單位,忠誠於自己的職業,按照自己從事的職業要求承擔職業責任和履行職業義務,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
第二,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顛倒是非、不歪曲事實、不篡改歷史,不說假話不打誑語,不弄虛作假,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第三,在待人接物時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態度誠懇,言真意切;在對待自己時敢於面對自己的成敗得失,正視自己的錯誤。做人做事實實在在,不口是心非,既不自欺也不欺騙愚弄他人。
(三)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行使職業權利時,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同一標准和同一原則公平合理地做事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公平、公正、合理,秉公辦事,主持正義。可見,辦事公道是處理職業內外關系的行為准則。
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不貪贓枉法,是幾千年來為人稱道的職業道德。人們都希望自己與別人一樣受到同等的對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直接關繫到政治是否清明,直接關繫到黨風、政風、民風的好壞。
(四)服務群眾:服務的基本含義是提供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措施。而所謂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事情。服務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精神更集中的表現。
在我國,人人都是為他人服務的主體,人人又都是被他人服務的對象。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來達到社會發展、共同幸福。可以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服務群眾是職業行為的本質,是每個職業勞動者的責任和義務。
只有每個人都樹立起為眾人服務的職業思想和觀念,本職業才能在社會中立住腳跟並發展起來,個人也才能在職業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個性和愛好。
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屬性和本質要求。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相對合理、有效的經濟運行機制和模式,它在道德上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過公平交易、平等交換,實現相互服務,使參與的雙方或多方互通有無,帶來社會的普遍效益。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群眾的精神只能強化,不能淡化。
(五)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
奉獻更多地意味著對自身利益一種自覺的舍棄。換句話說,奉獻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判斷奉獻與否,首先要看是否包含著自我犧牲的因素,沒有自我犧牲,就不能算是奉獻。

③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社會等關系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業過程中進行道德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行為等實踐活動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師的職業義務,體現了教師所擔負的道德責任。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愛國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點。教師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不斷強化自己的愛國意識,培養愛國情操。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做一個忠實的愛國者。
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駛權利、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神聖性、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進而對受教育者的守法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全體國民法律素質的提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奠定基礎。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興趣,愛自己的崗位,才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才能不斷專研,積極進取,因此說“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學生是發展過程中的人,跟成人有很大的差別,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需要老師不斷的關注,並且及時給與適當的幫助,老師需要用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有愛才有教育,有愛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四)“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師說》中說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有教書的職責,備課、上課、課後評價等工作都是為了更好的教書。而赫爾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不存在無教育的教學,也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任何教學都要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體現了教師不僅有教書的職責,同時也有育人的職責。
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民發展。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舉一動,學生都會跟著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徐特立也說過:“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知識總量不斷增加,代謝周期日益加快。所以,人們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教師,更應該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更多教師招聘教師職業道德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④ 職業行為的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

職業行為的發生都會伴隨著一定的道德價值產生,職業行為體現著一定的道德關系,正因為此,才有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可言,才有必要培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責任感。
我們不僅要認識從業者應該對自己的職業行為負一定的道德責任,而且有必要弄清他應該在什麼范圍和限度內對自己的職業行為負有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責任感。
制約從業者職業行為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上的,也有客觀上的。人的行為選擇以及行為的實施,受到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制約,並不是完全自由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某種職業道德問題時,除了要分析行為者的主觀原因之外,還必須分析和指出造成這些現象的客觀的社會原因。
對此,學術界較為一致的大概有以下三條界限:
1.客觀上存在著選擇的可能性。就是說,只有當社會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使人們有可能做某件事或選擇某種行為,才能要求人們對其行為負責。對於客觀上根本不可能選擇的行為,當然不能要求人們承擔道德責任。
2.主觀上有選擇的能力。就是說,從業者必須具有承擔道德義務、職業選擇和實現行為的能力。對於沒有能力選擇某種行為並加以實施的人來說,不具有相應的責任。這里所說「能力」的含義一是指從業者具有正常的理智、正常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指從業者具有實現某種行為選擇的特定的能力。
3.道德義務上應該做的事情和應該選擇的行為。就是說,對從業者本分的工作或分內之事,如果去做了而且做好了就算盡了道德責任,如果沒有去做或沒有做好,那就負一定的道德責任。同時,如果從業者按照合理的道德規范和要求選擇自己的職業行為,就盡到了道德責任,反之,就要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
從業者對所選擇的職業行為的責任限度是由以上三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在這個限度內,從業者必須對所選擇的職業行為和後果負責。因此,我們在判斷從業者職業行為的道德責任時,應當把幾個因素綜合考慮。
總之,在職業生活中,職業道德責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要求,除非缺乏任何客觀可能性,除非行為者不具備能力或者能力受到了特殊條件的限制,每個從業者對企業、社會、別人都承擔有一定的責任,自覺履行職業道德責任就是要求廣大職業人員把職業道德責任變成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做好本職工作,這是職業道德對從業人員最一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案例一: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分析
一、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高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服務育人。即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為教職工與學生服務,為造就人才服務。由這一基本任務出發,在圖書館員的執行過程中即派生出一系列的職業行為。
二、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分類
圖書館員也是社會的一員。因此從社會學的角度可將其職業行為劃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行為,二是個人行為。
社會行為有三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行為;二是社會規范行為;三是目的任務行為。一般來說大的經濟行為是由國家、學校以至圖書館領導層決定的,如資源配製,事業經費投資,館內經費開支和制度的設定等。社會規范行為,就是不論何職業崗位在遵從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規章制度以及現實社會的倫理道德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目的任務行為可分為被動服務行為與主動服務行為。被動服務或稱基本服務,是圖書館員每天必須履行與完成的例行行為。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工作行為。這種行為一般較規范,需日復一日的重復進行。如借出與收還,歸架與整理、按時上下班等。主動服務行為的工作量一般較大,程度較難。如調查研究讀者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推介書刊、編譯文獻、組織報告會、讀書座談會、演講會、做文摘等。主動服務行為,根據各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也會轉化為被動服務行為,即某種服務行為被制度化要求必須實行。
以上職業行為一般是由於外界的約束,是他律的結果。
個人行為則是自我約束、自我表現的結果。如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敬業、勤奮、進取、合作等精神,以及個人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言行、衣著、審美觀、價值觀等等。這些表現都會直接影響到為讀者服務的品質質量。
四、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與動機
按照行為科學的觀點,動機是某種需求未被滿足的心理狀態。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MasIow1908-1971)的「需要層次論」,把人的各種需要歸納為五大類,並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等級。如圖1:

一般來說,當低一級的需要獲得相對滿足以後,追求多一級的需要就成為繼續奮進的動力。當然,在某一時刻,可能存在好幾類需要,但各類需要的強度不是均勻的。對某一群體來說,對各層次需要的強度也是不同的。就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員來說,我認為,大多數的需要層次在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之間。因為目前在國家擴大內需、擴大教育的形勢下高校教職工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一般不存在生理需要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安全需要也不是主要矛盾,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法制也逐步健全,一般都參加了醫療保險,有的還參加了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等;且圖書館員在其職業范圍內的社會交往中對外沒有較大的、明顯的利益沖突。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安全需要也成為第一需要,比如在引入競爭機制、擇擾上崗時就存在一個失業的威脅。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需要,就是企求表現自己的全部潛能和創造力的需要。應該說不論在哪一類群體中,這類人是少數。
根據上面的分析,對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討論重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放在社交和尊重需要這個層面上。
三、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與職業道德
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發布了《中國圖書館業道德准則(試行)》,這是圖書館人員應當遵循的行業規范,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具體化。其「真誠服務讀者,文明熱忱便捷」,「維護讀者權益,保守讀者秘密」、「尊重知識產權,促進信息傳播」、「愛護文獻資源,規范職業傳播」,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內核。一般來說職業道德是指導職業行為的規范,從內容上它包括有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兩部分。因此,職業行為與職業道德是密不可分的。職業意識是潛在的、難以量化的部分,而職業行為多半是外在的、能夠體察到的部分(當然也有無法量化的時候,比如熱情服務的程度、微笑是否發自內心、某一個眼神所表達的意思及強弱程度等)。
具體討論圖書館員的職業行為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可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調動和發揮圖書館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2.規范某些職業行為,可促進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加快圖書館的職業道德建設。
3.使遵循職業道德更具體化,便於操作與評價職業道德水平。
4.建議與看法
(1)上面提到愛的需要(即社交需要)這個層面。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友誼、愛情、配偶和孩子,還希望為團體所接納或參加某個組織,有良好的人際系,這是合群性的反映。根據這一特點,圖書館可相應地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如生活會、座談會、學術交流會、外出參觀、旅遊、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等。還應積極參加教代會組織的民主管理活動,注意關心他們的家庭、工作環境,提高圖書館員的工作生活質量即QWL值,以調動他(她)們的積極性,達到增強凝聚力,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水平的目的。
(2)關於尊重需要這個層面,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賞識和尊重。尊重需要的滿足,會使人增強信心,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價值、有實力等。
相反,這種需要一旦受到挫折,便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軟弱無能,低人一等。有的乾脆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逃避現實的絕路。現實告訴我們,自己欲求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注意尊重他人,尊重組織,並竭誠為他人,為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這個層面的人特別需要加強學習。首先是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加強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的專業水平,要有實力表現自己,有實力為讀者提供「文明熱忱便捷」的服務。再一個就是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學生交了學費,理應得到相應的服務,這一點在商品市場及其它的服務行業,人們的認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圖書館,圖書館員不同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會提供出不同品質的服務,就提供了不同的利益分配,這就是對讀者利益分配問題。明白了這個道理,對「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就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關於職業道德的學習,還應包括學習新近提到的自由理念,公平原則以及我國傳統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識,以助我們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
行為科學告訴我們:知識的改變是態度改變的基礎,而態度的改變是人的行為改變的基礎。因此,我們應牢固建立終身學習的概念,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使圖書管理員的職業行為更加符合新形勢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
(3)前面提到《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准則(試行)》是圖書館職業道德的具體化。而對於職業行為的具體化、規范化,不論是圖書館員的社會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在「規范」問題上都有文章可做。如前面提到的主動服務行為,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規范化。某些個人行為的規范化在某些行業,某些部門和單位都有相應的規定,如:禮貌用語、回答專業詢問用語、主動服務用語、個人著裝、發型、化妝等方面都有具體規定。高校圖書館是教育領地中的一塊特殊陣地,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在這里均有體現。
特別是圖書館內高雅、和諧、寧靜的環境,不知不覺地熏陶了人們的情操。而圖書館員既要為人師表,又要熱情服務,他(她)們的某些職業行為得以規范,就更能增加這里優雅、平和的氣氛,就能更好地吸引讀者,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借鑒其他行業的經驗,制定一些職業行為規范。試想如有的圖書館員穿拖鞋、准拖鞋(既象涼鞋又象拖鞋),背心、准背心(低胸、吊帶裝、露背裝)、睡衣、准睡衣(休閑內衣),超短褲、超短裙上班,或者著怪發、不梳理,那圖書館高雅的氛圍是不是受到影響了呢?特別建議的是,高校圖書館應有自己的服裝,並應掛牌上崗,這樣可增加圖書館的氣氛,增強圖書館員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提高凝聚力。規范圖書館的某些職業行為,可促進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而當高尚的職業行為已成為圖書館員的自覺行動時,也就必然加快了職業道德建設速度,並使遵循職業道德更具體化。
綜上所述,對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探討,可針對性地改進圖書館管理工作,增強圖書館的自信心,增加圖書館職員的凝聚力,並能在規范圖書館員職業行為的基礎上加快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熱點內容
項目經理打欠條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9 21:23:21 瀏覽:625
法院改革人事凍結 發布:2024-06-29 20:49:38 瀏覽:852
拿拖鞋砸法官 發布:2024-06-29 20:23:32 瀏覽:836
婚姻法對女性的重要 發布:2024-06-29 20:12:48 瀏覽:487
英美合同法中的對價原則 發布:2024-06-29 18:50:42 瀏覽:617
稅收征管法是不是行政法 發布:2024-06-29 18:44:41 瀏覽:955
道德規則的名言警句 發布:2024-06-29 18:08:30 瀏覽:29
道德經的戰略 發布:2024-06-29 17:26:59 瀏覽:593
車險投保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9 17:03:16 瀏覽:642
樹立法治觀念作文結尾 發布:2024-06-29 16:45:56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