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無力症
1. 道德和法律分別存在哪些缺陷
法律和道德的缺陷
先說一下 這兩者本身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而法律(我們國家說是代表社會道德底線)其實只是管理國家的工具 是司法依據。
但是往往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同步性是很高的(我們國家例外)一般情況下法律缺陷必然是道德缺陷
反過來不一定
但是中國的法律和道德的缺陷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 因為不是同步的
對於中國社會 中國法律表現很差 很不適應 反復更改
美國公司在渤海漏油 我們沒有法律去判
徐老太我們是反著判的
三鹿牛奶是合法的產品 只是違反了XX條例(當然如果違法那麼,執法力度有待商榷)
總之 道德的標准取決於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法律的標准取決於國家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中國的法律標准取決於我們偉大黨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所以 中國法律是最偉大 最神聖最不可侵犯的 也是最完美 而且沒有缺陷的
2. 道德評價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道德一定具有主觀性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沒有主觀性就不存在道德,道德只能存在於主體的思維中,所以必然具有主觀性。問題是,道德是否具有客觀性。要麼具有,要麼不具有。如果不具有,那麼道德就對人沒有了動力。人不必按照道德律令來行動。因為沒有客觀性也就會缺乏普遍性或者是絕對普遍性。比如尼采和馬克思,都認為道德只是統治者的工具,是一種思想枷鎖。
所以這種道德觀下,道德具有客觀性的表現是一方面這種道德被客觀物所影響,一方面能影響一定量的主體。不具有客觀性表現在不同的主體因為階級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道德。那麼就沒有一個客觀的不變的道德。而且這樣道德變成了利益,甚至是消融道德的,也許是否認道德存在的。這種情況下,不具備客觀性的因素導致結果是道德無力,道德缺乏說服力。我認為這種道德觀是傾向於道德沒有客觀性的。說道德具有客觀性則是儒家學說的論證,康德也有過涉及。此處只講儒家。儒家經過發展,在道德問題上,認為道德是與宇宙本體分不開的。
宇宙本體是個客觀的實在。這個本體具有客觀性,而這個客觀性在人的身上所投射的就是道德。這就是儒家心性說的研究內容。儒家通過這種方式把人內心的道德和客觀的本體相聯系,然後借著本體的客觀性就有了客觀性。這樣道德就有了動力。可是事實的殘酷性是,形上學,本體論被認為是失敗的,是精緻的藝術品而不是真理。所以這種道德客觀性也就不成立了。
3. 結合道德功能談談,為什麼「到的無用論」是一種錯誤觀點
道德無用論的產生,部分原因是對歷史上道德壓抑的反思,對道德過於政治化的警惕。然而道德也是進化的,道德對於社會治理的作用不能忽視。遺棄道德功能,人人相防,社會運行成本必然會高到無法想像。雖然路途漫長,達致共識,堅定決心,我們又何嘗不能建立符合時代的道德和價值體系。
現在有一種流行,不屑於從道德層面思考,或者覺得道德無力,蒼白軟弱,來得太慢,不足以治急病,甚至鄙棄道德和價值的教化功能,誰談道德,誰就是迂腐無用的書生之見,只知道揮舞道德大棒的「道德家」。
人們總喜歡懷念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過去時代,這肯定不是對過去的法律和技術的呼喚,論法律和技術完善,過去豈能相比現在。人們呼喚的,顯然是社會普遍強烈的道德感。
(3)道德無力症擴展閱讀:
這個社會很詭異,網路上人人都是與黑暗勢不兩立、義憤填膺的熱血青年,而現實中卻是一兩個新疆小偷便能橫掃幾條大街,無人敢理!因為「道德」這玩意無需成本且十分好用,能讓你一身榮光地烤問天下。
抗日戰爭前夕,胡適也極力想要與黑暗和解,拖延時間增強國力,拖到國際形勢大變!但那幾年他與黑暗的和解被罵成漢奸走狗!而開戰後,他對抗戰的貢獻在民國那拔文人裡面,如果他說自己第二,絕對沒人敢稱第一!是否真道德,不是看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些什麼!
4. 你認為當前社會道德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不要超過3個原因)
原因一,歷史問題使社會力量不對道德水平加以維護,而是吃道德老本。上下各階層都在向錢看,導致道德底線不斷下降。
原因二,分配問題導致很多熱心人士無力維護道德,而錯誤的依法治國導致法大於道德,正確道德行為被判定違法。
原因三,體制問題導致社會問題無法迅速反饋上層,錯誤政策難以迅速調整,進而積累政治問題,導致政治核心腐化,拉低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