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的調整對象
『壹』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
法律分析:法律的調整對象,是指法律要解決的問題,要處理的各種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貳』 法律調整的對象
法律分析:法律調整的對象是社會關系參加者的意志行為,社會關系只有表現為通過人們的意志而形成的思想關系時,才能成為法律調整的對象。因此,生產關系以及不依人的意志而形成的物質關系,法律不能調整。生產關系只有在其表現為具體的財產關系、勞動關系和買賣關系時,才能納入法律調整的領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叄』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一、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可以概括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具體的經濟關系,民法調整財產歸屬關系和流轉關系,是以平等自願為基礎的財產關系。中國民法學界在討論中提出的四種觀點:
(1)認為民法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
(2)認為民法調整以商品經濟關系為核心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商品經濟關系決定了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性質;
(3)認為民法應調整受價值規律自發作用的經濟關系以及一定的人身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的經濟關系由經濟法調整;
(4)贊同前蘇聯現代經濟法觀點,主張仿效1964年原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和1975年原民主德國民法典,使民法成為公民權益保護法。
二、民法的調整對象的定義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三、財產關系的規定
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
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
四、人身關系的規定
人身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屬性、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的、不是以經濟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特點:
(一)主體的地位平等
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被命令、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不能支配另一方,而應平等相待,互不幹涉。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間一方可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二)與民事權力的享受和行使有關
人身關系,有的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有的與政治權利的享受與行使有關,而與民事權利的享受和行使無關。民法只調整前者而不調整後者。例如,基於自然人的身體、健康、姓名、名譽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自然人享受和行使民事權利有關,屬於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而基於選民身分或者基於某一黨團成員身分而發生的人身關系,與民事權利的享受與行使無關,則不屬於民法的調整對象。
(三)與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並不具有經濟內容
所謂人身,是指主體的自身。因此,人身關系是基於體現自身屬性的價格和身份而發生的社會關系,與主體的人身是不可分離的。這類社會關系不具有經濟內容而是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無任何內容。有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無直接的聯系,卻是主體存在的條件,是主體取得財產利益的前提,如自然人的生命健康關系;有的人身關系是與財產關系有直接聯系的,如基於自然人的發明、發現而發生的人身關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肆』 想了解法律中提到的「調整對象」具體什麼意思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指法律要解決的問題,要處理的各種社會關系。例如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兼有財產、人身二重性質的知識產權關系。
『伍』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
法律分析:法律調整對象,又稱「法的對象」。 是指法所調整的一定的能夠體現為意志關系的具體社會關系。 法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具有以下特點:(1)是一定范圍的社會關系,是統治階級認為最重要的、體現和反映國家、組織和個人重要利益的社會關系,而不是全部的社會關系。 (2)是可以體現為意志關系和意志行為的社會關系,是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支配下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和行為,而無意志的行為不能成為法律調整的對象。 (3)是現實中具體存在的、具有明確的主體、客體和具體權利義務的社會關系,而抽象的、觀念的關系是不能成為法律調整對象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