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法主體
1. 立法審查主體是怎麼確認的
中國1982年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版會常務委員會不權適當的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中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與憲法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這屬於事後審查的方式;憲法同時規定,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要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這就帶有事前審查的性質。
效力: 憲法監督機關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進行審查之後,要作出是否違憲的結論。這種結論一般都具有強制性,被宣布為違憲的規范性文件將全部或部分失去法律效力。在中國,因違憲而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銷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以及未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沒有法律效力。
2. 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立法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版機關。權
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憲法》第90條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據此,國務院各部委享有行政規章立法權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但現行憲法只規定了國務院各部委的立法權而沒有相應規定國務院各直屬機構的立法權.實際工作中直屬機構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相當於規章,但苦於無法律支撐,於是在2000年頒布的《立法法》第71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這樣使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有行政立法權有了法律依據。
3. 詳細介紹我國中央和地方的立法主體有哪些
中央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回定行政法規;國務答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地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另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一定的立法權。
4. 中國違憲審查主體是哪些
中國違憲審查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如果遇到法律、法規和條例與憲法沖突,應該怎麼辦呢?這要通過違憲審查機制來解決問題。中國憲法和《立法法》確立了一個特別的違憲審查制度,這是不同於目前中國司法程序的一個新的決律程序。違憲審查權不由一般法院行使,也不由專門的憲法法院(委員會)行使,而是自上而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其中主要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
《立法法》第八十七條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九十七條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5. 根據立法主體行為的特徵不同,可以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根據立法主體行為的特徵不同,可以分為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
全國人民內代表大會立法,是中國容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依法制定和變動效力可以及於中國全部主權范圍的規范性法文件活動的總稱。地方立法,指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依法制定和變動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活動的總稱。
6. 簡述我國國防立法的主體和立法許可權
國防立法主體,是指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國防立法是國家立法的一部分,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都可以成為國防立法的主體。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立法主體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國家行政機關、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在國防立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國防立法所產生的國防法律規范,許多是調整軍隊內部關系的特殊規范,所以,軍事機關自然成為國防立法中的重要主體。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已對國防立法中的特殊主體,即享有國防立法權的軍事機關,做出了明確規定。它們是;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各軍兵種,各軍區。
國防立法許可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制定、修改,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權力及其范圍。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國防立法權的行使范圍大致劃分如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是國防法律規范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國防法律規范的根本性依據。基本國防法律的效力僅低於憲法,主要規定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構成、任務、建設目標和原則,國防建設與斗爭的基本制度,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基本國防權利與義務,對外軍事關系等。在國防法律體系中,基本國防法律起著詮釋,銜接憲法,統領其他國防法律法規的作用。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國防法律
國防法律以憲法和基本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它們是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的具體化。如已經制定的《兵役法》、《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預備役軍官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駐軍法》、《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9等,國防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主體廣泛,立法程序嚴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國防行政法規
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以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項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包括:一是國防法律規定需要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或分別制定實施辦法的事項,如《軍事設施保護法9規定其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二是國務院、中央軍委依職權需要制定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的重要事項。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軍事關系,但不直接涉及軍隊和現役軍人的規范,由國務院單獨制定,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屬於調整軍隊內部基本活動、軍人基本行為及相互關系的規范,由中央軍委制定,如《司令部條例》、《後勤條例》、《戰斗條令》等。凡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涉及軍隊、軍人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相互關系的規范,則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條例》、《國防交通條例》等。一般說來,由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在全軍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
4。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國務院有關部委單獨或與軍委各總部聯合制定國防行政規章
軍事規章和國防行政規章以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結合本系統或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以保證實施軍事法規或國防行政法規的貫徹實施。由軍委各總部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軍事規章或國防行政規章在全軍或全國一定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如《單兵訓練規定,、《兵員管理規定》、《犧牲、病故人員遺屬撫恤的規定》等:由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通常只本系統,本區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出地方性國防法規和規章
地方性閘防法規和規章以國防法律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其內容是本地區國防建設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主要限於兵員徵集,軍人優撫及退伍安置、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如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廣東省徵兵工作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等。 回到頂部
7. 人民銀行是立法主體嗎
是。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具有行政權力。在我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可以代內表國家制定容部門規章,規章屬於我國法律的組成部分,所以,中國人民銀行屬於立法主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第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履行下列職責:
(一)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
8. 按照我國現行立法體制,立法主體有哪些
(全國人民代抄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另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一定的立法權)
9. 我國立法主體有哪些
我國立法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代表國家行使立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