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築起道德的

築起道德的

發布時間: 2024-08-09 05:30:56

『壹』 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名言警句

1.一個人如果單靠自己,如果置身於集體的關系之外,置身於任何團結民眾的偉大思想的范圍之外,就會變成怠惰的保守的與生活發展相敵對的人。——高爾基

2.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3.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馬卡連柯

4.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蘇霍姆林斯基

5.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6.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而且是教育者。由於教師和學生集體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不是單單歸結為傳授知識,而是表現為多方面的關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社會和政治的興趣把我們教師中的每一個人都跟學生結合在一起。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

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貳』 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道德的基礎是誠信。
誠信是我國道德體系的根本和基礎。
誠信是完人的核心價值,承諾思想行動一致,客觀證明有信用。相反無誠信者是偽君子。有關誠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談及,包括倫理學、宗教、專業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學《君王論》。
「誠」即誠實誠懇,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更多地指「內誠於心」,「信」則側重於「外信於人」。「誠」與「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准,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待人以誠,納人以信,方為真正的誠信。

『叄』 道德起源於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

※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屬於社會上屋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必須而且只能從人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本身去探討道德的起源。

꧁꧂

拓展:

一、馬克思主義道德起源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道德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1、馬克思主義道德起源理論關於道德產生的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生產實踐是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統一的社會條件。

(4)人類最初的道德以風俗習慣等形式表現出來。

2、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起源的論述:

馬克思一生沒有專門系統的倫理學著作,他和恩格斯在制定科學世界觀的過程中闡明的關於道德的根本觀點。主要內容包含在《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等論著中。

馬克思和恩格斯為考察道德問題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並確定了從現實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伏橘尋求答案的唯一正確的思想法,從根本上科學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等問題。

馬克思本人雖然不是道德哲學家,也沒有專門寫過道德論,但馬克思的著作中卻包含著豐富的道德思想,對道德問題進行了脊搜辯證的思考和深入的批判。

二、其他道德起源論:

1、神啟論:

認為道德來自於神靈的啟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規缺野團定。

2、天賦論:

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識。

3、情感慾望論:

道德起源於人所固有的本能慾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4、動物本能論:

道德起源於動物的「合群性」本能。

『肆』 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道德,道既是客觀規律,道理;
德就是結果,德者得也。
道德,道講的規專律,講的是本質,屬德講的是結果,講的是現象,是遵循客觀規律所必然發生的結果,是違背客觀規律所必然帶來的惡果。

道德的基礎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根本之道,是宇宙間唯一永恆不變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包括人事都包含和遵從的根本規律。道家的根基是《太上感應篇》。《道德經》是高深的理論經典,是智慧的高度結晶。道德基礎要從《太上感應篇》做起,從《弟子規》(弟子規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道理)做起,從信因果做起。

熱點內容
民法上的民事權利有 發布:2024-12-26 01:21:35 瀏覽:52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
司法姜明 發布:2024-12-26 01:09:24 瀏覽:81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