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婚外情
⑴ 可以到法院起訴「第三者」嗎
1、關於重婚罪的法律規定是「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行為。但是,重婚罪的前提是被告人雙方是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也就是說,雙方對外是公然以夫妻名義出現,周圍群眾也認為他們是夫妻。如果沒有證據證明這個問題,就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的解釋一第2條的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在這種情形下,C是不能追究A的責任的,只能在向B提起離婚訴訟時,將此作為B的法定過錯情形向法庭提出,要求B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的證據依然是十分難以調取的,應當予以注意。
2、關於收養問題。首先C必須符合收養人條件。即「(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四)年滿三十周歲。」C已有子女,是顯然不符合的。其次,被收養人是A和B的子女,必須也要符合被收養人的條件,即「(一)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因此,C要求收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3、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如果B提出離婚,C首先應當積極搜集B的過錯問題的證據,比如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證據,以期在訴訟中取得無過錯方的地位,並在訴訟請求中提出支付撫養費和要求損害賠償的請求。發條依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但是,損害賠償的具體數額,是由法院自由裁量的,各地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原則上屬於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不會太高。另外,因為孩子有智力障礙,有可能C會面臨生活困難的境地,可以在訴訟中提出要求經濟補償的要求,但是,經濟補償屬於幫助性質,數額也不會太高。
妻子能否起訴「第三者」
------我國婚姻法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探析
湖北偉宸律師事務所 張紹明 唐江濤
漢口新華下路9-1號 郵政編碼;430015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之後,包二奶、婚外情、姘居等現象在各地抬頭,直接挑戰中國的一夫一妻制,在《婚姻法》修訂過程中,呼籲立法懲治包二奶、婚外情,增加配偶權的呼聲很高。盡管許多法學界人士贊成將配偶權寫進修訂後的《婚姻法》,但大多數社會學家的看法卻絕然相反,認為婚姻以感情為基礎,法律不應過多干預感情方面的事務。在激烈的爭辯之後,修訂後的《婚姻法》繞開配偶權這個敏感的話題,在第四十六條規定了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它是侵犯配偶權的損害賠償,還是離婚過程中的離因損害賠償,婚姻法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法學界也很少有人探討這個問題。本人認為:因為修訂後的婚姻法並沒有明確規定配偶權,它所規定的過錯方損害賠償實質是一種離因損害賠償,不能針對「第三者」或「二奶」。妻子要想起訴「第三者」或者「二奶」,還必須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夫妻相互享有配偶權,在目前婚姻法的司法解釋明文規定離婚損害賠償的賠償義務主體僅限於有過錯配偶一方的情況下,妻子不能起訴「第三者」。
[關鍵詞]:配偶權 婚姻 離因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
在中國的立法史上,恐怕難以找到哪一部法律的修改,能像《婚姻法》這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參與。2000年初,《婚姻法》修訂草案向全社會公布徵求意見後,不包括地方立法機關、單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收到4000多件反饋意見,此外,中央各大傳媒也徵集到了1000多名公眾的立法意見。隨後,北京民意調查所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一次全國《婚姻法》修訂民眾意願調查,共對全國除港、澳、台以外的31個省市區的7357名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問卷。90%左右的人明確知道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這三項原則,95.2%的人知道我國《婚姻法》規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1]
一、妻子將第三者告上法庭
雖然絕大多數國人知道婚姻法規定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婚外情、包二奶、姘居、嫖娼等社會丑惡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屢屢發生,並且愈演愈烈,伴隨著婚姻法修訂稿討論的深入人心,立法懲治第三者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並且有人開始付諸司法實踐。2000年,我國首例妻子狀告第三者侵害配偶權案在重慶市審結,該案的案情是:原告周遠華以被告謝光萍與其夫張長春完全超出了一般的同志和朋友的交往關系,造成原告家庭不和睦為由向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令第三者謝光萍立即停止插足自己的家庭、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5.5萬元。一審法院基於原告周遠華的兒子提供的證據,認定被告謝光萍對原告周遠華家庭的不和睦有過錯,判決被告謝光萍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周遠華的婚姻家庭關系,並向原告賠禮道歉。被告謝光萍不服上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此案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原告周遠華的起訴。[2]
這是婚姻法修行前的一個案例,由於它涉及當時爭論激烈的配偶權,在當時引起普遍的關注。同一案件,一、二審法院的判決卻大不相同,一審法院判令「第三者」承擔民事責任,二審法院卻駁回原告的起訴。為什麼同一案件竟有如此絕然不同的判決結果?因為要「第三者」承擔民事責任,就必須明確她侵犯了原告的什麼權利,當時的婚姻法並沒有規定夫妻之間有忠誠的義務,更沒有規定配偶權,如果說「第三者」侵犯了妻子的合法權益,侵權人是她和妻子的丈夫,至少兩人是共同侵權,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就算認定兩人侵權,侵犯的是妻子的什麼權利呢?夫妻相互忠誠的義務能否針對第三人?這些復雜而敏感的問題在婚姻法中找不到答案。二審法院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夫妻間相互享有配偶權的情況下,不得不作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
二、婚姻法是否該確立配偶權
配偶權在我國理論及實踐上一直存在爭議,婚姻法的修改一度使之成為社會焦點,在婚姻法徵求意見稿公布之後,對配偶權要不要寫進修訂後的婚姻法,法學界和社會學界有著絕然不同的看法。
法學界人士大多持肯定意見,他們認為:「夫妻應負忠實義務,這是基於個體婚姻的本質要求,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具體體現。一夫一妻制的實質,在於規范男女兩性關系」。[3]目前,「由於中國現行《婚姻法》沒有規定忠實義務,沒有規定同居義務,因此對於拒絕承擔忠實義務和同居義務的配偶,就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4]如果「規定夫妻有相互忠誠義務,對不忠於婚姻的當事人及介入他人婚姻的違法行為人,具有警示和威懾作用,同時為追究侵犯合法婚姻的違法行為提供法律依據」。特別對「有些通姦姘居行為性質比較惡劣,對公民配偶權或夫妻生育權直接構成了嚴重侵害,……婚姻法再不管,讓當事人私了,是國家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且處罰這部分通姦者,在當今西方國家大部分的法律中都有明確規定」。所以,「改革開放已經20年的今天,立法者應當理直氣壯地為配偶權正名,在新的《婚姻家庭法》中,規定配偶權和配偶權的具體內容」。[5]
社會學家的意見絕然相反,他們認為,夫妻間的忠實義務是道德問題,不能用法律手段來強制。配偶權意味著夫婦雙方擁有對方的性權利,這是十分荒誕的!如果結婚就意味著自己的性權利一次性地承諾給了配偶,那麼還有沒有婚內強奸呢?是不是所有情感問題都得由法律來調整,法律能管得了嗎?本人也贊成這種觀點,確立配偶權未必能解決「婚外戀」問題,主張在婚姻法中確立配偶權的主要理由是有利於防止和減少「婚外戀」,鞏固「一夫一妻」制,一旦發生侵害配偶權,就可及時予以懲治。因為配偶權的重要內容是夫妻雙方的貞操義務,其核心是性的獨占性。夫妻一方與任何第三人發生性行為都是違背了貞操義務,侵犯了對方的貞操權,依法應受到制裁。這顯然把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合二為一,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性行為是以感情為基礎的,這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而感情並非一成不變的。每一個公民都享有完整的人權,為什麼一旦結婚,自己的一部分人權將屬於配偶?一個健康的獨立人為什麼要擁有另一個同樣是健康的獨立人的部分人權?
⑵ 妻子正和別人偷情,丈夫當場逮住並殺死了男人,依據法律該如何判刑
依據法律判刑丈夫的行為可能涉嫌兩個罪名,一個是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一個是故意殺人罪,具體判決結果需要根據案件詳情判斷。
綜上所述
妻子出軌他人被丈夫當場逮住並將對方殺害,丈夫的行為很可能構成了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這兩種罪名不同嫌疑人受到的判刑結果也不同。
⑶ 道德與法治誰有婚外情故事 故事名字叫什麼愛情片就行
溫柔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