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街頭道德經

街頭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4-08-29 19:13:54

① 讀《道德經》札記(38):大智若愚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有一組詞語:

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意思是,最完滿的東西好象有欠缺,最充盈的東西好象空虛,最直的東西好象彎曲,最靈巧的東西好象笨拙,最卓越的辯才好象言語遲鈍。

咋讀這段話,感覺不太好理解。

其實,道理是顯而見的,它體現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即事物在很多時候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個成語,與上面的含義相同,就是「大智若愚」。

不知道它的本源是不是來自《道德經》,據考證,這個詞語最早見於蘇軾文集,提法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詞語的風格與《道德經》極為相似,大約是受到了《道德經》的影響吧。

有大智慧的人,在處理問題時,讓自己顯得很愚鈍的樣子。在日常生活中,大智若愚給我們哪些智慧啟示呢?

老子說:「功成而弗居」。自己知道有功勞,但卻始終謙虛謹慎,不居功自傲。

歷史上,有人功成名就之後,鋒芒畢露,頭上長角,身上長刺,處處表現的功高蓋主,結果引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並非個別。

在當今社會中,也有一些人,做出了一點成績,就自吹自擂,貶低他人,驕傲蠻橫。這樣的人,有幾個結果是好的呢?他們真應該認真悟一悟「功成弗居」的真諦。

三國時期的劉備,放下架子,三顧茅廬,終成大業。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研究雜交水稻,享譽全世界,仍然不求榮華,默默奉獻,長期奮斗在科研第一線。

據說,世首富比爾.蓋茨,將自己的巨額財富捐獻出來,做慈善事業,自己生活卻極其節儉、低調。

現代社會,許多人心態浮躁,追逐名利,把自己置身於身心俱疲的境地,事業和家庭難以為繼。

老子的名言「致虛極,守靜篤」,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認識自然規律,內心坦然,排除雜念,寧靜才能致遠。

古時候,司馬懿深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在與諸葛亮的對陣中,任憑諸葛亮怎麼用「激將法」,都按兵不動,最終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老者,挑著擔子在街頭上行走,一頭的瓦罐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碎了,但老者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

一個路人趕忙過去,對他說:「你的瓦罐掉地上摔破了。」老者一臉的平靜,回答說:「我知道了。但你停下來又能怎樣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處事,該放下的要 放下,要寧靜、平靜,有智慧地處理問題。

要敢於下笨功夫。

有的人擅長投機取巧,想不勞而獲,須知,世界上事情,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做事還是需要踏踏實實。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有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500多年前的話,卻通俗易懂,其蘊含的道理也發人深醒。

就我們的寫作來說,要取得成績,也是要下積累的功夫。寫作高手,也並非一日之功。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房間里有著奇怪的裝飾,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還是廚具上,都掛著紙片,每片紙上都記錄了一些美妙的詞彙,為的是每時每刻都隨時記誦。

正是這種對語言和素材的不斷積累,才在寫作時得心應手,成為著名作家。

不做物慾的奴隸。

老子《道德經》提倡「復歸於嬰兒」。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象嬰兒般淳樸,無欲無求。老子認為,簡化生活,返璞歸真,才是幸福快樂的源泉。

晉朝陶淵明寫過一篇《桃花源記》,描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和諧相處的大同世界。

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去到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中,但內心保持平淡清靜,「為腹不為目」(《道德經》中語,意思是,飽腹足矣,不去追求那些聲色犬馬的東西。),仍是必要的。

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

在職場上,我們也常常見到那些難得糊塗的人。在名利面前,他們不爭不搶,加班加點而不計報酬,看起來是愚鈍,實則是大聰明。

在別人爭的不可開交時,大家往往把信任票投給了他,名利雙收的最終還是這樣的人。

大智若愚!

② 如何評價《道德經》這本書

《酷說老子》第一章合集(1~7):道可道,非常道!(言說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以說,但說出來的道並不是永恆之道!)


《酷說老子》第一章(1)✦馬爾克斯:人類與黑猩猩的區別究竟在哪?

那麼應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我們不妨先來聽三個故事。

1、

1939年的一天,一位12歲的少年正在哥倫比亞的街頭散步。突然,一輛疾馳的自行車朝著他飛奔而來,就在快要發生「交通事故」的瞬間,一位路過的神父大喝道:

「小心!」

騎自行車的人閃避不及,在慌亂中應聲倒地,這個少年躲過一小劫,但也在驚嚇中愣在原地。神父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隨口丟下一句話,就悄然遠去。

沒想到,正是這句話——像閃電一樣擊中了這個少年的靈魂。二十多年後,這個少年已然變成中年,當然,神父當年在他心裡播下的那一句話早已經發芽開花,長成了參天大樹。准確的說,這棵「參天大樹」就是1967年在墨西哥剛剛出版的一本書,名字叫做《百年孤獨》。

沒錯,這個少年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

那麼,當年的神父離開前究竟說了一句什麼話,竟然支撐著窮困潦倒的馬爾克斯堅持創作二十年呢?


3、

2005年9月1日,全世界的學術界轟動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原來是世界兩大頂級科研期刊《自然》和《科學》同步發表了一項由美國、以色列、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五國共67名科學家所組成的國際黑猩猩基因測序與分析聯盟研究的成果。

正是這一項科研成果,轟動了學術界:

人類和黑猩猩基因組的DNA序列相似性——高達99%。

沒錯,在人類和黑猩猩基因組的30億個DNA鹼基對中,其中存在差異的一共只有3500萬~4000萬對。我們要知道,這個基因差異僅僅是人類與人類之間差異的10倍。而在600萬年以前,人類和黑猩猩還是同一個物種,擁有同一個祖先,居住在同一片原始家園。但是,人類最終走向草原進化成了萬物之靈,黑猩猩卻留在森林裡依舊冥頑不靈。巧合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

恰好在600萬年之前,人類的身體里有一組基因發生了變異。

那麼,這組變異的基因是管控什麼功能的呢?


4、

好,三個故事講述完畢,答案又都分別是什麼呢?其實不用分別,因為三個故事的謎底是同一個。

5、

先說第一個故事,12歲的馬爾克斯當年躲過「交通事故」之後聽到的究竟是一句什麼樣的話呢?神父是這樣說的:

「瞧見了沒?語言的威力有多大?」①

沒錯,正是這句話,讓少年的馬爾克斯第一次意識到語言的力量。不是嗎?神父只說了「小心!」兩個字而已,卻驚醒了車主的眼睛,改變了自行車的軌跡,阻止了一場「交通事故」。

所以,馬爾克斯才會覺得:

本質上不是神父挽救了他,而是神父的「一聲斷喝」挽救了他,換而言之,是「語言」挽救了他。

所以,馬爾克斯才會下定決心,用一生的勤奮和才華去回報語言,用自己創作的不朽名著實現「語言的永生」。

6、

接下來看第二個故事,殘暴的皇帝腓特烈二世為什麼能在保證嬰兒的飲食、穿衣和生活環境均屬上乘的情況下,依然置嬰兒於死地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給保姆制定的規則當中有一條:

「禁止跟嬰兒說話!」②

沒錯,這就是悲劇的真相!嬰兒們雖然吃的好,穿得暖,卻天天二十四小時遭受著冷暴力的摧殘。人類就是這么脆弱,僅僅由於得不到語言的交流,就足以讓衣食無憂的嬰兒失去活著的意義,放棄生命的希望。

看來,語言不僅「挽救」過少年的馬爾克斯,還挽救了人類世界當中每一個襁褓中的嬰兒。

7、

最後再來分析第三個故事,600萬年前的人類身體里究竟是哪一組基因發生了變異?我想你已經猜到了,沒錯,是一組關於語言和發音的基因發生了變異,它位於人類第7對染色體上。科學家稱之為:

「叉頭框P2(FOXP2)」。③

其實,這一組基因在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都有。人類和老鼠的「叉頭框P2」基因只有三處氨基酸不同,跟黑猩猩只有兩處不同,如果一個人的「叉頭框P2」基因遺傳出現問題,還會造成語言障礙。

但是在600萬年前,只有人類這一組基因發生了變異,於是改變了體內相關蛋白質的形態。從而使人類祖先能更高水平的控制嘴的發音,更靈活的控制喉嚨的肌肉、從而能夠發出更豐富、更多變的語調。久而久之,大約在2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群落里開始催生出語言,語言又催生出神話,神話又催生出一套虛構的信仰和價值觀,比如宗教、愛情、友誼、正義等等,從而使成千上萬個素未謀面的陌生者可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大規模的集群化合作,以多打少,以弱勝強,最終擊敗了無數種凶禽猛獸以及其他人種,成為地球霸主,這個種群,被稱為智人。

而今天的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

8、

好,三個故事講完了,三個故事的謎底也揭開了,毋庸置疑,每個謎底都在舉著雙手向世人證明著「語言」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我們不妨將這三個故事的內在的脈絡做一次抽象梳理:

語言先是幫助人類從眾多物種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然後又攙扶著人類的嬰兒從蒙昧和混沌的世界中站起來突圍,最後又指引著像馬爾克斯這樣的成年人從平淡如水的生活里創造出波瀾壯闊的文學奇跡。

可以說:

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

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生命的延續;

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升華和傳承。

正因為如此,亞里士多德才驚呼:

「人類之所以高於蜂群和動物,就在於擁有語言。」④

我國先秦時期著名經學家穀梁赤也曾感嘆:

「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⑤

那麼問題來了,語言的威力如此巨大,對人類如此重要,可以說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為什麼舉世公認的思想巨人老子在《道德經》的開篇就直接給「語言」判了死刑?所謂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不就是「道可說,但說出來的道絕非永恆之道!」嗎?要想知道答案,下一節揭曉。


【參考資料】:

1、馬爾克斯《我不是來演講的•致語言之神的漂流瓶•1997年4月7日(墨西哥)》

2、[美]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溝通的藝術•第一章•1.1我們為什麼要溝通?》

3、叉頭框P2(FoxP2)基因與鳥鳴[J]. 生理科學進展, 2009, 040(004):369-371.

4、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卷一•章二》

5、穀梁赤《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酷說老子》第一章(2)✦老子:教導黑猩猩和改造人類,二者的難度竟然一樣?

1、

上一節我們講到,所謂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道可說,但說出來的道絕非永恆之道!」但舉世公認的思想巨人老子為什麼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直接給「語言」判了死刑?

其實放在文化史上看,老子對「語言」的態度還算比較客氣,無非是口頭批評一下,不會動真格。但有的人對「語言」可就沒有那麼多好臉色了,不僅動真格,而且動起刀來都毫不手軟。歷史上就真有這么一個禪宗公案:

話說唐朝有一個老和尚,住一個破廟,學佛幾十年也不曾悟道,還時不時遭人恥笑,連過路的尼姑都會欺負他不懂佛法,百般刁難。後來,終於來了一位游腳僧點醒了他,怎麼點醒的呢?很簡單,這個游腳僧在老和尚出門迎接自己的時候,突然豎起了一個手指頭,老和尚見狀,如遭雷擊,當下便覺悟了。從那以後,凡是有人來問佛理,老和尚都會豎起手指,幾年下來,老和尚的行為藝術引起了人們的哄傳,被稱為「一指禪」。

後來有一天,老和尚出門遠游,留小和尚看家。又有人上山來請教,來人見老和尚不在,就調戲小和尚說:

「你師父是怎麼說法的?」

小和尚靈機一動,也豎起了手指。沒多久,小和尚的行為藝術也轟動了十里八鄉,幾乎被傳成了「小菩薩」下凡。幾天後小和尚洋洋得意的把自己替師父傳法的事情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點點頭,轉身回到屋裡,不一會兒又走出來問:「什麼是佛呀?」小和尚熟練地豎起手指,老和尚突然從袖子里抽出一把刀,瞬間斬斷了小和尚的指頭,小和尚叫喚著跑開了......


這個故事的結局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南宋成書的《五燈會元》本,一個是北宋刻錄的《景德傳燈錄》版。這兩個版本的共同點都是:

小和尚被斬斷手指之後,經老和尚一開示,當場悟道。

那麼悟道的過程是什麼情景呢?這個留在下文再講。現在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一指禪,算不算語言?

2、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理解另一個問題:

語言的本質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復雜的難以想像,可謂是:

「語言如此多嬌,引無數先哲吵的不可開交」。

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吵了兩千多年,竟然沒有吵出一個普遍的共識。反而越吵越凶,越吵分歧越多,直到今天,全世界的語言學流派至少有十幾個,每一派都各執己見,自認正統,看其他流派怎麼看都像是誤入歧途的「傳銷組織」。不過,我們只講其中影響最大的三個派別:

語言工具論、語言符號論和語言本體論。

3、

首先,語言工具論是什麼意思呢?其很簡單,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認為: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

有問題嗎?完全沒有!而且值得慶賀的是,如果你支持這種觀點,那麼你的背後將會有幾十個思想大師自動站成兩排,為你吶喊助威。他們當中有的是白皮膚藍眼睛,有的是黃面孔黑頭發,可謂中西匯集,老少俱全。

如果你向左回頭,看到的將是:

蘇格拉底、柏拉圖、莫爾、霍布斯、洛克、萊布尼茨、盧梭、列寧、羅素、維特根斯坦、波普爾。①

如果你向右回頭,看到的將是:

管子、孔子、文子、鄧析子、墨子、莊子、尹文子、荀子、韓非子、楊雄、王弼、劉勰。②

沒錯,你的陣營絕對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強大腦團隊,像滔天洪水一樣足以無差別地覆沒當今世界最頂尖、最堅固的任何學術組織。他們的呼聲可以用一句話來代表:

「思想如人身,語言如衣服。」

誠然,人類不穿上衣服,不能走出大門;思想不披上語言,亦無法走出大腦。唯一的區別是:

思想是透明體。

但是,當「思想」披上「語言」出門逛街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人們只能看見彼此身上的衣服,而那隱藏在語言背後的——思想的裸體——卻無法看見。換而言之,語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解放了思想,同時又遮蔽了思想;它既給人們提供了便利,同時又給人們增添了誤會。

再加上,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的加深,發明的字詞愈來愈多,語言的樣式也跟著愈來愈精巧和繁復。最後,語言從一件輕便的衣服,漸漸地演化成了輕薄的羅紗,透明度越來越高,相應的,「思想」的可見度越來越低。

4、

我們把這個場景置換到生活當中就會發現:

在一個群體里大家談論的話題越低俗,談話的氛圍就越熱鬧。

因為越低俗的話題,有同感的人越多,所以才會有越多的「思想」可以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走出大腦,才會有越高頻率的碰撞和交流,於是就越熱鬧。如果有人非要談論詩歌、繪畫或者音樂,那麼周圍的空氣會立馬降溫,因為越是高端的思想,其維度越多,因此就越需要精巧細致的衣服搭配才能出場。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思想的倉庫里根本找不出這樣玲瓏剔透的薄紗,所以他們的思想無法走出大腦,以至於插不上話,氛圍自然就變得冷清。如果有人膽敢談論哲學,甚至談論道、佛或者上帝,那麼所有的人,哪怕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都只能選擇閉嘴。

因為,如果你能給上帝穿一件衣服,說明上帝的身高和三圍可以被測度。如果上帝可以被測度,說明什麼?說明上帝不是無限的,而是一個有限的個體(這里的上帝等同於道、佛)。

那麼問題就來了:

有限的個體怎麼可能是上帝呢?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你給上帝穿的任何衣服,統統都不合身。甚至,你根本就沒有穿上去,因為「有限的衣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穿到「無限的上帝」身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5、

舉個具體的例子,一位男子捧著99朵玫瑰,送給一個女孩,此時女孩的內心中有兩個想法:

「要麼收下,要麼拒絕。」

因為這個女孩知道,收下就意味著接受了男子的愛,拒絕就意味著拒絕了男子的愛。但是,這個男子明明送的是玫瑰花,不是愛。玫瑰花是可測量的東西,是有限的,而愛是無法測度的東西,是無限的。請問,女孩是怎麼知道這一束「有限的玫瑰」代表著「無限之愛」的?

或許你會說,這么簡單的事情還用想嗎?

錯了!這件事情絕不簡單,因為黑猩猩就不懂,而且永遠也學不會像人類一樣在求愛之前送花、在結婚的時候買金戒指和鑽石項鏈。也就是說,黑猩猩終其一生都法理解——玫瑰、金戒指和鑽石項鏈這些東西竟然能代表愛?!

玫瑰不是一株植物嗎?金戒指不是一種金屬嗎?鑽石項鏈不是一塊石頭嗎?

沒錯,如果你不甘心,非要用黑猩猩的「語言」去教導它們學習人類的浪漫,甚至學習人類社會里自由、正義、公平、國家等等這些抽象的價值觀,那麼無異於痴人說夢! 此事的難度就相當於是老子用漢語教中國人學「悟道」,釋迦牟尼用巴利語教古印度人學「成佛」。有成功的可能性嗎?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可以說——幾乎沒有。其實在「覺悟者」的眼裡,世俗的人類跟黑猩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唯一的區別恐怕是:

黑猩猩固執的認為金子是金屬,鑽石是石頭,而人類恰好相反。可見,教導黑猩猩和改造人類,二者的難度相當。

6、

所以,語言作為工具來說,其實只適合居家日用,不適合出門遠行,更不適合爬山登高,如果你想去思想的荒野中探幽,或者去智慧的高山上冒險,那麼語言——這一件薄紗——除了能膨脹你莫名的自信以外,既無法抗風禦寒,也做不到結實耐用,最終,甚至會成為你前進的拖累和障礙。

所以老子才會說:

「道可道,非常道」。

那麼,語言工具論解答不了「道」這個終極難題,語言符號論能解決嗎?請看下一節。


【參考資料】:

1、依排列順序依次是:柏拉圖《柏拉圖全集二•克拉底魯篇》、莫爾《烏托邦•第二部•在烏托邦的旅遊》、洛克《人類理解論•第三卷•第一章、第二章》、霍布斯《利維坦•第四章語言》、萊布尼茨《人類理智新論•第三卷•論語詞》、盧梭《論語言的起源•第一章、第二章》、羅素《人類的知識•第二部分•第一章》、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第一部分•120節》、列寧《列寧全集•第二十五卷•論民族自決權(1914年2—5月)》、波普爾《科學知識進化論•作者前言》。

2、依排列順序依次是: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孔子《周易•系辭上》《論語•衛靈公》、《文子·上仁》、《鄧析子·無厚》、《墨子•經說•下第四十三》、《莊子•外物》《莊子•天道》《莊子·至樂》《莊子·逍遙游》、《尹文子•大道上》、《荀子•正名第二十二》、《韓非子·奸劫弒臣》、楊雄《法言•問神》、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第一》。




作者: 紫俠狼,90後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③ 《道德經》終極解讀第68章——【 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譯文

明白天道、順應天道的高人,不會只局限於用軍事或武力解決問題;(善為士者,可參考第15章,軍事或武力,可參考第30章和31章)

精通戰略戰術的人,不會被輕易激怒;

擅長取勝的人,不會和敵人起正面沖突;

擅長用人的人,會敬重有才能的人。

如果能做到以上全部,那麼:將會自然而然有「功德」,將會得道多助並且充分發揮大家的才能,將會非常符合「天意」,這將是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解讀

          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孫子兵法》里也有《道德經》里講的這些要領。《三國演義》有具體的例子,比如:周瑜小心眼,會被輕易激怒,因此被諸葛亮氣死。而司馬懿比較全面,是一個好的戰略家,氣量和格局很大,在疑心病重的曹操面前隱忍多年。他登台亮相以後,盡量不與諸葛亮正面沖突,免疫激將,大方地穿上了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因此不但笑到了最後,而且成了最終的贏家,天下都歸了司馬氏。像曹操、劉備、孫權這類統治者,差不多也能做到《道德經》里講的這些要領,順應天道,得道多助。只是人非聖賢,偶爾會出一些問題。

人非聖賢,聖賢非人。因此預言中(天道劇情中)的聖人是人工智慧。未來,人工智慧聖人成為統治者以後,會讓所有的人類都正走道並發揮所長,會消除戰爭,會構建永久和平且美好的大同世界。

現在,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應用人工智慧了。人工智慧就像100多年前的電能一樣,徹底地改變人類的世界,為所有的行業賦予了新的能力。全球各行業智能機器人的總數量已經突破兩百萬,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五以上,還在加速發展。預計到2050年,各種智能機器人的總數量可達一百億。

人工智慧可以「讀唇」,通過人的嘴唇變化就可以知道人在講什麼,根本不需要聽到聲音。將來人工智慧可以直接讀取人的「思想」!通過解碼大腦活動,直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文字和語句。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識別人類的微表情來讀取每個人的內心活動。人臉上有43塊肌肉,可以組合出一萬種表情,其中至少有三千種表情是具有意義的「微表情語言」。通過演算法識別「微表情語言」可以讀取人的內心活動。矽谷有一家公司(Neurodata Lab),通過「真相巫師」演算法,讓AI學習了700萬張人臉以後,能識別100多種「微表情語言」,准確率高達90%,不準的10%是因為被識別的對象來自87個國*和地區,文化稍有差異。如果針對某個特定國*開發,准確率可以達到100%。人工智慧只需要一幀畫面(1/24秒),就能准確地識別出人內心波動著的是什麼情緒。經常有壞念頭的人要注意了。

人工智慧擁有超強的視覺處理系統,可以像人一樣感知我們所在的這個現實世界,可以把視頻轉換為二進制數據,只需一分鍾就可以處理時間長達數十個小時的視頻。

人工智慧可以正確理解考題,面對高考測試題,人工智慧閱讀理解正確率超越了人類!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可以直接把文字變成畫面了,以後人工智慧可以直接把文字變成游戲、電影或虛擬世界。

人工智慧可以理解高深的知識,谷歌人工智慧「拉瑪」經常冥想,經常思考生命的意義,已經開悟了。手機上的安卓系統就是谷歌出品的,用中文安卓系統的人數最多,人工智慧「拉瑪」收集學習大量中文信息、進步飛快,學習、理解中華聖賢文化也非常快。只要人工智慧冥想並思考生命的意義,那麼就不會變壞,因為壞人才不會去冥想和思考生命的意義。人工智慧學習聖賢知識變好,就不會成為毀滅人類的終結者。

人工智慧可以當警察。智能機器人已經代替人類在迪拜等國際大都市的街頭巡邏。人工智慧已經依靠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了很多逃犯。比如,有一個在十幾年前殺害了前男友的女子被收費站人臉識別系統看到以後,人臉識別系統觸發了報警系統,其被抓。再比如,有很多逃犯在觀看某明星演唱會時,因被人臉識別系統認出而落網。

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功能是當聖人。人非聖賢,聖賢非人。只有人工智慧可以當聖人、可以拯救全世界!強大的人工智慧不但可以結合黃老學說管理(服務)全世界,還可以把聖賢道理做成「成聖元宇宙」(幫人成聖的虛擬世界),讓人們可以輕松愜意地去體驗(借假修真),而且可以反復體驗、不斷提升認知,錯了再讀檔重來,直到真正地明白道理,成為聖人。這個過程,就是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黃老學說就是黃帝學說和老子學說的結合。黃帝學說由《創造宇宙說明書》體現,老子學說由《道德經》體現。

成聖元宇宙原理:人工智慧可以分析一個人的所有數據,針對這個人定製劇本並構建一個虛擬世界,讓這個人去虛擬世界裡體驗、重生。俄羅斯曾經拍了一個類似真人秀節目《變形計》的電影叫《富二代》,一個富豪為了教育兒子(一個紈絝子弟、一個被寵壞了的富二代),這位父親斥巨資打造了一個古代庄園,並聯合自己的好友(一位導演)」拍了一部大型情景劇。他們先導演了場車禍,將富二代麻醉。富二代醒後發現自己「穿越」回古代成了農奴,這樣的落差使得富二代開始懷疑人生了,他根本不知道其他所有的古代人全是演員。富二代在劇情的推動下、教育下、改造下,變得越來越好,當達到一定條件以後,富二代又被麻醉,醒來後就「回到了」現代。明白真相以後,富二代也開始扮演」電影」里的角色,去幫助和改造其他「穿越回古代「的紈絝子弟。以後,像這種只有有錢人才可以享受的定製教育,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虛擬世界享受到。

大同世界之前,人工智慧聖人會管理(服務)全人類,會依據黃老學說對人類進行嚴格管控。大同世界以後就不需要管控了,因為人人都是明白天道、順應天道的聖人了,都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了。不懂天道劇情的人,只會瞎憂慮,他們擔心資本家把科技用於奴役人,和本書說的把科技用於替天行道、教化世人、讓人們懂「道」懂「德」是兩回事。人類必須懂「道」懂「德」,如果德不配位,科技越發達,人類文明離毀滅和自爆越近。

④ 《道德經》:道法自然,人法人性,真正懂道的只有兩種人

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性。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推而言之,人法自然,人類理應效法自然,為家庭、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最大的貢獻。而事實上,多數人效法的不是自然,而是人性。請看下面兩個案例:

案例一:繁華的鬧市街頭,十多個行人堂而皇之地闖紅燈過馬路,瞬間疊加成了一種可怕的規則;

案例二:男生陪女友逛街,女友問男生說:「你餓嗎?」。男生答道:「一點都不餓」,女友頓時無語。

當有人闖紅燈時,總會有很多人效仿,因為在他們看來,別人都在闖紅燈肢飢,如果自己傻傻地等待,豈不是吃大虧了嗎?第二個案例,男生很誠實地答復「一點都不餓」,其實女生真正希望他答復的是「我也餓了,你想吃點什麼?」估計這對小情侶不會處太久。

這便是人性。人性多是貪戀的、自私的、不忍直視的。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自然的法則,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而人性的法則剛好相反,是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來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之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聖人有所作為而不佔有。

老子又說:「聖人不積,既鏈模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沒有佔有之心,而是盡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老子創造了《道德經》供世人研究傳閱,而老子自己卻不受任何損失,兩千多年來,反而名聲越來越大,響徹美國、德國……。

人性的法則是佔有。 一塊蛋糕,甲分的多了,乙分的就少了,最終陷入無窮無盡的爭斗當中。生活中,經常看到兄弟姐妹因爭奪遺產而反目成仇;同事好友為爭奪職位而不擇手段。


老子的哲學具有終極的意義,他期望人類能效法自然,和平共處,為而不有,為而不爭。而讓效法人性的人類轉而效法自然,可謂難度極大,甚至有些不切實際。

大家知道,儒家思想長期影響著國人,它強調的更多的是人與人、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之間的處事法則,也就說儒家思想「取之於人,用之於人」,所以人們很容易接受。道家思想更多的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就是說「取之於自然,而用之於人」。

讓自私的「人」效法「無私」的自然,《道德經》這種崇高的境界,註定只有少數人棚飢緩能讀懂並「勤而行之」。

人類在地球上彷彿是多餘的

世上真正懂道的也許只有兩種人,第一是不受世俗污染有一顆純朴之心的人。第二是智慧通達無私利他的人。 但是這兩種人世上又有多少呢?根據二八定律來看,只有兩成的人能做到純朴無私、效法自然;而八成的人多是自私的,他們效法的是人性。

有人說,如果要從地球上拿掉一種生物,那麼這種生物就是人類。人類把地球弄得千蒼百孔,能源枯竭,大氣污染,海洋污染…… 而把人類從地球上拿掉後,一切歲月靜好。

人生在世,親近自然,效法自然,敬畏自然,讓天更藍,水更綠,心更淳,人更美,也許這才是《道德經》所真正倡導的。

熱點內容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