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主要

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主要

發布時間: 2021-01-07 17:52:09

❶ 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來解決問題,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努力

根據《決定》的部署,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重點是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重視法治思維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社會比較缺乏法治傳統,一些領導幹部不習慣、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法治思維的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著力提高法治素養。一要牢固樹立法治信念。黨員幹部要從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懷有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2、要加強法治學習培訓。
在法治已確定為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領導幹部不學法、不懂法,有的連基本法律常識都不知道,怎麼能當好領導?怎麼能保證不出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不僅要學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學法的原則、原理,學法的價值、精神。通過學習,知道法律授予了什麼權力,這些權力的邊界在哪裡,權力行使的原則、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權力需要承擔什麼責任等,提高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各級黨組織及其組織部門要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把憲法法律列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各級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幫助廣大幹部切實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同時,要堅持把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

3、要高度重視法治實踐。
法治思維的養成特別是法治能力的提高,關鍵靠實踐。各級領導幹部在領導和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一定要撲下身子、躬身實踐,凡是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按法律辦事,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同時,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線,注意剖釋個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❷ 如何培養和提升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

十八大報告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思維不同於行政命令思維、經濟思維、人情關系思維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進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其行為、決策更具合法性,問題的解決更趨於公平、公正。如何提高領導幹部從「一般思維」方式向「法治思維」轉變,在這里談一談粗淺的建議,以供商榷。

法律學習常態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領導管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素養,增強了法治意識,才能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依法管理經濟、依法管理社會事務的水平,從而適應新時期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而要培育和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只有不斷的進行法律學習,並使之常態化。
「四學法並舉」是實現學法常態化,培養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重要基礎。1、中心組集體學法,是各級領導幹部學法經常化的保證,學法的時間每月應不少於一個法律學習日,學法內容安排上可以既豐富又靈活。2、高水平的法制講座,是提高法律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提升學法效率、提升思想認識上效果很好。3、法律知識輪訓,是系統學習法律的有效方式,可以規定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每年接受法律知識培訓的時間和內容,在教學力量和教學投入上予以保障。4、個人自學,也是重要的學法方式,領導幹部在時間、內容上都能自己靈活安排,可要求適當摘錄學法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領導幹部學法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應重點包括民主法制理論、依法治國理論、憲法和法學基礎理論、基本法律等,其中履行職務常用的專業法律知識又是重中之重,學習內容可根據形勢、任務的需要和不同崗位的要求確定。要將學習基礎法律知識和專業法律法規相結合,在本職崗位所必備的法律知識上下功夫,才能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水平。

依法治理制度規范化
對領導幹部而言,學法的目的在於用法,用法反之又能促進學法,法治思維並不是理論上的學法,而是學法與用法的統一。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嚴格執行用法制度,通過落實責任、用制度去強化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
「三制度強化」是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
1、法律顧問制度。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基礎,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是促進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保證;是規范政府行為,有效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健全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機制的重要途徑。領導幹部在決策和管理實際工作中通過與法律專家的溝通,聽取專家意見,法律意識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是培育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好途徑、好方式。
2、責任追究制度。是落實領導幹部獎懲措施,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重要手段。當法治思維能力成為領導幹部判斷是非、行使權力、實施管理的重要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時,其學習法律,依法行政的觀念便將不斷得以強化。
3、風險評估制度。是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又一重要舉措,是實施領導幹部風險管理監督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可以防範領導幹部因失職或管理能力缺陷給社會經濟事業發展造成損失,防範領導幹部因瀆職甚至腐敗等形成的社會不安定。
制度是一種外部環境,但通過制度的強化,影響了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執政行為這個內部因素。制度的健全,對領導幹部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進行了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只有提高法治思維,才能充分運用法制軌道上的權力,為一方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學法用法機制保障化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思維」首先是一種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基礎上的,一個平時沒有法治理念的公職人員、領導幹部,遇到問題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思維。因此,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除了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完善各類制度,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以機制保障領導干法學法用法尊法守法。
「三機制落實」是保障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提升的有效舉措:
1、學法用法考試考核制度。是掌握各級領導幹部平時學法、依法辦事的情況的重要手段。只有將「法治方式」引入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和選拔任用標准之中,並且占很大的分量,才能讓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主動自覺的慣性思維方式。
2、提升激勵機制。是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依法行政成效的激勵。也是領導幹部任用、晉升的評判依據。
3、述法機制。是領導幹部勤政廉政的綜合自評,既能反應領導幹部自身學法情況,又能反應實踐中用法實績。俗話說「自己有一桶水方能授人一碗水」, 領導幹部帶著壓力和目標學法,自然了解得更多、思考得更深,並得到更多的鍛煉。
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引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勢必成為今後一個時期領導幹部的一個重要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應該以學為基礎,以用為手段,用制度、機制來保障,不斷改善法治環境,形成法治環境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運用的良性循環。

本文轉載自中國普法創新網 責任編輯:鍾瑜

❸ 領導幹部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哪些方面

一是要遵守法來律、重自程序,這是法治的第一要求。二是要牢記職權法定,明白權力來自哪裡、界限劃在哪裡,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三是要保護人民權益,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四是要受監督,這即是對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也是對領導幹部正確行使權力的制度保護。

❹ 領導幹部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哪些方面

一要當好學法的表率。
學法是守法用法的基礎。作為領導幹部必須注重學法,不僅要學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學法的原則、原理,學法的價值、精神。通過學習,了解法律授予了什麼權力,這些權力的邊界在哪裡,權力行使的原則、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將承擔什麼責任等。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社會主義學院必須把法治教育作為培訓重要內容,幫助受訓學員切實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
二要領會好憲法要義。
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決定》強調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法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所以領導幹部要更多地讀憲法、懂憲法,將憲法規定轉化為工作能力,將憲法精神轉化為工作習慣。

三要強化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靈魂,領導幹部要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事務中有所超脫,應當化繁為簡,即以法治理念把握復雜的利益關系,找出明確的權利義務主體及其之間的法律關系,結合實際形勢作出符合法律規定與社會效果的科學決策。

四要注重法治實踐。
法治思維的養成特別是法治能力的提升,關鍵靠實踐。領導幹部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必須撲下身子,躬身實踐。凡是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務必按法律辦事,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法治精神,同時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線,善於剖麻雀、析個案,注意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遵法守法。
總書記強調,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麼做,上層怎麼做,領導幹部怎麼做,全黨都在看。如果領導幹部對待法律是「說一套做一套」,那麼下級以及群眾對待法律也將陽奉陰違,久而久之法律權威就會喪失殆盡,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就會落空,領導權威也將在此過程中不復存在。

六要認真對待監督。
從很大程度上講,衡量領導幹部法治水平的基本標準是如何對待監督。美國法學家富勒將道德分為「內在道德」與「外在道德」兩個方面,其中的「外在道德」指的是法律制度規范約束引導下形成的習慣行為。毋庸置疑,這種外在的道德約束與內在道德的最大區別是監督的力量。法律不同於道德,前者是剛性的、強制的、明確的、外在的,後者是柔性的、自覺的、模糊的、內化的。所以領導幹部法治素養的要害在於自覺接受法律監督以及依據法律規定產生的專門監督、黨內監督、公民監督、社會監督等,用外在監督促進內在遵守法律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❺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增強依法辦事能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國家的當然路徑。無論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還是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糾紛、制約權力和保護權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法治思維是指一定主體以法治理念為基礎,運用法律規則、原則、價值和精神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以致形成結論,作出決定的思維模式。法治思維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維、法治至上思維、體系性思維、程序性思維、證據性思維等。合法性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定時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為決定的主體是不是合法,作出決定的程序、依據、證據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法律至上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決定時要把法律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內部至上。所謂內部至上,是指法律體系內部有自己的等級,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最終服從於憲法。所謂外部至上,是指當法律與道德、習俗及政策等規范發生沖突時,法律規范為最高的效力,需要優先遵從。體系性思維是指法律是一個體系,既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憲法法律,也包括國務院、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還包括國務院組成部門、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正是因為法律是一個體系,所以領導幹部在作為決策時要通盤考慮,不能僅盯著某一個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慮下位法;既要考慮一般法,也要考慮特別法。程序性思維要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不僅要考慮實體法,還要考慮符不符合程序法規定。證據性思維是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要基於證據所支撐的法律事實,沒有證據就沒有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推理和判斷。
依法辦事是指領導幹部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路徑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而形成的方法與模式。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是一個內在思維和外在實踐的關系。法治思維更多是一個內在思維活動,而依法辦事則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依法辦事最核心的內涵就是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和路徑來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相關法律法規對決策和決定的職權、程序、方式、時限有明確的規定時,嚴格遵守這種規定就是法治方式。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時限、措施等,就是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可分為宏觀與微觀兩種。宏觀的法治方式如:對國家而言,依法治國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執政黨而言,依法執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各級政府而言,依法行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微觀的法治方式主要指在具體的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決策過程中,相關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人員能否嚴格依照法律所規定的主體、程序、時限、方式等去立法、執法、司法和做出行政決策。
盡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處理政務的能力與民眾日益增長的依法治國的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大距離。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個人意志至上、法治觀念淡薄,常常習慣於憑個人意志來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甚至干預正常的執法和司法活動。可以說,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大力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和實踐,努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維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影響下的行為方式。當然,不管是法治思維還是法治方式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需要通過後天不過學習、培訓、實踐才能形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真正懂得法治在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的優越性,才能真正知曉何為合法性、何為法律至上、何為法律程序等。只有在掌握法治的特點和相關內涵的基礎上,再通過培訓、實踐,才能進一步培養法治思維、提升法治思維,並在法治思維引領下運用法治方式。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 」
二是健全法治制度,用制度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學習、培訓和實踐對於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當然很重要,但這些路徑必定主觀性強,具有很大的自我依賴性,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支撐,其效果也許並不明顯。所以當前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治制度,用制度來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如健全領導幹部出庭應訴制度。通過規定領導幹部出庭應訴,讓領導幹部切身感受何為法律至上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何為體系性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也讓領導幹部通過訴訟明白,如果在工作中沒能很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訴訟中需要承擔敗訴的後果。再比如,健全、完善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制度。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制度主要指黨政機關在重大決策前,必須由相關法制機構對重大決策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只有審查通過時,才能形成重大決策。此種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本身就是對領導幹部決策時是否運用法治思維,是否符合法治方式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此種合法性審查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本身起到倒逼領導幹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重大決策。

三是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列入幹部考察范圍。在中國,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幹部考察內容向來是引領領導幹部工作的標桿,一直都是幹部能力提高的燈塔。如果把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法治指標作為政績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為幹部考察的主要內容,各級領導幹部一定會高度法治工作,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培養。對此,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有明確要求,即「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作者: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❻ 領導幹部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思維

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出是創新。這個創新,是在總結和發展基礎上的專創新。在十五大報告屬中,提出的是著重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十六大報告中繼續強調了尤其要增強公職人員的「法制觀念」。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到十八報告中,則提出了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並且針對性地運用於「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四個基本方面。從「法制觀念」到「法治思維」,從「依法辦事能力」到「運用法治思維能力」,其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由「法制」發展到「法治」,包含了民主、公平正義、權利保護等更加豐富和深刻的內涵,是內涵創新。第二方面,由「觀念」發展到「思維」,從思想理念進入到工作和能力思維,更具有針對性,更具有引領和指導意義,是工作、能力思維創新。第三方面,由一般性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發展增加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四個方面,是應用領域的創新。

❼ 為什麼要強化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

領導幹部的法治能力,就是領導幹部運用法治理論、法治方針、政策策略動員和組織人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保障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增進人民福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本領。強化法治思維、提升領導幹部法治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法治中國建設的優秀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自覺擔當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的歷史重任,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
作為承擔治國理政大任的各級領導幹部,無論是為國家地方立規畫圓、頒布規章、發布政令,還是制定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出台政策措施、實施社會治理行動方案,都要樹立善治思維,既為治國理政、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治黨治軍、內政外交提供良法治理體系,又要善於運用行業規章、企業章程、鄉規民約、家訓家教等社會「軟法」動員社會力量、疏導社會心理、調節社會關系、化解社會沖突、處理社會矛盾、保障人民權益、增進社會和諧。

法治方式則是指社會主體以法治思維為先導,以法律規定為依據,遵循和運用法律程序處理和解決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以及社會組織內部事務、公民個人事務的方式方法。它要求社會主體處理既定事務的目的具有合理性、合規性與合法性;適用的法律法規章程公約具有合憲性、權威性、准確性和效力性;運用的規則程序具有規范性、協調性和可救濟性;效果評價具有預期性、可測度性和引領性。

熱點內容
債權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2:14:49 瀏覽:864
2018年注會經濟法考吧 發布:2025-04-30 01:49:07 瀏覽:724
打牢基層基礎推進基層黨建法治化 發布:2025-04-30 01:39:50 瀏覽:684
武林約架的法律責任分析 發布:2025-04-30 01:39:44 瀏覽:680
epc總承包方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1:30:41 瀏覽:383
社會資源健全法日漫 發布:2025-04-30 01:24:52 瀏覽:488
道德網站第三篇二意界 發布:2025-04-30 01:17:48 瀏覽:599
貸法院界定 發布:2025-04-30 01:16:58 瀏覽:666
勞動法的四個原則 發布:2025-04-30 01:02:48 瀏覽:4
術語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1:02:06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