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為治

道德經為治

發布時間: 2024-09-02 04:30:35

❶ 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

原指古代道家的政治主張,無所作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現也指不要干涉過多,讓人們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無為:遵循自然的法則而不妄為;治:治理。自己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道德經》享譽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業領袖所崇拜,被奉為曠世奇書,萬經之王。

(1)道德經為治擴展閱讀

無為而治適用的范圍:

1、治理國家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

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企業管理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於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高層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為,而在小事上則有所不為,就必須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才能達到「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領域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並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❷ 「無為而治」出自哪一句話

不是一句話,而是《道德經》。

❸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重在什麼

重在讓其自然發展,不過多的干預。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

所以「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

(3)道德經為治擴展閱讀

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

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❹ 順其自然 無為而治是先秦哪位思想家,誰說的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道德經》享譽世界,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業領袖所崇拜,被奉為曠世奇書,萬經之王。

(4)道德經為治擴展閱讀:

「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由來和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續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治國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導禮治,儒家則主張以德治國,唯獨道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做為獻給統治階級的南面術,無為而治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家「無為而治」思想作為一種治國之術,對後世安邦治國影響很大。如田齊的黃老之學和漢初的黃老政治都是官學、顯學,用來治理國家,並成就了齊國霸業和文景盛世。

唐初把道教定為國教,推行垂拱而治,出現了「貞觀之治」。明初力推「休養生息」政策,出現了「仁宣之治」。由此可見,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太平盛世,都直接或間接是在道家理論指導下取得的。

❺ 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 無為而治解析是什麼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研究無為而治也是有現實意義的。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什麼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什麼也不做。「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

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以法(「法」同「道」)治國,而非人治;人過多的干預社會秩序則亂,法治則井然有序。

「無為而治」對於帝王個人准則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將合適的人才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具體事情分攤給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親。

思想內涵

道家中的「無為」一般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則),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萬物,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規范),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

提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兩層意思,一即提倡人應順應自然界,隨緣而動,不要隨意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二即社會人際關系方面,提倡應統治者效法「道」的自然無為精神,盡量簡化社會的各種制度與規范以保持民間民風單純朴實。

現代發展

道家要求人們學習大自然的純朴和諧,讓一切事物都回復到其原始的自然狀態,讓事物顯示其本來的面目,人與自然不應視為一種對立、緊張的關系,人的文化創造不應無視自然之理,而是應當尊重自然,遵循客觀規律;

人類應該通過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消除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回歸到人與自然融合無間的和諧狀態,故為「道法自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為而治

熱點內容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