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道通

道德經道通

發布時間: 2024-09-03 18:25:59

A. 道德經第四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四章》

作者:李耳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經·第四章》翻譯: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德經·第四章》注釋:

①沖:通盅(chong),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③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④宗:祖宗,祖先。

⑤銼其兌:銼(cuo):消磨,折去。兌(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⑥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⑦和其光: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塵:把自己混同於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⑨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里用來形容「道」隱沒於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道德經·第四章》解讀:

把「道」喻為一隻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紮根於形象,才會使蘊含的豐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於 想像力 的發揮,老子對道的這種不拘常規的描述方式,給予後來道家人物自由放盪的思想和行為以先導和啟迪意義。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對莊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發揮和藝術形象想像力的極度誇張的影響。《莊子·德充符》寫了好幾個奇醜無比的得道之士,如斷腳的叔山無趾,生著瘤子的瓮大癭,彎腰駝背又沒有嘴唇的支離無胯,等等。

可這樣的人,偏偏國君看其順眼,男人們樂於相處,女人們甚至爭著相嫁。究其緣由,就因為這些人悟道天然,形顯而德美,內在的道德美勝過了外在的形體丑。《莊子》一書中,像這樣用放盪的思維和古怪的事例來闡說道理的篇章,可謂比比皆是。

他說厲鬼與西施「道通為一」,說中央之帝渾地被人為鑿出「七竅「而丟了命,諸如此類,都體現出這種特徵。

這種超常規的 思維方式 ,對於後來魏晉時期玄學的自由發揮,也有其直接的承襲關系。玄學在殘酷的政治高壓下,以真對世俗禮教的束縛,主張人性的解放、服膺於自然為其宗旨。

號稱付林七賢的劉伶,佯狂縱酒,放盪形骸。一次,他飲酒大醉,脫衣裸形在屋裡。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劉伶卻回答說:「我把天地當作房屋,房屋當作衣褲,你又為什麼走到我的褲子中來呢?」

這種看似怪誕的言行,卻真實反映了清談人物對人與自然關系、以及對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張人與自然關系的諧合,追求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為准則與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

劉伶的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行,正是對世俗和禮教的唾棄,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體融合到自然廣大深厚懷抱里的一種實踐。

「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魏晉名士的 名言 。對現實禮教的鄙棄,對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盪、性格不羈的他們,在世俗的眼中總是顯得那麼奇異怪誕、格格不入。

那個臨刑前還要彈奏一曲《廣陵散》的嵇康,就是一個敢於懷疑和批判的思想放盪者。他竟然對一向被視為「凶逆」的管叔、蔡叔給予新評價,認為其「未為不賢」,只是「不達聖權」而已;不僅如此,他還無法無天的『非湯武而薄周孔。

諸如此類,他都表現出一種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千載而後,仍讓人不能不感嘆敬佩。

B. 麻煩哪位高手提供一下老子《道德經》中「之」的用法!萬分感謝!!!

周所眾知,抄自古至今的所有中外哲襲學,所要解決的無非是三個根本問題:一是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發生論;二是現實世界的本質與基礎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本體論;三是社會與人生的理想問題,人們稱之為哲學價值論。老子的道論把這三個哲學問題合在一起加以探討。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於此,中國哲學的宇宙發生論基本模式便奠定了。他說:「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由之,中國哲學的體用論而具雛形。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此,中國哲學以道為核心的價值論也正式建立。道,不僅成為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亦成為中華民族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稱。從古至今,多少聖賢志士都畢生竭力於求道、學道、聞道、得道、悟道、體道、行道、宏道,為的是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可以說,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豐碑,諸子百家環繞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潤,用大道而生輝。換言之,老子的道論是超乎學派的,沒有封界的,一切願意窮根究底和需要安身立命的人們,都可以到大道裡面去尋找答案。

C. 道的本質是什麼簡答

「道」的本質(狀態、形式、構成)
「道通人和」
道的屬性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既然有物混成,說明道是物質的。
1:在「道」的裡面有物生成

說明道是物質的。這是「道」的第一個屬性。

2:「道」的狀態

道的狀態是寂靜深廣的 獨立的,它產生天地萬物。《道德經》又講「蕭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可為天地之母。」這是說「道」是寂靜的,深廣的,它又是獨立而不可改變的,可以認為它是使天地產生的母體。「道」充滿宇宙,寂靜深廣而不可限量,它是獨立存在的,不同於萬事萬物,卻是產生萬事萬物的源泉,這是道的第二個屬性。
道的形式
「道」是無形的,而具有一切形。「有形萬物之始,無形萬物之母。」道是無形的,是指道不是某一種或某千萬種特定的形態,而是具有成就萬物的一切條件的母體。古人講的無形是指無一定的形,同時具備一切形的涵義。


道的構成
「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說道的變化產生了陰氣和陽氣,有了陰陽二氣的變化才有了產生萬物的條件,道本為零,不顯示任何極性,只是靈態一物。但當零分離成有物之後,就產生了與這一物相反的一物。即:

A,大道是正負之和的零 正+負=0 大道為零,陰為負,陽為正。

B:大道產生的規律是:大道之零分為正負:負-0-正

由於大道生出了正與負,所以萬事萬物均有正負兩個方面。如正負、陰陽、剛柔、清濁等等,萬物無一不是如此。

熱點內容
2020初級會計經濟法30下午 發布:2024-12-25 13:06:51 瀏覽:329
交通法規實施細則 發布:2024-12-25 12:57:50 瀏覽:694
國家法官學院徐繼軍 發布:2024-12-25 12:56:40 瀏覽:796
國有獨資公司遵守什麼法律 發布:2024-12-25 12:49:05 瀏覽:421
南昌大學法學調劑 發布:2024-12-25 12:42:17 瀏覽:599
唐代的司法制度 發布:2024-12-25 12:42:16 瀏覽:591
人權保障與我國刑法的完善 發布:2024-12-25 12:37:04 瀏覽:473
春至法院 發布:2024-12-25 12:13:23 瀏覽:885
合同承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5 11:28:20 瀏覽:599
武漢招收法律碩士的大學 發布:2024-12-25 10:50:33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