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言道德
1. 道德語言的名詞解釋
道德語言是指人們進行道德思維、判斷和推理的邏輯工具。其構成的基本要素是道德術語和道德判斷。人們為了進行道德思考,研究和解決道德問題
2. 語言 為什麼說教育者是使用道德語言的專家
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涉及心靈上的教育,目的傳播正確的道德思維,而道德語言版作為傳播道德思維的權重要工具之一,不同主體間傳播體驗有區別,理解有分歧,要易於主體理解和接受,自然需要專業的科學技藝。而教育者正是這方面的專家。
3. 《為人師表如何樹立良好職業道德風》心得 急……拜託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職業的人們,在工作或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守的與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道德規范的總和。教師職業是一種古老,崇高而聖神的職業。
中國古代稱為師,清末曾一度拜教師為"教習",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應成為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正所謂神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是教育活動對教師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韓愈說「以一身立教,而為師百千萬年間,其身亡其教存」。可見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必備的主要道德規范。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要做到為人師表就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內在思想情操的高尚性。
高尚的思想情操體現教師的職業境界,思想覺悟水平以及高尚的情感和精神風貌。是教師應有的重要師表風范。如何培養高尚的情操表現為: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具有敬業樂教,無私奉獻的精神,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的思想敬仰。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忠誠善良,誠實正直,寬容謙虛,熱誠和藹,勤奮堅毅,辦事樂觀等道德素質。
二:外在言行舉止的文明性。
在日常教學行為中外在言行舉止的文明是教師師表風范的具體要求。
(1)遵紀守法:首先教師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其次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做一個好教師,這樣才能教育出嚴守紀律的學生。
(2)語言文明: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對語言美的敏感行,這是促成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可見語言的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所在。因此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才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3)儀表大方:即教師的衣著朴實整潔;舉止穩重端莊;態度和藹可親;教態灑脫自然。外表的朴實整潔易於學生親近,便於師生交流。舉止端莊,態度和藹會使學生感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師生關系會十分融洽。高雅自如,自然脫俗的教態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工作的純熟性和積極進取性。
教師工作的純熟性源於他得積極進取和勤奮精業精神。大凡做出成就,有所建樹的人,學習做事都非常勤奮用功。甚至夜不能寐。由此可見,教師要具有職業工作的純熟行和進取性,必須勤奮,善思,好問。只有這樣才能具有創新的精神,才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4. 用「由事到理」的方法一段語言來教育那些沒道德的人(80字)
自由,這里的方法一段就有那些道德,他們的道德是非常高尚的
5.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的語言是如何要求的
現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1、依法執教
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
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熱愛學生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4、嚴謹治學
樹立優良作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5、團結協作
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6、尊重家長
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學生家長。
7、廉潔從教
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8、為人師表
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6.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您好~明尚教育為您解答~!
一、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嚴於律己、作風正派。
1、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對幼兒認真負責,熱愛尊重每一個幼兒;有良好
的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勇於吃苦,為了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能意識到自己的工
作與幼兒園、企業、國家的命運、前途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2、善於團結協作,妥善處理與周圍同志之間關系:善於交流、化解矛盾;以集
體利益為重,與人為善、和諧;能意識到與他人合作的價值。
3、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樂於助人,能與他人分享教育經驗和教育成果;模範遵
守社會公德;追求和創造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圍;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
二、衣著打扮符合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語言規范、健康、做事文明禮貌;
言談舉止大方得體、為人師表。
1、著裝:衣著活潑大方,大小得體,便於活動,顏色鮮艷,不同場合穿不同服
裝,給孩子以美的熏陶。
2、儀容:精神飽滿,健康向上,充滿活力。
3、體態:姿態端正、大方、自然、規范。
4、語言:語速適中,態度溫和,語言生動、有趣、兒童化。
三、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養和交往能力
1、做人以德為本,注重個人修養。
2、熱愛生活,追求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
3、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4、自信心強,能正確地對待成功與挫折、表揚與批評。
5、有較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與家長、幼兒園、社區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6、注重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妥善處理各種不利因素。
7、能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
8、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同事和周圍事情。
四、有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技能。
1、及時捕捉、學習、充實新的教育觀念,積極主動獲取知識。
2、有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能放眼於世界大環境來教育幼兒;堅信每一個幼
兒都有無限發展的潛力;尊重幼兒和幼兒的個體差異。
3、善於吸收和豐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對幼兒感興趣的知識有初步的常識;
對社會和各種文化有追求、喜歡和欣賞的態度和能力。
4、有勇於創新的觀念和能力:樂於接受新事物,善於超越自己;敢於向權威挑戰;
有超前意識、競爭意識。
5、有簡單的英語會話基礎,能與幼兒與家長簡短對話。
6、會使用和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會使用電教手段;能自己設計製作多媒體教
學軟體;會利用網路收集、積累、獲取、傳播信息。
五、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專業技能
1、好的唱、跳、畫、做、說、彈的教學基本功,並在某方面有特長。
2、有較強的教育教學技能;教育計劃設計新穎、恰當;能將教育計劃有效地轉
化為教育實踐;教學效率高、適用。
3、有觀察、了解、分析、評價幼兒的能力:能及時發現幼兒的行為和現象的變
化;能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和改善幼兒的生長發展;能及時准確進行個別教育,有因
材施教的能力。
4、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及時捕獲教育契機進行恰當的教育;善於處理
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突發事件;能創設和設計最佳教育情境。
5、有利用時間、空間、材料進行教育的能力:能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能提
供、布置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物質環境;能利用環境資源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
6、語言能力突出:口語表達規范、清晰、准確,說普通話;指導幼兒的語言簡
練、恰當;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善於運用語言進行交往。
7、形成初步的教學風格和特色:有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至少在某方面有較
突出的教學實踐。 8、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班級管理井然有序;能為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
和習慣;班級環境適合不同幼兒發展。
六、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1、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地自我學習和提高。
2、掌握新的學習、研究方法,善於學習積累教育教學理論。
3、能及時廣泛地吸收、借鑒、運用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和成果在教育實踐上。
4、善於不斷總結、提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5、能積極開展、參與教科研活動,獨立進行教科研課題研究,至少在某些方面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6、有努力從知識型向科研性、專家型轉變的自主意識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註明尚官微msexam
7. 《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 巧用語言反饋促進真實學習》
《道德與法治》全國統編教材體現了以兒童為主體的思想,強調立德樹人回,學習生活答,也滲透了許多核心主義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教材中有許多繪本式的插圖和故事,
符合兒童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上好道德與法制課,使課堂高效,有趣.具體策略有三點:
首先,巧用教材,看圖講故事;其次,抓住瞬間,善用身邊小故事;最後,遷移童話,撥動學生心弦.
8. 教師應該具備的十種品質是什麼
教師要有為人師表的崇高品德;
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教師要具有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
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素質;
教師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素質;
教師要具有吸收科學信息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教師應向「創造型」的方向發展;
教師應有敏銳的時代意識。
9.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的為人師表內容是什麼
為人師表的內容是: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在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規范上進行的修訂。
新頒布的《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9)教師語言道德擴展閱讀
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
孔子曾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
教師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
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