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權課件

立法權課件

發布時間: 2024-09-04 23:45:35

立法的歷史類型

立法的歷史類型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先後出現了四種歷史類型的法,與此相應,也產生了四種歷史類型的立法。一、奴隸制立法 奴隸制立法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歷史類型的法,它的出現標志著立法的誕生。奴隸制立法以維護奴隸制生產關系和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體現奴隸主階級的意志為本質特徵。奴隸制的立法權一般由君主獨攬,因此,奴隸制國家在君主之外,大都無獨立的立法機關和固定的立法程序。奴隸製法的體系簡單,絕大多數是刑民不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分,但有的國家在法典編纂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顯示其立法技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例如古巴比倫,尤其是古羅馬。二、封建制度立法 世界上許多國家封建制立法的歷史都較長久。封建制立法的本質,集中表現為體現封建主階級的意志,維護封建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統治,維護封建主階級的社會秩序,這因此決定了封建制立法是特權的立法,也是武力的立法。封建制立法制度比奴隸制立法制度復雜,一般說,在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立法權由君主掌握;在分裂割據的國家,立法權則由割據勢力分掌。但在這兩種情況下,也都一般沒有專門的立法機關和固定而嚴格的立法程序。由於封建制國家的情況復雜,封建製法的形式也頗為復雜。封建製法的體系經歷了由分散到統一、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在立法技術方面也積累了人類立法史上的許多經驗。三、資本主義立法 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立法,是在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建立自己的國家政權後才產生的。資本主義立法的本質和特徵在於把資產階級的共同意志上升為法,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對社會的統治。資本主義的立法制度是以民主形式出現的立法制度:議會成為主要立法機關;有固定的、嚴格的立法程序。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技術較之先前的立法技術也前進了一大步,無論是在法的形式、分類還是結構上,都有質的飛躍。四、社會主義立法 社會主義來臨法體現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權屬於人民,因此,社會主義立法應當有固定的、嚴格的程序,應當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立法技術。 這是我的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但希望答題時勿抄,變為自己的東西吧

㈡ 初三思想品德人教版知識點歸納

一、「標志」類:
1.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生產工具
2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
3.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標志——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社會主義革命結束標志——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5.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6.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0,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和標志。
二、「主要矛盾」、「基本矛盾」類: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三、「本質」、「實質」類:
1.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 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性質——人民民主專政
3.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4.正當防衛的實質——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5.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6.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國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8,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經濟競爭的實質又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實質又是創新人才的競爭。
四、「根本」類:
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判斷所有問題的根本標准——「三個有利於」:①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4.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5.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7.公民根本活動准則——憲法
8.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低
9.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10.根據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黨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1.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12.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13.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括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
1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決定的。因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
15.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16.實踐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始終沒有動搖過,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的根本原因。
17.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五、基礎
1.生產關系的基礎——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
3.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
5.實現權利的基礎——義務
6.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科學
7.培養人才的基礎——教育
8.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六、核心
1.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設
2.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服務
3.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 我國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中心——經濟建設
5.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7.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縮小地區差異,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核心。
8.「強權就是真理」,這是霸權主義的核心思想。
七、關鍵
1. 控制人口增長的關鍵——少生
2. 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科學技術
3. 能否成才的關鍵——自己勤奮努力
4.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破壞的關鍵——*科技創新
5. 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敢於和善於創新
6. 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科學技術的競爭
7.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
8.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八、目的、目標
1. 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 基本路線的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 改革的目的——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4. 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九、保證、保障
1.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證——艱苦創業精神
3. 公民權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憲法
十、原則
1. 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
2. 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條基本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十一、基本
1.我國最基本國情——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我國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
5.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資源和環境
6.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7.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這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8.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基本國策,也是在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9.我國資源狀況的特點是: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這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
10.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11.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1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4.要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15.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決定這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
16.,霸權主義是美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戰略。
十二、主要矛盾
1.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環境問題,主要是指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發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地下水位下降;水體污染明顯加重;大氣污染嚴重;固體廢棄物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就全國而言,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5.行使立法權,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主要職權,也是它的經常性工作。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具體來說,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7.根據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一種社會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歷史的前進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准在於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8.霸權主義是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威脅,霸權主義一直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
十四、重要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2.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
6.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
7.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則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8.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9.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代青年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10.作為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共同使命。
十五、決定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國家的性質,決定於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
4.無產階級獨立自主的領導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取得徹底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直接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決定性因素。
5.中國人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他們做出的決定性選擇,也是惟一正確的選擇,具有歷史的必然性,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6.我國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生產力發展不僅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必然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
7.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決定的。因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
8.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說,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基本國情決定的。
9.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決定國家的重大事務。
10.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集中了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
11.我國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12.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人又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1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首先表現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14.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決定這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
15.從根本上講,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要求;我國的社會主義正處在初級階段,也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的。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必須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16.我們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17.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18.在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新世紀,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19.一是我國的國情;二是「人世」後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三是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四是我國在本世紀的根本任務和奮斗目標。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們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同時,也揭示了我們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十六、原因
1.生產力的發展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根本原因。
2.人口眾多並不一定意味著落後,人口之所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質偏低。
4. 實踐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始終沒有動搖過,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的根本原因。
十七、前提
1.「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和消費資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長越快,所需要的撫養、生活費用就越多,能夠用於生產的費用和人均佔有的消費資料就越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
3.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括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
4.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5.我們在把握成才目標時,首先,要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正確選擇成才目標的前提和標准。其次,要從實際出發,這是選擇成才目標的出發點。
十八、必然
1.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2.中國人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他們做出的決定性選擇,也是惟一正確的選擇,具有歷史的必然性,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3.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優越於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之所以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就在於社會主義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
4.我國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生產力發展不僅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必然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
5.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要准備和必經階段;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6.科技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十九、必須
1.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
2.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從50年代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我們必須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絕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首位。
4.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5.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
6.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集中了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
7.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必須牢牢把握,毫不動搖;但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
8.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努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一切優秀文化傳統,努力學習和吸收一切外國的優秀文化才成果,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10.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十、趨勢
1,正如毛澤東指出:「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2,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或民族的社會發展的特殊過程,最終還是要匯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中去,這種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二十一、總體
1,到2001年,我國人均GDP突破900美元,中華民族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跨越。
2,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3,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4,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先後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
二十二、歸根到底
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我們看到,新的社會制度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新的社會制度最終戰勝舊的社會制度,歸根到底也要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2,科技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㈢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設計思路怎麼寫

一、課標題: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

二、課程標准: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通過三者間的分權、制衡從而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這是本節的核心所在。它雖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後來成為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典型。它不僅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本節內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運用活動課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合作交流,採用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的、客觀的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五、教學准備:

(一)教師准備:

1.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一方面搜集相關課件製作資料(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議會的辯論」圖片等),力爭再現歷史,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設計由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的教學流程,製作「板書結構」。

2.組織學習小組,要求人人參與。全班分成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小品小組(總統、國會參眾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辯論小組等。指導各小組搜集資料,探究問題。要求各小組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展開。

(二)學生准備:

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

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組並進行准備,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①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進行提問設計並作答。②小品小組:編寫台詞,准備道具。③辯論小組:贊成與反對方分別從不同立場寫辯詞。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對「分權與制衡」的理解

七、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放映多媒體課件: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

教師講授: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權力中樞,它們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聯邦政府。那麼美國的聯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這一問題,必須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因為它是建立聯邦政府的依據。下面請參加制定了這部憲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1787年制憲會議新聞發布會

1.【設計思路】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在提問的設計與解答中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基本知識點。並完成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教學。

2.教師引導新聞發布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制憲會議簡況如何?為何要制定《1787年憲法》?並簡單介紹。

②美國為什麼不借鑒大不列顛、法蘭西、沙皇俄國等國的君主制,擁戴華盛頓先生為國王?或者採用君主立憲制?並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據和原則是什麼?為小品「吹牛—誰的官大」埋下伏筆。

④制憲會議產生了什麼矛盾?為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埋下伏筆。

3.放映多媒體課件:「謝司起義」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的理論來源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主要內容是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是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

問題①:本次會議於1787年5月25日到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為了加強政府權力,制定了這部憲法。它由序言和正文組成。序言部分闡明了制定聯邦憲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分對聯邦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加以說明和規定;對其他立法事項進行了規定;特別提到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問題;規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問題。

問題②:因唯一適合當國王的華盛頓先生堅決反對當國王。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級專政。僅僅政體不一樣。在英國,世襲的英王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會負責。而美國的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制,總統由選舉產生,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擁有極廣泛的權利

問題③:是根據著名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建立的。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實現憲政的最終目標!

問題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間的權利斗爭。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國會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問題上。

(二)小品「吹牛──誰的官大」

1.【設計思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突破本節重、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2.教師引導小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有哪些權力?

②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制約?(可結合尼克松水門事件、柯林頓受彈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體課件:「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尤其美國總統的權力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故稱為總統共和制。但三者的權力又是彼此制約和平衡的。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同時,中央與地方之間也構成制約和平衡的關系。

問題①: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總統也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能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也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簽訂行政協定。國會擁有立法權,宣戰權屬於國會。所有官員的任命、與外國締結的條約也必須要由參議院批准。國會還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外貿易及州際貿易、徵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聯邦法院對於在美國憲法、聯邦法律及條約范圍內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問題②:國會通過的法案,必須總統批准才能生效。聯邦法院大法官也由總統提名。但國會可用2/3多數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眾議院有權對犯有「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惡行」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文官提出彈劾,然後交由參議院審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認為總統或國會的法律、條約和政策「違憲」,又可宣布它們無效。

(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我為什麼贊成(反對)它」

1.【設計思路】通過辯論形式,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

法的積極性與局限性的理解,並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師引導辯論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1787年憲法有什麼積極性?

②1787年憲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體課件:「議會的辯論」圖片、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它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是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於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總之,它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和發展。當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又剝奪了印第安人、黑人、婦女的選舉權等等。
問題①: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於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憲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府,用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代替過去的鬆散的聯盟,不僅有利於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而且有利於保衛國家的安全。它還特別規定了修改憲法的程序,後人可以結合當代實際修改憲法。

問題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權利,甚至還承認了黑人奴隸制。使州權被削弱

(四)教師小結

獨立戰爭勝利後,由於13州殖民地組成的鬆散的邦聯無力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成為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總統共和制政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據該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並組成首屆聯邦政府。同年補充了10條關於保障人權修正案,以後又補充了多條修正案。美國1787年憲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習題

1.設計思路: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的理解。並將知識延伸向課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學以致用,達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課題:《美國1787年憲法歷次修正案調查實錄》

方向1:歷次修正案內容及出台的前因後果。

方向2:由歷次修正案看美國的社會變遷。

方向3:美國歷次修憲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

………

3.主要活動: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等形式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性學習。並通過辯論、專題講座、座談會、展覽等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

八、板書設計

九、其它教法建議

運用「情景

熱點內容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